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公考笔试常识学习资料历年真题解析-诸子百家
2022-07-04 | 阅:  转:  |  分享 
  
诸子百家(讲义)一、儒家(一)孔子1.思想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中庸—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态度——“不耻下
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3.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
子编著。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二)孟子1.思想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2.著作《孟
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三)荀子1.思想性恶论——礼法并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义
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四)
其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
”【真题链接】1.(2020-北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以下哪一学派的人生理想和志趣?A.道家B.法家C.墨家D.
儒家2.(2019-420联考)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A.朱熹B.程颐、程颢C
.董仲舒D.颜之推3.(2017-422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A.因材施教B.学而优则仕C.
启发诱导D.学思行结合4.(2015-吉林甲级)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
。A.以德为国者,甘如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力者德之役也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5.(2016-423联考)关于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独与天地精
神相往来——荀子B.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C.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D.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二、道家(一)老子1.
思想“道”是世界本原朴素的辩证法——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小国寡民”2.
著作《道德经》——作者:老子(二)庄子1.思想无为齐物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逍遥”的人生态度。2.著作《庄
子》,亦称《南华经》——作者:庄周及其后学(三)魏晋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真题链接】1.(2015-黑龙江)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上善若水——孔子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C.我思故我在——笛卡尔D.他人即地狱——萨特2.(2014-412
联考)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代对应错误的是()。A.心学——明代玄学——魏晋理学——宋代儒学——汉代3.(2013-
北京)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4.(2012
-安徽)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德经》是其主要作品主张“无为而治”C.被道教尊称为道祖D.接受并发展了
庄子的哲学思想三、法家(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二)韩非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术”“势”结合四、墨家墨子,名翟。1.思想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2.著作《墨子》——作者:墨子和弟子。五、兵家孙武:兵圣,《孙子兵法》孙
膑:《孙膑兵法》六、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吕不韦:《吕氏春秋》【真题链接】1.(2017-陕西)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C.李
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2017-北京)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观点的是()。A.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3.(2016-国考
副省级/地市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
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4.(2016-吉林乙)对于当前的纹身现象,四个大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
理解。甲说:身体天然完整,纹身就是自虐;乙说:纹身影响仪容,是低俗身份人的爱好,有身份的人不会纹身;丙说:纹身费财又费力,何
必呢?简简单单不很好吗;丁说:国家应该严格限制纹身,应该规定人们的行为选择。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
,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5.(2
014-吉林甲/乙)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
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法家、儒家D.儒家、墨家6.(2013-413联考)
下列语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韩非子》C.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7.(2019-青海)有史学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
“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的是()。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兵家8.(2018-421联考)下列教育家与其名
言对应不正确的是()A.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墨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D.荀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诸子百家(笔记)【注意】本节课讲解诸子百家,是考试当中考查频率非常高的一部分内
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做这部分的题目会感到很难,希望通过这节课可以把难点变成送分题。诸子百
家有100多个学说,概数是百家,考试有考查重点。重点在哪?宏观:儒道——法墨——兵杂微观: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
名言【解析】儒道、法墨、兵杂考查较多,6个里面也有主次之分,最重要的(第1重点)是儒家和道家,第2重点是法家和墨家,
第3重点是兵家和杂家,本节课主要讲解这6个学说,其中最重要、最详细的就是儒家和道家,这是在宏观上的重点排布。微观:诸子百
家常考各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思想、著作和名言:著作:比较少也容易区分。思想和名言:经常给出4个选项,提问这是谁的思想,谁
的名言,谁的典故,这种题对大家感觉比较难,得分率也很低,容易出错,本节课我们尽可能多梳理一些思想和名言,争取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丢
