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8-3)
胡经国
页岩气开发与诱发地震有关吗?20140215),作为开采页岩油气资源的手段而在近年来兴起的水力压裂法,因存在污染饮用水、影响生态系统等缺点而备受指责。甚至法国民众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开采页岩油气资源。
⑴、“预言家”的新“预言”
曾经面对“泡沫论”、“阴谋论”、“污染论”等各种非议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这次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被指其与诱发地震有关。提出此观点的是美国投资界的一位大佬,一位超级“预言家”。
2014年2月初,作为美国著名投资基金GMO的创始人之一的JeremyGrantham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谈到他对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的看法。他说,页岩气开发与地震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并称从统计学角度看其关系非常显著。
与他过去判断经济形势或股市时颇有保留的态度不同,Grantham这次异常笃定的态度引起了市场和媒体的巨大关注。因为,成功地预测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Grantham在美国投资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而其掌舵的GMO基金如今管理着1170亿美元资产。
Grantham确信,美国里氏3级及其以上震级的地震与水力压裂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正是得益于水力压裂法技术的突破,美国页岩气开采才迎来了大规模发展的时代。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水平钻进至页岩层以后,通过向管道中输送的水、沙子和相关化学物质来压裂岩石,从而达到释放其中的天然气或石油的目的。
过去几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几乎重塑了美国的能源版图。2011年,美国出口的汽油、柴油以及其他能源,甚至超过了其进口的能源。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对全球能源供应及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由此引发全球页岩气开发浪潮。而此次页岩气开发诱发地震的新论调的提出,则再次将这一新兴领域置于争论之中。此前,对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争议,主要集中于淡水消耗和地下水污染。
⑵、“几乎可以肯定是人为的”吗?
实际上,这不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第一次陷入“地震”争论。早在Grantham之前,美国地质调查局就进行过相关调查。在2013年4月16日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一份报告称,美国中西部地区近10年来的地震频发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是人为的”。
据该局统计,2001年以来,美国中西部阿拉巴马州到北方落基山脉地区地震频发。仅2009年,该地区就发生了50次3级及其以上地震;2010年,3级及其以上地震达到87次;而2011年则达到惊人的134次,为上世纪同期的6倍。上述报告认为,石油和天然气钻探活动是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诱因。其中,页岩气开发使用的水力压裂法及该方法涉及的废水处理井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不仅仅是美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不属于地震带的荷兰最近几年也频发地震。而该国政府研究表明,这与荷兰格罗宁根地区的天然气生产有关。2012年,格罗宁根发生了93次地震,震级最高为3.2级。在加拿大,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的开采,小型地震的数量大约每年增加了20~30起。研究人员已经着手研究,试图找出这些增加的微震数量与页岩气开采的关系。
哥伦比亚大学的地震学专家金元英在对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名为Youngstown的地区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12个月中该地区发生了100多起微型地震。而自从1776年有历史记录起,该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直到旁边的宾夕法尼亚州开始用水力压裂法把液体注射到气井里。2013年3月,美国俄亥俄州的石油和天然气监管机构称,几乎可以肯定,在俄亥俄州东北部发生的十几次地震都是因页岩气开发将废水注入地下引起的。
金元英指出,在他研究的多起地震案例当中,水力压裂法都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他说,在水力压裂中,高压水流是用来破裂井底下的页岩以释放天然气。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操作很少碰到地质断裂带。因此,总体上讲地震不会因水力压裂而触发。但是,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案例中,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地震学家GeoffreyAbers也表示,水力压裂活动引发地震的风险可能高于此前的预期。
⑶、中国学者的观点
这一切并非与中国无关。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兴起,中国页岩气开发方兴未艾。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国力图实现页岩气商业化产量从零至1000亿立方米的跨越。此前,两轮页岩气开发招标吸引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企业竞争。而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可诱发地震的水力压裂法正是中国未来开采页岩气的主流技术方向。
