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月迹(张卿慧)简案(模板)
2022-05-28 | 阅:  转:  |  分享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4《月迹》教学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张卿慧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中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贾平凹散文中形容月亮的陌生化词语“玉玉、银银、淡淡、痒痒”等的独特味道,体会叠词和儿化在表达中的妙处;

2.在感情朗读中,寻找贾平凹亦静亦动的童年寻月线索,体会作者或急切、或惊喜、或甜蜜、或温暖、或惬意的心情;

3.感受贾平凹笔下月亮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品味作家的心亦是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穿梭古今,追寻永恒的月亮

1.书写课题、作者,重点强调凹的读音。

2.穿梭古今,追寻月亮的踪迹。

王维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吟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张九龄这样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感叹道:“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导入新课,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踪迹又会出现在哪里呢?

4.快速默读,勾画文中的月亮踪迹。

(学生自读课文)

二、摩挲语词,追寻躲闪的月亮

1.文中月迹出现在了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月迹在镜中、院中、水中、眼中、空中)

2.我们又是在哪寻找到这些月迹呢?

归纳出镜中月是在中堂发现的,院中月是在院子里看到的,水中月、眼中月、空中月是在河边发现的。明确“中堂——院中——河边”是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回味找出文中有趣的地方。

预设1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那没有这般亮的。)

预设2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

24月迹

贾平凹

中堂镜中月动

院中院中月杯中月

河边水中月眼中月静

空中月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散文,内容充满童真童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希望通过一堂课能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一、疏通课文,让学生能理清文章的主题线索。

二、让学生把握住整篇文章的写作风格,能品味出语言中蕴含着的童真与童趣。

三、让学生能意识到文中“奶奶”这一人物的重要性。

四、在情感教育上能引领学生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好。

为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课件这一直观教学,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各种“月”的展示,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由此从侧面将文章的主题线索展示给学生。

二、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品味语言中蕴含着的童真与童趣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写作风格。

三、适当的给与学生自读的时间,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在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学生能自主地,发自内心地热爱与向往美好的生活。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