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2022-05-26 | 阅:  转:  |  分享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

2适用范围

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全面负责管理。

3.2生物安全主管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及监督。

3.3所有相关人员按本程序要求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4工作程序

4.1实验室准入

4.1.1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人员出入限制标志和相关信息,如实验室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

4.1.2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4.1.4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区域需首先向其介绍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在本室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

4.2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

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培训应该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进行。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标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对新上岗、转岗的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健康医疗监护

4.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3实验室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留。

4..4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必要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实验室工作区内禁止吸烟

4.4.2实验工作区内不得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在工作区内,

4.4.6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

工作环境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要求工作人员在触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

4.4.10.2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溅溢的标本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

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

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



4.5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5.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4.7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

1检验所所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

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检验所检验所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5相关表格

5.1《废弃物处理记录》

5.2《清洁消毒记录》









文件名称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A/0 页次 3/5 颁发组 质量保证组 分发组







文件名称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A/0 页次 1/5 起草人 检测组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组 质量保证组 分发组 对外服务组、检测组、制剂组







献花(0)
+1
(本文系奋斗的胡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