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
掌握常见实词和古今异义词。
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感受诸葛亮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齐威王因为有了邹忌这样的贤臣战胜于朝廷,鲁庄公因为有了曹刿以弱胜强。好的臣子对君王来说是如虎添翼,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人物正是这样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他就是诸葛亮。
2、你对诸葛亮有哪些了解?(生谈)
3、在《诫子书》书中我们了解的是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了解的是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但是借他人之笔,今天我们要通过诸葛亮自己的文字去走进他的内心。
4、揭题。
5、表是一种文体。(介绍表)出师意味着要出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打动无数人。我们先自由朗读一遍。
6、课件出示断句。
二、整体感知
1、出师表,文中有说出师的原因的句子吗?真正在说出师的哪一段?哪前面是在干什么呢?
(提建议)
2、提了几条建议?三条建议哪条最重要?
(疏通1-5自然段)
3、诸葛亮是一个臣子,向帝王提建议是理所应当,但老师发现有些地方似乎不是很恰当。君臣,君高于臣,但诸葛亮出现了很多否定或命令的语气。课件出示,是不是不是很恰当?
(更能体现诸葛亮的不卑不亢,他就是一个贤臣)(为父)有一个地方你发现了吗,都是自称为“愚”,为什么?(谦虚)委婉,更能让人接受,而不是咄咄逼人。
4、贤臣乃诸葛亮也!为什么后面又称为臣子呢?说了哪些内容呢?(翻译)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坚定)(相信自己)
5、兴复汉室,对谁好?不胜感激是什么意思?(发自内心、对天下百信、对刘备)几处说到刘备?
6、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作为父亲的诸葛亮,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作为天下百姓的诸葛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