分。一、儒家【解析】诸子百家的第一家就是儒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大,所以非常重要。(
一)孔子1.思想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中庸——“过犹不及”、“和
而不同”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解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掌握时间,会考查排
序题),名字是孔丘、孔仲尼,在家排行老二,所以也会被称为孔老二。但孔子这一生不得志,因为他生活在礼崩乐坏、诸侯争当霸主的时期,他的
学说不合时宜,他到处去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主张,没有人愿意听,当时是郁郁不得志。孔子晚年回到了老家鲁国,就转向了教育活动,当老师、办辅
导班,没有人接受孔子的观点学说,他也不能从政。孔子就去教学生,搞教育,让他的学生从政,让学生的思想去影响当时的官场。因此孔子不仅是
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是“至圣。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因为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所
以他也被称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祖师爷。“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亲手题的匾额,挂在孔庙之上。关于孔子的一些概况,需掌握:春秋时期
人氏。两个称号:“至圣”和“万世师表”。4.思想的考情:考查思想的含义。它是由谁提出,是谁的思想。掌握这个思想属于哪一家
的学派、哪一家的学说。如果知道是谁提出的这个思想,就能够对应是哪一家。5.孔子主要的思想:(1)礼:就是西周之礼,强调等级有序
,什么身份、什么等级的人就干什么事。比如当时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季孙氏,他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作为卿大夫,本来只能用32个人的乐舞
队,但是他偏偏用天子的规模46人,孔子看到了这个景象,就说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孔子特别强调周礼、等级有序,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就做什么样的事。“礼”常考的表述:①“克己复礼”:“克”是约束,约束自己,让自己的
言行符合于礼,这就是克己复礼。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你做什么就要有什么的样子,你做君王就要有君王的样子,做臣子要有臣
子的样子,做父亲、做儿子也都要有各自符合身份的样子。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就去做什么样的事。(2)仁:①仁者爱人:孔子所认
为的这个“仁”、“爱人”的内涵是非常广阔,包含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做人要有爱人之心,当官也要有爱人之心。比如做人就要体恤、宽恕他人,
孔子有一个名言,经常听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要体恤、宽恕他人,就体现了爱人的思想。
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官):针对当官的,做官要根据民的利益而治国,使民实现利益。中庸:不偏不倚,他强调的是一种不偏不倚、折
中调和的处世态度。①“过犹不及”:凡事过犹不及,很多事情做过火了就会做得都不好,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不偏不倚。②“和而不同”
:“和”强调和谐友善,“同”就是苟同,“和而不同”就是说处事既要强调和谐友善,但是又不必事事苟同。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正
好相反,是同而不和,君子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和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是不一定要赞同你的每一个观点,不必事事苟同于你;而小人正
好相反,他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去迎合别人,但内心深处的态度却并不和谐友善。德:孔子主张德治。提出了为政以德,强调要用道德原则来
治理国家,以德来治国。以德治国就会“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北辰”指的是北极星,如果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
,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得到大家拥戴。产生一个典故“众星拱北”,如果以德治国(用道德原则去治理国家),那么就会像北极星一样,会得
到大家的拥戴,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注意】孔子的思想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是不太有利,他强调礼、仁、德,当时的诸侯呢,要么推崇法
家,要么推崇兵家,法家变法可以富国强兵,而兵家是攻占城池,更有利于争霸,就没有人愿意听孔子的思想,所以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形容自己当
时的状态就是“惶惶如丧家之犬”,他的思想对于当时争霸的这样一个环境来说并不太有利,而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统治,孔子强
调等级有序、忠君守礼,君王一统天下之后,要是遵从等级有序的话有利于统治,所以说后世一般都推崇孔子的思想,从汉武帝统治时期开始,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内容——《诗》《书》《礼》《乐》《
易》《春秋》【解析】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关于孔子在教育上面的贡献:教育的对象:①有教无类: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接受教
育不问出身,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想来听课,带10条腊肉就可以,不限制出身,这个思想是很超前的。因为在当时
那个年代等级森严,他提出有教无类,也就说明他这个思想确实是很先进、很超前的。②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学的垄断,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
才能享受教育,而孔子的贡献就体现在打破了官学兴办私学,通俗说就是最早进行民办教育的人,第一个开办公务员辅导班的人,是粉笔的祖师
爷。态度:学习就要端正态度。①“不耻下问”:就是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提问请教(人家地位比你低,你向人家去提问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向学识比自己少的人去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就是不耻下问,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哪怕他地位比你低,哪怕他
学识比你少,但是我们也要不耻下问。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这个“知”就是知道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强调做学问要端正态度,不能不懂装懂。方法:学习的方法。①“学、思、习、行”:“学”:强调要勤学多
问。孔子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有一个相关的典故“韦编三绝”,孔子特别喜欢读《周易》,读了很多次,当时竹简是用牛皮绳穿起来的,他翻了很
多次,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都给翻断了,就体现勤学多问,非常喜欢读书。“思”:强调思考,典型的名言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
,就会迷惑,所以要思考。“习”:强调时常要复习,常见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都体现“习”,强调要复习。“行”:
