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公考笔试常识学习资料历年真题解析-中国历史事件排序
2022-07-04 | 阅:  转:  |  分享 
  
中国历史事件排序(讲义)一、夏禹传启,家天下→划分九州→桀行暴政而亡二、商商汤灭夏(鸣条之战)→盘庚迁殷→武丁盛世→纣暴政亡国
三、西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实行分封制→国人暴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洛邑四、春秋战国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兵
、杂)五、秦秦灭六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昏庸腐朽的秦二世
→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六、汉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白登之围→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击匈奴→巫蛊之祸→
昭君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七、三国两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混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
吴三国鼎立→夷陵之战→魏灭蜀→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晋灭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灭西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淝水之战→南北朝
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八、隋杨坚称帝→开皇之治→炀帝暴政,科举确立,兴修运河→农民起义→炀帝被弑九、唐李渊自立为帝,建
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天建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亡于藩镇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杯酒
释兵权→烛影斧声→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康王赵构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击蒙古→南宋灭亡十一、元蒙
古国创始人铁木真→忽必烈建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在澎湖设巡检司,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元末农民起义→朱元
璋推翻元朝十二、明朱元璋建明朝→靖难之役,朱棣迁都北京→郑和七下西洋→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
义,崇祯自缢煤山十三、清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吴三桂引清入关→顺治入关→郑成功收复台湾→康乾盛世→鸦片战
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末立宪→辛亥革命【真题链接】1.
(2020-浙江)下列我国古代的变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庆历新政②王安石变法③王莽改制④孝文帝改革A.①②③④B.③④①
②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2.(2019-联考)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文景之治——汉朝
B.武丁盛世——商朝C.康乾盛世——清朝D.开皇之治——唐朝3.(2018-国考)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
是()。A.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B.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C.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
午到戊戌》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4.(2013-浙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勾践灭吴三家分晋B.商鞅变法齐桓公称霸勾践灭吴三家分晋C.齐桓公称霸勾践
灭吴三家分晋商鞅变法D.勾践灭吴齐桓公称霸三家分晋商鞅变法5.(2018—国考)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
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A.《海国
图志》《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2017-江西)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马
关条约D.天津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7.(2017—重庆)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是()。A.创办了近代军
事、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训练新式海军颁布《资政新篇》,提倡资本主义D.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8.(2018—陕西)下列
历史事件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A.商鞅变法王莽新政魏孝文帝迁都D.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事件排序(笔记)【注意】
本节课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排序。本节课是总结性的课程,一些具体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都会涉及到,比如古代帝王将相、古代的重要制度、战
役、诸子百家等,本节课从宏观上进行总结梳理,所以建议听这节课前先学习其他的历史课程,再将这节课作为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任务:掌握
事件的排序:考试中有排序题,很多同学会感觉很懵,这节课会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对历史事件的前后顺序有
更加清晰的把握。了解都城:掌握各个朝代定都的地方。一般考查都城的位置或者都城的古今地名对应关系。一、夏禹传启,家天下→划分
九州→桀行暴政而亡【解析】禹传启,家天下:建立者: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带领老百姓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患,因为治水
有功,舜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禹后来建立了夏朝,夏朝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定都:相传定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注意
:此处存在争议,本节课采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此时不再是民主推举的禅让制了,而是典型的父死子继,即世
袭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父传子的世袭制代替了上古的禅让制。划分九州:禹建立夏朝后,把天下划分为九州,也就是禹贡九州。九州指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后来成为古代天下的代名词,比如,2019年有一部电视剧《九州缥缈录》,
“九州”指古代天下。九鼎:大禹划分九州后,让九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了九鼎,九鼎象征九州,将名山大川、奇异之物刻在九鼎之上,将鼎陈
列在宫门之外,因此鼎象征着国家和权力,所以在中国古代将一个国家的建立称为顶鼎,一个国家的灭亡称为迁鼎。比如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是
