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例1 人教版
2022-05-28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分类的方法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相交和不相交的位置关系,了解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垂
直与平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思想。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利用分类的思想方法,经历认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
过程。3.在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
线。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学科育德、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通过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丰富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彩笔、A4纸、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小棒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想象一下。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1.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每个同学先
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彩笔画在纸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平行和垂直两种情况,教师则
边出示边说:我刚才看见还有的同学画的是这样的)2.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
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
,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师:同学们
,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
”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3.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
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平行)表示方
法: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a与b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再次分类,并剩下的图形以“是否相交成直角”为标准再次分类说说你
怎么知道是否相交成直角呢?呈现垂直的概念。表示方法:垂直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垂足用字母“O”来表示(3)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4)学生试着说概念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完成57页做一做2.折纸(1)
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
,愿意接受挑战吗?(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
折的?(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5)学生演示。师:大家可真不简单
,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拓展:看图想
一想,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吗?为什么?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平行线垂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足
献花(0)
+1
(本文系新智慧教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