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手到病除术·神奇反射疗法》笔记(第三篇下)
2022-06-29 | 阅:  转:  |  分享 
  
《手到病除术·神奇反射疗法》笔记第三篇系统病症调理(下)第七讲消化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一、消化系统反射区1.消化系统反射区(1)消化系统
的组成(2)消化系统反射区2.消化系统反射区的定位(下图)(1)肝反射区【定位】右足足底,第一基准线与第四基准线的交叉点即为肝脏
反射区中心点,面积约等于本人拇指指腹。(只在右脚,第一基准线与第四基准线的交点,本人一个拇指宽度。)【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结石等
。【手法】诊疗棒自上而下刮压。(2)胆反射区【定位】右足足底,第一基准线上,肝脏反射区中心点向内侧半个趾头,呈点状。(右脚,足第四
趾与第一基准线的交点处。)【主治】胆囊炎、泥沙性胆结石、黄疸型肝炎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按;手背朝向足底,凤头对准反射区,成45度
角有节奏地按压。(3)口腔反射区【定位】双足足底,拇趾趾根横纹到副甲状腺上沿,呈带状。(双足足底,足大趾中间向下画线,顶部为足大趾
趾根横纹处,底部平第一突出点,边缘为足内侧的边缘部分。)【主治】口腔溃疡、牙龈炎等。【手法】诊疗棒大头向下刮或凤头侧面向下刮。(4
)食道反射区【定位】双足足底,1号突出部的垂直平分线,呈带状。双足足底,足大趾中间向下画一条线,起于足大趾趾根横纹处,底部与第一基
准线相交(下段有贲门)。【主治】食道炎、胃病、反酸等。【手法】诊疗棒大头向下刮或凤头侧面向下刮。(5)胃反射区【定位】双足足底,1
号突出部下方,紧靠甲状腺反射区,与本人拇指指腹等宽的区域。(第一基准线的下缘,为一个大拇指的宽度,外侧缘相当于第一、二足趾趾缝的位
置,内侧在脚的边缘。)【主治】胃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手法】诊疗棒向下刮压。(6)胰腺反射
区【定位】双足足底,胃反射区下方,与本人拇指指腹1/2等宽的区域。(胰腺反射区位于胃反射区的下缘,为半个拇指的宽度,而右脚由于十二
指肠与胃有衔接处,所以右脚的胰腺会稍短于左脚。)【主治】糖尿病、胰腺炎、消化不良等。【手法】诊疗棒向下刮压。(7)十ニ指肠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胰反射区下方,与本人拇指指腹1/2等宽度。(十二指肠在胰腺反射区下半个拇指的宽度;右脚的十二指肠与胃衔接。)【主治
】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手法】诊疗棒向下刮压。(8)阑尾反射区【定位】右足足底,第四基准线和第
五基准线的交点,呈点状。(只在右脚)【主治】盲肠炎阑尾炎及腹胀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按。(9)升结肠反射区【定位】右足足底。起于第
五基准线,沿着第四基准线往上至第二基准线,呈带状区。(只在右脚,第四基准线上,从第五基准线与第四基准线的交点到第二基准线与第四基准
线的交点处,走向是从下往上。)【主治】腹泻、便秘、腹痛、腹胀及肠炎、肺热等。【手法】用诊疗棒向上刮压。(10)横结肠反射区【定位】
双足足底,第二基准线的带状区域。(在第二基准线上,起点为右脚第四基准线与第二基准线的交点一直延续至左脚第三基准线与第二基准线的交点
。)【主治】结肠炎、腹泻、腹痛、腹张、便秘、肺热等。【手法】诊疗棒刮压,左足从内向外,右足从外向内。(11)降结肠反射区【定位】左
足足底,起于第二基准线,沿着第三基准线往下至第五基准线,呈带状区。(只在左脚,第三基准线上,从第二基准线与第三基准线的交点至第五基
准线与第三基准线的交点。)【主治】结肠炎、腹泻、腹痛、腹胀、便秘、肺热等。【手法】诊疗棒自上而下刮压。(12)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
【定位】左足足底,第五基准线上,呈带状区。(左足足底,在第五基准线上,沿着第三基准线与第五基准线的交点至足内侧边缘,末端处即为肛门
反射区。)【主治】脱肛、结肠炎、腹泻、腹痛、腹胀、便秘、肺热等。【手法】诊疗棒向足内侧方向刮压。(13)肛门反射区【定位】双足足底
,第五基准线内侧边沿(直肠反射区顶端),呈点状。(双足足底,左足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的末端,右足在对称位置。)【主治】痔疮、便
秘、脱肛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按。(14)回盲瓣反射区【定位】右足足底,阑尾反射区向上半寸(约本人拇指宽度的1/2),呈点状。(在
第四基准线上,阑尾反射区上1厘米处。)【主治】盲肠炎及腹胀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按。(15)小肠反射区【定位】双足足底,足底中下部
凹陷区域,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双足足底被结肠包裹的区域)【主治】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腹痛、腹
泻、便秘、急慢性肠炎,肠套叠、肠梗阻、冠心病等。【手法】用诊疗棒向下刮压。3.消化系统反射区操作要点(1)肝反射区:肝反射区适宜重
按,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进行刮压,常见海绵状、胀痛感。(2)胆反射区:胆反射区呈点状,适宜用点按法。(3)口腔反
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进行刮压。(4)食道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自上而下刮压,食道与
