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干部怎样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1、求真务实,走群众路线,认真做好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求真务实就是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扎实勤奋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群众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最及时、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司法行政工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夯实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整体联动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司法行政部门要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和功能,及时调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
主动、及时地调解婚姻家庭、征地拆迁、物业管理、拖欠职工工资等多发性、易激化纠纷,积极介入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纠纷和群体性纠纷的调解工作。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要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巩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大力发展行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和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在集贸市场、经济开发区等建立调解组织。要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群众来信来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一切为了人民,甘当公仆,努力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司法行政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开展普法工作,就是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
一要做好普法的组织领导。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将普法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研究,作为各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来考核,不断将普法依法治理向广度、深度推进。
二要深入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地方、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活动。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班子、进家庭的“法律八进”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三要强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以依法治州、依法治县市为重点,积极开展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村、社区、企业、学校的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水平。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土地管理、房地产等行业的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假”斗争,净化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和法制宣传教育,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做好法律服务这篇大文章。
第一、积极拓展法律服务。拓展法律服务就是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拓展法律服务的领域。
一是律师要积极介入经济建设活动。律师工作要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围绕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服务贯穿于企业破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不断扩大企业法律顾问的覆盖面,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组织律师为各级政府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服务,为政府依法、科学决策当好法律参谋。要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为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坑农、害农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积极开展公证工作。公证工作要介入各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服务,防范市场风险,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区,以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以及协办公证等服务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对当事人要积极进行诉讼指导,做好疏导协调工作,杜绝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
五是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通过在信访部门设立接待窗口、坐班接访等形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对无理上访人员做好息访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第二、努力规范法律服务。要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行政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自我监督,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坚决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服务考核档案,强化诚信考核,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度。
第三、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司法便民、司法利民、司法为民”的宗旨,不断创新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方式,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权为民用的人文情怀。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法律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社区、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单位,是人民群众生息的园地,同时也是民间纠纷、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萌芽地、发展地。不断提高社区和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创建和谐、安定、文明社区、乡村是“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服务进乡村”工作的重要目的地。因此,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将本职工作与延伸服务结合起来,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效果,并借此实现社会所需要的秩序和公众所认同的正义。
二是努力突破难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问题层出不穷,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职工再就业、医保社保问题还亟待解决,等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而这又是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难点,司法行政工作就是要针对这些难点,开展法律服务,急民之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做好具体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积极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优秀人才和先进事迹,展现当代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风采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成绩,激发人们对当代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敬仰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部门的信任,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铺垫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作者:岱青,2010年7月29日写于贵州省凯里市)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