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类型盘点
2022-05-26 | 阅:  转:  |  分享 
  
一、考点要求《考试说明》“必考内容”部分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形式主
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二、命题规律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考查形
式目前主要有两种题型考查:一是单独设题考查,一是放在文言文翻译中综合考查。实际上单独设题考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可以这样说,词类活
用在文言文翻译中,无处不在。如高考浙江卷第16题B项“而又辱之”中的“辱”,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再如高考重庆卷第11题的第①小题,“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一句中,“面”是名词用作状语。2.高考趋势考生在备考时要熟记教材中出现
的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典型例子。这样,当碰到考查该考点的题目时,便可调动知识储备,准确、快速作答。三、考点解读——从教材说起词
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
的一般用法推断。词类活用的类型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一
)名词的活用a.名词作状语一般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1.找出下列各句中
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鸟张开翅膀那样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日:每天④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b.名
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
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2.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加以解释。①籍吏
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敌:攻击④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王:称王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原:推究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c.名
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肉骨”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白骨长肉”的意思。3.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并加以解释。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让……称王d.名词的意
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
”的意思。4.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用法的名词,并加以解释。①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把……当做宾客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鉴:以……为鉴(二)动词的活用a.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
饰限制,这就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5.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
词的动词,并解释。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产品、收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得:收获、心得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谗、讥:诬陷、嘲讽的话④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捕:搜捕活动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搜罗的金玉珍珠b.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
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
意思。6.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解释。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止:使……停止②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
难》)凋:使……凋谢c.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所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7.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为动用法的动词,并解释。①既
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③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哀:为……哀叹(三)形容词的活用a.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
锐利的兵器。8.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解释。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固:坚固的地势②晓看红湿处(《春夜喜雨
》)红:红花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绿、红:绿叶、红花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夷、
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⑤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高:高处b.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则其好游
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9.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穷
:看尽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苦:感到苦恼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穷尽c.形容的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
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有时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而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10.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
论》)弱:使……弱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愚:使……愚笨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
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11.找出下
列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四)数词的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也会出现活用
,以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一”,就是“全、满”的意思。12.找出下列各
句中活用的数词,并解释。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统一(动词)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④庭中通南北为一(《项脊轩志》)一:一体(
名词)⑤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一:全(副词)词类活用判断歌词类活用不能蒙,根据搭配定能中(1)。名加名,后活用,作状语,或
作动(2)。三名连用中活用,动词使动和意动(3)。名加介宾(4)副加名(5),名词前是能愿动(6)。“所”加名,“乃”加名(7),
此四者,名作动。动加动,动作名(8),语境能辨谁活用。名前是不及物动,动作使动或为动(9)。动加形,哪活用,辨语境,定能通(10)
