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常识十问
2022-05-28 | 阅:  转:  |  分享 
  
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常识十问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依的是什么法?依的是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反
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严格
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都不能只考虑地方和部门的利益,把依法治理变成自我保护的工具。(4)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共产党
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同人民一起制定法律,又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遵守和实施法律,
这样就能够做到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统一起来,实现党的主张和广大人民意志的统一,并且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2、何谓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政党依照法律来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如依法把自己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依法处理与国家和其他
社会组织的关系,依法从事一切活动等。党之所以要依法执政,其根由源于法治原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更要依法执政,依法把人民
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执政。同时,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还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
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利益。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在全社会
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由此可见,依法执政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依法治国的核心。3、如何提高
依法执政能力?一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执政首先必须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使党内每一位同志都明白,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
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
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二要学习法律知识。重点是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一是使领导干部明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从而自觉
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在作出重大决策或者涉及公民权益的决定时,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有法律的依据;二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促
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推进依法行
政。依法执政,关键在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得到正确的实施和全面的落实。当前,要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带动观
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使行政执法更加透明,更加公正,更加高效,更加文明。要抓重点,见实效。要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以及群众密
切关注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市场物价等热点问题,尤其要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四要坚持依法治理,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依法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环
境,加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对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我们要适应新形
势新任务对党执政的新要求,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发展基层民主,大力推进农村村
民自治和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真正做到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由群众自己当家,自己作主。从扩大基层民主开始,逐步提高民主化的程
度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也必将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4、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什么?概括
起来讲,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
”不仅应包括法律规范,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治精神和法律目的。依法行政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行政主体合法。行政主体必须是
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2)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具体包括:一是行政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二是行政权的行使必须符
合法律法规的规定。(3)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具体包括:一是,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相统一;二是,行为主体与责任
主体相一致;三是,责任与违法相对应,违法必须受追究;四是,基于行政主体的地位和公务的要求,行政公务人员还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如对公
务员的纪律要求。5、什么是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民
学法、知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的宣传教育活动。6、什么是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法治实践活动。7、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职责是什么?(1)起草普法依法治
理工作总体规划,制定落实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组织、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普法依法治理措施。负责向普法依法
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汇报工作。(3)组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培训,检查考核,开展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评比和奖惩。(4)开展普法依法治
理工作调查研究和日常性活动,交流信息,总结推广经验。(5)组织编辑发行普法依法治理教材和资料。(6)建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
视察、检查。(7)组织实施领导干部普法考试考核,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法制培训。(8)组织一般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普法考试和
法律知识竞赛。(9)组织、指导、协调新闻单位和文化部门,开展法制新闻和法制文艺宣传。(10)组织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
8、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中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中,民主的基本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督。民主从不同角度看可提出不同要求。重要的是如何保证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具体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落实,即畅
通民意渠道,体现民众意志,实现民主方案,接受村民监督。9、农村基层民主法治的内容是什么?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是村民自治主体在党的
领导下以宪法、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规章规定为依据,依靠村民集体的智慧,尊重村民的共同意愿,开展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等村务活动。坚持法治是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关键,它决定着创建活动的方向。坚持法治还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1)不断加强村民的法制意
识。村民的法制意识是他们对学法、守法、用法意义的认识程度,法律在他们心中地位的体现。村民尤其是村干部法制意识强或弱与创建活动有着密
切关系。(2)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村民法律素质高低影响着法制意识,一般来说,法律素质高,法制意识也强,法律素质低,法制意识也
弱。村民法律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让村民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基本的、常用的法律知识对基层的民主法治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因此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一定要加强村民的法制教育和村的法制教育阵地建设。(3)不断改善农村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包括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村民内部的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状况。如民间纠纷是否依法调解等。外部环境是来自本村以外的执法、司
法和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情况。如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法律服务机构对村民的法律服务质量等。外部法制环境的好坏也将很大程度地影
响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教育的积极性。10、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一项既追求创建活动过程
,更追求创建工作结果的活动。所谓追求创建活动的过程是指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过程中,考察其各种活动是否坚持了民主,制度是否纳入了
法治轨道,是否完善了规范的运作。也就是说我们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过程中其形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
其形式的完美无缺,过程规范是为了结果更有成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结果是什么。2003年6月30日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
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中指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对于规范村内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农村社会是否稳定,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没有协调发展是民主法治示范村有没有根本成效
的主要标准。也是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追求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地把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切实地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农村的经济,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切实地保障村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提高广大村民物质的、文化的生活水平。作为创建活动的中心任务。使创建活动受群众拥护,受群众欢迎,让创建工作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岱青,2009年1月7日写于贵州省凯里市)
献花(0)
+1
(本文系岱青法治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