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知识培训资料
2022-06-30 | 阅:  转:  |  分享 
  
OSH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表1各类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附表2确定风险控制措施需求在完成风险评价和考虑现
存控制措施之后,应能够确定现存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或需要改进、或制定新的控制措施。如需要制定或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应通过控制措施的层次原
则确定控制措施的选择,通常遵循以下的层次:消除——改变设计消除危险源;替代——用危害性低的材料进行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工程控
制措施——安装防护系统、通风系统、噪声封闭系统等;标示、警告和管理措施——安全标示、警告器、安全操作程序、管理制度;个体防护用
品——安全眼镜、安全服、手套等;风险控制计划不可接受风险OHS指标紧急应变监测与测量OHS管理方案可接受标准查核
纠正预防严重意外事件建立风险资料作业管制危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管理程序c.培训与教育
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f.保持现有措施法律法规的获取组织获取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可选渠道:各
级职业安全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公共出版物,如法规、标准汇编等;专业报刊,如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等杂志;公共图书馆;网上
公共信息,如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网法律法规的获取(三)初始评审的分析与评价列出所辨识的危险源清单,并利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并列
出组织活动中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列出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获取这些信息及文件的渠道;依据OHS
MS标准的基本要求评价原有体系,找出其固有体系要素在构成、运行、协调、监督中的缺陷,为完善体系及编制体系文件确立依据。编写初始评
审报告初始OHS评审报告是初始OHS评审阶段的总结,是建立OHSMS的基础,是制定OHS方针、目标和指标的重要依
据,它为确定加强不可接受风险作业OHS控制、编制相关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提供了依据。初始OHS评审报告的内容评审的目的、范围
;组织原有OHS状况及OHS管理状况;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等和辨识与评价出的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依据初始评审结果所提出的OH
S方针、目标、指标及体系要素的建议;所需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介绍到此结束,谢谢!OHSMS策划与
设计确定OHS方针制定OHS目标和指标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OHS管理方案依据:初始评审结果;法律法规要求;相关方要求;
组织总体战略方针;组织现有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制定OHS方针的依据初始OHS评审的结果相关OHS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组织已
做过的承诺;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类型、规模及现有水平;组织总的经营方针及其他管理方针;相关方对OHS问题的观点。职业安全健
康管理体系—初始评审?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初始评审的目的意义包括:初始评审是建立OHSMS的基础,是制定目
标、指标的依据。通过实施初始评审,组织将对自己的活动、危险源、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最重
要的是危险源,尤其是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和评价。为组织建立OHSMS搜集信息、并提供背景条件和奠定基础。初始评审的目的——评审内
容初始评审内容调查和确定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和风险级别,特别是不可接受风险;结合组织类型、产品特点,并针对识别
出的危险源,搜集、分类、整理国家、地方及行业等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管理要求;评价组织对其的符合状况;审查和评价所有现行OHS活动与
程序(包括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及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对以往事件、事故及其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调查与评价。初始评审步骤评审策划
收集信息实施评审评审总结——编写初评报告——评审策划确定初始评审范围主要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及组织的地理范围两方
面考虑;成立初始评审组最高管理者或者其代表任命组长并授权负责初始评审的全过程。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生产、工艺技术知识、一定的职业
安全健康知识、标准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与评审相关的技巧和能力。制定初始评审计划:确定评审的部门、内容、方法及时间进度,
编制检查清单、调查表等。任务进行分工。一般根据评审内容分为三组:√法律、法规识别与评价、√危险源
识别与评价、√现有管理制度的评审现场评审前应收集的资料收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及其管理状况的资料和
信息等。如: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能分配与适用情况;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执
行情况;近年来组织的事故情况和原因分析等。现状调查的方法:查阅文件及记录、使用检查清单或调查表、现场调查及面谈等。——收集信
息——实施评审初始评审的实施阶段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在界定的评审范围内,识别和评价出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中危险源和不
可接受风险;汇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收集组织原有OHSMS中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职责权限、技术规程等管理文件,以及曾
发生过的事故调查及处理意见;收集组织相关方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有关信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1、作业活动分类:分
部门选择工艺(作业)活动或设备2、危险源辨识:识别工艺(作业)活动中或设备的危险源3、风险险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汇总分析
,确定不可接受风险5、制定风险控制计划6、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评审之一作业活动分类各单位根据其工作性质确定活
动的划分方法,可参照以下三点原则进行分类:1.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场所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活动的进一步划分;2.同一地理位置的活动尽可
能按照作业流程和工作步骤进行细化,尤其关注新增加的作业活动;3.对于不能纳入到作业流程中的活动单独进行考虑。——危险源辩识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即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
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生产活动、作业、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业环境与原材料、机器设备、人员直接与间接危险三种状态:正
常、异常及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规划的活动四种因素:化学、物理或机械、生物及人机工程几个方面:机械伤害、电气伤害
、火灾、爆炸、毒性物质泄漏、特种设备、特种作业、粉尘作业、有毒有害作业、噪声、振动、辐射(电离、非电离)、异常温度作业、单调重复性
工作、工作排班的影响、超时工作、疲劳及其他压力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危险源因素的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
生理性行为性其他类别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为