。形加名,形活用,动词使动和意动(11)。几种搭配记得牢,语境辨别见真功(12)。说明:(1)古汉语句子的构成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
词类搭配方式有以下两种类型:①名(代)+动+名(代)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②名(代)+形(不及物动词)如:抗辞慷慨。国事遂不可收
拾。据此搭配,我们可以判定词类是否活用。(2)即形如“名(代)+名”,后一个名词活用,如果符合“名(代)+名+动”,则作状语,如“
良庖岁更刀”,名词“岁”作状语,“每年”;如果不带动词,则后一个名词作动词,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名词“王”活用作动词,“
作王”。(3)即形如“名(代)+名+名(代)”,第二个名词活用,可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如“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的“袖”作一般动词,“(袖中)藏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是“使……为王”,使动用法;“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的
“席”是“以……为席”,意动用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名词(代词)经常省略,如“封府库,籍吏民”的“籍”是名词,“名册,户口册”,
似乎是“名+名”的形式,联系语境,原来据前“吾入关”省略了代词主语“吾”,“籍”活用为动词,“登记……的名册”。(4)即形如“名(
代)+介宾短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凡吏于土著”的“吏”活用为动词,“为吏(做官)”;“沛公军霸上”,“军”后省略了介词“于”
,应为“军(于)霸上”,“军”活用为动词,“驻扎”。(5)即形如“副+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的“雨”活用为
动词,“下雨”。(6)即形如“能愿动词+名词”,则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非能水也”的“水”活用为动词,“游泳”。(7)即形如“所+名
”或“乃+名”等,名词活用作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罾”活用为动词,“[用网]捕”。(8)即形如“动+动”,则动词活用作名
词。可为主谓短语,即第一个动词活用作名词,如“而魏救不至”的“救”活用作名词,“救兵”;也可为动宾短语,即第二个动词活用作名词,如
“殚其地之出”的“出”活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9)即形如“不及物动词+名词”,动词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如“使人止晋鄙”的“
止”是“使……止”,使动用法;“秦不哀吾伤而伐吾同姓”的“哀”是“为……哀”,为动用法。(10)即形如“动+形”,动词可活用为名词
,构成主谓短语,如“而其见愈奇”的“见”活用为名词,“(见到的)景色”;或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瑜等率轻锐继其后”的“轻锐”活用
为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11)即形如“形+名”,则形容词可活用为一般名词,或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然则今有美尧舜于当
今之世者”的“美”活用为一般动词,“赞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的“弱”是“使……削弱”,使动用法;“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的“
轻”是“以……为轻”,意动用法。(12)词类活用虽可通过词类搭配来判断,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判断准确。如“名+名”可构成
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如“籍吏民”的“吏民”是并列关系),“动+动”可构成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如“俯身倾耳以请”,“俯”“倾”“请”
是承接关系),“形+名”可构成偏正关系(如“膏腴之地”),这些都不属于词类活用。因此,掌握词类搭配规律,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
准确而迅速地判断词类活用。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百年老屋,尘泥渗
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3.下列各
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D.道芷阳间行4.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
项伯杀人,臣活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B.下江陵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
项是(3分)()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此其志不在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
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履至尊而制六合C.谨庠序之教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下列各
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则修文德以来之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
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素善留侯张良C.后世之谬其
传莫能名者D.序八州而朝同列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B.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过秦论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
.于是从散约败B.而后乃今将图南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
项是(3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内立法度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如何处理文言句子中的词类活
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等。解释活用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
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除了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也是按“定+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相应成分的词性与现代汉语
基本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在翻译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语境义。一、使动用法的处理使动用法是就某个动词而言的,如果某些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使动词,那
么它们首先应该是活用为动词,然后才能有使动的用法。使动用法的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支配者的位置有了明显的不同,翻译的基本格式为:主语使宾
语发出某人的动作。[例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解析]“于是速归之”中“归”动作对象是“之
”,发出动作的是主语(兄),是他让宾语“之”(弟)发出的。[例2]县有轻囚十数之,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解析]“
请出之”的“出”从语法角度推断其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则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二
、意动用法的处理所谓意动,就是指句子主语内心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表现形式为,一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谓语是形容词活用所致;一是
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谓语是名词活用所致。[例1]奇之,立许之以女。[解析]“奇之”的“奇”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奇怪”,
句子明显不通,此时不妨往其他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不耻相师”中的“耻”字就是意动用法,应当翻译成“认为……是耻辱”。[例2]
