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端午粽
2022-07-14 | 阅:  转:  |  分享 
  
四小语文学科教学备课表

学习内容 10.端午粽 教材学情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是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生动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可以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对长句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学习目标 识记积累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意思。

4.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5.读好长句子。 理解应用 1.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3.和同学说一说有关端午节或者粽子的故事。 情感态度 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过端午节的心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意思。

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难点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比较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给它组组词)。

3.练习朗读课文。 课中2题;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本1、3、4、5题。 课后 向家长询问或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习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会写“午、节”等4个生字。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意思。

4.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5.读好长句子。 引学 1.猜谜语——外面绿绿的,里面白白的,咬上一口黏黏的。

猜一食品:__________。

2.学“粽”:(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学习“米”字旁

(1)说说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红豆粽、红枣粽、蛋黄肉粽……)

(2)结合学习生字:豆、肉

(3)什么时候吃粽子?

3.出示课题读课题:10.端午粽

(1)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学“端”:立字旁

(3)了解“端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4.学习写生字:午,区别“午”和“牛”。 初读课文,认读生词,读通课文 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自学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讲学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小老师带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

(1)生交流

(2)师相应补充:我会加一加。

米+宗=()门+日=()八+刀=()今+心=()

3.去掉拼音读生字,开小火车。

4.读词语:《课堂作业本》第2题。



5.读短语: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一锅粽子一颗红枣一股清香

二、读通课文

1.标自然段序号

2.师范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不加字,不跳字,不漏字。

4.指名接读课文,评价

5.同桌之间互读课文。

6.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写字 导学 1.出示生字:叶、真、豆,

(1)读生字

(2)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方格里的位置,想想怎么把它们写漂亮。 自学 自主观察,思考 讲学 根据学生反馈,师相应补充

1.叶

(1)观察箬竹叶的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从多个角度说一说:一()箬叶

(2)说说怎么写漂亮。

(3)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4)评价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3)书写

3.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古代指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意思。

4.和同学说一说有关端午节或者粽子的故事。 引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出示第一段: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指名读

齐读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粽子样子。 导学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句子。 自学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讲学 1.数第二自然段的句子。

2.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好长句子。

3.反馈描写端午粽子的语句: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指名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指导:读好长句子,强调读好短语:()的()

②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强调:叠词

边做动作边朗读,理解描写粽子是从外到里。抓住“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

4.照样子,说一说。

美美的大大的小小的红红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婆包的粽子是这样的,那么味道怎么样呢?

边做动作,边引读:外婆一掀开锅盖——

剥开粽子,——

理解:又黏又甜仿说:又()又()

6.小结:

(1)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粽子的样子、香味、味道。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白白糯糯的粽子,好想吃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7.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粽子种类。 导学 出示句子: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1.指名读——齐读

2.找近义词理解“花样”。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圈圈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自学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圈圈词语。 讲学 1.反馈“花样多”: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2.找找形容粽子好吃的词语:美滋滋

(1)独立找词语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标点停顿,注音分句根据意思停顿,读出美滋滋的味道。

(3)照样子,说一说。

乐哈哈亮晶晶白花花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 研读第四自然段,了解吃粽子的历史 导学 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自学 自由读,思考。 讲学 1.反馈: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说说屈原的故事

3.谈谈端午节其他风俗: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4.总结: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对应的传统习俗。

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呢?(指名回答)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指导书写 导学 1.读生字:节、米、分

2.给生字组词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方格里的位置。 自学 独立观察,思考 讲学 1.学生反馈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相应补充。

(1)节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②书写要领:上下结构,横长

(2)指导“米”

①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②书写要领:上半部分的点撇呈倒八字,横短竖长。

③师范写——生描红——生临写

④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3)分。

①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②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③师范写——生描红——生临写

④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评学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板书 从外到里:

外面箬竹叶

里面糯米

中间枣

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2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