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五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陈丽)
2022-07-10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课题

1白鹭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言文字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出示白鹭图。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3.出示杜牧的诗句: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师用优美语言述说,学生想象画面。

4.揭课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2.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3.重点字词的解析。

(1)“嫌、韵”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

(2)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一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3.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从白鹭的外形,动作,叫声几个方面写出白鹭之美,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

作者笔下的白鹭的精巧美,确实让人心生喜爱之情,我们在感叹作者细致描写的文笔时,也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美美的读一读吧。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002)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白鹭》,感受白鹭的美。

二、品读课文,感悟白鹭的“精巧美”和“韵味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2.同桌交流。

3.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白鹭的“精巧美”?找出来读一读。

(1)小组交流。

(2)抽小组汇报。

(3)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4)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品读。

示例1: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一个“钓”字用得十分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捕食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

示例2: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2)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小结: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

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

3.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1.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

2.齐读。

3.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五、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课题

2落花生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读准“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浇”等9个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哦,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懂得“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出示谜语: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上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落花生)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老师解题。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开在地上,花落了之后,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学习生字词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半亩播种浇水吩咐茅亭榨油爱慕矮小

重点正音:播种(bō)榨油(zhà)矮小(ǎi)

2.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1)花生的价钱便(pián)宜。

(2)送货上门,不但方便(biàn)了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收入。

3.理解词语的含义。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读句子。重点突出“好几样”“吩咐”“茅亭”这三个词语。

(2)考查“茅亭”“吩咐”“食品”等词语的读音、含义。

茅亭(máotíng):用茅草搭建的凉亭。

食品(shípǐn):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

吩咐(fēnfù):口头指派或命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师小结: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能用简洁的语音介绍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可是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吃花生和议花生。

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围绕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没想到会收获了那么多花生,心里很高兴,所以母亲才提议要过一个收获节。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议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摘抄父亲介绍花生好处的语句。



第二课时(00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教师提问: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是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吧!

二、品读研析:谈品质、悟教导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花生有哪些品质?

2.同桌交流汇报。

3.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再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教导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小组交流。

抽小组汇报。

其他小组补充。

4.老师加以点拨,引导品读。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课件再出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出示“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只讲体面是说只讲究外表,做表面文章,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师引导。

2.小结: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

3.延伸: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文中“我”说的话)

4.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理解“印在”“记在”的区别。

请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在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作“借物喻人”,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作者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艺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五、作业布置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深情地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2.学完了课文,或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傲霜的梅花、勤劳的蜜蜂等,或许联想到了一些人,他们也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试着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课题

3桂花雨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5)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2.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3.全班齐读生字词。

4.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饼、浸、缠”等字。

三、初读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怀恋之情。

四、再读课文,初识桂花雨

1.默读课文,思考:(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文中是怎么说的?

2.学生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4.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五、课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了桂花雨,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去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吧。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会认“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待”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熟悉、亲近的变化过程。

3.明白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7)

一、激情导入

1.导语:(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与小鸟相伴的日子里,他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2.出示珍珠鸟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然后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二、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同桌间相互交流本课阅读要点

2.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三、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引导学生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3.小结:文章写了“我”与珍珠鸟相识、相知、亲近、信赖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和珍珠鸟的美好情感。

四、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抽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

3.教师引导梳理。

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第二件事:决不去惊扰它们。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课题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4.运用已有的经验,制定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学生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养成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8)

一、情景导入,揭示话题。

1.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是多么快乐!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这段时间,我们班级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落后于其他班级,我们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争创优秀班集体呢?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班里有的同学学习不认真。

预设2:我们班里有的同学不关心集体。

……

3.师小结:看来,班级出了问题,作为班级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来改变这个现状。现在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有哪些影响我们班级利益,有损我们班级形象的事例。每人最少列举两件,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把本组的讨论内容汇总一下,等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制定班级公约。

1.学生小组合作,自由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有序地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2)组长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类。

2.班内集体交流。汇报出现的不良现象。

3.师过渡:是啊,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班级的进步。怎样让全班同学都引起重视,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既然是班级公约,当然对班级中的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当然也包括我和其他老师。

4.指名学生说说怎样制定班级公约。

5.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小结:公约应该有针对性,针对我们的一些弱点,显示我们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取长补短,让我们这个班集体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班级公约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又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对待它大家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哟。

三、小组合作,讨论班级公约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我们的“班级公约”该制定哪些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尽量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出现有异议的地方大家耐心商讨,发挥集体的智慧。

2.各小组合作讨论,组长记录并整理。

3.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班长记录并整理。

4.小结整理:根据各小组的发言整理成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今天我们已经走好了关键的一步,我们的“班级公约”已见雏形,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请班干部把同学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班级公约”,并张贴在教室里。我相信全班同学一定会遵守公约,使我们班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





