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 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 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 秦娥》“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结构成一幅凄清的画 面,渲染出无穷之意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杜甫残月: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晓风:杨柳岸,晓风残月 使意境更显凄冷,以凉风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留别离愁悲凉前文已点明,此酒为别时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更何况“酒醒”后, 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昨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依稀可见,面前的路却是“千里烟波”,爱人离我是越来越远了。正如欧阳修的“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宋词达到鼎盛豪放派婉约派(写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以写 闺情、离愁为主)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今天作业:1、背诵这首词;2、自选意象,写一首离别词,不要超过 20行;看看我们高一的词人!如梦令十里长亭梁祝,想时朝念至暮。七夕 会鹊桥,情长流水瀑布。断不?断不?此情可待归路。 如梦令回顾往昔幕幕,无语泪下如瀑。送君至长亭,他日相见何处?切勿!切勿!举杯难以消苦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 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 有惜别怀远之意。我同意“关键”之说;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 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泪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 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 永北宋著名词人。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 曲,潦倒终身。名篇:《雨霖铃》《望海潮》《凤栖梧》《八声甘州》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柳永回忆你所知道的送别诗:诗眼: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太子丹与刺客荆珂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 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 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 亡妻之间的“梦别”《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 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 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象征:离愁别恨1.上阙中,作者在别前,别时,别后描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探究别前环境别时场面别后行程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离别难都门 帐饮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兰舟催发凄切悲凉眷恋缠绵凄寂苦楚融情入景(实)(虚)上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都门帐饮”记事,“无绪”直接写离别的苦涩;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从矛 盾中窥见情深。“执手相看泪眼”以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展现眷恋之情,无奈之心。2.情境问题:有酷爱中国古典诗词的国外留学生 问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看上去很平常啊,为什么是千古名句呢?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吗?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 之色彩。—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阕词人撷取中 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典型意象:酒、柳、月、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 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眷恋缠绵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 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象征离愁《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 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 高》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寓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 还乡。”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时李清照说:“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愁象征酒醒愁来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 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同意。(观点1分)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1分)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分)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手法+依据+作用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虚实结合,融情入景,更兼以点染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