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来到塞罕坝,三代人创造的奇迹
2022-05-2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来到塞罕坝,三代人创造的奇迹塞罕坝地处河北承德围场(县)坝上地区,北与内蒙乌兰
布统草原接壤,距北京460公里,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在这里交汇。塞罕坝是蒙汉混合语,“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蒙古地名“塞罕达巴
罕色钦”,“坝”是汉语,意为“高岭”之地。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辽、金时期称作“千
里松林”。1681年,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第二次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
游牧地。此时,以外蒙古王公为首的诸多蒙古贵族已彻底折服于康熙皇帝。康熙帝借蒙古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敬献的牧场,以“岁行秋狝”的
名义,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古代四季狩猎分为“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康熙帝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以锤练
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同时怀柔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的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
康熙二十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105次木兰秋狝,在塞罕坝留下了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等历史遗迹。随着大清的衰败和内忧
外患,嘉庆年间木兰行围时举时停,府库已经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维持围场的管理和御道、行宫的维护。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清政府被迫开
围放垦,让闲散旗民开垦关东、口外闲田,随之塞罕坝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原始森林已
荡然无存,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丘,沙尘暴直接威胁到京津冀。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
械林场总场,自此塞罕坝定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
奇迹。现有林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林场湿地10.3万亩,为京津冀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2017年塞罕坝林场荣
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2021年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
级森林公园,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公园内有森林有草原,有河流有湖泊,有山地有高原,有丘陵有曼甸;有清代历史遗迹有浓郁的满蒙风
情。被誉为“河的源头(滦河、辽河重要水源地)、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献花(0)
+1
(本文系一个虫虫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