然而,与美国学界和民众对地震问题的激烈讨论不同,中国学者却对页岩气诱发微小地震的说法普遍抱有不同看法。中国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教授薛海涛认为,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在地下10公里左右,而页岩气开采的深度通常在3公里左右,“很难说地震与页岩气开采有直接关系”。
来自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研究院的专家也指出,确定地震与水力压裂关系的核心,是要看地震发生的区域是否在页岩气的开采范围内,即便地表位于相同的位置,而地下位于不同的深度,“要把两者扯上关系,仍然需要详细数据,至少目前看其关联性是不够的。”
除了关于震源深度与页岩气开发关联性的分歧,中国学者对美国同行的研究方法也提出了质疑。有专家指出,另一种可能性是,最近几年全球都进入了地震高发期,而这恰好与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高峰吻合,可能的确呈现出了二者存在正相关的结果,但是解释却不一定客观。美国学者目前展示的证据过于宏观。
在多数学者看来,即便页岩气开发的确存在诱发微小地震的可能性,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轻微的地震对释放地壳能量,避免大规模破坏性地震的发生甚至有好处的,就像蚂蚁摇动不了大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四成页岩气资源储存在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而过去几年,这些地区正是地震灾害频发地区。要降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要加强地震监测。目前,中国对页岩气开发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不够。这与页岩气开发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现状有关。一旦未来中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有关地震研究就需要跟上。
⑷、又一个阴谋论吗?
尽管“地震论”在科学界的争论仍然在继续,而资本界则已经开始做出反应。
实际上,著名投资人Grantham对水力压裂法的质疑支撑了他看跌原油价格的观点。他指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以及更多新能源汽车推出等因素,将导致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量下降,而且降幅可能快于预期。
有中国学者指出,美国页岩气在产业和市场上现在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各个利益集团的激烈博弈正决定着页岩气下一步的走向。地震论的提出只是博弈者们又抛出的一个新概念而已。
2013年,美国页岩气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和大量投资涌入之后,页岩气热潮的“高烧”开始退去。这主要源于目前美国国内天然气供大于求的现状。由于页岩气产量大增,而且无法出口,美国天然气价格被拉到历史低位。2013年底,北美天然气价格跌到4.23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接近历史低点。
目前在美国国内,投资页岩气的油气公司受困于低价和亏损,强烈地希望政府放开出口;但是相对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又在客观上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特别是化学品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望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反对页岩气出口的一方也极其强势。
据有关报告称,未来随着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原料成本降低的好处将会直观转化为日常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的降低。这非常有助于美国脆弱的制造业复苏。实际上,现在很多仍在押注页岩气的投资者,都把盈利希望放在了政府放开页岩气出口上。
到目前为止,美国天然气出口的问题仍在博弈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泡沫论”、“地震论”等关于页岩气的各种各样的说法都在传播,各方都在寻找新概念为自己争取利益。
当然,在利益之外,著名投资人Grantham本人也是一个关注气候变化的环保主义者。尽管很多人怀疑他的地震言论的目的性,但是从他的行事风格上来看,并不感到奇怪。
16、国内页岩气开发升温20141113),油价七连跌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美国的页岩革命毋庸置疑,全球原油产量大幅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美国页岩油产量的猛增。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创始人丹尼尔耶金日前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油价跌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表明全球油价迎来一个由美国原油产量持续猛增决定的新时代。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得益于技术突破,美国以致密油为主的页岩类轻质原油产量大幅增加,导致2008年到2014年其总体原油产量增长80%。有人预计,2015年,美国将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页岩气开发的热情毕竟,国拥有页岩气全球第一的储量。根据国家页岩气产业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国将初步形成符合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一系列页岩气技术标准和规范。
媒体报道,2020年前,中国页岩气需打井4万口左右,行业总投资约8000亿元。其中,设备投入约占总投资的25%,为20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中国页岩气设备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
