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郎山果农增收共富带头人1
2022-06-01 | 阅:  转:  |  分享 
  
郎山果农增收共富带头人

五月,相约兰溪枇杷季。原先名不见经传兰溪市女埠街道郎山村迎来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场面。“枇杷订单接连不断!采摘游火爆。”郎山村党员、购销户郎小东兴奋地说。

“烟飞云绕隐老家,金灿枇杷满树丫。一口清甜汁水挂,魂牵梦萦还数它。”青山环绕,满目翠绿的郎山村,地处兰溪四大名山之一的蟠山支脉,海拔388.5米,常年光照充足,PH值24,空气极佳。全村郎山、郎司坞、坟头、麻堰等4个自然村共有山地4169亩,村民以种植水果为主,枇杷是主要产业。据该村周国珍《枇杷赋》记述:“郎山宋时已栽,堪称江南最先。”《女埠镇志》在《水果》一节中载有“枇杷”:“原产西部山区,以郎山、穆坞、金家、垷坦等地种植为多。枇杷栽于村前屋后宅园或荒山杂地,树高数丈,任其自然生长,产量不高,多供食用或送礼。”至今,郎山侬家里仍有双臂不能合抱的古老枇杷树数十株。

汽车沿着逶迤的公路驶进村口,青幽幽的郎山映入眼帘。采购枇杷和采摘游的车辆从村里广场蜿蜒到了村外公路。上山攀上一道缓坡,浓密的绿叶间,到处挂满着圆滚滚、黄澄澄、白皙长圆形的枇杷,缀成三五成群的“黄金丸”。初见到风尘仆仆郎小东,还在接枇杷销售户的手机。平头,方脸,皮肤略显黝黑,身材结实,谈吐沉稳亲切,透出实干“接地气”特质。

放下手机,郎小东说起自己的经历。他是1976年出生,土生土长郎山人,初中毕业后,当过兵,得过优秀士兵称号。退伍后,打过工,赚到第一桶金后在安徽颖上办过实业,因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将多年打拼赚到钱全都亏了本,于2012年回到郎山村。虽然易地办厂失败,但他并不气馁,选择回到家乡,一切从零开始,一心要为村里的枇杷销售打开局面、增加果农的收入做点实事。

“郎山是兰溪最早种枇杷村,但周边的华东第一枇杷村——穆坞枇杷名声鹊起,产销两旺,鼓了村民钱包。而可与穆坞枇杷相媲美郎山枇杷却‘藏’在深山无人识,即使有销路,价格也不理想。”他说,郎山枇杷历史悠久,以本地酒坛、洛阳青枇杷为主,圆球形的果实,果皮为橙红色,籽小细嫩,味道又酸又甜,是一年中兰溪最早的本地水果。

说起郎山枇杷,郎小东记忆犹新,自然想起89岁的大伯郎和清曾讲过一件令郎山人自豪的事: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郎山枇杷由县供销社副食品公司统一收购,分配到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作为福利。因郎山地处偏僻,离城镇且山高路远,运输不便,靠提篮肩挑,销路不畅。加上后来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村民重粮轻山地作物,对古老的枇杷忽视管理,一度处于自然生长,成熟期采摘后走村串户吆喝,经济收入十分有限。

穆坞村引进枇杷新品种,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响“穆坞”品牌后,穆坞枇杷一举成为致富果。郎山村人眼看各地客商纷纷争相购买穆坞枇杷,且价格高出几倍。由此受到启发:郎山村有大批古老枇杷树,要让传统枇杷焕发生机,必须改良品种。像郎小东等一批村民率先行动,一边对古老的枇杷进行新枝嫁接,一边引进白砂枇杷新品种在番薯地里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并施用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达,增加枇杷养分,有助防裂增甜,口感更佳。经过几年的努力,郎山村的枇杷产量、品质有了较大提高,很大程度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然而,与穆坞枇杷比,郎山枇杷缺少宣传,知名度不高,社会认可度很低,且连续多年没有大的起色。

郎小东回到村里后,对郎山村枇杷优劣势进行深刻的剖析:郎山村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尤其是雨中的郎山烟雨蒙胧,云雾缭绕,瀑泉飞潭,如临仙境。置身其间,顿觉心旷神怡。郎山村优势在于其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枇杷种植,所产大红袍果皮橘黄,丰盈饱满的汁水,口味鲜甜,甜度达到13.9度。白砂白皙多汁,果皮薄,果肉软,其鲜明的特点是口感细腻软糯,入口即化。由于郎山村的枇杷是以各家各户自留山、自留地种植,粗放的管理方法、分散的生产方式,特别受无统一的品牌的制约,默默无闻的郎山枇杷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导致郎山村所产的枇杷销量不大、卖不出好价钱。

如何改变现状?这些年,郎小东思想前卫,在延伸枇杷产业链、提高枇杷附加值方面用尽脑子,熬白头发。郎山有大片枇杷傲霜开花,蜜源优质,蜜粉丰富,这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枇杷通过土蜂采蜜受粉,提高了坐果率,提升了商品果品质。他敢想敢干,带头生产枇杷蜂蜜,当年产出蜂蜜300余斤,被台商看好后全部采购,收入5万余元。在自己尝到甜头基础上,带领20多户村民发展枇杷蜂蜜,并帮助村民销售郎山蜂蜜,产品畅销义乌、永康、杭州、苏州、嘉兴、温州、湖州等地,使郎山蜂蜜销路不愁,增加了村民的收益。

爱动脑筋的郎小东利用果农分择后的次等枇杷和漫山遍野的枇杷叶,配制其它材料,加工枇杷膏,既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又安置了闲散劳动力,更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今年枇杷刚采摘,郎小东为了扩大宣传,抢占先机,邀请兰溪、金华融媒体拍摄制作郎山枇杷宣传片,在“天目新闻”APP、“微视兰溪”视频号、“微视兰溪”抖音号和“兰精灵”APP上的超20万用户同步收看了此次直播,并在直播间参与互动,从而迅速提高郎山枇杷知名度。直播刚一结束就有一百多名网友添加他的微信,大家争相下单,来自各地的订单也是接连不断。同时,直播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游的乐趣,且每天都很“火爆”。金华客户看到直播后来到郎山枇杷园,亲口尝到郎山枇杷甜,称赞郎山枇杷名不虚传。郎小东还多方出击,主动联系老客户,介绍郎山枇杷,推销郎山枇杷,每天都有一拨又一拨客商前来采购郎山枇杷。因为郎山枇杷味道好,所以引来了不少回头客。

郎小东坦承地说:“在村里,我既是果农,又是购销户,只要把村里的枇杷销出去,尽量提高果农的收购价格,让利于本村果农,自己少挣、不挣钱,有时甚至贴本,目的是让果农增加收入。”5月中旬以来,他每天起早贪黑,一直忙碌在村里,指导果农采摘、挑选、装箱、打包,帮助添加包装物,联系销售、运输枇杷。

“郎山枇杷特别甜,缘由水土不一般。”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郎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庭珍感慨地说:“非常感谢融媒体的直播,现在枇杷销量提升得很快,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这一切,多亏了郎小东为果农做了实事,枇杷真的成了郎山村的致富果。”

为了打出郎山枇杷的品牌,郎小东自主申报注册了“小东”商标,着手成立兰溪市郎狮源蜂农果专业合作社,要把当地资源区位优势持续转为产业优势,抱团发展特色产业,让郎山村枇杷及延伸产品打开更大市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为现实。下一步,他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为果农增收共富续写更多的“郎山故事”。

潘宏林

献花(0)
+1
(本文系阳光灿烂98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