胃相交接处为贲门,若有胃反流,此处可多加一个四九。(5-7)胃、胰腺、十二指肠反射区:三个反射区由于连在一起,可以一起刮压,一手固
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自上而下刮压,如果某一反射区对应的脏腑有疾患,该处可以着重刮压。(8)阑尾反射区:由于呈点状,该反
射区适宜点按。(10)升结肠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从下往上刮压。如果不作为主治反射区,可以把小肠一起自上而
下刮压(11)横结肠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自内向外刮压。(12)降结肠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
疗棒的大头自上向下刮压。(13)乙状结肠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的大头从外侧向内侧刮压,若是轻度便秘或者正常保健调
理,可以和小肠一起自上而下刮压整个肠反射区。(14)肛门反射区:由于呈点状,该反射区适宜点按。操作总原则:操作之前涂抹凡士林,一手
固定住脚,另外一只手持诊疗棒,遵循从左脚再右脚,从上至下,从内至外的原则刮压,有阳性反应物的地方可以着重刮压。二、消化系统病症诊断
1.消化系统的病症诊断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以及营养的运输等起重要作用。(1)消化系统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不良的生活和
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常。②情绪影响:紧张、焦虑、生气等。(2)消化系统的病症诊断①反射区痛感:在反射区感受的痛感以酸、麻、
胀、刺为主。②在主治反射区容易出现砂粒感、海绵型、卵石型等阳性反应物。2.处方的原则—君臣佐使(同第二讲)3.病症病例便秘调理
案例分析年龄:65性别:女便秘十几年,一周以上都不能正常排便,通常需要借助药物来排便,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经过一个月的调理,
排便基本正常,2天1次。主治反射区: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相关反射区:肺+升结肠+回盲瓣+小肠+胃+胰腺+十二指肠+腰椎+
骶骨+尾骨便秘的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肺+升结肠+回盲瓣+小肠+胃+胰腺+十二指肠+腰椎+骶骨+
尾骨+基本反射区三、消化系统病症调理1.消化系统病症的临床表现(1)慢性胃炎:一般会出现上腹隐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症状,可
伴有乏力、精神淡漠等。(2)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慢性胰腺炎轻度患者很
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宜及时送医。(3)腹泻:排便次数增加,有时每天排便可达十几次以上,粪便多呈稀
薄水样便。(4)便秘: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5)胆囊炎:根据起
病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常常并发于胆囊结石后发生。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慢性
胆囊炎患者的表现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仅有不规则的上腹部疼痛,常在饱餐后间歇性出现。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宜及时就医。(6)
腹胀:患者感到腹胀、腹部膨隆、胀痛,其腹部膨隆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若大量气体聚集时会有明显的胀痛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厌食。(7)
肛裂:肛门形成裂口。常伴有疼痛、便血、便秘等。(8)脱肛:脱肛也叫直肠脱垂,临床表现为肛内肿物脱垂、肛门失禁及皮肤瘙痒等。多见于小
儿、老人及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年。(9)痔疮: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团块,出现坠胀、疼痛、出血等,临床上按痔的发生部
位的不同,将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三种。好发于经常站立或坐着工作的人群如售货员、站岗警卫、办公室人员等。2.消化系统病症的处方
基本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主治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注意:多种病症同时调理,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一次,其它反射区从
上到下,从左脚到右脚;突发性、急性期以及器质性损伤,需及时就医!第八讲骨骼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上)一、骨骼系统反射区—脊柱1.
