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制度
2022-05-26 | 阅:  转:  |  分享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和执行本规定,以充分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判断出中度及以上危险源,并制定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第三条本程序所涉及到的职业健康安全术语均以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的术语定义。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分管安全副总负责危险辨识、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五条安全一部负责组织公司(除合成氨各车间外)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安全二部负责组织公司(合成氨各车间)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第六条内务保卫部负责道路交通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第七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要求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流程图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原则

①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②时效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

③范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特定范围内进行);

④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和适用性原则);

⑤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危险级别进行重新评审等);

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的危害及潜在危害;

⑦应覆盖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如采购、运输、贮存危化品,服务过程等。

注:1.三种时态:

——过去: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状态及发生过的伤害情况。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长期使用、实施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状态。

2.三种状态:

——正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如皮带的传输等。

——异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公司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a)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潜在危险源辨识;

b)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辨识;

c)在用设备、设施、工具或运行系统危险源辨识;

d)管理人员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各种活动潜在危险源辨识;

e)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危险源辨识;

f)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危险源辨识;

g)外来设备进入生产现场危险源辨识;

h)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辨识。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①划分单元。按照单元,可将过程、活动划分为危险物资(如危化品)、压力容器及管道、锅炉、起重设备、电气、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生产操作等单元。按照各单元的不同性质,进行辨识。

②确定工作活动。工作活动分类可按:

a)对生产过程按流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作为一种活动;

b)按厂房内外地理区域分,每个区域内的工作作为一种工作活动;

c)按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作一种工作活动;

d)按工作设备,围绕每个工作设备、设施、装置的工作作为一种活动。

③对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活动收集有关信息:

a)所执行作业的期限、人员、任务实施的频率;

b)可能用到机械设备、工具;

c)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特性及物理形态(烟气、粉末、固体等);

d)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态、表面特征;

e)物料要用于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f)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作业的培训;

g)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h)作业文件;

i)工作活动监测数据;

j)发生过的事故经历。

④选用适当方法对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⑤确定各工作活动的危险源。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

①危险源提示表法: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危害提示表,对工作活动从六个方面进行对照检查,从中辨识出各种危险源。

②预先危险源分析法:系统、设备或新工艺于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险源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的进行分析,可用于新工艺、新设备、新系统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③安全检查表法:把整个工作过程或工作系统分若干层次或单元,对每一层次或单元根据危险源确定检查项目,逐项检查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

④经验分析法: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照有关标准、法规,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可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分析。

⑤材料性质分析法:根据材料安全数据表,辨识使用材料的毒性、生物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性等从中辨识出危险源。

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安排。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公司应组织各单位具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单位安全责任第一人任组长,采用第十二条规定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对本单位各个场所或各个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排查,分析伤害事件发生的根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进行风险评价汇总后上报公司安全部审定。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的内容:

1、分析、调查可能性和后果;

2、评价并确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带来的风险程度;

3、确认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法

根据估算的伤害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见表1《风险评价表》

表1风险评价表

轻微伤害 伤害 严重伤害 极不可能 可忽略风险 可容许风险 中度风险 不可能 可容许风险 中度风险 重大风险 可能 中度风险 重大风险 不可容许风险 2、出现下列情况,可定性评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高层管理人员特别关注的伤害事件,评价为不可承受风险;

b)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伤害事件,评价为不可承受风险;

c)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在重伤以上的,评价为不可承受风险;

d)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伤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e)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特大事故或伤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f)违反法律、法规的,且预计可能导致的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

g)除上述六项以外的事故或伤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

3、是非判断法:直接用“是”与“非”的方法来判断,如: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可直接判定为重大或重大以上风险。

4、专家评议法: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5、定量评价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公式计算,并参照表2~表4,来确定风险程度等级,即:

D=L×E×C

式中:D—风险值;

L—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表2L、E取值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 10 完全可以预料到 连续暴露 6 相当可能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可能,但不经常 每周一次暴露 2 / 每月一次暴露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每年几次暴露 0.5 很可能,可以设想 非常罕见的暴露 0.2 极不可能 / 0.1 实际不可能 /

表3C取值表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健康要求

表4风险等级划分(D)

风险等级值 风险程度描述 >320 不可容许风险,立即整改 160~320 重大风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中度风险,需要整改 20~70 轻微风险,需要注意 <20 可忽略风险,可以接受 第十六条伤害严重程度判断

1、轻微伤害,如:

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2、伤害,如:

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3、严重伤害,如:

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使伤害;职业病、其他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步骤

1、成立风险评价组,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安全部、内务保卫部、技术部、生产部、工会(员工代表)等单位组成,负责对各单位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经总经理签字后报安全部存档,各相关单位留存一份。

2、安全部对报来的《风险评价清单》进行汇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各单位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审定,并编制公司的《重大/中度危险清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各单位。

第十八条风险控制策划。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

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

3、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

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

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应急方案的需求;

10、预防性测定指标。

第十九条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按第十二条,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因素,其次考虑降低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严重度),将使用个体防护作为最后手段,并遵循表5的原则进行。

表5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风险类别 措施 控制手段 支持方式 是否监测 不可容许风险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资金、技术、安全培训 是 重大风险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或个人防护 资金、技术、安全培训 是 中度风险 运行控制 技术、安全培训 是 可容许风险 培训 培训 是 可忽略风险 不需采用控制手段和支持方式 否 第二十条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由相关专业评价小组进行,经分管生产、安全的公司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凡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专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经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且具有相当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以记录为据。

第二十二条定期更新

公司每年在一季度集中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对各岗位或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梳理,对以前未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补充识别和风险评价,更新《重大/中度危险源清单》。

第二十三条不定期更新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及时更新:

1、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发生变化;

2、管理评审、内/外界的要求;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发生变化;

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5、事故、事件,不符合整改要求;

6、相关方观点;

7、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以后,对残余危险的评价;

8、变更设计,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作业条件发生变化;

9、发生工伤事故或未遂工伤事故;

10、运行中发现危险源漏识;

11、其他情况需要时。

第二十四条各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单位都必须编制相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报告,并逐级上报。同时,对相关记录进行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

第四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检查结果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使用的相关表单以本规定的附件为准,表单包括:

1、JL-544-01《危险源识别排查(汇总)表》(注:针对车间及工序)

2、JL-544-0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

3、JL-544-03《重大/中度危险源清单》

4、执行本标准发生的记录由各相关单位保管,保管期为三年。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程序》同时废止。



































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ZD/CX--544







8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877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