权力的象征。桀行暴政而亡:亡国之君夏桀。夏桀宠爱妺喜,而且夏桀非常残暴无道,最后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二、商商汤灭夏(鸣
条之战)→盘庚迁殷→武丁盛世→纣暴政亡国【解析】商汤灭夏(鸣条之战):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盘庚迁殷:商朝建立后,最初定都在亳
(今河南商丘一带),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加上黄河下游经常闹水灾,所以商朝建立后多次迁都,直到商朝中期,商王盘庚将都
城迁到殷,便再没有更换过都城,政局稳定了,所以商朝也叫殷商或殷朝。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发掘出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
即殷墟。武丁盛世:武丁是盘庚的侄子,在武丁统治时期将商朝推到了极盛,史称武丁盛世。武丁有一任王后叫妇妌,死后庙号为戊。提到戊会想
到后母戊鼎,其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是武丁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戊所铸造的,“后”是伟大的意思,“后母戊”指
伟大的母亲戊。后母戊鼎的曾用名是司母戊鼎,一开始学者认为这个字是“司”,表示祭祀之意,后来学者认为这个字应该是“后”,表示伟大的意
思。纣暴政亡国:亡国之君商纣王。通过《封神榜》等电视剧可以知道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好像亡国之君身上所有的特质商纣王都有。比
如沉迷享乐,“酒池肉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同时非常残忍,发明了炮烙之刑;还好色,宠幸妲己。三、西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实行分封制→国人暴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洛邑【解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讨伐商纣王的部落是周。周武
王联合其他部落带着五万兵力来讨伐商纣王,商纣王听说周武王讨伐自己,但是大部队在外面无法赶回,便赶紧找了奴隶和俘虏,临时凑齐17
万人的部队。两军在牧野交战,纣王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本来就军心不稳,也不想给暴君卖命,所以在战场上还未交手便临阵倒戈,调转枪头给周
军开路,纣王一看大势已去便在鹿台自刎,商朝灭亡。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将这一段统治成为西周
。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打下天下后会分封亲戚或功臣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帮其开疆扩土、巩固王室,比如将开国功臣姜子牙分到齐地,齐地的
都城叫临淄(今山东淄博);再如将弟弟周公旦分到鲁地,鲁地的都城是现在的山东曲阜。所以,山东叫齐鲁之地与分封制有关。周公旦:典故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周武王打下天下后过于劳累,两年后死亡,儿子周成王继位,周公辅佐周成王,在辅佐过程中如果听见有人求见,食物都会来
不及咽下去,吐出来后立即接见求见的人,所以周公吐哺说明礼贤下士、求才心切。周成王和康王是非常优秀的君主,父子二人开创了西周初期的
成康盛世。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周厉王有关。周厉王实行“专利”政策,将山川湖泽改为由天子直接控制,不让国人进入谋
生,老百姓因此很不满,周厉王便让巫师监督老百姓,如果百姓辱骂周厉王就要被杀掉,所以老百姓走在路上都不敢说话,只能相互交换眼色,叫
道路以目。大臣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不让老百姓说话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周厉王不听,最终爆发国人暴动,将其赶跑。“
国人”指居住在都城中的人,具体时间是公元前841年,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的亡国
之君周幽王。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其他诸侯看到烽火都以为外敌入侵,便跑来救驾,后发现被耍,惹得褒姒哈哈大笑,周幽王发现
这个办法很管用,便多次点燃烽火。等到少数民族犬戎真正攻打都城镐京时,再次点燃烽火就没有人来了,最后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洛邑:周幽王
死后其儿子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将定都洛阳的统治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因为东周前后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政治形
态,前期各个诸侯国争当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后期主要是存亡之战,开始大国兼并,“大鱼吃小鱼”,进入战国时期。四、春秋战国春秋
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解析】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姜小白):姜子牙的后代。①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春秋首霸)。②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③长勺之战:和鲁国的战
争,常考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晋文公:常考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通过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晋文公奠定了霸主地位
。常考典故退避三舍,晋国主动退让三舍(90里),但是设了埋伏,跟过来就伏击对方,后发制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诱敌深入的战役。
楚庄王(熊旅):①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②问鼎中原:楚庄王向周天子的代表询问鼎的重量。鼎在当时是权力/王位
的象征,询问鼎的重量实际上暴露了楚庄王想要取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野心。楚王问鼎在大臣王孙满处碰到“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
乎德而不在乎鼎”,周朝的国运还没结束,鼎的轻重不可以随便问。越王勾践:常考典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最后成功打
败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复国成功离不开范蠡的辅佐,范蠡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而且知道只能和勾践共患难,不能同享乐,
其在帮助勾践复国成功后立刻离开,写信给大臣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归隐江湖做生意,成为陶朱公,富甲一方。和范蠡相
关的成语有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荆轲刺秦)【解析】从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性事
件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三家”指赵、魏、韩。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
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诸侯。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形成战国七雄争
霸的格局,即战国时期有七个实力比较雄厚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会考查位置排列,如谁的经度纬度高,谁在西、谁在
东。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电视剧《芈月传》中有
“此去燕国为质”,因为燕国气候冷,比较担心,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商鞅变法:①
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②典故立木为信/徙木为信:在变法前树立威信,老百姓相信他了,可以实施变法了。桂陵之战、马
