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火炬花(插图稿)
2022-06-26 | 阅:  转:  |  分享 
  
激情奔放的火炬花

蔡曾煜

火炬花Kniphofiahybrida又名火把莲、剑叶兰。为百合科火把莲属植物,原产于非洲的东部与南部。这一属植物约有75种,目前的栽培品种,多数是园艺杂交种。火炬花属的属名(KniphofiaMoench.),是植物分类学家ConradMoench于1794年为纪念德国药学教授J.H.Kniphof(1704—1765)而命名的。

在火炬花的原种中,火炬花K.uvaria是引种最早,栽培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种(图1)。这个种的花序通常上部花为红色,下部花为黄色(图1),整个花序犹如燃烧的火把,激情奔放。欧洲在1707年已有这个种的相关文字记述,日本是在明治中期1890年由欧洲引入。我国的引种栽培,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33年国内第一本由章守玉编著的现代花卉专著《花卉园艺学》与1942年黄岳渊的《花经》,这两本最早介绍有欧洲花卉的书籍中,都未见记载。

火炬花的原种到现在已有许多变种与种间杂交种,花色更有红、橙、黄、绿与多种双色的变化。国内对拉丁学名K.uvaria译为火炬花,对K.hybrida名杂种火炬花。通常用种子播种,会在花色、花型等方面出现许多变异。(图2、图3、图4、图5)

图1-火炬花K.uvaria



图2-火炬花花色与花型之一



图3-火炬花花色与花型之二



图4-火炬花花色与花型之三



图5-火炬花花色与花型之四



我国近年除引进不少火炬花的园艺栽培种之外,也引进了一些原种,如小花火炬花(K.triangularis),植株较矮,花橙黄色,别名三棱剑兰;卢氏火炬花(K.rooperi),株高130㎝,叶宽4㎝,长120㎝,花淡红至黄色,花序呈圆球形;马氏火炬花(K.macowanii)株高30-60㎝,叶长30-60㎝,宽0.9㎝,花橘红色;丛生火炬花(K.tuckii)植株高120-150㎝,叶长40-50㎝,宽2㎝,花黄色带红晕等等。但目前国内对栽培品种的定名还比较混乱,一般都统称为火炬花。

一、火炬花的性状

火炬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强健,耐寒,有的品种能耐短期的-20℃低温,华北地区冬季地上部枯萎,地下部分可以露地越冬。长江流域可作常绿植物栽培,在-5℃时,上部叶片会出现干冻状况。火炬花喜温暖与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为适宜,忌雨涝积水。

火炬花根肉质,在自地下茎的节位上发出,一般寿命为1-2年。茎着生于地下,一二年生苗,在植株基部形成球状短缩茎(图6)。短缩茎有4-5年以上寿命,而且三年生的短缩茎,乃有较旺盛的发芽能力,因而整棵植株的地下部分,形成了一个较庞大的根茎群(图7)。短缩茎的顶芽常孕育为花芽,侧芽容易萌发,形成许多分蘖(图8)。大量侧芽与老根茎潜伏芽的萌芽期,主要在开花后到越冬前。这些秋季形成的新株,大多数第二年会开花。

图6-一二年生短缩茎



图7-四年生根茎群



图8-火炬花分蘖



火炬花的叶丛生、草质、剑形,多数宽2.0-2.5㎝,长60-90㎝。通常在叶片中部或中上部开始向下弯曲下垂,很少有直立。叶片的基部常内折,抱合成假茎,假茎横断面呈菱形(图9)。叶片输导组织为螺旋状导管,当叶片横向折断,慢慢拉伸时,会出现丝状物(图10)。

图9-假茎横断面



图10-叶片中的导管



早春短缩茎的顶芽萌发,长出10余叶后,在长江流域一带,大概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会在植株叶丛中抽出花茎。花茎通常高100-140㎝,矮生品种在40-60㎝左右,为密穗状总状花序,花序长20-30㎝,由百余朵小花组成(图11)。小花数可多达300朵以上。小花自下而上逐渐开放,一个花序的开花时期约有20天左右。早春生长强健的单株,花茎下部的侧芽,会在花后又萌发第二次开花(图12)。在根茎群上第一批主芽花开后,一些后发的副芽也会再开一批花(图13)。这种在整个火炬花群体中分2-3次连续开花的现象,使夏初火炬花的观赏期可延长到30-40天。秋后当年萌发的一些侧芽,也有一部分在9-10月,会抽出花茎,形成秋花。