强调实践,不能单纯在纸上读书,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地去实践。“学、思、习、行”这4个方面要结合起来。②循循善诱:就是要有步骤
地去引导,要引导式。③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不同的特长、不同的天赋来给予不同的教育。因为每个人的特长、天赋都不一样,如果用相同的教
育就不合适,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努力想也想不透,“悱”就是心里明白,但是表达不出来。学生不
到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强调启发式的教学,等到他努力想也
想不透的时候,再去开导,等到他心里明白却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启发。⑤举一反三:举出一个就可以举出其他三个,即可以类推、活学活
用、举一反三,这也是属于教学方法上。孔子当时提出的这些教育方法非常的超前,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因材施教,就是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
就是伟大的教育家。内容:就是所谓的六经,相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六经,分别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后来
失传了,就剩下五经,考试如果出现了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著作《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宋代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解析】与孔子相关的著作《
论语》,常见的陷阱就是提问《论语》的作者是谁,注意《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言行的一个整理,并不是孔子自己写的,因为孔
子本身是说而不做的,光说不写,孔子去世了以后学生给他守灵三年,守灵的时候就回忆老师生前都说了哪些内容,便写了这本回忆录,要注意《论
语》的作者并不是孔子,而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宋代大儒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这两篇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和《孟子》合
称四书,这也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名始于谁就是谁(谁把这4本书合在一起叫做四书):就是朱熹,四书之名始于朱熹。四书是哪四书
,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4个合起来叫做四书。(二)孟子1.思想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义——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解
析】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比孔子要晚,他的名字叫孟科,孔子叫做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排
行老二。关于孟子常考的一个典故: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搬了三次家。为什么中国人把73、84岁
当作是人生的一个坎,就是因为这两位圣人,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人们就想这两位圣人都活了73、84,看样子
这个年龄就是一个坎。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发展为“仁政”。孟子的仁政是更有针对性的,主要就是针对统
治者,也就是孟子的“仁政”要求统治者要去施行仁政。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应该依靠武器装备的先进,而应该依靠仁政,施
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争相归附。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强调要关注天下苍生,去实行仁政。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统治者要忧
虑祸患才能生存发展,如果贪图享乐、贪图安逸,就会走向灭亡,所以我们也经常用这句话强调要有忧患意识。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强调天然因素,比如时机、气候;“地利”强调的地理因素,天时是不如地利。“人和”强调人心所向,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有力的作
战天气不如有力的作战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又不如人心团结人心所向,重要的是“人和”,强调人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义:孟子非
常强调道义,他认为不管是君还是臣子,都要有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如果是君主(君王)的道义就是要施行仁政,臣子的道义就是要忠心不
二,要忠心于君主。①“得道者多助”:反过来“失道者寡助”。君王施行仁政,拥戴的人就会很多;反过来,就会被孤立。②“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指的是骄奢淫逸;“移”就是改移节操,“屈”就是屈服意志,就是金钱地位不会让我骄奢淫逸、不会让我迷惑
腐化,贫贱、贫苦、穷困也不会敢移我的节操,全是武力也不会让我的意志屈服,强调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道义,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民贵
君轻:原话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老百姓是第一位的,国家次之,而君王是最低的一个地位,希望君主都要爱惜名利,把老百姓
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也就体现了要以民为本。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就体现的孟子的主张。“恻隐之
心,人皆有之”,就是每个人都会对别人的不幸产生同情之心。以德服人:名句就是“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果用仁德称霸,可以让人
们对其心悦诚服,也就是用仁德称霸,比用武力称霸要好,用武力称霸,别人心里可能不服,只是嘴上不敢说,不是真正的信服,而以德服人才是真
正的心服口服。孔子是为政以德(众星拱北),他强调的是要用道德原则去治理国家,而孟子提倡以德服人。2.著作《孟子》——作者:孟
子及其弟子。【解析】孟子的著作:《孟子》,前面讲的言论都是记载于《孟子》,作者就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这个著作是比较好记的,一般人
的姓名就是著作的名称。要与孔子区分,《论语》不是孔子所写,作者并不是孔子本人,但是孟子的著作是由孟子本人和他的弟子共同完成。(
三)荀子1.思想性恶论——礼法并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
义者辱”。“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著作《荀子》——作者:荀子及其弟子。【解析】荀子:对各家的学说都有吸收,最推
崇孔子,所以人们习惯上还是把他归到儒家。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韩非子),李斯和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教出两个法家的学生就
是因为荀子他本身对各家思想都有所吸收,他的这两个学生就继承了他重法的一面。即荀子就是既有儒家、也有法家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性恶
论: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荀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因为他认为人都有自然的生存欲求,在欲求的吸引下,难免去做
