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状况和发展现状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觉中央、国务院坚持既定宏观调控方针,提高前瞻性和针对性,在控物价、稳增长 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既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 ﹐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巿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 风险增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努力防范 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 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态势。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 I上涨5%左右。首先﹐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将如期实现。其次﹐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 落,进口价格指数趋降。第三﹐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2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但 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累计社会消费品雩售总 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前9个月出口增长22.7%。预计全年出口增 长20%左右,贸易顺差1600亿美元左右。从内、外需求综合看﹐今年以来总需求增长的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控 制物价涨幅和实现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GDP增速在上半年达到9.6%的基础上,三、四季度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9%。3.房地 产调控初见成效前9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销售额增长23.2%,房地产巿场运行总体平稳。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品房投资下降缺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对于稳定整体投资增长和抑制商品房价格上涨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限 购"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展房产税试点等,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定抑制。一线城巿房价有所松动﹐并出现局部下降,二、三 线城巿房价上涨趋于温和,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摸底和整顿﹐使正在上升的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和地方 财政风险有所抑制,对防范系统性财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作用。4.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上半 年,18个省区GDP增速超过13%,但东部省巿仅有3个。除天津外﹐增速排前10名的全部来自中西部省区。得益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农产品 价格上升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4%,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应对危机以 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比超过50%,一般贸易规模超过加工贸易。在出口稳定增长的 同时﹐进口保持更高增速,贸易顺差规模减小﹐全年占GDP比重将下降到2.3%左右﹐内外平衡状况改善。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 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进行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注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 合。调结构是为了持续健康的增长,平稳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实施,二者并不矛盾。"好”不一定会必然导致“慢”,但不能为了求“快 "而牺牲“好”二是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三是注重推进内外平衡。着力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妥善处理国际经贸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重,提升价值链 和扩展贸易增长点并举﹐增强汇率弹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管理﹐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增强。土地、房地产与我国金融 、财政风险高度关联﹐整顿地方投融资平台,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显示机制﹐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在世界经济大幅波动、增长 低于预期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高耗能行业快速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