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必修1 第六章 第14讲
2022-06-20 | 阅:  转:  |  分享 
  
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呈现]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2.区域认知:以具
体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成因;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的判断及推理。[思维导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
交换(1)自然地理要素(2)交换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具体表现举例说明意义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
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
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
园——地球(2019·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
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
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
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
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
,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
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
)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里海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地形的隆起改变了气候、地貌、河流等特征。(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自然
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河流补给和水循环的知识,板块运动理论。(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整体性的
角度考虑对里海的影响,从蒸发和补给的变化和对比来考虑里海由淡变咸的原因。考向一结合全球变暖等地理事件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
境整体性之间的关系(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
材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
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
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1.D2.D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
地表径流而逐渐消失,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正确。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气候变暖
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减少状态。A错误。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体为冰川融水,由于冰川水体已经基本消融殆尽,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
持续稳定增加。B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第2题,潮
汐是海水周期性上涨和回落的一种自然现象,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现象,两者都不能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故不能作为主要依
据。D符合题意。沿海地区的海拔低,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A不符合题意。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
范围就广,反之就少。B不符合题意。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C不符合题意。(全国文综Ⅱ)在全球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
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3~5题。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
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
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3.C4.D5
.C解析第3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海拔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植被覆盖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积雪厚度
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第4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
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第5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考向二结合区域地理环
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2017·全国文综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
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6~8题。6.夏
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
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
向移动答案6.D7.C8.A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第7题,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
泥沙物质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河口,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条件变差。而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
,故越靠近河口,浮游植物密度越小。故C正确。第8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少,营养盐类物质减少,水温较低,光照较少,故浮游植
物总数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减弱,使营养盐类物质丰富区位置偏向河口,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9.(全
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
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
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
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
: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与气候类型一一对应(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
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
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
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
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
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2017·北
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说出该国
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答案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
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从图上可以看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大洲,从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其有
干湿季节。(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及分布位置,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及对应的植被特征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来分析其热带草原景观特征。考向一
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和分布(2017·全国文综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
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
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
.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
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
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考向二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
的判断(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
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考向三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4题。4.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
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答案C解析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
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地带性分布
规律。5.(江苏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答案C解析客家
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亚热带再到热带,自然景观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C项正
确。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2)常见自然带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
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高度高山,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相对高度——同纬度的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
对高度小则简单。3.某一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海拔越低。(2)坡向—
—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基本因素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
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
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反之越低(2)拓展因素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
、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补充点拨同一座山
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2018·天津文综)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
题。(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
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1)A(2)C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
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由图1知,“某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为草原带—森林带—草甸带—积雪冰川带,基带为草原带;
图2所示区域位于天山西部;由经纬度及山脉形态可知,甲处为伊犁河谷,丁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乙位于准噶尔盆地沙漠中,丙位于天
山3000~5000米高度,求问自然景观与位置的对应关系和降水量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天山南坡及伊犁河谷的降水差异及成因;天山各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及影响因素。(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答案第(1)题,
基带为草原带且有森林带分布的是甲地。乙地基带不符,丁地无森林带,丙地海拔不符。第(2)题,森林带降水最多。考向一结合景观图和区域
图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江苏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
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
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答案1.D2
.C解析第1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较高,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
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故选D。第2题,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地势低洼的地区冻土发育,排水不畅,冬季地温过低
,夏季土壤水分过多,均不利于树木存活,而地势较高地区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选
C。考向二以统计图或示意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全国文综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
完成3~4题。3.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
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3.A4.C
解析第3题,图中磷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第4题,由图可知,2000
米到3000米处,磷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磷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累积量与生物生产
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弱,有利于磷累积,所以D项
错误。(全国文综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5.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
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
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5.B6.B解析第5题,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第6题,山地是否存
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现在点苍山山顶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考向三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7.(2017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
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
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
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
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
缩小的原因。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
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