坏事。他就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了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的修养,但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光靠礼制是不够的,还
得有法律约束,用礼进行教化,用法来进行惩罚,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二者并用维持社会的秩序,既有儒家思想也有法家思想。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形容的是君主和老百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老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但也能把他给推翻。这句话不是唐代魏征(唐太宗时期谏议大
臣)说的,魏征说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措辞不太一样,魏征也是引用了先秦的言论。荀子的义利观:他认为要先义后利,这个“义”就
是正义,而这个“利”就是私利,先义后利的名言就是“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就是正义放在私利之前就是光荣的,私利放在正义前
面就是耻辱的,强调正义。荀子还有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①“天行有常”:天的运行是有规
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你是明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你是暴君而灭亡,他强调规律是客观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②“制
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去利用它,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著作:《荀子》,作者是荀子和他的
弟子。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四)其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朱熹——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陆王心学,“知行合一”【解析】儒家思想的一个演变和发展(其他代表人物),考查较少。汉
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董仲舒:他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融合到了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让它处于统治地
位。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是百家争鸣,而董仲舒提出要独尊儒术,就把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正统思想,从汉武帝
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一统”:董仲舒提出不管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都应该是统一的,只有统一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正因为要统一所以才推行独尊儒术,不管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我们都应该“大一统”。董仲舒儒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指天和
人是相通的,相互感应,所以君主要按照天意来办事,如果你不仁不义的话,天就会降下灾祸。董仲舒的著作:《天人三策》。在汉武帝时期,
他下令各个地方举贤良,所举荐的贤良要对策,董仲舒就是被举荐上来的,他被举荐后三次上书对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这
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帝以后,儒学就处于正统的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就被削弱,北
宋时期文化政策相对宽松,儒家学者就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就叫做理学。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是最突出的,所以“理学”也叫做程朱理学,“程”指的就是北宋的
程颢、程颐兄弟,“朱”指的就是南宋的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指的就是要追求天地之理,“
灭人欲”指的就是要去除人的私欲,朱熹认为人性本来和天理是一样的,具有仁义礼智的美德,但是被后天的欲望给蒙蔽了,所以要追求天地之理去
除人的私欲。所谓的天地之理就是三纲和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但最终完成于朱熹。考试中会考查,“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传统的道德规范。程朱理学还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叫做格物致知。“格”就是深刻的探究、穷尽;“物
”就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就是只有深刻探究万事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二程”提出今天格一件,明天又格一件,积少成多自然就贯通了,朱
熹更是认为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要穷尽,要由浅到深、由粗到精,这就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方法论叫做格物致知。到了南宋,一些
理学家就认为这个探究真理的方式太麻烦、太繁琐,不要向外探究,反省内心即可,这就是我们说的心学。南宋的陆九渊就把“心”作为是宇宙万
物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有一个名言“吾心即是宇宙”,很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天地万物都在我心中。明代中期王阳明就继
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这个“陆”指的就是南宋的陆九渊,“王”指的就是明代的王阳
明,也叫做王守仁,王守仁就是王阳明。王阳明的思想: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思想,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礼,要了解宇宙的奥秘,
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要反噬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从内心中去寻找理。②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也就是认识和实
践,这二者是统一的,“知”就是认识,“行”强调实践,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即王阳明提出的认识论观点,就是“知行合一”
。儒家其他几位代表人物的著作:董仲舒:《天人三策》。朱熹:《四书集注》,所以说四书之名始于朱熹。王阳明:《大学问》。【
真题链接】1.(2020-北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以下哪一学派的人生理想和志趣?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解析】1.D项正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强调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好了才能管理
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才能让天下公正和谐,所以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一个态度,也是历代知识分子都追求的一种境界。【选D
】2.(2019-420联考)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A.朱熹B.程颐、程颢C.
