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高中衔接考点:古文实词+特练(含解析)
2022-06-14 | 阅:  转:  |  分享 
  
初高中衔接考点:古文实词+特练考点:1.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2.曾巩《道山亭记》【考点研究】一、发言1.开口说话①《三国志·魏志·司马芝
传》:“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译句: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
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2.发表的
意见②(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臣伏见皇太子仁厚宽明,发言高远,卓然絶异,非人所能及也。”译句:我认为皇太子仁厚宽明,发
表的意见有远见,卓然独特,不是人所能达到的。3.发表意见③《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有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
主和说。”译句:汉武帝时候有个被宠爱的姓郭的艺人,他的发言讲话虽然不合乎大道理,却能使皇上听了心情和悦。舍人:本指门客,此指艺人,
即倡。二、拘1.束缚,拘束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淮南子·泛论》。译句: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蠢的人只
会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无能的人被礼制约束。制:被制约。不肖:不成才,没出息。2.拘泥②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译句: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3.拘留,拘禁③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译句: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三、废1.(被)罢免,
废黜,罢官①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资治通鉴》译句: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2.衰败;败坏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
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3.废弃,废除③今存其本不忍废。——宋·文天祥《指南
录后序》译句: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4.停止,中止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礼记·中庸》译句:君子按照中庸之道去
做,半路上就停下来了。四、治行1.政绩①(宋)曾巩《道山亭记》:“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译句
: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2.施政的措施②《汉书·
薛宣传》:“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適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译句:通告烁阳令:
官吏和百姓揭发梁阳令治理政务烦琐苛刻,谪罚从事劳役的在一千人以上;敛取钱财几十万,供给自己非法挥霍;买卖听凭富裕的官吏,价格与数量
无法知道。3.整理行装③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史记·曹相国世家》译句: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
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五、属1.聚集①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译句:齐军准备出发
,陈成子集合为国战死者的儿子,通知他们三天内朝见国君。2.连接,连缀②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译句: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
辅”一带游学。3.通“嘱”,嘱托③属予作文以记之。译句: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4.隶属④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译句: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5.掌管⑤在骨髓,司命之所属。译句: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
情了。6.类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句: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7.等、辈⑦若属皆且为所虏。译句:否则,你们
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8.系、是⑧查明属实,事属可行。译句:查明是事实,事情是可以实行的。六、错1.交错,杂乱①而境界危恶,层见错
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译句:可是处境是那样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2.磨刀石②它
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译句: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刀石。3.废弃译句:殷既错天命。——《书·微子
序》③殷商已经废弃上天的意志。4.镶嵌,涂饰④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战国策·赵策二》译句:披散着头发,身刺花纹,以
丹青画饰其臂,前襟向左掩,这是瓯越一带的百姓。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衽,指衣襟。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指死者所
着的服装。简介上古时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华夏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异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七、涂1.通
“途”,道路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译句: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发:开仓赈济。2.泥巴②此龟者,宁其死为
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译句:这只乌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3.途径,门
路③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译句:国家混乱,是由于民众多考
虑个人之间的情义;军队的力量弱,是因为民众多追求个人间的斗勇。那么在实力削弱的国家获取爵位、俸禄的途径就有许多;使国家灭亡的风气,
是因为民众看不起爵位,轻视俸禄。八、寓1.寄托①念寓形宇内复几时。——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译句:想到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
少时候?2.寄居,寄住②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译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
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3.寄递,投寄③子产寓书于子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译句: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带去一封信。【考题对接】一
、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
?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
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
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
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
,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
,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
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
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
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
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
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
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现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①殿负:因
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言必自称曰儒发
言:发表意见。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B
.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
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
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
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
、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
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世人见太初
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
余止得其两卷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2)前世之士
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二、曾巩《道山亭记》道山亭记曾巩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
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冷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
,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绶,或垂崖如一发,或倒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
进。非其土人,罕不踱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休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味间,或衡缩绿揉,或逆走
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圣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
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
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年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
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
十百,其瑰说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箄席
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
公能因其地之善,以事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之外,其志壮我!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
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旗,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A.石错出其间????????错:交错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属:聚集C.其城之内外皆涂涂:
滩涂D.以寓其耳目之乐????寓:寄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累数驿乃以
得平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闽以险且远????????
