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2022-06-07 | 阅:  转:  |  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江间潘大临?(宋)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山居即事王维?(唐)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杨万里?(宋)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写在前面的话:

我将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分成四类:字句、意境、技巧。

这套资料只是一个思路,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盲目套用。一切要在你的做题实践中检验并生成为你自己的答案拼图。

高考语文就是一块大拼图,咱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在考试之前把这些拼图都修整好。考试时,一块块复归原位。现在我只给大家一个拼图雏形,就方便很多了。

?

?

一.“析炼字句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字炼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这个字的个体意义与其它要素

意义的关联是否成功。所以,这种要求品味“字”的题目也要结合诗歌其它要素的意义来看。

例题一:《江间》第三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哪两个字最传神,说明妙处。

?????我认为“拳”和“退”两个字最为传神。“拳”?明丽的沙滩上蜷缩着酣睡的白鹭把白鹭睡眠时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退”字则成群的飞鸿仿佛在后退着飞传神地表明了飞鸿飞翔的姿态,突出了蓝天的广阔。?一动一静,描绘出与世无争的娴静生活?????这两个词,作者自由闲适生活。?

总结:“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字义??翻译(还原诗歌现场)?+?意境?+?主旨(思想、情感)

“是什么意思描写了…...……营造了……(指意境②)……表达了……”

?

例题二:赏析《山居即事》第二联的“遍”,妙处在哪?

“遍”意为“多”,仙鹤的巢落满了松树“遍”和下句的“稀”形成对比,描绘了一幅人迹罕至、空冥超然的意境。这两个词,相互对比,两相呼应,把诗人山居之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一

种超脱空冥的气质和向往自然、渴望归隐的意愿。?

?

注意:如果让你找诗眼,或者最有表现力的词,怎么找?

1.???????2.???????对偶句中的对词

?

二.“提炼意境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简单说,就是意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景物(象),二要注意情感(意)。一切景语皆情语。

?

例题一》中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绿竹”就像是刚擦了粉一样鲜绿,而“红莲”就像穿旧的衣服一样败落。这两句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渡口处灯火阑珊,采菱的人纷纷归家而来。这两句写人间的热闹非凡。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热闹非凡的人世间,但诗人却是在“掩柴扉”后一个人在自己的院子里观看。营造了空冥超然的境界表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颇有陶潜之意。

?

总结:“意境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意象(景物)?+?翻译(还原诗歌现场)?+?意境?+?“①描写了……营造了……③表达了……”

?

例题:《》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

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营造出了山中的宁静氛围。(点意境)。

③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自测题:《初入》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注意:如何捕捉诗歌意境?

1.???????把握诗人人格

2.???????准确捕捉诗眼

3.???????细致分析意象

4.???????合理展开想象

?

补充:意境术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等

?

?

?

三.“分析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

例题一:在《江间》中,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诗人由西山和赤壁的眼前之景,想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诗人感叹建功立业之雄心全都付诸流水了。什么才是永恒的呢?笔锋一转,诗人写起自然风光:明丽的沙滩上蜷缩着酣睡的白鹭,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一抬头,成群的飞鸿仿佛在后退着飞。诗人营造了一种安谧、清新的意境。?诗人并不艳羡三国的风云,诗人想要的只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归船雨”——一种归隐的闲适生活。?

总结:“主旨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翻译(还原诗歌现场)?+?意境?+?主旨

“描写了……营造了……③表达了……”

自测题:《初入》的?

?

注意:如何捕捉诗歌的主旨?

1.???????看作者与时代:2.???????析题目与下注

3.???????找意象与诗眼:?

?

?

?

四.“赏析技巧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这首诗的语言有怎样的风格?效果如何?

3、解答分析:

1.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几个精辟的字概括出风格是这个题目的难度所在:清新自然(陶潜、王维)、沉郁顿挫(曹操、杜甫)、空冥飘渺(李白)、哀婉细腻(李清照)、豪放大气(苏轼、辛弃疾)2.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2)描写方式:正面、侧面、白描描写的层次顺序3)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借代、双关、顶真、互文

4)表现手法:巧用典故、对比烘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例题一: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初入》。

诗歌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水波相接,亦是难事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只有天上的鸥鹭才能自由自在地穿越南北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

总结:“技巧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用了什么技巧?+?翻译(还原诗歌现场)?+?意境?+??

?

?

?

写在后面的话:

字句、意境、技巧和就是古诗词这一矩形的四个角,把握住这四个角,就能确定这一矩形。答题时,如果你实在忘记了具体某一个角该从哪些方面作答,那你也不能忘记这四个角。只要确定了这四个方面,再加上翻译(还原诗歌现场),你的答案就八九不离十。



献花(0)
+1
(本文系梧桐雨11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