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1.任何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强影响下将显现不同的物态。人们常说“物质有三态”,比如 水,通常以______态、______态、______态三种形态出现。气固液2.【2019?黄冈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 ,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或白)糖放在热锅里,糖的温度会升高从而________,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倒在玻璃 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__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熔化凝固3.和 平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铸剑为犁”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熔化凝固4.【2018?赤峰】下 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C5.汽车的发动机工 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 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A.凝固点较高B.凝固点较低C.凝固点和纯水一样D. 无法确定B6.【中考?德阳】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表 格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物质熔点酒精-117℃水银-39℃【点拨】-88.3℃时水银已 凝固,无法工作。【答案】酒精7.【2018?兰州】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非晶体8.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 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 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 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点拨】首次使用时,加注热水,晶体物质吸热 熔化,当温度低于55℃后,物质凝固放热,这个过程中,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55℃不变。【答案】A9.【2018?西宁】夏天在农贸市 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吸收10.【2019?连云港】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 ℃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 保持不变”)。熔化保持不变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沥青表面被烤化B.水中加糖得到糖水C.冰凌化成水D.蜡烛 燃烧【点拨】水中加糖得到糖水,是糖变成小颗粒溶解在水中,属于溶解现象,不是熔化现象。【答案】B12.【2019?自贡】如图为甲、乙 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 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点拨】甲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是非晶体。乙物质熔化时有温 度不变的过程,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B错误。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乙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答案】C13.【2018?六盘水】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 8℃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C.在第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D.海波在CD段是气态【点拨】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由图象知 对应温度为48℃即海波的熔点,故A正确;图中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波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第6m in固态海波的温度刚升高到熔点,刚开始熔化,故C错误;海波在CD段是液态,故D错误。【答案】A14.【2018?贺州】将装有碎冰的 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 半D.熔化超过一半【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试管内的冰虽达到 熔点0℃,但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无法熔化。【答案】A15.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 ,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根据对联可知冰的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________,且继续吸热。 凝固熔化晶体熔点16.若将0℃的冰和等质量的80℃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在0℃,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7.【2019?云南改编】学习小组 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试管内晶体露出(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 条即可)。水面受热不均匀采用水浴法(或用搅拌器搅拌)【方法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给试管内晶体加热,并且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可 以使晶体受热均匀,但由题图可知试管内的晶体没有全部在水面以下,会影响实验效果。(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 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min。485【方法 规律】该晶体的熔点是48℃,熔化从第5min开始到第10min结束,持续了5min。(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 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________(填“吸收”或“ 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方法规律】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 体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18.【中考?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 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为“-2~102℃”和“-20~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点拨】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是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 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 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 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又升高。【答案】先降低后升高适当浓度的盐水(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 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结成的冰【点 拨】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雪上撒盐使雪的熔点低于0℃,积雪便于熔化【点拨】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便于积雪熔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