六类:——危险源辨识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1设备设施缺陷
1.2防护缺陷1.3电危险源
1.4噪声危险源1.5振动危险源1.6电磁辐射
1.7运动物危险源1.8明火1.9能造成灼伤
的高温物质1.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1粉尘与气溶胶1.12作业环境不良1.13信号缺陷1.14标志缺陷1.1
5其它物理性危险、危险源因素——危险源辨识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
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
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
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1.3电危害:带
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险源;1.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1.6电磁辐射:电力辐射、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等——危险源辨识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8明火:如焊接明火等
;1.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
他高温物质;1.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液N3等;1.11粉尘
与气溶胶:矽肺、酸雾、喷涂油漆、煤尘、棉尘;1.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
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等);1.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
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1.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
、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等1.15其它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2.1易燃易爆性物质
: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其他2.2自燃性物质:煤矿自燃、钠、磷、粮库;2.3有毒物质:有毒气(液、固)体、有毒粉尘
与气溶胶等;2.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液、固)体(强酸、碱等);2..5其它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3.生
物性危险、危害因素3.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3.2传染病媒介物3.3致害动物3.4致害植物3.5
其它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4.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等)4.2
健康状况异常4.3从事禁忌作业4.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4.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辩识错
误、其他)4.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
挥、其他)5.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5.3监护失误5.4其它错误5.5其它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
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事故类别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
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
其他物理伤害(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包括煤粉爆炸等危险源。)变化管理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关注
能够影响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变化,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的变化。在变化前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
险评价对变化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下面的情况:新的或修改的技术、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新的或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
标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原材料;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承包方的重大变化;安全健康设施和设备控制措施的改变。
为了确保任何新的或变化的风险可以接受,变化过程管理应主要考虑以下问题:产生了新的危险源了么?与新的危险源相关的风险是什么?其
他危险源的风险有变化么?变化对现存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不利影响么?考虑可使用性、可接受性、现时和长期成本,选择了最适宜的控制措施了
么??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1)安全检查表(SCL);(2)预先危险分析(PHA);(3)事件树
分析(ETA):从下至上分析的方法;(4)事故树分析(FTA):从上而下分析的方法;(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6)
帝国化学公司(IDI)危险度评价法;(7)日本危险度评价法;(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
价?版权所有,不得复制风险评价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
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
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分值。D=LEC——风险评价?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实施评审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3不经常、但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0.5可以设想,但绝
少可能0.2极不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风险评价?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实施评审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出现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6逐日在工作时间
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0.5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
中风险评价?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实施评审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分数值可能出现结果经济损失
(万元)伤亡人数100≥1000死亡10人以上40(500,1000)死亡(3,10)15(100,500)死
亡1—2人7(50,100)多人中毒或重伤3(10,50)至少一人致残1(1,10)轻伤风险评价?版权所
有,不得复制——实施评审D:危险性分值D=L×E×C分数值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5)1
60-320高度危险(4)70-160显著危险(3)20-70一般危险(2)<20稍有危险(1)风
险评价LEC法举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
,属一级可燃蒸汽。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则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L=6。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版权所有,不得复制风险评价目前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打分法)a)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e)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评价出的。——风险评价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生产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