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点的投影(二)
2022-06-20 | 阅:  转:  |  分享 
  
课题点的投影与坐标课时1课时(40分钟)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9数控班班级人数20人授课教材《机械制图》设计理念本课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直
观感受、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动画演示等教学途径,借助UMU学习平台、扫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其次,采取从易到难的教学梯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充分的学习满足感,将教学重难点转化成梯
度式的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为正确理解直线、平面的投影和表达物体的形状夯实基础。本节课主要研究点的坐标和两点间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学习了点的投影规律后的进一步探
索,从而拓宽点的投影知识的领域。教学对象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数控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易于接受制图这门新课程
,喜欢在实践中学习,但是缺乏立体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对机械制图严谨性及专业性的理解。他们刚刚学过点的投影规律和点在三投影面中的特殊位置
的相关知识,会根据点的两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点的投影与坐标;2.能准确判断两
点的相对位置。能力目标:1.能根据点的坐标正确绘制点的三面投影;2.通过分析点的坐标快速识别空间点到各投影面的距离,强化空间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绘图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析教学重点:
点的投影与坐标(根据点的坐标识别点到各投影面的距离)。教学难点: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关键点:点的坐标值与点到投影面距离的对应
关系。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辅助以教具模型、动画演示等课程资源,并借助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形象
化,实践化,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探究及思考,学到新的知识,掌握制图的方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教学工具教材
及课件、学习任务书、作图工具、三投影面教学体系模型、教学资源(动画、微课、二维码),交互性平台(平板电脑或手机)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素养课前学习学生观看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微课,完成预习任务;填写问卷星,了解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设计意图】提前感
知新课,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解析任务,引入新课(约3min)本节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点的投影规律和点的特殊位置的投影,牢
固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深入学习点的相关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1.解析课外任务:三投影面体系模型中的点(模型中为小点),请分析这个点的
位置,并正确标记三个投影。2.测试存疑:我们确定了这个点在X轴上,那你觉得它到哪些投影面的距离为0呢?(1)学生思考、预判;(2
)教师解答:在投影轴上的点,它到2个投影面的距离为0,分别是V面、H面。(3)学生用直尺测量并验证;【设计意图】从作业回顾引入新
课,承前启后,自然过度。【素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信息化手段】PPT、教具学新知解疑惑夯基础(约16min
)提出任务:将空间点A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用尺分别测量这个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点A到W面的距离,在X轴上度量,以坐标x标记;
点A到V面的距离,在Y轴上度量,以坐标y标记;点A到H面的距离,在Z轴上度量,以坐标z标记;提炼结论:点A的坐标为(x,y,z)
随堂测试:完成问卷星,统计结果;学生充分理解,进一步测量验证,深刻领会;2.真题考验:(1)点A(20,10,15),则表示点A的
x坐标、y坐标和z坐标分别为是mm、mm、mm。(2)点A(20,10,15),则A到V面(正面)、H面(
水平面)、W面的距离分别是mm、mm、mm。(3)点A(20,10,15),求作它的三面投影。3.一追
到底:探究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根据上图自然引入并进一步验证,在黑板上写出a、a′、a″的坐标值):空间点的任一面投影,都是该点的
两个坐标值决定的:投影a由x和y两坐标决定,a′由x和z两坐标决定,a″由y和z两坐标决定,因此,只要知道点的两个投影就
可以完全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和微课学习来突破提升。(扫二维码巩固并突破)【设计意图】任务驱动的形式集
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直观的教学模型为任务探索提供必要手段;知识点承前启后,衔接自然。【素养】培养学生主动
学习,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信息化手段】PPT、微课视频、扫二维码小试牛刀,夯基拔高(约18min)1.小试牛刀:【任务描述】已知空
间点A,它的水平投影a坐标为(20,10),正面投影a′坐标为(20,15),求作a″;空间点B坐标为(15、15、10),用不同
颜色的笔分别绘制点A、点B三面投影;。教师:边演示边重复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点的第三面投影;2.拓宽位置关系:
【任务描述】上题中,结合立体模型探索以点A为基准,点B在点A的什么位置?两点的相对位置由两点的坐标差决定;A、B的左右位
置:Xa>Xb,因此点A在左,点B在右;A、B的前后位置:Ya>Yb,因此点A在前,点B在后;A、B的左右位置:Za>
Zb,因此点A在上,点B在下;由于A(20,10,15)、B(10,15,7),可得:Xa>Xb,即20>10,所以B在A
在右方;Yb>Ya,即15>10,B在A在前方;Za>Zb,即15>7,B在A在下方;得出结论:B在A在右、前、下
方;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体验、实践验证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知识点的难度即将达到顶峰,抛出探索性的问题,
目的是拔高教学难度,让学习者各有所需,共同提高。【素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小组合作促进沟通,增进友谊。【信息化手段】PPT、
微课视频、钉钉家校本(或UNU平台)总结提升,课后拓展3min)1.通过例题梳理知识点(1)点的坐标(2)点的投影与坐标(3)两
点的位置关系2.课堂评价根据课堂表现,评选最佳合作小组3.课后作业(1)机械制图习题册:点的投影第3、4题(2)登入钉钉家校本,预
习直线的投影【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所学,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素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独立作业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信息化手段】
PPT、钉钉家校本(或UNU平台)板书设计§点的投影与坐标反思充分调动学生手动动脑的积极性,教学实施围绕对模型中点的探索,尤其是探索点的坐标时,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感受坐标与实际位置的联系。2、在进行两点相对位置判断时,充分借助模型开展教学,直观的感受到空间多点间的位置关系。3、不足之处,要进一步规范点的坐标探索活动的秩序,不影响教学氛围和课堂秩序。1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