陵之战:主要人物是孙膑和庞涓。桂陵之战的典故是围魏救赵(孙膑使的计策),马陵之战的典故是减灶诱敌,孙庞二人的斗智以孙膑的完胜而告终
。长平之战:常考典故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指赵括,最终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荆轲刺秦:常考典故图穷匕见,想刺杀最终没有成功。百
家争鸣(儒、道、法、墨、兵、杂)【解析】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兵、杂):儒家:关键词仁、义、礼、德、教学、求知,对应儒家
。仁者爱人,实行仁政;义在利先;礼强调等级有序;德强调为政以德。因为孔夫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教学和求知一类相关的也对应儒家
。道家:强调道是本原、辩证思维、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老子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福祸相依”。道家最大的
特点是在政治上强调无为,不要过多干预,要顺其自然。法家: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强调加强君主的中央集权,是为君主服务的。强调变法。
墨家: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没钱”二字贯穿思想始终,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是木工出身,还懂一些科学技术,常考光学八条等。兵
家:关于打仗的内容,主要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与百家无不贯通,什么都研究,集百家之所长。补充(
考查较少):纵横家:纵横指合纵连横,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仪。两人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国和国之间的问题很多,
需要口才好的、会变通的人给国君出主意,苏秦当时游说六国,让六国联合起来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叫合纵。后来张
仪又游说各国,让六国分别和秦国联盟,秦国自西向东和各诸侯国结交,是横向,叫连横。连横就是为了破坏六国之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
击破。名家:辩论名实。名指概念,实指实物,名家喜欢围绕概念和事物展开辩论,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和庄子有一个著名的濠梁之辩
,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论断。阴阳家: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解释社会以及人和事。农家:研究农业
生产,体现农民的思想。五、秦秦灭六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
昏庸腐朽的秦二世→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解析】秦灭六国:嬴政当上秦王后开始着手统一中国,当时秦采取的外交政
策是远交近攻,即暂时和离秦国比较远的国家搞好关系,先干掉离秦国近的,再干掉离秦国远的,这个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记忆口诀为“喊赵薇去
演戏”。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在咸阳(注意不在西安)。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
、书同文(秦小篆)、焚书坑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地方上采取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和县两级,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
,这样让地方处于中央的管辖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度指长度,量指容积,衡指重量。文化上:①车同轨、书同
文:车同轨指统一车轨,将车距统一为六尺,将车道统一,方便全国范围内的车通行。书同文指统一文字,以前每个国家的文字不一样,现在国家
统一了,如果大家写的字互相不认识不行,所以文字统一为小篆。②焚书坑儒:当时一些人提出要恢复分封制,李斯进行反驳,认为时代不同,
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所以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下令将书籍焚烧了,留了一些医疗、占卜、农书等实用的书籍。“坑儒”指坑杀术士,即号称
自己能求仙炼丹从而长生不老的人,他们给秦始皇求仙失败后卷钱逃跑,秦始皇很生气,搜捕当时的术士共四百多人,将其全部活埋。在当时的意义
是加强了思想控制,消灭了反对的声音。北征匈奴、南平百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匈奴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抗击匈奴的大将是蒙恬。
南平百越:百越指南方各部落。修筑长城:经过北击匈奴和南平百越后,秦朝的疆域得到扩充,为了抵御匈奴、巩固北部的边防,秦始皇令蒙恬主
持修筑了万里长城,即秦长城。典故是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因为修筑长城过度劳累而死亡,孟姜女在寻夫时听说其丈夫被埋在长城底
下,便在长城那里哭,最终将长城哭塌了,之后丈夫的尸骨露出来。曾考查我国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昏庸
腐朽的秦二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胡亥昏庸残暴。典故有指鹿为马,秦二世时赵高大权在握,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排除异己。陈胜
、吴广起义:秦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率先举起反秦大旗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揭竿起义,典故为揭竿而起。当时的农民起义缺少武器,便砍了树干作
为武器,削尖了竹子作为旗杆,所以后世将老百姓起义叫做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后大喊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还有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即那些称王拜相的人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这句话很有煽动性,大家听了后都愿意跟着他们。刘邦、项羽起义,刘邦灭秦:陈胜、吴广的
起义军很快被秦军主力镇压,之后又兴起刘邦和项羽两路起义军。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一战成名,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典故是破釜沉舟,将
做饭的锅砸了,将撤退的船凿沉了,不给自己留后路,置之死地而后生,鼓舞了士气,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刘邦:因为秦军主力被项羽
灭掉,刘邦便很轻松占领了咸阳,秦朝灭亡。刘邦占领咸阳后和老百姓约法三章,即进入咸阳后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只要遵守三条法律——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约法三章、秋毫未犯,赢得民心。项羽觉得是自己消灭了秦军主力,是刘邦“捡漏”占领咸阳,从此项羽和刘邦二人为
了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六、汉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白登之围→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击匈奴→巫蛊之祸→昭君
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解析】楚汉之争、垓下之战: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
汉王,所以称为楚汉之争。最后一场决定性战役是垓下之战,常考典故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楚汉之争的获胜者是刘邦,