若属皆且为所虏D.程公能因其地之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其土长川居之人,
非生而习水亊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4分)(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4分)4.请简要概括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
因。(4分)初高中衔接考点:古文实词+特练答案一、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1.A【解析】A项中的“发言”为古今异义词,今天的
“发言”指的是发表意见,一般指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在该文中,它指的是开口说话。解释错误。B项根据随文断义法,可知青
州牧有以荒淫放荡,四方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声和教化的拘束,解释正确。C项可用迁移法来分析,词语“废黜”指的就是被罢免,代入文中,语意
正确。D项可采用迁移法来分析,曾巩《道山亭记》“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一句中的“治行”指的就是
为政的成绩。【考点】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如“振长策而于宇内”中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
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马鞭;以音猜义法,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
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赢粮而景从”中的“景”,用本义分析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温故
知新法(迁移法),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词语或成语的含义,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其中“善”字在《鸿门宴》中出现过
,根据“素善留侯张良”一句中的“善”,可知文中“善”为“与……交好”之意。常见的方法还有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等。2.
B【解析】A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无义,作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的“其”均为代词,翻译
为“他的”。C项第一个“于”为介词,翻译为“在”;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对象,翻译为“给”。D项第一个“所”为所字结构,后面加“
怪”,翻译为所不常见的事物;第二个“所”和“为”连用,表被动,翻译为“被巡逻船搜寻”。3.C【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
情节。C项张冠李戴,效法嵇康、阮籍的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4.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
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解析】该句的大概意思是当世的人看颜太初的官职不能撼动别人,文章又多爱指摘攻讦,那些有缺点毛病的
人就很厌恶看他的言论,即使得到了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丢失的居多,作者只得到两卷颜太初的书。还可以根据标志性词语“又”“虽”
“故”等副词,在它们的前面断句。根据主语“有疵病者”断句,在它前面断开。5.(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
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
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解析】翻译第一句,考生首先要补充省略的主语“颜太初”,再抓住句中的几个关键词语“诵”、“夸诳”、“蹈而
行之”。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不显于时”“立于后世”均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如“贱”、“夭”等。
【译文】天下已经很久不崇尚儒学了。当代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者。真正的儒者是怎样的呢?戴着高帽子束着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扮),
穿着宽袖的衣服,就叫做儒者吗?拿着竹简埋头苦读,诵读不停的人就叫做儒者吗?又何况用笔蘸墨,写出华美的文章并凭借这点来称为儒者,已经
很久远了。抛开这些不说,到了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这些当世所说的大儒者,确实足够来担当儒生
的名号吗?鲁国人颜太初,字醇之,时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然。他学习先王文章,不研究章节句子,一定要推就文章的道理罢了。颜太初已经掌握了
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从他自身来看则与乡族人没有区别,从他外面来看就不能够将义
理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主张义理就好像被遮挡了一样,于是探求天下国家政治义理风俗的得失之处,创作诗歌乃至文章来宣扬传布先王
的主张义理。景祐初年,青州牧有因荒淫放荡做事,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各个地方的士大夫都喜欢他没有伦理纲常的拘束,一致效仿他,浸染
一久竟成为风气。颜太初厌恶他成为了搅乱风俗的根本,创作《东州逸党》诗来讽刺指责他。诗歌于是传到了皇上的耳朵,皇上立刻处治了青州牧的
罪过。又有郓州牧不满属令的清廉正直、与自己政见不同,用罪名来诬告属令,并在狱中将他严刑拷打至死。属令的妻孩弱小不能为自己上诉,颜太
初平素与属令交好,可怜他冤枉而死,创作《哭友人》诗,郓州牧也被治罪罢免。当时有人推荐颜太初说他博览群书有文才,皇帝下诏征用他为国子
监直讲。恰好有御史平素与颜太初不友好,向皇帝进言,说颜太初太狂妄褊急,不可以担任学官。诏书一到所到达的地方,就改任颜太初为河中府临
晋主簿。太初为人,其实宽厚温良有治理政绩,并不是狂妄的人。从临晋改任为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在睢阳去世。旧的制度,判、司、簿、尉
任职八年的考核没有因欠国家税而评定为下等,照例担任令录。即使是愚昧懦弱衰老,并没有什么功绩的人。用任职的年数来累积,也一定能得到这
个职位。然而颜太初才干见识如此优秀,参加进士科考试进入官场将近十年,最终没能脱离判、司、簿、尉的队列直至终身,死时年仅四十多岁。唉
,天要使儒者丧生,使天下一定达到大乱的地步啊!坏人和不懂道理的人结伙诽谤好人,大奸大恶的人一定会被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和寿命都这
样完结了呢?当世的人看颜太初的官职不能撼动别人,文章又多爱指摘攻讦,那些有缺点毛病的人就很厌恶看他的言论,即使得到了他的文章,也不
是很重视,所以丢失的居多,作者只得到两卷颜太初的书。同州又得到了他所创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册并为它写上序言。前代的读书人活着