骨骼系统反射区——椎骨椎骨也叫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胝骨、尾骨(内尾骨和外尾骨)2.骨骼系统反射区——椎骨的直观定位
(1)颈椎反射区【定位】双足内侧,拇趾近节内侧凹部,呈带状。(双足内侧,足大拇趾近节内侧凹部,简单说即足大拇趾第二趾节骨内侧至第一
突出点上沿,呈带状。)【主治】颈椎病及颈项酸痛、颈项僵硬、头晕、上肢麻木等。【手法】用诊疗棒凹陷处从上向下刮压。(2)胸椎反射区【
定位】双足内侧。1号突出部下沿顺骨边向下,至足背隆起线交叉处小突起,呈带状。(双足内侧,起于第一突出点下沿骨内侧,向足后跟方向至足
内侧中部突出点前端,呈带状。)【主治】镇痛(内脏器官)、风湿、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手法】用大拇指指腹一节一节往下推压。(3)腰
椎反射区【定位】双足内侧。胸椎反射区继续沿骨边向后,至踝关节正下方骨沿,呈带状。(双足内侧,自足内侧中部突出点后端,沿骨内侧向足后
跟方向至踝关节正下方骨沿处,呈条带状。)【主治】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肾病等。【手法】
用大拇指指腹一节一节往下推压。(4)胝骨反射区【定位】双足内侧。自踝关节正下方骨沿,向后至足跟拐弯处,呈带状。(双足内侧,自第五基
准线与足底交界处,沿骨内侧向后至足跟拐弯处。简单来说就是双足足后跟内侧的骨边缘部分。)【主治】骶骨劳损、骶骨增生、坐骨神经痛、便秘
、盆腔疾患等。【手法】用诊疗棒向后推压。(5)内尾骨反射区【定位】双足内侧。自足跟拐弯处向上至跟骨尽头,呈带状。(双足内侧,接胝骨
反射区终点起,沿足跟拐弯处向上至足后跟的跟骨尽头,呈带状。)【主治】臀部酸胀、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及后遗症、盆腔疾患等。【手法】用
大拇指指腹向上推压。(6)外尾骨反射区【定位】双足外侧。足跟拐弯处向上至跟骨尽头,呈带状。(双足外侧,与内尾骨反射区内外对应,足跟
拐弯处,外侧边缘自下向上至足后跟的跟骨尽头,呈带状。)【主治】臀部酸胀、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及后遗症、盆腔疾患等。【手法】用大拇指
指腹向上推压。备注:1.颈椎共7节、胸椎共12节、腰椎共5节、骶骨1节、尾骨1节2.颈椎两侧旁开1.5寸,对应的是背部的俞穴,3肺
,5心,9肝,10胆,11脾,12胃。3.脊柱反射区操作要点(1)颈椎反射区:自上而下,可以等分为7节,对应颈椎7节,如果有劳损、
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等,可找到反射区内相应痛点即敏感点,着重刮压。(2)胸椎反射区:自上而下可以等分为十二段,对应胸椎的十二节,胸椎
反射区内不同的胸椎节段可以调理对应的脏腑,三肺、五心、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即第三椎对应肺,第五椎对应心,第九椎对应肝,第十
椎对应胆,第十一椎对应脾,第十二椎对应胃;如肺部病症在操作胸椎反射区时,可加强第三椎的刮压,以提高调理效果。(3)腰椎反射区:自上
而下可以分为五等分,对应腰椎五节,一般用手指揉按;腰椎第三、第四节和第五节,通常较容易出问题,因此可以加强刮压第三、第四节和第五节
。(4)骶骨反射区:刮压出现明显疼痛感,则提示劳损的可能;输尿管结石患者可着重刮压。(5)内尾骨、外尾骨:刮压或操作时应由足跟往小
腿方向操作(向心性),可用大拇指指腹和食指指腹同时推压操作。尾骨疾患常见于骨裂骨断,刮压尾骨反射区可起保健止痛作用。注意事项:骨胳
相关反射皆为骨沿部位,骨性标志明显,操作前先给局部涂凡士林,一手支撑或固定住被操作的脚,另一手持诊疗棒,一般使用诊疗棒大头的弧形面
进行刮压;注意刮压力度循序渐进。二、骨胳系统病症诊断—脊柱1.骨胳系统病症的诊断(1)骨骼系统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肾主骨,生髓。骨
骼也就是骨架子,它是由肾精充养。①感受外邪或者劳损、瘀血,导致气血阻滞不通。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久坐、过度运动等,气血运行不
畅,导致骨骼肌肉失去濡养.(3)年纪增大,肾气不足,整体功能下降,导致气血供养不足。(2)骨骼系统的诊断——脊柱①痛感:在反射区中
感受的痛感以酸、麻、胀、刺为主。②手感:在反射区中会有阻滞感。常见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反弓、僵硬、强直性脊柱炎等。③阳性反应物
:在反射区容易出现出现尖锐感(骨刺、骨质增生)、硬结型(椎间盘突出)等。2.处方的原则—君臣佐使(同第二讲)3.病症病例腰椎间
盘突出的调理病例分析年龄:57,性别:男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十几年,由于长年累月干农活,弯腰种地,挑重担等,又没有保健意识,导致了腰
椎间突出。经常腰痛、严重的时候直不起腰,躺下就起不来,经常受腰痛折磨,调理半个月后,腰不痛了,走路也轻松了,干活也利索了。主治反射
区:腰椎+骶骨相关反射区:颈椎+胸椎+尾骨+腰肌腰椎间盘突出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腰椎+骶骨+颈椎+胸椎+尾骨+腰肌+基本反射区
