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糖尿病合并肠病治疗的新靶点
2022-05-23 | 阅:  转:  |  分享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合并肠病治疗的新靶点中国飞速进入高糖时代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
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1%.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6亿人。糖尿病前期人数接近5亿。《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显示第9版《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的调查数据“病因要在肠道里找”短短三十年,肥胖症和糖尿病“井喷式”爆发赵立平教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
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常务理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不同该研究对16位2型糖尿病患者及12位健康受试者的
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研究结果示,DM患者肠道中普通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下降X.Wu,etal.CurrentMicrobiol
ogy.2010Jul;61(1):69-78.?普通拟杆菌人肠道柔嫩梭菌双歧杆菌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中度肠道菌群失调该研究发现
,2型糖尿病患者特征为:中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产丁酸盐细菌丰度下降,而各种条件致病菌增加,并且细菌还原硫酸盐和抗氧化应激能力
增强对345个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两阶段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第一阶段,71例T2DM患者,74例对照,采用小量样本研究筛选得到和
疾病相关联的肠道菌群marker(基因、物种、功能);第二阶段,100例T2DM患者,100例对照,在更大量的样本研究中对这些ma
rker进行验证,并整合两个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圆形面积大小表示宏基因组连锁群中基因数量;圆形颜色表示其所属分类QinJ,et
al.Nature.?2012Oct4;490(7418):55-60.?T2D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紊乱和炎症相关健康
人肠道菌群中富含促进有益代谢产物(如SCFAs或维生素)生成的菌群,有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和能量平衡T2D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
紊乱和炎症相关肠道菌群与T2D的关联模型图健康人群和T2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的差异Disentanglingtyp
e2diabetesandmetformintreatmentsignaturesinthehumangut
microbiota(Nature,IF38.138,2015)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代谢产物相关的肠
道菌群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短链脂肪酸:醋酸、丙酸、丁酸、异丁酸、2-甲基丙酸等梭菌属集群IV、后壁菌门XNa、罗氏菌属降低结肠PH值,
减少病原体生长;胆固醇的合成;影响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胆汁酸: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牛黄胆酸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
属、梭菌属协助吸收脂类物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调节甘油三酯、血糖和能量代谢平衡的信号分子脂类:共轭脂肪酸、脂多糖、鞘磷脂、胆固醇、
卵磷脂、甘油三酯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影响肠壁通透性;激活脑-肝脏神经轴调节血糖平衡;LPS诱导慢
性系统性炎症支行白宁宁、张菁、方启晨等。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171-173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作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目
标当前人类研究证据和未来应用的可能性Thegutmicrobiomeasatargetforprevention
andtreatmentofhyperglycaemiaintype2diabetes:fromcurrent
humanevidencetofuturepossibilities.Diabetologia.2017,Diabet
ologia(2017)60:943–951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逻辑法则”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发病率31.5%糖尿病肾脏
并发症发病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病率51.1%糖尿病并发高血压41.8%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糖
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17.3%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疾病9.3%糖尿病性并发肠病30%~76%。。。糖尿病性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增高。糖尿病性胃肠病发
病率为30%~76%,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者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由于以往人们认识不足或受检测方法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未得
到及时诊治。糖尿病肠病常见的胃肠症状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胰高糖素分泌过多导致胃张力下降,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出现上腹不适、食
欲差,腹胀,恶心、烧心等。症状可短暂好转,也可持续存在。做胃钡餐检查可发现钡剂在胃内停留达6小时以上,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扩张。以
上表现医生称之为“胃轻瘫”。神经和微血管病变使肠道动力减弱,食物通过小肠时间延长,细菌大量繁殖及大量胆盐分解可引起腹泻,电解质失衡
,胰腺分泌脂肪酶减少,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可引起脂肪泻,一天3-5次,或20次以上,但多无腹痛。如胃肠动力差排空过慢也可致顽固性便秘,
有的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长期便秘糖尿病性肠病的危害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并通过吸收加重对机体代谢环境的破坏致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和发展反复的腹泻因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的进一步下降引发电解质紊乱和酮症酸中毒进一步损害胰岛细胞,导致血糖高低波动、难以控制对全身