董仲舒D.颜之推【解析】2.A项正确: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合起来称为“四书”的学者就是理学的集
大成者,朱熹。B项错误:程颢、程颐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C项错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项错误: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教育家,有一个著作《颜氏家训》,他是《颜氏家训》的作者,这个著作开创了家训的先河。【选A】
3.(2017-422联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A.因材施教B.学而优则仕C.启发诱导D.学思行
结合【解析】3.选非题,A项正确: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使用不同的方法,C项正确:要循循善诱。D项正确:学思行结合涉
及到了“学、思、习、行”。B项错误: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学而优则仕”就是学好之后去当官,它不是方法,是学习的一个目的,与题干无
关。可以利用排除法来做出题目,此外“学而优则仕”不是孔子提出来的,是孔子的学生叫做子夏提出来的。【选B】4.(2015-吉林
甲级)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A.以德为国者,甘如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
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解析】4.题干也就是提问由孔子提出来的内容。B项正确:是孔子提出来的,要用道德原则去治理国家。A项错误:就是以德行为标准来
治理国家,他的民众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像胶漆一样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所以这就是古代圣人崇拜勤勉、本心不失的一个原因,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
。C项错误:就是有德的人是管理者,而被管理者只有体力,“力者德之役也”就是“力”对于有德人像劳役一样,强调的是有德的人是管理的
人,而被管理的人只有体力,是由荀子所提出来的。D项错误:以德服人是孟子的观点。【选B】5.(2016-423联考)关于
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B.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C.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D.
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解析】5.选非题,A项错误:是评价庄子的,所以对应错误。庄子的人生态度特别逍遥,独处的时候就可以和天地
宇宙对话。B项正确:虽然有千万人阻拦我,但我仍然要勇往直前,评价的就是孟子,孔子和孟子是有区别的,孔子是温和低调,而孟子个性
张扬、不卑不亢。C项正确:评价的就是孔子。因为孔子周游列国,碰了很多的钉子,他就说“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他仍然有“知其不可而
为之”的精神,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对应的是孔子。D项正确:评价墨子,墨子的思想是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顶到脚
跟儿都擦伤了,也在所不辞,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选A】【答案汇总】1-5:D/A/B/B/A二、道家【解析】
道家与本土的宗教道教不一样,道家是一种思想,是由老子开创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是一种宗教,通说认为是东汉的张道陵开创了
一个五斗米道(想要入道需要先交五斗米),道家和道教并不是一回事,但是有关系的,因为道教实际上就是把道家的思想学说和民间的神仙方术相
融合所形成的这样一个教派,所以道教就把老子奉为他们的教主,称他是太上老君。(一)老子1.思想“道”是世界本原朴素的辩证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上善若水”“小国寡民”2.著作《道德经》——作者:老子【解析
】1.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叫李耳或李聃,是春秋人士,与孔子是一个时代,老子是孔子的前辈,根据记载孔子曾向老子
问道,孔子向老子请教之后,孔子的学生就问孔子,觉得怎么样,孔子回答“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老聃,真吾师也!”老子是我的
师父,是我的老师,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老子确实比较神,人比较神,他的思想也比较神,曾记载,老子骑青牛出关,一路西行,最后雨化成仙。
2.老子的思想: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常考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的一
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这个道它很玄乎,它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老子还具
有辩证的思维,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①代表的名言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倚”就是指依靠,“伏”就是隐藏,就是
福和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思想。②体现了辩证思维:比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都体现辩证思维,意思就是有和无是相互依赖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促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有
和无、难和易、长和短,也体现了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要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①代表名言“我无为,而民自化”,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让人民自然而然地顺化,体现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西汉初年文景之治强调无为休养生
息来恢复国力,就是采纳了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道法自然。②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水是最大的善,因为水泽被万物,但是却不争名
利,强调要向水学习,要用不争的态度,比如君王(君主)要做到不与民争,才是正确。“小国寡民”:老子认为,小国寡民是最理想的社会政
治形态,小的国家的百姓比较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也就体现出来老子的很多观点比较消极,有点避世,孔孟之道(儒家)正好