三、骨骼系统病症调理—脊柱1.骨骼系统脊柱部分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1)落枕:又称为急性局部软组织损伤。主要症状为:晨起后项背部明显
酸痛、颈部活动受限。(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即俗称的骨刺,又称骨赘。轻则颈项不适,酸楚疼痛;重则可能递化各种类型的颈椎病。
(3)腰扭伤:俗称“闪腰”,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偶然参加运动或劳动而事先未做热身准备的办公室工作者;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
受限等。(4)腰肌劳损:腰背部(有时包括臂部)弥漫性疼痛,多见于潮湿、寒冷条件下的劳动工作者。(5)腰椎间盘突出症:持续性腰背部钝
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常伴随下肢放射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痛)。(6)尾骨痛:胝尾部疼痛
,或放射至双侧大腿、臀部或骨盆软组织的慢性疼痛。有时尾部可有蚁行感或“臀沟夹着某种异物”的感觉,腰胝部及两下肢酸困疲劳,有时出现直
肠区下坠等不适感。2.骨骼系统(脊柱)处方基本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主治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3.注意事项:多
种病症同时调理,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一次,其它反射区从上到下,从左脚到右脚。突发性、急性期、器质性及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第九讲
骨骼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下)一、骨骼系统反射区—肢干1.骨骼系统反射区2.骨骼系统反射区—肢干的直观定位(1)肩关节反射
区【定位】位于双足外侧,小趾趾根关节处,即2号突出部处。(2)上臂反射区【定位】双足外侧。2号突出部与3号突出部之间,呈带状。【主
治】肩周炎、网球肘及上臂酸胀等。【手法】用诊疗棒自上而下刮压。(3)肘关节反射区【定位】双足外侧。3号突出部靠脚背部分,呈点状。【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肘关节炎、网球肘等。【手法】用诊疗棒刮压。(4)膝反射区【定位】双足外侧。3号突出部下方凹陷处(靠脚背部分
),呈半月形。【主治】膝关节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手法】用诊疗棒自上往下刮压。(5)肩胛骨反射区【定位】双足足背。内耳迷路反
射区末端(即脚掌第四五跖骨缝末端,骨头凸起处)延伸到外踝关节前方小圆包1/2边缘区,分叉呈Y形。【主治】肩周炎、颈椎病、肩背酸痛等
。【手法】双手拇指指腹先合并向后方直推,然后分开沿小圆包两侧呈孤线推按。(6)髋关节反射区【定位】双足踝关节两侧。内踝下缘及外踝下
缘呈孤形区域。【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手法】用诊疗棒顺着胫、腓骨骨头从前向后做弧形推按。(7)腰肌反射区【定位
】位于双足足背,第六基准线下方足背两个凹陷处,简单来说是脚背与小腿连接处的凹陷,内外侧各一。(8)肋骨反射区【定位】双足足背。横膈
膜后方两个凹陷的区域,呈2个点状。在腰肌反射区的前方。【主治】肋骨外伤、肋间神经痛等。【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揉按。(9)斜方肌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三、四、五趾下方,脚着地踩不到的区域,呈带状。被支气管反射区分为两个部分。【主治】颈项部及肩背部酸痛、落枕
、上肢麻痹无力等。【手法】用诊疗棒向内侧刮压。(10)上颌反射区【定位】位于双足足背,大趾关节横纹前方1分处,呈带状。(11)下颌
反射区【定位】位于双足足背,大趾关节横纹后方1分(约本人拇指宽度1/10)处,呈带状。提示:①头部或靠近头部以上的器官与脚底反射区
是相反的,如左脚上下颌反射区对应身体头部右侧的上下颌;右脚上下颌反射区对应身体头部左侧的上下颌。脚大拇指内侧对应门牙,大拇指外侧对
应槽牙。②头部以下器官与脚底反射区是相同的,如左脚膝关节反射区对应身体左膝盖骨,右脚膝关节反射区对应身体右膝盖骨。3.肢干反射区操
作要点(1)肩关节反射区、上臂反射区、肘关节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被操作的脚,另一手用诊疗棒大头端的弧形面进行刮压。(2)膝关节反射区
:持诊疗棒大头,保健时刮压整个反射区即可,调理病症找敏感点加强刮压。例如半月板损伤时可在膝关节反射区骨边缘区域的敏感点或痛点进行刮
压;关节积液或软组织损伤时找膝关节反射区底部敏感点刮压;(3)肩胛骨反射区:用双手拇指指腹推压。(4)腰肌反射区、肋骨反射区:将拇
