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焊(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矿业地面、井下烧焊(动火)安全管理刚性规定》,结合前期执行情况和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 规定。为确保集团公司刚性规定高效便捷执行,对我厂烧焊(动火)作业进行分类管理,共分三类:第一类,经常性烧焊(动火)车间、场所内日常 机械修理、维护、小改小革及例活类型的烧焊(动火)作业。具体范围:东、西区选煤车间主厂房(不含浮选岗位、油罐房)、压滤厂房、机械加工 车间、班组作业室、磨矿、药剂泵房、泵房(不含油库)、沉淀池、中矸仓上下、污水处理站及室外露天作业点。第二类,重点防火区域内日常机械 修理、维护、小改小革及零活例活类型的烧焊(动火)作业。具体范围:原煤系统、精煤配仓、精煤仓下、各干选厂生产系统、各类皮带栈桥和胶带 机、电缆桥架上方。第三类,特殊区域烧焊(动火)作业。具体范围:各类库房(含油库、油罐房、氧气、乙炔库等)、输油管线、浮选岗位、变电 所、配电室、变压器室、机房、文化中心、实验室、办公楼、食堂、公寓楼及各类民用建筑等。根据以上三类烧焊(动火)作业具体情况,制定如下 安全措施。一、第一类场所烧焊(动火)作业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先熟悉作业现场环境,施工现场要配备专用消防器材。2.施工现场通风条 件良好,施工现场无可燃物(如油脂、油漆、橡胶制品、煤尘等)。3.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要保持距离不小于7米,作业点要与氧气瓶、乙炔气瓶保 持距离不小于10米。4.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电焊、气焊、气割作业规程进行作业,持证上岗。5.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及时清理现场,确 保无明火、暗火,经安全负责人再次确认后方可撤离现场。二、第二类场所烧焊(动火)作业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先熟悉作业现场环境,施工 现场要配备专用消防器材。2.施工现场通风条件良好,施工现场无易燃物(如油脂、油漆、橡胶制品、煤尘等)。3.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要保持距 离不小于7米,作业点要与氧气瓶、乙炔气瓶保持距离不小于10米。4.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电焊、气焊、气割作业规程进行作业,持证上岗。 5.烧焊(动火)作业前采取措施清理施工现场可燃物。如在浮选机岗位进行烧焊(动火)作业,必须清理干净周围泡沫、残油等可燃物。如施工现 场可燃物不便清理的,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如在胶带输送机、电缆桥架上方进行烧焊(动火)作业时,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火花、焊瘤、高温高热 等金属材料飞溅或掉落至胶带上等。6.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无明火、暗火,经安全负责人再次确认后方可撤离现场。三、 第三类场所烧焊(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执行一作业、一措施、一会审、一批准(一)通用部分1.作业人员必须先熟悉作业现场环境,施工现场要 配备专用消防器材。2.施工现场通风条件良好,施工现场无易燃物(如油脂、油漆、橡胶制品、煤尘等)。3.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要保持距离不小 于7米,作业点要与氧气瓶、乙炔气瓶保持距离不小于10米。4.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电焊、气焊、气割作业规程进行作业,持证上岗。5.烧 焊(动火)作业前采取措施清理施工现场可燃物。如在浮选机岗位进行烧焊(动火)作业,必须清理干净周围泡沫、残油等可燃物。如施工现场可燃 物不便清理的,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如在胶带输送机、电缆桥架上方进行烧焊(动火)作业时,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火花、焊瘤、高温高热等金属 材料飞溅或掉落至胶带上等。6.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无明火、暗火,经安全负责人再次确认后方可撤离现场。(二)烧焊 (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必须制定特定安全措施四、相关要求1.烧焊(动火)的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2.烧焊(动火)场所必 须悬挂明确施工责任人(班组长及以上人员)、监督人(安全网员或指定人员)、安全措施的作业牌。3.施工责任人、监督人、施工人员必须熟知 作业内容、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安全措施。4.第二类和第三类场所烧焊(动火)作业需车间管理人员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经厂主要负责人批准 后方可实施。5.第三类场所烧焊(动火)作业安全措施,须厂技术负责人组织专门会审、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6.车间必须对作业场所、 作业过程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7.相关方在厂区内烧焊(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并执行本规定。8.安全监察部及相 关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对作业场所、作业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五、考核问责凡违反本规定的,按照《关于加强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相关规章制度考核问责。六、其他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凡与本规定不相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