相反,积极入世。3.著作:《道德经》,很多名句都是出自《道德经》。常考历史地位,《道德经》是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为他强调辩
证思维。(二)庄子1.思想无为齐物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逍遥”的人生态度。2.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
——作者:庄周及其后学【解析】庄子是战国人士,比老子晚,合称“老庄”,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无为的观点。齐物论:就是世间的
一切事物归根到底是没有差别的,都是一样的,不分高低贵贱的。天人合一:代表名言“万物与我为一”,意思就是宇宙的万物跟我浑然同为一
体。要强调天人合一,应该让人性解放、归于自然,不应该用制度去禁锢本性,不应该用人为的樊篱来压制自己,强调要释放天性,要人性解放,要
归于自然。提倡逍遥的人生态度:“逍遥”指心灵不被万物所累,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庄子是非常潇洒、洒脱的一个人,他非常追求精神的极大
自由,比如说名篇《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他就认为这个大鹏水击3千里还
能飞上9万里的高空,但是它依然是不自由的,因为它还是得凭借外力有所平移,要借助外力,庄子就认为只有摆脱所有的束缚,不需要凭借任
何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自由,他强调逍遥的人生态度。著作:《庄子》,也叫《南华经》,因为后人把庄子追称为南华真人,作者是庄周(他本人)
及其后学,常考典故:庄周梦蝶:庄子在梦里面变成了蝴蝶,忘了自己本来是个人,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周,他就搞不清楚了,到底是我
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这就是庄周梦蝶,所以庄子也是非常玄乎的,比老子还要玄乎。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庖丁解牛:是一个叫丁的厨子,他解剖牛很快,就形容技术很纯熟,掌握了规律,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三)魏晋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
《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解析】魏晋玄学
:这个考查很少,了解一下即可,就是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研究的就是很玄乎的
东西,比较玄乎的是《老子》《庄子》和《周易》,都看不懂。将《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作“三玄”。【真题链接】1.(201
5-黑龙江)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上善若水——孔子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C.我思故我在——笛卡尔D.他人
即地狱——萨特【解析】1.选非题,A项错误:上善若水强调不争,出自老子,并不是孔子。B项正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
思就是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但是后面还有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是找死,他就认为学知识做学问也要
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这是出自庄子。C项正确:“我思故我在”我思考我就存在,不思考我就不存在了,说的就是精神决定了我的存在,典型
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出自笛卡尔。D项正确:“他人即地狱”,这是萨特的名言,他不是说把别人的存在看作是地狱般的存在,而是别人的
存在对你来说太重要了,你要是过于依附他人的评价就会导致他人即地狱。【选A】2.(2014-412联考)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
代对应错误的是()。A.心学——明代玄学——魏晋理学——宋代儒学——汉代【解析】2.选非题,D项错误:儒学是孔子开创
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并不是汉代。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的是新儒学,但是儒学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开创的。A项正确:
心学有同学会认为是“陆王心学”,南宋的陆九渊,心学不是陆九渊开创的,他只是提出吾心即是宇宙,而明代的王阳明他首次提出了“心学”这
个概念,所以“心学”产生的时代是明代。B项正确:魏晋玄学。C项正确:程朱理学对应宋代。【选D】3.(2013-北京)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解析】3.A项正确
:老子的“福祸相依”“有无相生”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矛盾的同一性。【选A】4.(2012-安徽)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A.《道德经》是其主要作品主张“无为而治”C.被道教尊称为道祖D.接受并发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解析】4.
选非题,D项错误:不是说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思想,老子在先,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士,而这个庄子是战国时期的,老子在前庄子在后,所以
不能说老子继承发展了庄子的思想,应该是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A项正确:《道德经》是老子的主要作品。B项正确:老子的政治
主张是“无为而治”。C项正确:被道教尊称为道祖(太上老君)。【选D】【答案汇总】1-4:A/D/A/D三、法家(一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二)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法
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术”“势”结合【解析】商鞅:是在战国时期,其实不姓商,原名叫公孙鞅,是卫国人,
所以也叫它为卫鞅,因为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历史上就叫商鞅,商鞅的代表学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就是治世法则
不死板,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拘泥于古法,“不法古”就是不效法古人,即变法。商鞅于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的商
鞅变法,关于商鞅变法有两个细节考点:商鞅在秦国变法辅佐的国君是秦孝公(常考点)。在变法期间有一个典故,“立木为信”。在变法之前