指置于脚底固定住被操作的脚,用双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反射区。(5)上下颌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被操作的脚趾,另一手持诊疗棒小头刮压。二、
骨骼系统病症诊断—肢干骨骼系统病症的诊断(1)痛感:在反射区感受的痛感以酸、麻、胀、刺为主。(2)阳性反应物:在反射区易出现尖锐型
(骨刺)、硬结(劳损)、海绵型(炎症)。2.处方原则——君臣佐使2.处方的原则—君臣佐使(同第二讲)3.病症病例痛风性关节炎
调理案例分析诊断:在主治反射区容易出现尖锐感、细沙感等阳性反应物年龄:49,性别:女家住沿海地区,喜欢吃海鲜,运动比较少,201
9年发现脚大拇趾关节肿大。去医院检查发现尿酸高,尿酸盐结晶,确诊为痛风,调理1个月后,并且调理期间严格控制了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
关节肿大消失,尿酸降到正常值内。主治反射区:痛症对应区+肾上腺+肾——(操作3遍)相关反射区:胃+胰腺+十二指肠+结肠+小肠+上、
下身淋巴痛风性关节炎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痛症对应区+肾上腺+肾+胃+胰腺+十二指肠+结肠+小肠+上、下身淋巴+基本反射区三、骨
骼系统病症调理—肢干1.骨骼系统病症的症状表现(1)牙痛:以牙痛为主,牙龈肿胀,咀嚼困难。(2)肩周炎:肩部疼痛,夜间为甚,伴有活
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3)网球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踝处局限性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尤其是在内旋时。患
者常主诉持物无力,偶尔可因剧痛而使持物失落。静息后再活动或遇寒冷时疼痛加重。(4)髋关节痛: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好发于老年
人。(5)膝关节炎: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6)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发作时关节红、肿
、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可持续3~11天。饮酒、暴食、过劳、着凉、手术刺激、精神紧张均可成为发作诱因。2.骨骼系统病
症处方——躯干基本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主治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3.注意事项:多种病症同时调理,心脏反射区只需
要刮压一次,其它反射区从上到下,从左脚到右脚。突发性、急性期、器质性及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重点提示:痛症对应区遵循上病下治、下
病上治的的原则。比如左脚大拇趾内侧关节处痛风,可以按揉左手大拇指关节处;比如右手大拇指关节处痛风,可以按揉右脚大拇趾关节处。第十讲
免疫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一、免疫系统反射区1.免疫系统反射区2.免疫系统反射区的直观定位(下图)(1)脾脏反射区【定位】左足
足底,3号突出部上沿画一直线,与第三基准线垂直交叉处,呈点状。【主治】免疫力低下、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贫血、皮下紫癜等。【手法】用
诊疗棒点按或刮压。注意采用轻手法。(2)上身淋巴反射区【定位】双足足背踝部。内外踝顶端连线,自外踝沿连线向内第一个四陷处,呈点状。
【主治】炎症、发热及免疫力低下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揉。注意采用轻手法。(3)下身淋巴反射区【定位】双足足背踝部,内外踝顶端的连线
,自内踝沿连线向外第一个凹陷处,呈点状。(简单来说上、下身淋巴反射区是在第六基准线上两侧凹陷处,外侧为上身淋巴反射区,内侧为下身淋
巴反射区。)【主治】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炎症,发热及免疫力低下等。【手法】用诊疗棒点揉。注意采用轻手法。(4)胸部淋巴反射区【
定位】位于双足足背。第一、二趾骨间缝凹陷处,呈带状。咽喉反射区在其前端,气管反射区在其末端。【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喉、声带、气管
、食道等处疾患。【手法】用诊疗棒沿骨缝向后推压。注意采用轻手法。(5)颈以上淋巴反射区【定位】双足各趾间趾根部的整个凹部(即双足各
个趾缝间)。【主治】头、颈部各种炎症及免疫力低下等。【手法】用诊疗棒插入趾间向同一方向旋转按压。(6)扁桃体反射区【定位】位于双足
足背。大拇趾近节肌腱两边凹陷处,呈点状。扁桃体发炎初起阶段可以着重调理。【主治】扁桃体炎、感冒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手法】用诊疗棒点