之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白登之围:刘邦建立西汉后想要攻打匈奴,结果被围住,叫白登之围,即被围困在白登山上差点
没命了,后来陈平使用计策救出刘邦。与白登之围相关的人物是刘邦和陈平。文景之治:发生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的经济不断恢复,老百
姓的生活越来越安定,出现了治世的局面。七国之乱:在汉景帝时期发生的叛乱。汉景帝下召削藩,诸侯王不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最后周亚夫在三个月内平定叛乱。汉武帝击匈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主动出击匈奴。常考两个点:马邑之谋:一开始玩阴的,想
在马邑诱击匈奴,但是匈奴没上当,失败了。封狼居胥: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接着攻打匈奴,经过了三次战役,其中最常考的是封狼居胥,指
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率军深入到匈奴的腹地,将匈奴赶回老家,后在蒙古境内的狼居胥山上筑坛祭天,宣告成功,表示从今以后这个地方也是大汉的
疆土。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奸臣江充得势,其借巫蛊诬陷太子谋反,太子刘据被杀、皇后卫子夫自杀,死了很多人,史称巫蛊之祸。后
来汉武帝知道真相后非常后悔,修建了思子宫表达哀思。汉武帝晚年时期觉得自己这一生犯了很多错误,要反思自己,发布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检
讨自己的错误。昭君出塞: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混战,分裂成好几个部,其中一个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朝见汉元帝,自请为婿,要和
汉朝和亲,因此就有了昭君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后期政局开始出现混乱,外戚和宦官专权,出现了王莽。公元9年,王莽
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即新莽政权,西汉走向灭亡。王莽在当时推行了很多改革,思想非常超前,比如土地要全部收归国有,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
要全部归为国有,私人开采要征税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但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改革都失败了,很多人反对他,后来爆发了农民起义,即绿林
赤眉起义,绿林是山的名字,以绿林山为根据地,有绿林好汉的说法;赤眉指起义军将眉毛涂成红色。刘秀称帝:绿林起义军中比较厉害的是刘姓
宗室刘秀,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王莽,一战成名。昆阳之战不仅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之战,也给刘秀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后来刘秀
称帝建立东汉,定都在洛阳,历史上将这段统治时期叫做东汉。光武中兴:东汉建立后,刘秀在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安抚政策,社会不断安定,
经济不断恢复,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在东汉初期。黄巾大起义:在东汉后期,皇帝多年幼,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地方
上的豪强地主吞并土地,老百姓无法生存,从而又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张角的黄巾起义,张角利用宗教创立了太平道,在农民中
树立了威望,组织大家起兵造反,因为当时的起义军头带黄巾,所以叫黄巾起义。当时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指东汉快灭亡了,“黄天当立”指现在是太平道的时代了,“甲子”是黄巾起义爆发的年份,公元184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各
地的豪强地主、州郡长官趁机大肆扩充武装力量,所以在东汉后期形成了军阀林立、军阀割据的局面,此时东汉的政权已经名存实亡。【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三国时期指魏蜀吴时期,后来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西晋后来被少数民族匈奴灭亡了,一部分
贵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的匈奴等五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内迁,建立了大小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在南方,东晋大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
,此后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在北方,十六国之后,又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这段时期称为北朝。
南朝和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合称南北朝。直到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后,中国又进入统一的时代。七、三国两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混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夷陵之战→魏灭蜀→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晋灭吴【解析】军阀割据混战:东汉末期出现黄巾
起义,出现军阀割据、军阀林立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曹操和袁绍两个由实力的军阀,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而发动的战争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曹操火烧乌巢,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乘胜出击,剑指南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从而有了赤壁之战,结果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失败后不敢轻易南下,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即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4
.魏、蜀、吴三国鼎立:曹丕称帝建立魏国,都城在洛阳。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都城在成都。孙权称帝建立东吴,都城在建邺(今南京)
。夷陵之战:刘备称帝3个月后率兵进攻东吴,因为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将领打败了,所以刘备要给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
也叫猇亭之战,刘备气势汹汹进攻东吴,东吴的大将陆逊以逸待劳,将刘备从正月耗到六月,天热了后刘备将军营设在深山密林里,还用木栅栏围
了营寨,陆逊看到后顺风放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连营。这一战几乎让刘备全军覆没,最后逃到白帝城,就有了白帝城托孤。魏灭蜀:
刘备死后继承者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待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政权更弱了,很快被曹魏灭掉了。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篡位,从
司马懿到司马昭再到司马炎,后来干脆废了魏帝,建立了新的政权,即西晋,定都洛阳。晋灭吴:西晋建立后很快灭了东吴,从此三国的格局结束
,进入了统一的政权西晋,这个过程叫三分归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灭西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淝水之战→南北朝对峙(北魏孝
