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语 为政以德
2022-06-23 | 阅:  转:  |  分享 
  
论语(选读)论lún:,语: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语录体)编辑者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纂(编纂)言论
一、为政以德二、克己复礼四、知其不可而为之五、仁者爱人六、君子之风八、周而不比十一、诲人不倦十二、高山仰止十
三、沂水春风十四、中庸之道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为
政以德基本要求1.背诵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下列
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
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发展要求1.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以德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德的力量1为政以德:状语后置2.共:通“拱”。环绕
,环抱。3.成语:众星拱北。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句式:状语后置2.道
通“导”。训导3.齐:整治、整顿4无耻:古今异义,没有羞耻心5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法治有一定作用,
但有缺陷,要德治。2011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
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
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____________韩非子:
___________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
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
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教化物质---精神(先富民,后教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
必:如果取信于民(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用:对统治者对要求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徒:同一类
人2.攻:批判、指责3.鸣鼓而攻之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爱民,有仁心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使富民藏富于民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财20
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样卷《论语》题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4.(1
)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
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分)【答案】(1)(1分)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写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也给1
分。(2)(3分)以民为本的思想。施行“彻”制,减轻赋税。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以身作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统治者要注重道德的感召和引导风行草偃浙江省2012年高考《论语》模拟试题一、(杭州市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3—24题。(5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
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
,必有凶年。(《道德经》)注:①好还:容易得到报应。23、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24、简析孔子与老
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答案:23、以德治国(1分)24、孔子反对刑罚,主张为政者要用自己的德行来引领、教化百姓,强调了
为政者的德化作用;老子认为,人君要用道来领导百姓,不以兵力称强,否则就必然得到报应,强调的是用兵的危害。(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统治者要庄、孝慈、举善而教不能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