揉。注意采用轻手法。3.免疫系统反射区的操作要点整个免疫系统反射区适宜用补法,轻柔为主,同时保持渗透力,发热为度。操作前先涂凡士
林。(1)脾脏反射区:一手固定住被操作的脚,另一手持诊疗棒的大头进行点按;(2)上、下身淋巴反射区:用双手的中指同时按揉,拇指抵在
足底,其余指固定住被操作的脚;(3)胸部淋巴反射区:可以使用诊疗棒大头或拇指指腹推压,操作时注意固定被操作的脚;(4)扁桃体反射区
:一手固定住被操作的脚,一手持诊疗棒大头进行刮压。(5)颈以上淋巴反射区:使用诊疗棒大头端的弧形面进行刮压,操作时固定住被操作的脚
,刮压小朋友的趾缝时,由于趾缝较窄,适宜使用诊疗棒小头端进行操作。二、免疫系统病症诊断1.免疫系统病症产生的原因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1)先天禀赋不足,外邪容易入侵导致营卫失调,脏腑功能紊乱。(2)自身免疫机能失衡,引起脏腑功能紊乱。2.免疫系统的诊断(1
)痛感:以反射区感受到的酸、麻、胀为主。(2)阳性反应物:在反射区易出现颗粒感、海绵状阳性反应物。①胸部淋巴反射区常为颗粒感、海绵
状阳性反应物;②脾脏反射区在炎症、外伤时常为颗粒感,恢复期逐渐形成海绵状阳性反应物;③扁桃体反射区以海绵型阳性反应物多见,好发扁桃
体炎的小朋友可日常刮压该反射区进行保健;④颈以上淋巴反射区、上、下身淋巴反射区一般无明显阳性反应物。3.处方的原则—君臣佐使(同
第二讲)4.病症病例带状疱疹的病例调理分析年龄:43性别:男连续工作,过度疲劳,压力非常大。就诊前四天左前胸长疱疹,并且逐渐向
后背延伸,疱疹由小变大。调理七天后,疱疹变小变成褐色,不再延伸,经调理半个月,完全康复。主治反射区:脾+肝(调理三遍)相关反射区:
脑垂体+副甲状腺+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带状疱疹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脾+肝+脑垂体+副甲状腺+上、下身淋巴+
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基本反射区三、免疫系统病症调理1.免疫系统病症的症状表现(1)发烧:患者在体温上升期表现为疲乏、不适感、肌
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等症状;在高热持续期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可有出汗;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计测
量腋温正常值为36-37度,37.3-38度为低热,38.1-39度为中度热,39.1-41度为高热,超高热为41度以上。(2)上
呼吸道感染(即感冒):不同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咳嗽、咳痰、咽干、咽痒、咽痛或烧灼感。(
3)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好发于儿童或者是青年。(4)口腔溃疡:
口内有溃疡面、溃疡周围充血红肿、疼痛、低热、乏力,口臭、慢性咽炎、淋巴结肿大、便秘。好发于有口腔溃疡家族史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偏食的人群、配戴牙套的人群。(5)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水肿性红斑。好发于女性、有荨麻疹病史者、食物过敏者、
物理刺激者、长期劳累者、精神紧张者。(6)湿疹: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小水疱,容易复发。好发于过敏体质者、长期在刺激环境工作和生活
者、患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人群。(7)带状疱疹:中医名“蛇串疮”、“腰缠火丹”。带状疱疹出现前1~5天,常出现局部疼痛或灼热感,亦可伴
低热、全身乏力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难忍,多伴有烦躁不安等症状,伴有发热、乏力、烦躁易怒、局部淋巴
结肿痛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低免疫力的人群、老人、局部创伤患者。(8)淋巴结炎: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和疼痛,伴随发热等症状
,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2.免疫系统病症处方基本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主治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3.注意事
项:多种病症同时调理,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一次,其它反射区从上到下,从左脚到右脚。突发性、急性期、器质性及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第十一讲生殖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一、生殖系统反射区1.生殖系统反射区(1)生殖系统的组成肾藏精,主生殖。人的生长、发育、生殖由