这无疑是一块颇为诱人的大蛋糕。据河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省并未开展相关工作。而四川、重庆、山东等国内页岩气资源丰富以及拥有能源装备制造业根基的省市已经开始布局,谋划建立规模庞大的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政府与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公司签约,计划投资36亿元在新都工业东区投资建设成都国际油气基地项目。这个占地约1000亩的国际油气基地中,页岩气装备制造业是核心。据了解,该项目发展目标锁定在建立西南最大的油气装备基地。
依托胜利油田,山东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山东石油装备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60多家,在石油装备领域的收入占到全国的40%这是山东发力页岩气装备业的底气所在。
按照该省相关规划,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山东东营、青岛、烟台、潍坊、德州将被打造成为五大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勘探设备、钻完井装备、测录井装备等。
概念热炒的背后,客观地审视就能发现,目前,国页岩气开发前景并不乐观。虽然中国的页岩气市场潜力大,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页岩气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很高。有专家提出,此前国家制定的页岩气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力争2020年产量达到600亿到1000亿立方米目前,这一目标已经被能源主管部门降低至300亿立方米。
专家提醒,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页岩气开发是一个漫长的产业化过程地方政府应冷静谨慎,循序渐进,避免盲目规划投资。中国页岩气增产带动油服需求20141119),在昨日召开的能源的未来赢在新时代的拐点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表示,中国页岩气开发在制定十二五的时候,计划到2016年实现65亿立方米产量现在看来,实现这个目标是乐观的。在技术上,压裂和水平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只是在系统化、工厂化作业方面还需要一些提高。他还表示,美国和中国的页岩气资源有差异,但是资源丰富这一点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中国页岩气开发也取得了很好的开端未来的关键不仅是技术、资金,更重要的是体制我们应该用市场化改革的方法促进页岩气革命。
所谓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极大地改写了世界的能源格局。目前美国是页岩气最大生产国。数据显示,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尚不足美国天然气供应的1%。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占到30%,份额还在不断上升。不过,就页岩气资源的储量来说,美国还不是最丰富的国家。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报告,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可采储量有1275万亿立方英尺。按当前的消耗水平,这些储量足够中国使用300多年。
在页岩气开采方面,201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亿立方米中石化、中石油勘探开发已经初具规模,并都已实现对外输送应用二者将2015年产量目标分别上调至50亿与26亿标志着国页岩气商业化已经提速。国信证券预计,假设到2015年、2020年,中国页岩气实际产量分别达到65亿与800亿立方米对应2015、2020年,页岩气油服市场规模分别为208亿与13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45%。
长期来看,国家在四川、重庆地区的设立的页岩气示范区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为未来全国各页岩气区块的开发积累作业经验和地质资料短期来看,三家石油巨头(中石化、中石油和延长石油)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未来将凭借资源优势、地方支持、技术优势和作用经验,继续引领产能产量双增长。凭借所有制改革和天然气价改的东风,相关油服订单将大幅上升。
伴随参与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的主体数量的增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民营油服企业将面临更多机会。长期来看,较高的国际原油价格保障石油公司的资本开支维持在稳定较快增长,从而带动油气设备需求。页岩气产量肯定能完成20141119),中国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今天在能源的未来赢在新时代的拐点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页岩气开发在制定十二五的时候,计划到2016年实现65亿立方米产量现在看来,实现这个目标是乐观的。而且,在技术上压裂和水平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只是在系统化、工厂化作业方面还需要一些提高。
此前,中国政府制定的页岩气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2015年实现65亿立方米产量,并力争2020年产量达到6001000亿立方米。而实际上中国已经悄然调低了2020年页岩气产量目标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8月份提出到2020年,页岩气的产量要达到300亿立方米。
但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只有2亿立方米左右。对于能否在明年年底完成65亿立方米的产量,业内也是争议很多。不过,杨雷今天表示,虽然今年的具体产量现在还无法预知,但是明年完成产量目标肯定没有问题,单是中石化的产量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