文帝改革)【解析】八王之乱: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能力一般,其儿子是弱智,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有一次闹饥荒,老百姓吃不
上饭,死了很多人,皇帝说“何不食肉糜”,意思是吃不上饭了怎么不喝肉粥呢,正常人不会说出这种话。既然皇帝白痴无能,其他皇族都想争夺皇
位,所以在西晋后期出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灭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16年,导致西晋的国力急剧下降,少数民族看到中原混乱便
趁虚而入、内迁中原,这段时期称为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建立大小16个政权,最后西晋被匈奴灭亡。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西
晋灭亡后,皇室贵族司马睿到南方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延续了晋朝的统治。东晋的都城在南京。淝水之战:西晋灭亡后,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在北方先后建立了16个国家,其中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后来在其中一任首领苻坚的带领下快速强大起来,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至此北
方剩下前秦,前秦和东晋之间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首领苻坚)和东晋(谢安坐镇后方是总指挥,前线是谢玄),
最终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常考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和投鞭断流。南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后前秦的政权被瓦解,北方再
次陷入混乱,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常考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主要特征是汉化,即少数民族向汉人学习。【解析】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
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也方便和汉族及中原地区融合,学习汉族的文化。移风易俗:学习汉族的文化
,包括穿汉服,不要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姓汉姓,如孝文帝之前姓拓跋,后改为元,叫元宏;与汉族通婚,如孝文帝自己带头娶了汉族的女性;说
汉话。通过这一些列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汉化,加强了民族的融合。八、隋杨坚称帝→开皇之治→炀帝暴政,科举确立,兴修运河→农民起
义→炀帝被弑【解析】杨坚称帝: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原本是北周的外戚(北周小皇帝的姥爷),因皇帝年幼,故而杨坚掌握大权,最后代
周为帝,即隋文帝。开皇之治:隋文帝比较有作为,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治世——开皇之治。都城:隋朝建立后定都长安,当时杨坚觉得汉
长安城太破,于是在原来长安城的东南建立新都大兴城(习惯上仍然称为长安)。炀帝暴政:杨坚去世后其儿子杨广(隋炀帝)继承皇位。隋炀帝
是一个暴君,好大喜功,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被推翻统治。隋炀帝时期的贡献:确立科举制:隋炀帝时期正式
确立进士科(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开凿大运河:①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看美女、看美景,更多的是为了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经济上可
以更加方便粮食的运输(南粮北运),政治上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正如唐朝诗人皮日休所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凿
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②起止点: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③以洛阳为中心的原因:隋文帝建立隋
朝时定都长安,隋炀帝时期营建东都洛阳,因此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修建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隋朝终结于隋炀帝时期,因为其统治激起了农民
起义(比如瓦岗寨起义),后隋炀帝在江都被手下勒死,隋朝灭亡。九、唐李渊自立称帝,建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
天建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亡于藩镇【解析】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他与隋炀帝是表兄弟,袭封唐伯公,因此将国号定
为唐,定都于长安(陕西西安)。玄武门之变的相关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原本并非太子,而是秦王,不能当上皇帝,但他通过发动玄武
门之变夺得皇位,杀害其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兄逼父后成为皇帝,逼迫其父亲成为太上皇。虽然李世民成为皇帝的过程不太
光彩,但他绝对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出现了一个治世,即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李世民去世后将皇位传给其子李治(唐高宗),李
治的性格比较软弱、身体也较差,但其比较有政绩,在位时期称为永徽之治。武则天建周:李治不仅继承了其父亲的皇位,同时也继承了其父亲的
小老婆——武则天,李治原本性格就比较懦弱、身体也不太好,慢慢地武则天掌握了大权,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达到了男权世界的顶点——皇帝。武
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并将国号改为周,史称武周。贞观遗风:武则天虽为女皇帝,但治理国家有一套政策,一点都没
有拖大唐的后腿,其统治时期称为贞观遗风(延续了贞观时期社会前进的步伐)。武则天做得最酷的一件事情可能是其坟前的无字碑,其他的皇帝可
能想要写无数的丰功伟绩,但武则天却选择了沉默,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说。武则天去世后将皇位还给李家,到其孙子李隆基的时候将唐朝推向鼎
盛,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是开元盛世(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唐玄宗的统治呈抛物线趋势,前期的时候是一位明君,将唐朝推向鼎盛;但后期开
始衰落,不理朝政、专心和杨贵妃谈恋爱,同时也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此外,在军事举措上也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失当之处,将兵力集中在边防
,在边防设立了许多的军政,这些军政的长官被称为节度使(比如安禄山)。安禄山是三个军阵的节度使,相当于现在北方战区的司令,手握大权
,但最后仍然起兵叛唐。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前后持续8年,后被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复,但安史之乱仍然
使唐朝由盛转衰。8.唐朝后期政局混乱,各个藩镇之间战乱不断,因此爆发了农民起义,比如黄巢起义。黄巢“高考”未考上,于是带领大家
起兵造反,即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末年)。考试的时候也可能考查黄巢所写的诗句,常考“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该句诗描写的
是菊花。黄巢与陶渊明一样都很爱写菊花,但黄巢笔下的菊花带有杀气(黄金甲),该句诗出自《不第后赋菊》。“不第”即考科举未中,整个社会
