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2022-06-26 | 阅:  转:  |  分享 
  
《故都的秋》讲课实录

教学目标:?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2、?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1、?、。2、?感受文本精致细腻悲凉美方法:整体感知朗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秋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文人墨客,“清”“静”“悲凉”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感受上。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这几幅秋景的呢?学概括?

(研讨结束,学生发言)

生:具体写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凉”“秋果胜景”等五幅画面。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些方面来写秋的??:作者从秋声和秋色两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的展开描写。?郁达夫博学多才,对中国的古典诗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诗,他更是痴情过人,因而,在他的散文创作里,便自觉不自觉的借用了古典诗歌的美学观,是自己的散文到达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幅色彩欲滴的油画,那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便是一幅素淡典雅的大幅水墨了,作者写秋景来表现清、静、悲凉学习散文要从不同的角度揣摩品味文本语言,学会咬文嚼字,去体悟文字后面的情感,做好重点词、句、段的批注圈点。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博动。

三、重点研读

师:学习散文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揣摩品味、评价文本的语言,学会咬文嚼字,做好重点词句段的批注圈点,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已经开始小声的交流了,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对五幅画面进行鉴赏,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感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总结发言。

(讨论结束,学生发言)

“小院秋晨”赏析

生:我们鉴赏的是第三段“小院秋晨”

生:我觉得“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十分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起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碧空?蓝朵?黄中带白?青布?淡绿微黄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冷色的画面如果说,秋色的描写是“清”;那么,秋声呢?用一个字概括。?:静。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写了秋声,为什么我们还说它静呢??:反衬。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不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艺术家们往往用这种以静衬动的艺术辨证法来取得更强的表达效果。我们在《荷塘月色》中已经接触过这种用法,用蛙鸣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幽静。?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所以他的作品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郁达夫性情沉静,有些犹豫感伤的气质,忧郁美是他的一贯追求,他还说“把古今的艺术总体积加起来,从中间删去了感伤主义,那么所余的还有一点什么?”正因如此,颓废感伤在郁达夫的内心世界里毫无贬义,相反倒成了审美选择的对象,他才把视角落在“一椽破屋”“疏落秋草”等这些衰败,凋零的景物上。

“秋槐落蕊”赏析

师:下面我们听听下一组同学是如何赏秋的?

生:我觉得第四段写的也很有味道。这个地方写的很好。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生读得非常缓慢,充满深情。全班鼓掌)。这是多么清静啊,作者不写长在树上的生气勃勃的花朵,他偏偏喜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到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可奈何花落去,悲凉味出来了。这是从视觉写,“声音也没有”这是从听觉写,“气味也没有”这是从嗅觉写的,“极微细极柔软”这是从触觉写的。更给读者以逼真感受。那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别人写“秋风扫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而郁达夫笔下则是静得连人的耳朵、鼻子都无从把握,只能通过“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才感觉到落蕊的存在,如果不是感觉极其精致敏锐的作家,怎么能写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样精致的句子呢??这样的句子感受细腻,语言精美,所以我们认为这段更能体现郁达夫的秋味---清、静、悲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段最能表现秋天那种落寞的美。(生热烈鼓掌)?师:郁达夫又多了几位知音,你们能从抓景物特征入手,品味本文精致细腻的语言美,审美情趣颇高。不过,第四段还有一个精致细腻的景,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扫帚留下来的一条条的丝纹,作者观察相当得细腻。?师启发:扫地有声音吗,为什么还要说静?你能想象那种情景吗??生:以动衬静。我们想像到扫街的在树影下清闲得挥动着扫帚,听着灰土与落蕊发出的沙沙的轻微的声音,这是在清晨,行人很少,更显出那种空旷的静,让人透着肌骨的凉,悲凉气就不知不觉从心底冒了出来。?师:这位同学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这么美的文章全让他吃透了,第四段确实太美了,好?

赏析“秋蝉嘶鸣”师:好下面我们请下一组同学来赏“秋蝉嘶鸣”生:处处透着落寞。声色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国学大师王国维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绘声绘色,秋之美,秋之情趣。体现了故都秋的原始美和质朴美“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笔下渲染的秋是冷清的,又是寂静的,也是美丽的。“以景显情”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习完了,希望大家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有更深的理解。最后

故都的秋是一支钢琴曲,()

故都的秋是一杯苦丁茶,()

故都的秋是一首抒情诗,()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深情结语

《故都的秋》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清、静、悲凉”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