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
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
(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及其成因(1)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因素分布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
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
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该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
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2)洋流分布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
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
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
寒流,降温减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
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水分分布地区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成因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
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4)综合要素分布地区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成因3°S~30°S的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热带雨林带(北部);热带
草原带(中部);热带荒漠带(南部)热带荒漠带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降温减湿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
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答案①地:地
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
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
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两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3)解题:解答上题
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纬度、地形、洋流等因素来分析。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
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答案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
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
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答
案C解析只有雪线随季节变化明显,其他垂直自然带的界线基本没有季节变化,A项错误。由图可知,针叶林带的上界北坡比南坡高,B项错误
。降水为雪线分布的主导因素,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南北坡基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拔(热量),由图可知,北坡山麓海拔
较高,南坡山麓海拔较低,海拔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1.“看两头,比中间,数带数”(以北半球为例)(1)看基带:从基带中解
读气候和纬度信息。(2)看山顶:从最高自然带中解读海拔和相对高度信息,大致判断山体纬度范围。例如:若顶部自然带与基带接近,说明该山
地位于高纬,或属于中低纬度的低山,相对高度不大。(3)看中间: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高度的差异体现了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东西坡的
差异体现了降水的差异。若同一自然带在南坡的海拔分布比北坡高,说明热量是主导因素。若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海拔分布比南坡高,第一种解读是
北坡水分条件好,原因是北坡气温低,蒸发弱;第二种解读是北坡受到了高于南坡的高原地形(热岛效应)的影响,例如喜马拉雅山。(4)数带数
:若南北坡自然带数量差别较大,则自然带数量少的北坡山麓地势较高,可能为高原,例如喜马拉雅山。若山腰处北坡比南坡多一森林带,则反映了
北坡降水多,例如天山。2.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形成因素分析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①热量因素:随海拔升高
气温下降与从赤道向两极气温下降相类似,所以有如下规律。a.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的自
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c.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如下图:②水分因素: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
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坡向因素:一般来说,同一自然
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2019·赤峰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
,完成1~3题。1.该山体可能位于()A.横断山区B.天山C.喜马拉雅山D.南岭2.该山体垂直带谱()A.东、南坡带谱比西
、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气候类型存在差异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C.北坡冰雪带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山顶地
形起伏比较小D.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3.该山体①②③自然带分别是()A.草原带、针叶林带、硬叶林
带B.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C.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季雨林带答案1.A2
.D3.C解析第1题,从图中东、南坡基带都是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该山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坡山麓的海拔比东、南坡高,只
有横断山区内的山脉符合条件,A对;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B错;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与图不符,C错;南岭纬度低、海拔低,D错。故选A。第2题,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海拔较
低、相对高度大;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充足,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也使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北坡冰雪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
是因为地处阴坡,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故选D。第3题,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的改变,垂直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针叶林带、草
甸带更替,常绿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之间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带,针叶林带和草甸带之间会出现灌丛过渡带,B错、C对;硬叶林带位于地中海
气候区,在该地不可能出现,A错;季雨林带在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故选C。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4~6
题。4.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带B.荒漠带C.高山灌丛带D.山地针叶林带5.贺兰山
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6.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
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盐碱化C.石漠化D.红漠化答案4.A5.B6.A解析第4题,甲位于阴山山脉的草原带上部,
山地针叶林带下部,对比选项应为落叶阔叶林带。第5题,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而西坡为东南
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第6题,黄岗梁的西坡基带为草原带,贺兰山的西坡基带为荒漠带;由于两地都位于干旱半干旱
地区,且当地过度放牧,故荒漠化严重。(2019·山东莒县一中月考)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
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
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分异规律——气候B.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热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答案1.C2.D(2020·安徽江淮十校
联考)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3~4题。3.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
—乙D.甲—丙—乙4.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低C.地处阴坡D.地处背风坡答案3
.A4.B解析第3题,图示山地均位于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丙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比乙要高,
因此纬度比乙低;乙的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于甲,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第4题,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山脉海拔低(或
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是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故答案应为B项。(2019·桂林质检)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
答5~6题。5.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5.D6.B解析第5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
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生物。第6题,图中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特征。某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某次森林大火过后,当地地理学习小组去考察,发现这里的森林稀疏干枯并且呈条带状分布,沿途
地势起伏和缓,到达后,手机上显示的纬度为36°N。据此完成7~8题。7.该地的森林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常
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8.造成这次森林大火的主要气候原因可能是()A.干热的季风B.高压形成的干旱C.暖干的西风D.信风导
致的大风答案7.C8.B解析第7题,该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说明夏季干燥。纬度在36°N,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森林植被为
常绿硬叶林。第8题,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造成这次森林大火的主要气候原因可能是高压形成的干旱。(2019
·甘肃民乐一中、张掖二中一调)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200km,最宽处达200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
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9~10题。9.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
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10.厄尔布鲁士峰上高山冰川带(
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答案9.B10.C解析第9题,根据大高加索山脉地理位置(43°21′N,42°26′E)判定
该地位于温带地区,且在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所以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基带)类型应为温带草原带。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形雨增多,开始出现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海拔继续增加,热量减少,便出现针叶林带。故选B。第10题,据材料可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山顶为积雪冰川带,西坡为西
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积雪量大,东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积雪量少,则雪线高度西侧比东侧低。故选C。(2020·青岛调研)土壤中排
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
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1.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
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12.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A.红松阔叶林B.阔叶杂木林C.白桦林D.灌木林13.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直接相关性最小的是()A.土壤微生物B.地下生物量C.表层凋落物D.土壤含水量答案11.C12.A13.D解析第11题,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出现的,并非逐渐增加,植被覆盖率也不是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光照逐渐增强。第12题,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化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第13题,由题可知,土壤CO2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而与土壤的含水量关联度相对较小。14.读“某大洲沿28°S附近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图中甲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2)写出乙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该自然带在该大洲分布广的原因。答案(1)地处28°S附近,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东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沿海;沿岸有寒流经过。(2)热带草原带。纬度低,热带面积广,海拔较高。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地理环境南北各具特色,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1)简述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判断依据。(2)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3)根据B地区地理环境特征,推测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适合发展的产业部门。答案(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农业生产方式由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2)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3)第一产业: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第三产业:利用独特的极地风光(森林广布,北极圈以北有极光现象),发展旅游业。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