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琥珀 第一课时
2022-06-15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揭题,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二、预习反馈,巩固提问练习

1.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掸掸翅膀拂拭

第二组:划动长腿扑过去

第三组:前俯后仰挣扎一番

第四组:波涛澎湃

分组认读

(2)发现每组词的特点

预设1:第一组描写苍蝇的悠闲自在,第二组描写蜘蛛捕食的小心翼翼;第三组描写两只小昆虫的动作;第四组描写大海的波浪。

预设2:教学多音字“扎”;波涛澎湃形容海浪很大,都有三点水;理解“一番”就是“一阵”的意思。

比较识记:式试轼随机指导书写“拭”,“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右边的最后一笔斜勾写的长一些,落笔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后一笔撇。

2.结合这些词,想一想苍蝇、蜘蛛、大海、琥珀之间有什么关系。

3.针对课前提问,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再次巩固提问的角度和方法。





4.再次默读课文,根据这三个角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书上。

三、聚焦问题,解决问题

1.聚焦第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1)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2)交流发现方法,抓住时间词,进行内容的分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围绕“琥珀”画思维图来梳理主要内容)

一个夏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后来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形成的时间:第1段

松脂球的形成:2-9段

形成的过程:

琥珀的形成:10-12段

发现的过程:被发现、价值:13-18段

2.借助思维图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3.聚焦第二问:琥珀是什么?

(1)发现“琥珀”这两个字的特点,说一说王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2)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预设2: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

预设3: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3)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4)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5)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6)读一读,相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琥珀。

(8)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联系旧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

(这部分教学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图的方式进行梳理,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四、课堂总结,巩固提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完成部分课作

生活经验



课文写法



课文内容



琥珀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