肾气主导。“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精少,
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素问·上古天真论》(2)生殖系统反射区2.生殖系统反射区的直观定位(见下图)(1)前列腺、
子宫反射区【定位】双足跟内侧。内踝后下方足跟骨平面鸭梨形区域。(简单来说就是骶骨反射区、内尾骨反射区、尿道反射区共同包裹的区域。男
性为前列腺反射区,女性为子宫反射区。)【主治】前列腺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子宫脱垂、子宫肿瘤等。【手法】用诊疗棒自下而上推
按。(2)阴道、阴茎反射区【定位】双足足跟内侧,膀胱反射区向内踝后方至跟骨尽头的带状区域,即尿道反射区。男性为阴茎反射区,女性为阴
道反射区。【主治】尿道炎、阴道炎、阴茎炎等疾患。【手法】用诊疗棒自膀胱反射区向后推按。(3)卵巢、睾丸反射区【定位】双足跟外侧。外
踝后下方足跟骨平面鸭梨形区域。男性为睾丸反射区,女性为卵巢反射区。【主治】性功能低下、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卵巢肿瘤等
。【手法】用诊疗棒自下而上推按。(4)下腹部反射区【定位】小腿外侧。从卵巢、睾丸反射区上方起沿着跟腱内侧向上延伸的带状区域,依据身
高比例为10-12cm长。矮一些的10厘米左右,高一些的12厘米左右。【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手法】用诊疗棒自下而上推按
。(5)输卵管、输精管反射区【定位】双足跟外侧。自膝反射区中点向外踝后方至足跟骨尽头的带状区域。男性为输精管反射区,女性为输卵管反
射区。【主治】不孕不育、输卵管堵塞盆腔炎等。【手法】用诊疗棒向后推按。(6)腹股沟反射区【定位】小腿胫骨内侧。下身淋巴反射区上方2
横指凹陷处,呈点状。(简单来说是第六基准线上2横指的凹陷处。)【主治】疝气等生殖系统疾患等。【手法】用诊疗棒按揉。(7)胸部反射区
(包括乳房)【定位】双足足背。胸部淋巴反射区与内耳迷路反射区之间的区域,呈长方形。(简单来说在脚掌部,二、三、四跖骨前2/3。)【
主治】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等。【手法】用诊疗棒向后推按。3.生殖系统反射区操作要点操作前先涂抹凡士林,按照先左脚后右脚的顺序
进行实操。(1)阴茎、阴道反射区:操作时,一手固定被操作的脚,一手持诊疗棒大头,自足后跟向小腿方向进行刮压(此时符合向心性原则)。
(2)前列腺、子宫反射区:操作时,一手固定被操作的脚,一手持诊疗棒大头,自足后跟向小腿方向进行刮压,(此时符合向心性原则),将整个
反射区刮满。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剖腹产等该反射区常有硬结、条状物、颗粒感。(3)输卵管、输精管反射区:操作时,一手固定被操作的脚
,一手持诊疗棒大头,自足后跟向小腿方向进行刮压(此时符合向心性原则)。(4)卵巢、睾丸反射区:操作时,一手固定被操作的脚,一手持诊
疗棒大头,自足后跟向小腿方向进行刮压(此符合向心性原则),刮满整个反射区。女性卵巢囊肿时,该区域常有气泡感阳性反应物。(5)下腹部
反射区:操作时一手固定被操作的脚,一手持诊疗棒大头,从外踝关节后方凹陷处(或从昆仑穴起)向上推压10-12CM,痛感强烈可使用大拇
指指腹推压。女性痛经可以着重按压昆仑穴;小腹重坠时,着重推压整个下腹部反射区。(6)腹股沟反射区:呈点状,固定好被操作的脚,用诊疗
棒大头点按或拇指按揉均可。(7)胸部反射区:位于足背,操作手法酌情使用,足背肌肉丰厚处使用诊疗棒大头进行刮压,足背肌肉不丰厚用拇指
按揉。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产后母乳不足、胀等均可加强调理该反射区。二、生殖系统病症诊断1.生殖系统的诊断(1)生殖系统产生病症
的主要原因◆感受外邪,导致冲任受损,邪气入侵◆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纵欲过度等,导致耗伤肾精◆年纪增大,肾精不足,整
体功能下降(2)生殖系统的诊断◆痛感:在反射区中所感受的痛感以酸、麻、胀、刺为主。◆阳性反应物:在反射区容易出现海绵型、凹陷感、气
泡感、颗粒感等。2.处方的原则—君臣佐使(同第二讲)3.病症病例子宫肌瘤病例调理分析诊断:在主治反射区容易出现砂粒感、凹陷感、
气泡感、颗粒感等阳性反应物主治反射区:性腺+子宫+卵巢——(操作3遍)相关反射区:脑垂体+甲状腺+脾+性腺+腰椎+骶骨+尾骨+髋关
节+阴道+输卵管+下腹部+上、下身淋巴+腹股沟子宫肌瘤的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性腺+子宫+卵巢+脑垂体+甲状腺+脾+性腺+
腰椎+骶骨+尾骨+髋关节+阴道+输卵管+下腹部+上、下身淋巴+腹股沟+基本反射区三、生殖系统病症调理1.生殖系统病症的症状表现(
1)子宫肌瘤:子宫内长的良性肿瘤。(2)卵巢囊肿:一侧或双侧出现的肿瘤。(3)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4)痛经:月经前后
