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8-18-001冷战与两极格局
2022-06-23 | 阅:  转:  |  分享 
  
冷战与国际格局讲稿各位同学,本节课程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第一部分。第八单元主要概述了二战后世界发生的深刻变
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
一度获得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同时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
懈的努力。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发展趋势。第18课包含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
瓦解等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
最终较量的结果。那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概念与特点这是一张描述冷战的漫画,名为《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
》,两位领导人以掰手腕的形象出现,生动展示了两国相互竞争和较量的场景,而仔细观察两位领导人都坐在核武器上,但是尚未动用这一武器。我
们是否能够从这张漫画提取一下什么是冷战呢?冷战概念解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
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补充说明:冷战持续了40多年,成为二战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2.冷战形成的背景展示
二战中美苏合作作战照片,结合课文思考点,美苏为何从盟友变成了对手?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时说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我们由此可知,
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尽管不再是盟友,是否能够保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呢?显然,历史告诉我们并没有。那么美苏为何走上对立道
路?书本学习聚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美苏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对立和冲突,使他们变成了冷战对手,并逐渐形成两极格局。战争后
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
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可见美国的战略是全球扩张战略
,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在亚洲排挤苏联,单独占领日本;在中国扶蒋反共,帮助运兵。杜鲁门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
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而将社会主义的苏联
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与此相对地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
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可见苏联更加关注的是国家安全问题,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为此,苏联尤其关注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帮助东欧八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在东欧影响的扩大,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
盾。因此,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逐渐走上了对立的道路。从双方实力看,美苏两国在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上成为了两个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以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美苏走上了冷战的道路。3.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序幕
:铁幕演说。1946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
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
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
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这一演说推波助澜,掀开了冷战的
序幕。此后,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率先对苏联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政治、经济、地理和军事上的两极格局。在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
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
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在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
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
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在军事上,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北约”。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到20世
纪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终于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
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4.两极格局的特点根据表格梳理两极格局的概念与特点。两
极格局概念: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在两极格局形成
后,双方展开了多个领域的争夺,两极格局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1)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2)意识形态下多领域的对抗(3)冷战双方在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常紧张的时刻),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在这数十年中,多次发生危机,这些危机如何解决,我们将在下一微课中进行探讨。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