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后来又读到他的文章,读他的《后车》诗,
就不会忘记借鉴警惕;读他的《逸党》诗,就不会破坏礼节道义;读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心怀愧疚;读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
守长也知道不良的政令、腐败的统治;读他的《望仙驿记》,那么守长也不用处理繁剧的事务了。从这点来说,他的文章实在是有好多益处啊。二、
曾巩《道山亭记》1.C【解析】道路。2.D【解析】D凭借;A才/竞然;B并列/目的;C而且/将要。3.(1)即使是本地土生土长
生活在水边的人,如果不是生来就熟悉水性,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贵。(虽:即使;土长川居:本土生长又住在水上;习水事:熟悉水性;以舟楫
自任:担起行船的职贵。每点1分)(2)人们用自己房屋的巨大华丽相互夸耀,即使是卑下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华盛。【解析】矜:夸
耀:下贫:卑下贫苦的人:丰:使……华盛;其:自己的。)4.尽览山水盛景;寄寓耳目之乐;忘却闽地险远;升华思想境界。(每点1分)【译
文】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
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
(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着粗绳登上,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
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
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
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要善于利用水势,
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
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
部,就是所说的闽中。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
河可以沟通大海,船载的人和货物昼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门。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
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
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观有数十上百处,它那宏伟奇异绝然不同的形状,也许已经用尽了人工之力。光禄卿、直昭
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程公认为这
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赢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
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
向多么壮阔啊!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他一年以后
就改任广州知府,随后又赴任诛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注释】①中国:指中原地
区,一指国家,朝廷。②闽中郡:治所在冶县(今福建福州)。③粤:民族名。居于今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粤。文中指百粤人所居地区。④
太末:县名,治所在今浙江龙游。⑤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⑥阸(è):阻塞,阻隔。⑦相属(zhǔ):相接连。⑧驿:计算驿路长
度的单位,两个驿站之间路程为一驿。⑨一得:得到一个。⑩逆坂(bǎn):指攀爬陡峻的山坡。?缘:攀援。?絙(huán):粗绳索。?侧
(zè)径:狭窄的路。侧:通“仄”,狭窄。?钩:环绕,回旋。?不测:不可计数,不可测量,比喻指深渊。?石芒:山石的尖端。?峭发:陡
峭突出。?投步:举步,落脚。?负戴:以背负物,以头顶物。?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侧足:侧转其足,形容道路险峻狭窄而不敢正立。?
踬(zhì):跌倒,绊倒。?士骑:指骑马的兵士。?衡缩:纵横。?蟉(liú)糅(róu):盘曲混杂的样子。?逆走:退走,逃走。?旁
射:四射。?蚓(yǐn)结:像蚯蚓一样屈曲。?溯(sù)沿:逆水上行和顺水下行。?便利:敏捷,灵活。?破溺(nì):指船毁人溺水。
?川居:指住在水边。?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自任:自动承担,指敢于承担。?虚:空出,空着。?陿(xiá):狭隘,狭窄。?
侯官:县名,治所在今福建闽侯境内。?土中:四方的中心地区。?四出:向四面延伸,指四面。?涂:通“途”,道路。?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
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桀(jié)木:高大的树。?良能:指精湛的技能。?
相矜(jīn):互相夸耀。?下贫:极穷,也指极穷的人。?佛、老子: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故称。老子:相
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故也称老聃。著《道德经》五千言,也名《老子》,为道教的经典作品。?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鼎趾(zhǐ):鼎足。?殊绝:特出,超绝。?直:指摄官,代理。(51)昭文馆:官署名。唐代设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52)程公:指程师孟,字公辟,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景祐进士。熙宁元年(1068年)九月,以光禄卿出任福州知府。翌年四月,扩建城墙,疏浚城壕,修造桥梁。熙宁三年(1070年),在庙学内建厅舍,又在乌石山建道山亭。同年六月,调任广州知州。后入京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都水监,又移知越州、青州。(53)嵚(qīn)崟(yín):高大,险峻。(54)荣:盛多。(55)簟(diàn)席:竹席。(56)四瞩:眺望四方。(57)蓬莱、方丈、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神山名,也常泛指仙境。(58)道山:传说中的仙山。(59)惮(dàn):畏难,畏惧。(60)抗:振,离扬。(61)埃壒(ài):凡尘,世俗。(62)治行:为政的成绩。(63)余功:空余的时间。(64)岁:文中指任期。(65)谏议大夫:官名,掌侍从规谏。(66)集贤殿:唐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67)修撰(zhuàn):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68)越州:治所在绍兴(今属浙江)。
献花(0)
+1
(本文系新智慧教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