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5)宫颈炎: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育龄妇女,也可见于老年妇女。(6)
盆腔炎:表现为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好发于生育年龄性活跃的妇女。(7)不孕症:夫妻规律性生活1年,
未避孕未孕。(8)乳腺增生、结节: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9)前列腺炎:表现为盆胝疼痛,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10)阳痿、早泄
:阳痿是阴茎不能持续正常的勃起,早泄是射精功能障碍。(11)尿道炎、阴道炎: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阴道炎:阴道瘙痒、灼痛等。(
12)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紊乱、潮热、易激动等,好发于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13)催乳:哺乳期母乳不足。2.生殖系统病症处
方基本处方:心脏反射区+基本反射区+主治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3.注意事项:多种病症同时调理,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一次,其它反射区从上到下,从左脚到右脚。突发性、急性期、器质性及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附:复杂病症调理一、类风湿性关节炎1.表现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2.原因外邪深入关节筋骨,血滞成瘀,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筋骨二损,耗及肝肾,致使筋脉拘挛,关节僵硬强直变形。3.处方主治反射区:脾+肝+副甲状腺相关反射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胰腺+脊柱+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类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脾+肝+副甲状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胰腺+脊柱+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基本反射区遵医嘱辅助调理。二、白癜风1.表现背、腕、前臂、颜面、颈项等部位出现白斑。2.原因情志内伤造成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横逆而犯脾,出现肝脾不和,复受风邪搏于皮肤,致气血不和,血不能营养肌肤,皮毛腠理失养而致。3.处方主治反射区:脾+肝+肺相关反射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胃+胰腺+十二指肠+结肠+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白癜风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脾+肝+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胃+胰腺+十二指肠+结肠+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颈以上淋巴+基本反射区遵医嘱辅助调理。三、系统性红斑狼疮1.表现大多为不规则低热,皮肤红斑,关节痛,水肿及肾功能损害等。2.原因多因禀赋不足,肝肾亏损,气血两虚,正不胜邪,邪毒乘虚而入,导致脏腑亏虚,筋脉瘀阻。3.处方主治反射区:肺+心+脾+肝+肾相关反射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结肠+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扁桃体+颈以上淋巴系统性红斑狼疮处方:心脏+基本反射区+肺+心+脾+肝+肾+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结肠+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扁桃体+颈以上淋巴+基本反射区。遵医嘱辅助调理。四、特殊说明1.慢性复杂病症需要遵医嘱治疗,中医反射疗法辅助调理。2.慢性病调理周期比较长,一般是半年起步才能见效果,需要长时间坚持操作。3.中医反射疗法在慢性复杂病症调理当中特别注重基本反射区、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应用。(待续)1
献花(0)
+1
(本文系青山黄河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