教学课题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写出物品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并能够采用合适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难点: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9)

一、谈话激趣,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玩具、新衣服等,想一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晒晒自己心爱的东西。(师相机板书:我的心爱之物)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心爱的东西是什么。(它可以是你喜欢的玩具或身边的用品,确定写作对象)

3.自读习作要求,明确这次的习作任务。

二、开展“我的心爱之物”观察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己观察或和小组内的同学合作观察,小组内交流,得出观察结果。

活动内容: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

选择观察对象:请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种自己喜欢而且便于观察的东西,我的选择是______。





观察角度指导:可以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的特点,再想想“我”是怎么得到这个东西的。





观察方法:学习运用《白鹭》《珍珠鸟》等课文中的观察方法,要注意反复观察,根据物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时注意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观察所得更丰富。





记录观察所得:可以以表格、作文片段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活动交流准备

理自己的观察记录,思考如果和别人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值得交流?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向别人介绍。



查阅的相关资料



三、交流观察活动,感受心爱之物的可爱。

1.展示某小组对心爱之物的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心爱之物的体会和收获。

(1)选择观察物品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进行交流。可以交流一下这件物品你是怎么得来的,以及你喜欢它的原因。

(2)交流大家对物品的观察“新得”。通过观察,你对这个物品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哪些特点让你感兴趣或觉得特别有意思?引导交流认真观察时,你能够产生哪些想象和联想?

四、阅读例文,片段练习,学习细腻生动地描写。

1.自主阅读教材,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思考,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写写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3.看课件出示的三段文字,自由默读自己认为描写精彩的片段,边读边想,我观察物品时,该怎样抓住哪一特点把它介绍得细腻、生动?这些片段中哪些写法、语言值得我学习、借鉴?(小组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3)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4.片段练习: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选择自己心爱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注意展开想象和联想,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选出描写细腻、生动、有创意、有个性的案例,供下一环节交流展示)

5.交流评改:让学生读老师已经选取写得细腻、生动的片段或句子,组织调动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断,让描写的语言更细腻、更生动。

五、作业布置

1.继续完成片段练习。

2.列出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010)

一、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1.浏览课文《白鹭》《珍珠鸟》,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对心爱之物进行观察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有序衔接的。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确定表达顺序)

2.根据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构思: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分几个自然段来写?取个什么题目?(小组、同桌商量)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先及时帮扶偏弱的学生尽快打开思路,动笔习作。再去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从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分段表述、段与段的衔接、书写等方面去寻找),点评鼓励。

二、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1.学生自读自改。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满意的地方修改过来。

评价要求:

(1)内容要具体,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生动,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要衔接自然,文章结构要完整。

(3)文中要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观察感悟与收获。

2.赏评佳作。(请作者上台朗读,大家共赏)

要求:写得好还要读得好,听的同学请边听边把你觉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做下记录,在点评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从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分段表述、段与段的衔接、书写等方面去展示学生的习作,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哪些修改建议?

3.再次自己修改或与同桌交换修改作文,共同提高。针对你刚才的收获,你想从哪个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静下心来,默读修改。

三、课外延伸,享受成功。

1.誊抄后参加最佳习作评选,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最佳选材、命题、表达顺序、细节描写、分段表述、段与段的衔接、书写等)

2.在班级内举办习作展览,出一期习作专栏“我的心爱之物”,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

范文赏析(略)

四、作业布置

完成习作。



教学课题

语文园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11)

一、交流平台。

1.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3)《桂花雨》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4)《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

师小结:我们在描写事物时,要把感情寄托在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下列句子。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体会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组句子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品格。第二组句子把白鹭的颜色、身段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色素与身段的搭配都很适宜。第三组句子把门前的瓜果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农家小院的清新自然,环境美好。

3.教师小结。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4.小练习。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句子后的括号内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4)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了。()



第二课时(012)

一、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明确:

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第3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4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三)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形容气候,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态度、言语不粗暴。)

(四)师小结: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并能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五)小练习。说说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组:

1.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自豪)

第二组:

1.这段话的意思,我终于搞懂了。

(指语言文字等的意义、含义)

2.这篇文章挺有意思。(指趣味)

3.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指意见,愿望)

二、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像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这种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自主朗读,熟悉内容。

(1)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这里代指蝉。“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珠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响”是声音的意思,“流响”即流动的声音,指一声接一声的蝉鸣。“疏桐”代指树林。“藉”是凭借的意思。

3.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形态、习性、声音。古诗大意:吸食清亮、晶莹的露水珠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要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

(2)诗词创作最讲究练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教师提示: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5)比较一下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发言讨论。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学生齐背古诗《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主备人:王琴









24

惠水县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