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政治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2-07-04 | 阅:  转:  |  分享 
  
政治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详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民主、科学、创新的思想进行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案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可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1、搜集整理资料,简介“台湾问题”的由来。2、通过事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认识。、讨论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什么?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案例分析《“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活动课的重难点:1、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理解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历史和现实意义。2、对有关“台独”的言行和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和理解,从而达到认清陈水扁等台独分子分裂言行的本质和真实面目。3、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加深对我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认识,明确破坏祖国统一的危害性,激发爱国情感,从而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采取措施1、构建师生平等、交互的关系。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从权威的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共同学习、合作、探究,一起在课堂中“成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进行调查,每个小组侧重一个方面一组:从历史角度并举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组:用所学的知识对陈水扁的言行及危害予以评析;三组:指出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并简述理由;四组:美国战略与台湾危机(外国势力与台湾的非正常关系);五组:作为中学生,在维护祖国完全统一时我们应如何做?)。教学过程及效果一、过程:1、看李登辉、吕秀莲、陈水扁等发表有关“台独”言论的录像、资料。有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录像资料,深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对台立场、方针政策的了解。学生齐朗诵余光中的诗《乡愁》,营造氛围。2、简介本次调查情况(参与调查的人数、调查的时间、调查的重点方面及主要结论等)。3、各调查小组汇报“调查报告”(课前要求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执笔写好报告,派代表发言,时间为4分钟,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思考,能有创新更好)。教师在学生汇报期间在不同的组内来回走动,进行倾听,并参与具体指导。在汇报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的学生就讲解的问题提出疑问,并进行辩难,其他学生则倾听来自他组的声音,以达到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别人劳动成果的目的。4、小组汇报调查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出现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了解相关的台独言行,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国与特殊国之间的关系”。2000年吕秀莲抛出“远亲近邻”说。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2003年9月陈水扁明确提出“台独时间表”:2004年“公投”,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正式实施“新宪法”。2004年3月20日,台湾当局执意举办所谓“公投”,因选举过程“疑云重重”而引发其他领导人的争议,公投结果无效,这是欺骗台湾人民的“政治骗局。”()“公投”旨在图谋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统一,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祖国统一的历史步伐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青少年的做法是: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言之有理即可。5、评选优秀调查小组,优秀调查报告。二、效果:学生在充分讨论与思辩中,学到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国家对台的基本方针、政策,明确了做人的道理,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祖国的完全统一有了十足的信心,更加坚定和深化了同学们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实践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思想已经从师道尊严、重学轻导中完全解放出来,树立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认识到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导向者、设计者、帮助者、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习探究者。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改进,一是注重个体的差异还不够,还未实现因人施教,量身定做,要可能做到使各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充分挖掘、发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二是在讨论时的“引导”尚欠艺术,营造一个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成长的良好环境有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