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06-30 | 阅:  转:  |  分享 
  
《风》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大到任何一次的发明与创新,小到任何一次的学习与提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或体验做基础。在教学中,特别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要求识的字,理解课文主题。

?????2、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现在就给同学们出一条谜语,请你仔细听: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花儿逗一逗,摘掉它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己到处跑。同学们谁猜出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风)

?????2、你们见过风吗?你是怎么知道那是风来了?(学生畅所欲言:有风尘打在脸上的时候有风;小树小草动时有风……)

?????3、你们喜欢风吗?(喜欢)有一位叶圣陶爷爷也喜欢风,还给风写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呢,下面就和老师一起去读一读吧!

【反思】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和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谜语导入的形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愿望,营造了一个良好好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不会的可问同桌,下可以求老师帮助。

?????2、看汉字读课文,要读通顺、读流利。

?????3、同桌互读,比一比,看看谁读的最好。

?????4、看到同学们读的那么认真,其实我也读了好几天了,现在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当评委,看老师读的怎么样?(教师范读,生倾听)

?????5、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好在哪儿?你能说说吗?(生大胆评议)那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读,好吗?(学生们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6、同学们读的真好,小老虎要考一考大家,看这课的生字你记住了没有?(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式读。)

【反思】本环节我采用了自读、互读、仿读的训练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意读,乐读,争着读,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在小组中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小组中读文,讨论交流)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小节知道的?

(1)生:我知道了树叶颤动的时候,是风走过来了。我是从第一小节知道的。(板书:颤动)

?师:假如你的小手就是树叶(让学生举起双手),一阵风轻轻地吹来了,树叶在颤动(手指颤动)

?师:好了,风停了(让学生放下手)。风多轻多柔啊!你能用这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小节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大屏幕出示这段文字让学生带动作读。)

?师:谁看见风走过来了?风有脚吗?(没有)叶圣陶爷爷是把风当人来写了。

(2)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河水起波纹的时候,风在哪儿了。我是从第二小节里知道的。(板书:泛波)

?师:请你们带着动作来读一读吧!(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

(3)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花儿点头的时候,风来做游戏了。我是从第三小节知道的。(板书:点头)

?师:你们就是花儿,老师就是风姑娘。风从右边吹来,花儿向右点头;风从左边吹来,花儿向左边点。

?师:花儿和风在做什么?(游戏)那他们高兴吗?(高兴)同学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三小节吧!(自由练读,师生共读)

?3、你们看见风了吗?老师看见风了吗?(没有)所以叶圣陶爷爷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把这句话读几遍。(学生自己练习读,也可以和同桌互读)

?4、你们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好最美。

?5、师生共读,老师读前半句,大家带着动作读后半句。

?6、其实我们不知不觉就把课文背下来了,如果你会背了,就站起来背吧!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直接面对文本,安排了个性化朗读,让学生主动的志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读,读出感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借助想象,升华感情

?1、在生活当中,除了这些,你还看见什么就知道风来了?

?生:小草颤动的时候,小树摇摆的时候,来灰尘的时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有风,只要你仔细观察。(板书:处处有风,仔细观察)

?2、其实叶圣陶爷爷也看到了这些,只不过他在写的时候用上了一些有意思的词:“走过来、做游戏”(屏幕出现词语)把风当做人来写了。如果你也用上这们的词,你也能当诗人了。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词:(屏幕显示)“跳舞、弯腰、招手、捉迷藏、飞扬……”你能模仿课文说一首吗?

?3、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说,教师巡视。

?4、指名说。哪位小朋友能像课文那样写一首小诗呢?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雪花飞扬时候,我知道风来跳舞一。

?生:谁出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小树招手的时候,我知道风来捉迷藏了。

??……

?5、课外阅读中也有“风”这样的诗,下面就自己读一读吧!《四季的脚步》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和同桌说一说。

?【反思】模式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是在学习中有创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无疑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诗人的身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大胆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样不但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有利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更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观察世界、热爱自然的意识。

?【总体反思】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摒弃了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了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各种朗读方式,特别是自学式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仿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读,从而感悟了课文的精华所在

?2、让学生在文中理解。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爱表演,因此我就设计了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的角色,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们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关于风的知识,这样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该怎样模仿课文做一首小诗?这样学生互相启发,深化了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流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思想,教学中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始终关心学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人个体需要。适时点播,达到了教学目的。

?

?

?

?

????????????????????????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