黑暗、腐败,对李唐王朝非常不满,于是创作该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反诗)。9.唐朝亡于藩镇(藩镇即节度使管辖的地区)。朱温原是起义军的
将领,后投降唐朝,帮助唐朝镇压农民起义,随后被封为节度使并被赐名为朱全忠(完全的忠诚),最后也是由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于公元
907年灭亡),五代十国的时代开启。五代十国形势图【解析】此处没有考点,简单了解即可。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即五代;南方地区也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再加上山西的北汉,统称为十国。如上图,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这一时期
的政权更迭频繁,于宋朝结束该混乱局面。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檀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
康王赵构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击蒙古→南宋灭亡【解析】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统军大将(后
周即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因当时后周的皇帝年幼,赵匡胤手握兵权,于是发动陈桥兵变,其手下将黄袍披到赵匡胤的身上,拥立其做皇帝。
赵匡胤半推半就同意,于是废掉后周的皇帝,建立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别称“汴州
”“汴梁”。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非常忌讳手握兵权的人,在其成为皇帝后开始思考如何能将兵权掌握到自己的手里,于是他采用了
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在酒桌上明示、暗示让手下的将领交出兵权,将兵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烛影斧声:讲述的是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
)。赵匡胤的死因成谜,某天赵光义去看望其哥哥,下人远远看到宫内烛影撩动,仿佛赵光义在离座退避,不一会儿又听到有斧子敲地的声音,等第
二天的时候发现赵匡胤已经去世,是一个千古悬案。赵匡胤去世后,其弟弟赵光义成为皇帝,即宋太宗。澶渊之盟:宋与辽之间签订的议和盟约。
如图,北宋当时与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一个是由契丹族建立的辽。辽当时不断南下侵犯,打到了澶州,宋真宗御驾亲征,辽方害怕,于是
提出议和,双方约定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北宋每年给其送岁币。虽然该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但保证了两国的长期和平稳定相处。记忆澶渊之
盟对应的皇帝是宋真宗即可。北宋中期的两个著名变法: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行,最终失败。王安石变法:①宋
神宗时期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因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故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②结果:失败。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
百姓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变法得罪了很多人,保守派极力的反对和阻挠,等保守派登上台后(比如司马光)王安石变法被废止。北宋灭亡:北宋被
女真族建立的金(生活在东北地区)政权所灭。金灭北宋于靖康年间(1127年),金人南下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整个赵家皇室全部带走(《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杨康名字的由来也是纪念靖康之耻)。康王赵构继承皇位:赵构(宋徽宗之子)是漏网之鱼(未被金人带走),于是其到南
方建立了南宋,定都于临安(今杭州)。南宋时期涌现出许多的抗金名将,最著名的是岳飞,对应的典故是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力主抗金,带领岳家军不断收复失地,马上胜利在望,但赵构担心岳飞的军队不断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而且假如将金人赶跑、将徽钦二帝迎
回来,赵构有可能无法继续做皇上,因此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班师回朝,最终岳飞在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两个人的迫害下死于风波亭。在金
和南宋长期对峙时期,背后有一个少数民族快速崛起,即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骁勇善战,特别能打,最远曾到欧洲的波瑙河流域,在其
强大后将金与南宋全部灭掉。蒙古灭南宋的时候有许多南宋的爱国大臣坚持抗元,比如文天祥。文天祥被俘虏后拒绝投降,并且留下一篇流传千古
的不朽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击蒙古失败后南宋灭亡。十一、元蒙古国创始人铁木真→忽必烈建立元朝→设宣政院,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在彭湖设巡检司,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推翻元朝【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
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如图,是元朝的疆域版图,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包括今天的外蒙、俄罗斯的广大境内。元朝的建
立: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在其带领下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注意:是蒙古汗国,而非元朝。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将
国号改为元,定都燕京,称为元大都(北京)。3.元朝的重要制度和机构:制度:行省制。元朝在许多地方设立行省,比如陕西行省、四川行省
、甘肃行省等。行省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地方政治制度开始进入了划省而治的阶段,对我国现在仍然有重大影响,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行
政区划是省一级的,开始于元朝的行省制度)。机构:①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问“西藏地区在何时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答:元
朝。②彭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称为琉球)。元朝的统治实行歧视政策,将人分为四个档次,第一等级的是蒙古族人,最低一等的是
南人(南宋统治时期的汉人),该政策激起了大家的不满,因此有了农民起义,最后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朝的考点不多,重
点掌握制度和机构即可。十二、明朱元璋建明朝→靖难之役,朱棣迁都北京→郑和七下西洋→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改
革→李自成起义,崇祯自缢煤山【解析】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最初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
一个治世——洪武之治。朱元璋当时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在其去世后由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建文帝)继位,建文帝随后开始削藩,威胁到
了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骑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将自己的侄子从皇位上赶下来,自己成为了皇帝,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上位后迁都北京,因为北京是其熟悉的地方,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北京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是明朝著名