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解析]“君之”的“君”,“兄之”的“兄”,本来都是名词,分别是国君和兄长之意,而此句中它们带
了宾语,应为动词,根据语境应为意动。语意应分别是“把……当做国君”和“把……当做兄长”。三、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处理名词活用作动词就是
指某个名词的本有功能已经不存在,而是已经具有了动词的性质。从位置上看,它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前面也许有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的修饰,后面
可能跟了宾语,也有可能跟有表处所的短语。翻译时,一般在这个名词的前后直接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让这个动词与其构成或动宾或状谓关系,有
时也可以换成另外的相应动词。[例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解析]此句中“衣”“袖”本为名词,但这里活用为动词了,从
位置上看,它们处在谓语的位置上,翻译时,“衣”应作“穿……”,“袖”应作“袖中藏……”[例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
息,资谴之归。[解析]“饮食”本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带了宾语“之”,应译为“供给……饮食”。四、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处理名词,在现代
汉语中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只有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后才有这一功能。但文言文却常有这种现象,文言文中处在谓语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句
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一般都应理解为状语,可以表示动词谓语的时间、工具、方式、状态、趋向等。翻译时,一般应在这一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
词,使它们组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语。[例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解析]句中的“廷”和“面”都是名词作状语。“廷折”就是
当廷辩驳,“廷”的用法同“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廷”。“面从”就是当面顺从,“面”的用法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面”。[例2](申甫)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求术,师事之。[解析]“师”放在谓语“
事”之前,但它并非句子的主语(主语为“申甫”),因此应理解为名词作状语,表示“事”的方式。五、动词活用作名词的处理现代汉语中的动词
,一般而言,应处于谓语位置,文言文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一定是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受谓语的陈述或支配。翻译时,一般是在这个动词后加上一
个相应的名词,使其变为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例1]山原旷其盈视。[解析]其中的“视”,处在句子的宾语位置,活用作名词,解释为“
视野”。[例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解析]句中的“收藏”“经营”本来都是动词,但处于句子的主语位置,活用为名词了。六、形
容词活用作名词的处理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和宾语,但文言文中却有这种现象。如果形容词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则该形容词一般
都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是在该形容词后加上一个名词,使其变为名词性短语。[例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解析
]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知道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功能,分别译为“
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例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解析]此句中“罪细”和“巨猾”本为形容
词,此句中都处在主语位置,因为可判定它们已转变为名词,可译作“罪轻的人”和“罪重的人”。七、动词为动用法的处理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现行语文教材
中不乏为动用法的个例,高考试题也曾多次地把它列为考点。[例1]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解析]该句中的“死友”,应
理解为“为友而死”,“死君”,则应理解为“为君而死”,两个“死”都是为动用法。[例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丧”如果直译成“哭”,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解释,则符合情理。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阅
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试题必考的知识点,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难点。而词类活用则是文言翻译必须攻克的难关。广大考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
多积累,多思考,多归纳,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答案:1、解析:选BA项,名词作状语,向下;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喂
奶;C项,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名词作状语,亲手。2、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项,名词作动词,责备;C项,名词作
动词,处罚;D项,形容词作动词,喜欢。3、解析:选AA项,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名词作状语,像
云一样;D项,名词作状语,从小路。4、解析:选BA项,使动用法,使……跳舞;B项,意动用法,以……为伴侣;C项,使动用法,使……
来朝见;D项,使动用法,使……活。5、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项,名词作动词,穿;C项,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项
,形容词作名词,小事。6、解析:选BA项,使动用法,使……生活安定;B项,意动用法,把……当做土块;C项,使动用法,使……学习;
D项,使动用法,使……进入。7、解析:选CA项,名词作动词,灭族;B项,名词作动词,攻下;C项,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项,名词作动词,种植。8、解析:选AA项,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项,名词作状语,从旁边。9、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登记;B项,名词作动词,放火;C项,名词作动词,游泳;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事。10、解析:选CA项,名词作动词,乘坐辇车;B项,名词作动词,登上;C项,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D项,名词作动词,用草绳系。11、解析:选BA项,使动用法,使……来;B项,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C项,使动用法,使……争斗;D项,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2、解析:选BA项,名词作动词,归罪;B项,形容词作动词,交好;C项,名词作动词,说明白;D项,名词作动词,引,招致。13、解析:选DA项,使动用法,使……绿;B项,使动用法,使……为王;C项,使动用法,使……牢固;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过失。14、解析:选AA项,动词作名词,条约;B项,名词作动词,向南飞;C项,名词作动词,成为王;D项,名词作动词,向南飞。15、解析:选DA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项,名词作状语,在国内;C项,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D项,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10
献花(0)
+1
(本文系滨城布衣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