,商鞅担心老百姓因为他初来乍到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安排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便下令说谁能把这个木头扛到北
门去,我就赏他十两金,一开始大伙都不信,认为不会有这种好事,没有一个人上去扛木头,商鞅又把赏金提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站出来了,把木
头扛起来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就赏给他五十两,兑现了承诺,这就是立木为信,在老百姓中树立了威望、威信,就表示自己的变法可以相信。韩非
子是战国末期的人物,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主要的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天下四方都发生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中央之地,强调
中央集权。“以法为教”:强调法治,要用这个法律条文来充当教育的内容,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大臣如果犯法的话
也需要受罚,老百姓是平民立功的话,也要受到奖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区别对待,哪怕大臣身份尊贵一些,犯法仍然受罚,老百姓立
功也要受到奖赏。“法”“术”“势”相结合:“法”指的就是法律,健全法制,“术”就是君主操纵臣下的权术(手段),即操纵臣下、玩弄政
治的手段,“势”强调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加强的就是君主专制。这个学说主要就是为君主服务,韩非子受到嬴政的赏识,
后来他的思想就被嬴政(秦始皇)所采纳。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因为韩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一派就是重“法”,以商鞅为代表(商鞅重法
);一派是重“术”,是以战国的申不害为代表;还有一派是重“势”,以战国的慎道为代表。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军权的一个主张,而韩
非子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的,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因此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因此,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四、墨家墨子,名翟。1.思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2.著作《
墨子》——作者:墨子和弟子。【解析】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时期人士。墨子是农民出身,精通木工,他的学说代表的是平民阶层的利
益:兼爱:兼爱就是不希望有等级的爱,反对爱有差等,与儒家的仁爱不同,仁爱还是有阶级性的,是有等级的,因为孔子还是强调等级有序,墨
家所提倡的爱是理想化的博爱,是一种大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战争,不要打仗,因为打起仗来老百姓最苦。代表平民利益
。节用:勤俭节约。节葬:就是反对厚葬。尚贤:要任人唯贤,看才能,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尚同:就是上下一心,为民谋益,也是
站在平民阶层的利益。非命:就是反对命定学说,反对这个天命是定的,相信通过奋斗可以自己掌握命运,不靠爹靠自己.非乐:就是要摆脱礼
乐的束缚,因为墨子认为凡事都应该利国利民。老百姓还在温饱线挣扎,天天敲锣打鼓弹琴,而且制造乐器要花很多钱,劳民伤财,因此他反对从事
音乐活动,即“非乐”。墨子的思想无需死记,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他思想有两个字贯穿始终,即“没钱”,要兼爱,如果爱分高低贵贱会对
穷人不公平;还有反对打仗,没钱就不能打仗;要尚贤、反对命定学说,拼不过爹,可以拼才华、靠自己;节用、节葬是因为已经没钱,必须勤俭
节约,所以墨子的主张掌握关键词“没钱”。著作:《墨子》,作者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墨子》是墨家著作的总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叫做
《墨经》,它记载了很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因为墨子本身是木工出身,他有技术,他懂得很多自然科学,光学八条(考查过),跟光学相关的内容写
得非常系统,一共八条,其中最常考的就叫做小孔成像(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就是记载在《墨经》当中)。我国发射的全球第1颗量子通讯卫
星以墨子的名字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墨子在光学方面的成就,因为墨子最早提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五、兵家孙武:兵圣,《孙子兵法》
孙膑:《孙膑兵法》【解析】兵家:关键词“打仗”,有两个代表人物。孙武:春秋时期,孙武效力于吴国,被称为“兵圣”,他的著作
是著名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常考点)。一提到孙子兵法,容易联想到《三十六计》,两者并不相同,《孙子兵法》是春秋时
期孙武所写的只有13篇,偏思想,是一些军事理论,而《三十六计》是后人对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的一个总结,成熟于明清时期,是一些具
体的实用计策,因此二者不同,《三十六计》必定会有对《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和经验的总结。孙膑:战国时期,时代比孙武要晚,可以说是孙
武的后代。兵法著作是《孙膑兵法》,考试能够将两个人、两部著作区分即可(春秋时期的是孙武,著作是《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而
战国时期的是孙膑,他的兵法著作是《孙膑兵法》)。与孙膑相关的两个典故: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孙庞斗智,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门师兄
弟,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孙膑投奔他,但是庞娟的心眼儿小,嫉妒孙膑,就挑拨离间,让孙膑受到了膑刑,后来孙膑就到了齐国得到了重用,
桂陵之战就是魏国派庞涓去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不是出兵去赵国,而是带兵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看到自己的都城都被包围上了
就赶紧往回赶,结果中途就中了埋伏,孙膑用的这一招就叫做围魏救赵。田忌赛马:齐国的将军田忌非常喜欢赛马,但是与齐王比赛经常输,孙
膑就给出了个主意,用你的下等马去对他的上等马,用你的上等马去对它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去对它的下等马,这样改变出场顺序,三局两胜就赢得
了比赛。六、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吕不韦:《吕氏春秋》【解析】杂家:“兼儒墨,合名法”,也就是博采