的天子守国门。明成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国家富强,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永乐盛世。因为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号称永乐大帝。
明成祖时期为宣扬国威、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于是派遣郑和下西洋(另一种说法: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因为靖难之役中建
文帝下落不明,有谣言说建文帝并未死亡,而是在海外,于是派遣郑和去打探消息)。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注意
记忆)。朱棣去世后其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明仁宗生性端正、纯净,而且也很儒雅、仁爱,但其长得很胖,身体很弱,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
帝便去世,去世后其子朱瞻基(明宣宗)继位。父子二人的皇帝当得都不错,休养生息,国家出现了盛世的局面,即仁宣之治(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初三大盛世包括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朱瞻基在位短短十年便去世,其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朱祁镇是一个“熊孩子”,在太监
王振的挑唆下御驾亲征,攻打瓦剌(蒙古族的一个部落),但在土木堡的地方被瓦剌袭击,明军惨败、明英宗也被俘虏(这也是明朝历史上非常耻辱
的事件,即土木堡之变)。随后瓦剌一直攻打至京城,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最终获得了成功,守住了北京城。在嘉靖年间,倭患越来越严重(倭
即日本,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的沿海地区,因此被称为倭寇),于是嘉靖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最终平定祸患
。所以说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除此之外抗倭名将还包括俞大猷。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新政(万历年间,
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新政)。常考“一条鞭法”,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全部都合在一起折成银两征收。其主要的好处是化繁为简、纳银代
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条鞭法”政策实施后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但也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一条鞭法”也很快失败。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主要是李自成起义,自称李闯王,攻陷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皇帝是崇祯帝朱由检,他并不像其他的亡国之君一
样残暴,只是有点疑心,但时运不济,明朝已经走到末路,靠其一个人也无力回天,于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崇祯帝在煤山上的一颗歪脖树上吊
自杀,明朝灭亡。十三、清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吴三桂引清入关→顺治入关→郑成功收复台湾→康乾盛世【解
析】清朝最初称为后金,由女真族的统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建立,随后其子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并且将族名由“女真族”改为“满族”
(满清政府的由来)。都城:最初在盛京(今沈阳),1644年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吴三桂引清入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拒降李自
成,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福临)。5在顺治年间,郑成功收复台湾。补充: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清朝初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顺治帝后皇位传给康熙,康熙也是天选之子,曾得过天花但并未去世,
获得了终身免疫,最终成功继位,其优良的基因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子孙三人一起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盛世(也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
个盛世)——康乾盛世/康雍乾盛世。乾隆之后的皇位顺序:嘉庆(乾隆将皇位传给嘉庆,但嘉庆除查抄和珅外没有其他的大业绩)→道光帝(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
华→清末立宪→辛亥革命【解析】鸦片战争:(1)1840年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太平天国运动:(1)农民阶级的一次革命。兴起于1851年金田起
义,在该起义中洪秀全自称为天王,是上帝的二儿子,借助上帝的权威建立太平天国。但随后发生天京变乱,即内部统制者因权力分配不公而产生内
讧,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在该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重点记忆)。签订的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俄
签订)《北京条约》(与英法联军签订)。洋务运动:当时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内忧即国内有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即清政府经
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面对该情况,地主阶级有了被迫的自救,即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与外国
有关的事务。地主阶级找到的出路是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兴办
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建立新式学堂(比如京师同文馆)。结果:失败。做了许多的努力与尝试,但最终的
结果仍然是以失败告终。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失败的原因: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
果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只是在技术上和设备上向西方学习是“治标不治本”,不可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
4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且赔偿白银2
亿两,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真正地将中国人打疼了、打醒了,因为以前输给英法列强好像还可以接受,而日
本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小弟,但此次战争中却输给了日本,这个耻辱是空前的,因此甲午战争惨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有了普遍觉醒,感受到了亡国
灭种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必须要变法才可以救亡图存,即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领导的变法就是戊戌变法。变法正