杨雷还表示,美国和中国的页岩气资源禀赋有差异,但是资源丰富这一点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中国页岩气开发也初步实现了很好的开端未来关键的不仅仅是技术、资金,更重要的是体制我们应该用市场化改革的方法促进页岩气革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的油气战略20141120),19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能源升级版终于落地。此文件提出了到十三五末的能源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这里给大家呈现从中解读出的油气战略。、能源供需增长明显放缓
2020年,一次能源生产42亿吨标准煤,消费48亿吨标准煤。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1%和3.6%。这与2000年至2013年的年均增速7.3%和7.6%相比,放缓一半。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一方面也是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能源自给能力有所降低
85%的能源自给能力与历史数据对比是最低值2013年该值为90.6%但能源供应总体保障是安全的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市场上的能源资源服务于国经济发展。这也预示国能源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2020年,国能源消费结构将是:煤炭62%,原油13%,天然气10%,非化石能源15%。而2013年该结构是:煤炭66%,原油18.4%,天然气5.8%,非化石能源9.8%。又要立足国内,又要发展,又没有清洁利用技术的突破,只能继续高度依赖煤炭,原油消费下降幅度最大,被大幅替代。、油气消费两重天
到2020年,国原油消费4.4亿吨,天然气消费3606亿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国原油消费将下降2000万吨,天然气消费则增长了3倍多。由于汽煤柴下降可能性不大,其他石油化工产品产量将受影响。天然气消费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用气。实施气化城市民生工程、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进口规模。、油气生产更加规模化
规模化、大型化基地将成为油气生产的主要来源。原油生产稳定东部、上产西部、突破海上,预计将会在目前2.1亿吨的基础上还将有所上涨,但上涨潜力不会太大。由于消费下降,可以预计原油对外依存度将有所下降。
202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85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合计6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合计2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32%,与目前水平差不多。由于油气对外依存度都没有大幅上涨,国能源自给能力的下降将是因为煤炭进口的上涨。煤炭港口将更加繁忙。
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速放缓,这与以往预测有所不同因为资源评价显示常规天然气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个人认为这是基于非常规取得600亿立方米产量的预测。如果非常规进展仍然不顺,预计常规天然气产量将更高。
到2020年石油储采比要提高到1415。2013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5亿吨(181亿桶),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1%,储采比为11.9年。这是石油发展的潜力所在由此可见,在现有的基础上,仍要继续加大勘查力度。、页岩气规划目标更加合理
2020年,页岩气的产量目标降至300亿立方米,煤层气的目标也是300亿方。煤制油、煤制气项目谨慎发展,扶持重点项目。但这些项目将受到油价的制约,油价继续下跌将影响其经济性。重点突破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这里没有提及到致密气。、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大有所为
中国未来的油气发展的前景在海上。根据石油供给的表述: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实现西部增储上产;加快海洋石油开发。而海上油气的发展的方向在深水。、油气储备继续扩大规模
原油消费下降并不意味着原油进口降低相反,随着国内原油储备重视程度提升,国原油储备量将继续上升。2020年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启动三期工程。利用油价下跌的时机扩大储备是明智之举。天然气储备开始受重视,但规模化储备为时尚早,主要用于调峰。、油气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明确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油气输送网络。深入推进政企分开,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油气价格改革还是重点强调气价改革
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终极目标形成,就是进一步明确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和由市场形成,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但是,市场结构不变,这个目标能够按期实现吗?页岩气解释评价软件填补国内空白20141121),11月17日,川庆钻探测井公司工程师阳大祥熟练地操作着页岩气测井解释评价软件,完成长宁H6-2井储层矿物组分、总有机碳(TOC)等关键参数的计算。这款由川庆测井自主研发的软件攻克多项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难点,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测井公司的技术垄断。
川庆测井充分考虑区域岩性特征,整合元素测井资料信息,建立基于自适应权重系数的地层参数计算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页岩气矿物组分识别维度以及评价参数精度。
2014年11月3日编写于重庆
2019年8月21日修改于重庆
2022年6月1日修改于重庆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