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场景概念: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事件+环境)论“场景”。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滴水换一滴眼泪一滴眼泪报一滴水1.伽西莫多受刑2.爱斯梅拉达喂水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1-5)伽西 莫多受刑伽西莫多登场(6-8)行刑前的准备(9-17)接受笞刑(“公诉”)(18-24)接受私人报复(25-46) 伽西莫多要水(47-57)爱斯梅拉达喂水人物事件环境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 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66)观众 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67)在伽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两个场面中 ,围观的人群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群众前后的态度十分矛盾,而且变化比较突然,但这样的描写还是 合理的。一方面,群众嘲笑、辱骂伽西莫多,是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地表现了“中世纪的人民”的 无知愚昧和缺乏怜悯同情之心,并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对他们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中世纪的人民”完全丧失了人性。 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呼唤。 作者这样写是否合理?群众的“笑”伽西莫多的“笑”爱斯梅拉达的“笑”说“笑”。麻木而嘲讽的笑善意而真诚的笑 虔诚而崇敬的笑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的美丽。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爱斯 梅拉达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心灵高尚纯洁。她的行为正体现了雨果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 人的胸怀”的内涵。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她还会给伽西莫多喂水?“责怪”——责怪爱斯梅拉达误解了他的好意。 “悲哀”——悲哀自己曾伤害过爱斯梅拉达,而让爱斯梅拉达对自己产生误解;同时,也说明他极度的凄凉,因为连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也不能给他精 神的需求,他又该怎么办呢?伽西莫多喝过了水,想要亲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但当爱斯梅拉达“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的时 候,他为什么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爱斯梅拉达?在喝爱斯梅拉达喂给他的水之前,伽西莫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 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1)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给他喝,充满了无限感激。(2)不仅感激这一层意思,还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A.自责之泪B.悔恨之泪C.开心之泪D.觉醒之泪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雨果是通过什么创作手法使 众多人物的美与丑展现出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比。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 达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思想。(1)人物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的对比。伽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在受刑时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和忍耐 力,可是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下了一滴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2)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他们的内心都 很善良,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斯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3)伽西莫多和他的养父—— 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自私阴险,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可是看到伽西莫多受刑却不闻不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