图11-小花的花蕾与已开的花



图12-火炬花春季主芽上的二次开花





图13-火炬花根茎上后发的副芽开花



火炬花在花后结蒴果(图14),经30天左右种子成熟,果实开裂(图15),每果约有种子8-14粒(图16)。有些品种自花授粉,结实率较低,通过人工授粉可以帮助结实。种子棕黑色,成不规则三角形,千粒重为2.9克左右。种子收获后干燥、低温保存。火炬花种子无休眠期,采收后播种,当年幼苗越冬,第二年部分大苗就会开花(图17)。

图14-火炬花的蒴果



图15-成熟果实



图16-火炬花种子





图17-种子秋播第二年开花植株



二、火炬花的繁殖

火炬花繁殖有播种与分株两种方法。种子播种的繁殖系数高,一般能达到1:2000-5000左右,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种苗,但后代容易发生变异,开花需要有二年以上生长时间。分株繁殖能够保持品种性状,使栽培群体生长表现一致性,分殖当年就会开花,但其繁殖系数大慨为1:4-8。

1、播种

火炬花种子播后在20-25℃条件下,约14-20天幼苗出土。播种期可掌握三个时段,即:

①7月种子收获后即时播种子。有利于争得4-5个月的生长期,使大苗越冬,增加第二年开花植株的比例。但7月播种会遇夏季高温,对幼苗生长与管理都会带来一些问题,需要播种时必须搭遮荫棚降温。

②8月下旬—9月旬上旬播种。种子收获后晒干、扬净,在干燥阴凉条件下保存。立秋后播种,如在越冬前能加塑膜小拱棚保护,对幼苗发育更有利。翌年开花植株比例会有很大提高。

③3-4月播种。种子干燥、低温保存,于翌年春播,一般当年不会开花,适合北方冬季较寒冷,小苗不易露地越冬地区播种。

播种苗的定植期,一般秋播苗宜在春季3-4月定植,春播苗宜在秋季9-10月定植。这主要是根据幼苗生长状况与栽植后植株的发棵、开花而定的。

2、分株

火炬花分株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有条件尽可能争取在10月分株,使植株在越冬前有一段生长恢复期,以利第二年取得较好的开花效果。

分株前先将母株的叶剪去1/2左右,以便栽种。栽植穴每丛分栽时要保持2-4支分蘖。每个分蘖要留好根系与二年生的根茎。栽植行株距为40-50×40-50cm,株形小的品种可缩短到30×30cm。种植深度应使根茎部位埋入地下5cm左右为度,由于根茎生长有逐年上升的现象,栽植不宜过浅。植后每3年左右,需要分植一次,分植面积的比例,可以达到1:10-15。分植有利防止株丛衰老,有利恢复群体长势,保持优美的整体景观。



三、火炬花的管理

火炬花种植后的第二、三年,要争取在春季新叶萌发前,加施一次有机肥与磷钾肥作为基肥,在冬季不枯叶地区,早春可适当刈除部分老叶后施肥。当新叶萌发,叶片封行后,叶丛茂密,再施肥就较困难。5-6月开花后,除留种植株外,应剪除花茎,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与影响景观。越夏时对叶片中上部下弯部分作适当疏剪,使株丛透风透光,防止郁闭度过高,引起叶片腐烂。花后高温高湿,对有些品种还会诱发软腐病,要注意通风、排水,并选择好抗病品种。秋季9-10月,一部分当年早春的萌芽,发育成为良好的新株,还会开出一批秋花。冬季在江、浙、沪地区,气温在-3℃以上,一般均能安全越冬,-5℃时叶片上部稍有干冻,可在开春后割除受冻叶片。冬季气温低于-10℃地区,越冬植株晚秋切勿割叶以防引起伤流,影响植株耐寒能力。越冬前应在植株根茎部位培土或进行地面覆盖,保护越冬,以防冻害。



四、火炬花的应用

火炬花的花形、花色犹如燃烧的火把,点缀于翠叶丛中,具有独特的园林风韵。在园林绿化布局中常用于路旁、街心花园、成片绿地中成行成片种植,也有在庭院、花境中作背景栽植或作点缀丛植(图18)。一些大型花品种花枝可用于切花,通常在花序完全着色,下部小花初开时切取花枝,切花根据花枝长度分为50cm、60cm、70cm三级,贮运温度调控在2-4℃,切花水养期约有5-7天。家庭栽培可用于庭院丛植或盆栽,盆栽宜用口径22cm以上大盆,并选择矮化品种。



图18-火炬花绿地栽培







苏州老圃(2007-9–5原稿)2022-3-10修改补图























4









献花(0)
+1
(本文系老圃书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