众家之长,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代表人物就是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的丞相,他的著作是《吕氏春秋》。典故“一字千金”,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
订了《吕氏春秋》,编完这本书就放在城门上,如果有人能够删掉或者增加一个字就给他一千金,叫做一字千金,就表示对自己的著作非常有信心。
【真题链接】1.(2017-陕西)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B.韩非系
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解析】1.A项
错误:商鞅在秦国变法,辅佐的国君应该是秦孝公,不是秦穆公。C项错误: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李斯比嬴政要年轻,是辅佐秦始皇,是秦始
皇手下的丞相。D项错误:慎到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选B】2.(2017-北京)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观点的是()。A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解析】2.A项错
误:是道家的辩证思维。B项正确:义利对应儒家。C项错误:法家的观点。D项错误:大爱、博爱属于墨家的观点。【选B】3
.(2016-国考副省级/地市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刑过不避大臣,赏
善不遗匹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其
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解析】3.题干是孟子的观点,属于儒家思想,他强调仁政,要关注天下苍生。A
项错误:这是法家的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项错误:出自《道德经》,属于道家的思想,他认为天道的特点就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
,人道正好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C项正确:出自孟子,强调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归附,属于儒家。D项错误:与打仗有关的,属于兵
家的思想,这句话是出自《孙子兵法》,意思就是用兵作战易速胜,不能长久拖延,要速胜,拖延时间久了就会士兵疲惫,锐气受挫;攻城也相
同,攻城不下就会使军队耗去所有的力量,军队长期外作战,国家的补给也会跟不上,就会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很大的困难,用兵打仗属于兵家思想
。【选C】4.(2016-吉林乙)对于当前的纹身现象,四个大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身体天然
完整,纹身就是自虐;乙说:纹身影响仪容,是低俗身份人的爱好,有身份的人不会纹身;丙说:纹身费财又费力,何必呢?简简单单不很好吗
;丁说:国家应该严格限制纹身,应该规定人们的行为选择。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
-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解析】4.甲的说法对应的道家,
因为道家强调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乙强调身份不同有差别,强调等级对应就是儒家思想;丙的关键词“费财”,百姓没钱,对应墨家思想;丁认为
国家应该用法律去规制纹身,对应的就是法家思想。【选B】5.(2014-吉林甲/乙)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法家、儒家D.儒家、墨家【解析】5.为政以德对应儒家;亲近自然,强调自然对应的是道家。直接在题干中找关键词。【选A】6.(2013-413联考)下列语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韩非子》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解析】6.选非题,B项错误:求知、学习教育有关,对应孔子,并不是韩非子。A项正确:打仗用兵出自孙子兵法。C项正确:出自《孟子》。D项正确:青是从蓝草中提炼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意思就是学生会超过老师,后人会胜过前人,出自《荀子》,劝学篇。【选B】7.(2019-青海)有史学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的是()。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兵家【解析】7.战国时期逆势而动的学派是墨家,战国时期大国兼并,而墨家代表的是平民利益,强调要兼爱、非公不要打仗,就是逆势而动,战国时期喜欢法、兵、纵横家,纵横家就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一些谋士,比如苏秦和张仪,战国时期,因为战争不断,国和国之间的问题很多,所以就需要一些口才好的、识大局、会变通的来合纵连横,这就是纵横家。【选A】8.(2018-421联考)下列教育家与其名言对应不正确的是()A.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墨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D.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解析】8.选非题,C项错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出自韩愈的《师说》。A项正确: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养不同才有所差别。B项正确:出自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迷信,去拘泥于书本。D项正确:出自荀子的劝学篇,就比喻做学问应该要坚持、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性本恶,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就有了劝学篇。【选C】【答案汇总】1-5:B/B/C/B/A;6-8:B/A/C诸子百家要点总结儒家——仁、礼、德、义、教学、求知道家——道、辩证、无为、自然法家——法治、变法、君主集权墨家——平民、节俭、大爱、技术兵家——打赢就行杂家——啥都研究【解析】儒家——仁(仁者爱人)、礼(等级有序)、德(为政以德)、义(道义)、教学、求知、教育、学习相关。道家——道(道是本原)、辩证(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福祸相依、有无相生)、无为(无为而治)、自然(顺其自然)。法家——法治(依法治国)、变法(主张变法)、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墨家——平民(代表平民利益)、节俭、大爱、技术(自然科学相关,因为墨子本身是木匠,有技术)。兵家——打赢就行(攻城略池、打仗)。杂家——啥都研究(吸取百家之所长)。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