大中小血管和微循环造成损伤发展成“消瘦型”、“脆性”糖尿病,增加了治疗难度“对人体肠道菌群的了解,从全球研究来看,只能算刚开始。但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其基因、中间产物、代谢活力影响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肠道菌群的调整,将成为未来防治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新靶点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营养组长肖新华有益菌有害菌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平衡、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调节免
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充有益菌有益菌是您的朋友益生菌能平衡肠道菌群比例、转化肠内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手术、
创伤、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因素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如不能及时修复,极可能会发展至肠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益
生菌对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及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思连康?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前后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s)和
自发排便次数(SBMs)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思连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便秘治疗8周后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s)治疗有效率为50.8
6%,恢复大便性状更为有效。试验最终结论为: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于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与安慰剂相比,改善便秘疗效确切,不良
反应少。袁涛,赵维纲等.中华内科杂志.2018,57(4):252-257思连康?治疗糖尿病肠病便秘总有效率84.21
%,腹泻总有效率100%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常规降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糖尿病肠病,便秘组总有效率84.21%,腹泻组总有效率
100%。对于便秘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充分证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糖尿病肠病患者的治疗功效。张晓娟.张洁.娄
萍萍.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2例2型糖尿病肠病效果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5(37):516-519糖尿病基础治疗+
思连康?辅助控制血糖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白蛋白的变化(A组:试验组,B组:对照组)FBG和糖化白蛋白有下降趋势,延长治疗周期
,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后期研究选择BMI≥25kg/m2、糖尿病病程小于8年、空腹血糖小于8mmol/L受试者可
能获益更多袁涛,赵维纲等.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4):205-213中国飞速进入高糖时代中国的糖尿病的患病率
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高达50%,所以中国整体已有1.4个亿左右的糖尿病病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而且,只有三分之一
的病人血糖控制达标,所以说大部分病人的血糖是高的或是波动的,这些病人本就容易感染(譬如呼吸道感染),在非疫情状况下,中老年糖尿病
病人的肺部感染也是第一大死亡原因,所以在疫情期间更要注意防范。据最新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研究显示,中国18岁及以
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1%.这意味着,每10位中国成年人中,就有6位血糖不正
常。按照这一比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人,糖尿病前期人数接近5亿人。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最为重要和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9%,这是来自第9版《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的调查数据。由此估算出2019年我国的成年人糖尿病病患数量大
概是1.16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个月以来,随着对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所有年龄段都易感。而65岁以上和(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病史的人感染几率更大,且容易迅速发展为危重病例。赵立平,博士生导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微生物生
态学会(ISME)常务理事。SystematicandAppliedMicrobiology等国际刊物编委。1997年以来
,赵立平教授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将分子生态学理念和方法系统地引入到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并逐步开拓到人体健康等领域,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带动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发展,研究论文渐次发表在国际主流刊物上,赵立平教授于2006年被选举为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ISME)12
名常务理事之一。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约有2.46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
者将达3.8亿,且大部分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MainPoint:Atleast67%ofallpatientsw
ithtype2diabeteshavecardio-renalriskfactors.Notes:Complica
tionsHeartdiseaseandstrokeIn2004,heartdiseasewasnotedon
68%ofdiabetes-relateddeathcertificatesamongpeopleaged65y
earsorolderIn2004,strokewasnotedon16%ofdiabetes-relate
ddeathcertificatesamongpeopleaged65yearsorolderAdultswi
thdiabeteshaveheartdiseasedeathratesabout2to4timeshig
herthanadultswithoutdiabetesTheriskforstrokeis2to4tim
eshigheramongpeople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In2005-20
