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双控培训教材
2022-06-01 | 阅:  转:  |  分享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控)体系建设培训教案









































第一部分

一:“双控”机制规范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建立按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建立按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

完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和数据库

制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

二:术语和定义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坏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和行为,或探煤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爆炸品、噪声源、粉尘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体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

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

隐患

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验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无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中的定义)(或:事故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危险源、隐患、事故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对其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在管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当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时形成隐患(第二类危险源),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极易酿成事故。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定义。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R)=可能性(L)×严重性(S)

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

第二部分

一、建设的流程

1、策划与准备

2、安全风险的评估

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4、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5、建立“双控”信息管理系统

6、形成企业常态化“双控”运行机制





















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策划准备



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全面培训人员→收集相关信息

.成立工作机构:

“双控”机制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因此,企业要有专门负责“双控”机制建设的机构,其职责是牵

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并逐步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

“双控”机制规范化建设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

.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

企业应根据“双控”机制建设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或完善本企业“双控”机制建设的制度。

企业“双控”机制建设的工作制度要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双控”机制常态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培训人员

.确保构建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后有效运转;

.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外包单位管理及作业人员;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双控”机制建设方法;

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二、安全风险评估

划分辨识单元→选择评估方法→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风险→安全风险评价

1、划分辨识单元

“单元”的定义:

单元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独立的场所(区域)、设备设施装置(部位)、活动等。

划分单元的目的是便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

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举例)

选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三步骤:

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等对于安全风险评估各阶段而言适用性各不相同,企业可以在安全风险评估各阶段选用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重要的环节和场所,可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根据本矿生产实际采用:风险矩阵法)

安全风险辨识依据: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举例)

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适用于对动态的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风险(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也是企业企业常用的方法。

安全风险辨识注意事项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除利用上述介绍的辨识方法和其它没有介绍的方法辨识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利用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关键岗位或危险场所的安全风险辨识,将风险影响因素、成因、可能的影响范围和事故类型查明,将其作为管控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点。

安全风险辨识过程中,对于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采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来确定。(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共20类。)

安全风险风险:

安全风险分析就是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提供支持。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可以通过对事故或事故组合的结果建模确定,或通过实验研究推导确定,也可以通过对行业内同类型事故的分析确定。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动态)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说明:a)适用于对动态的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

b)取值偏差(人为调整)会造成风险等级的不同。

5、安全风险评价

安全风险评价就是将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采用的评价标准比较,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以便做出安全风险应对的决策。

例如:对企业不允许(或不可接受)风险要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对可允许(或可接受)风险加强对现有控制措施的监督检查,避免形成事故隐患,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企业完成安全风险评价时,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也就是风险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定或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制定或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员→管理(教育)制度组织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说明:单独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时,应考虑选择多种措施组合使用,并确定实施这些措施的优先顺序。

监控

1、各级监控点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停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全科。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削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加强监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理安排停产检修。

4、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确实危及人身安全的监控点,应根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整顿。

5、加强责任人对各监控点、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良好运行。

对矿山各危险源建立档案,编制重要危险源告示材料,利用图示、文字把危险源标示。

6、加强危险源重点检查,四级危险源(点)在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7、对发现的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

第四部分

一、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清单→强化闭环管理

第五部分

建立双控信息管理系统

智慧安监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

建立安全风险信息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既是政府对企业监管的需要和要求,也是企业提高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效率、效果的需要。

第六部分

形成企业常态化“双控”运行机制

企业在“双控”机制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发挥“双控”机制作用。

1、及时纠正偏差:

企业针对日常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剖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对发现的偏差及时逐项纠正,确保实现“双控”机制的持续改进和闭环管理。

动态评估风险: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施设备发生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风险辨识,完善分级管控措施;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化,要评估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措施,落实责任主体,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进行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全链条修订完善“双控”机制各个环节。

与标准化建设相融合:

企业应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作用,通过标准化体系的运行,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突出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突出PDCA循环,促进“双控”机制有效运行。

制度保障:

“双控”机制建设已经不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任务,而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工作系统。

按照《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规定的频次及各项检查内容实施安全生产检查。

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频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交参加一次;

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

车间区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

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季旬周天

二、形成企业常态化“双控”运行机制

高危行业每年至少应对“双控”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要制定安全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图定期更新制度、“双控”机制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定期评估制度,确保“双控”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保持有效运行。











献花(0)
+1
(本文系奋斗的胡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