式开始于1898年(该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也称为百日维新(因为该变法只推行了103天就被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
变叫停,光绪帝也被软禁起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温和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7.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因为山东当时洋教遍布,许多传教士借着传教的名义欺压百姓,矛盾激化,人民因此开始打砸抢教会、杀传教士
,由此发生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也能看出来义和团主要打击的对象是洋人。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达到
高峰,当时由于盲目排外(只要与洋人有关的都要排斥),拔电线杆、损坏铁路等,损害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八国
联军侵华:(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1901年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该条约中有巨额赔款,即赔款白银4
.5亿两,分39年还清,连本带利共计9.8亿两。命题:①近代史中我国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是哪个?答:《辛丑条约》。②
该条约中的赔款又称为“庚子赔款”。因为“庚子赔款”是针对1900年战争的赔款,1900年是中国旧历的庚子年。当时为讨好外国
侵略者,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卖国的本性暴露无疑,大家都想革命。清政府也感受到了危机,于是进行立宪。清末立
宪:(1)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实行宪政来挽救危机。(2)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了新内阁,结果13名大臣中有
5个都是皇族,人们因此认为这是一个皇族内阁,表示是一个骗局,清政府不想立宪,只是打了一个幌子,实质上还是为了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清政府最终被暴力的革命手段(辛亥革命)所推翻。狭义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因
属于旧历的新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3)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存在于中国20
00多年的封建帝制也真正结束。【真题链接】1.(2020-浙江)下列我国古代的变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庆历
新政②王安石变法③王莽改制④孝文帝改革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解析】1.庆历新政:北宋宋仁宗时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统治时期;因此①在②的前面。王莽改制:新莽政权,介于两汉之间。孝文帝改革:北魏时期。【选B】2.(2019
-联考)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文景之治——汉朝B.武丁盛世——商朝C.康乾盛世——清朝
D.开皇之治——唐朝【解析】2.选非题,考查盛世与出现的时代。D项错误:开皇之治对应隋朝,是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的一个盛世。A
项正确: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B项正确:商王武丁。C项正确: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选D】3.(2018-国考)
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A.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
到洛阳》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解析】3.选非题。A项正确:夏商周
是中国的青铜时代。B项错误:《从平城到洛阳》对应北魏孝文帝改革,方便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南宋的都城在临安(杭州)。C项正确:晚清的政治改良对应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人民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要变法图存。D项正确: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可以反应明末中西文化的交流。【选B】4.(2013-浙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勾践灭吴三家分晋B.商鞅变法齐桓公称霸勾践灭吴三家分晋C.齐桓公称霸勾践灭吴三家分晋商鞅变法D.勾践灭吴齐桓公称霸三家分晋商鞅变法【解析】4.C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从春秋进入到战国;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选C】5.(2018—国考)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5.B项正确:关键词“改革方案”“发展资本主义”“未能实施”,对应《资政新篇》(洪仁玕所提),是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并未实行(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运动,农民对资本主义不感兴趣)。A项错误:《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该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和地理,并且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抵制外国人对我们的侵略。C项错误: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一个施政纲领,在内容上与土地有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让农民获得土地,与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关系。D项错误:属于宪法性的文件,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资产阶级宪法。【选B】6.(2017-江西)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解析】6.A项正确:《南京条约》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是《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于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选A】7.(2017—重庆)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是()。A.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训练新式海军颁布《资政新篇》,提倡资本主义D.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解析】7.选非题。C项错误:《资政新篇》对应太平天国运动。A、B、D项正确: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选C】8.(2018—陕西)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A.商鞅变法B.王莽新政C.魏孝文帝迁都D.赤壁之战【解析】8.多选题。A项正确: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在陕西,对应黄河流域。B项正确:王莽篡汉时期的都城在长安,对应黄河流域。C项正确:从平城迁至河南洛阳,对应黄河流域。D项错误:发生在湖北,对应长江流域。【选ABC】【答案汇总】1-5:B/D/B/C/B;6-8:A/C/ABC10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