08,ofadultsaged20yearsorolderwithself-reporteddiabetes,
67%hadbloodpressure≥140/90mmHgorusedprescriptionmedicat
ionsforhypertensionKidneydiseaseDiabetesistheleadingcause
ofkidneyfailure,accountingfor44%ofnewcasesin2008In2008
,atotalof48,374peoplewithdiabetesbegantreatmentforend-
stagekidneydiseaseintheUnitedStatesIn2008,atotalof?202
,290peoplewithend-stagekidneydiseaseduetodiabeteswereli
vingonchronicdialysisorwithakidneytransplantintheUnite
dStatesReferenc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iabetesstatist
ics:Datafromthe2011nationaldiabetesfactsheet.Availablea
t:http://www.diabetes.org/diabetes-basics/diabetes-statistics/?l
oc=DropDownDB-stats.Accessed15October2013.图2肠道菌群在T2D中的分类与功能表
征a,共现网络是从52,484个基因标记中鉴定的47个mlg中推断出来的。节点描述mlg,它们的ID显示在中间。节点的大小表示ML
G内的基因数量。节点的颜色表示它们的分类分配。连接线表示大于0.4(蓝色)或小于20.4(红色)的Spearman相关系数值。20
12年JunjieQin等对345个中国人的肠道菌群测序基于新一代鸟枪法深度测序技术,研发出一种新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该
方法,对345个中国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两阶段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第一阶段,71例T2DM患者,74例对照,采用小量样本研究筛选得到
和疾病相关联的肠道菌群marker(基因、物种、功能);第二阶段,100例T2DM患者,100例对照,在更大量的样本研究中对这些m
arker进行验证,并整合两个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二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
引起的复杂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认为其属于多基因、多因素的异质性疾病。二型糖尿病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是世界范围内第一
个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成功典范。华大基因先后参与发表3篇糖尿病研究相关的文章,3篇文章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肠道菌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7年4月22日,Diabetologia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肠道菌群的综述,从糖尿病预防与治疗
的角度,深刻剖析了肠道菌群目前与未来的价值。肠道菌群作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目标当前人类研究证据和未来应用的可能性糖尿病肠病又称糖尿病
性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20%。本病包括糖尿病性便秘与糖尿病性腹泻两种形式,无论是腹泻还是
便秘,其病因都是由于高血糖对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的损害所致,此外,糖尿病性便秘与患者的代谢紊乱、蛋白质负平衡、腹肌和会阴部肌肉的张
力减弱,致使排便无力有一定关系。胃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在植物神经的调节下完成的。植物神经分为两种,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能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而副交感神经可增强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如果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病变,就
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受它支配的肠道运动加快,病人就会出现腹泻。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肠道蠕动就会减缓,病人就
会出现便秘。糖尿病并发胃肠道问题,知道更要会应对,糖尿病并发胃肠道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调
、胃肠微血管病变、幽门螺杆菌易感及糖尿病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临床上应注意与消化道原发疾病鉴别区分。发病机理糖尿病导致胃肠道疾病
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以下方面:(1)内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0%~40%。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结发生退行性
改变可引起胃肠蠕动功能和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胃轻瘫、潴留、便秘等;(2)微血管病变;(3)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异常;(4)继发感染
;(5)胃肠激素分泌改变。并发症表现及应对食管蠕动障碍据报道,食管蠕动障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63%,引起临床症状的主
要原因是食管蠕动功能受损导致反流入食管的酸性物质不能被有效清除。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烧心和反流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的不适感、嗳气等,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应对:积极控制血糖,采用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上腹烧灼感者可加用抗酸剂,上腹饱胀者可加用胃动力药。胃轻瘫糖尿病是已知的最常见的胃轻瘫的原因。而胃轻瘫不但影响自身血糖的控制,还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及内环境紊乱,从而加剧病情恶化。患者可出现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餐后饱胀等症状。肠道菌群失调作为慢性腹泻的病因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有人曾对5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人群进行分析,发现9例为慢性痢疾,27例为一般性结肠炎,10例为黏液性结肠炎,1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论是:72%的慢性腹泻是原籍菌(原来就生长在该部位的)异常表现,并无外来菌参加。消化系统肠道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就是菌群失衡!肠道菌群中菌群失衡,有益菌缺失,致病菌占据优势:1、肠道失去了有益菌的保护,首先肠粘液变薄,肠黏膜逐渐开始受损;2、最终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肠屏障遭到破坏,造成内毒素泄露,进入体内。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