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局2013年06月16日发行【金铜佛造像】专指用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通 常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这种佛像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金铜佛 造像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延续至明清。多被供养在皇室宫苑或佛寺殿堂中。现存早期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存世极少。作 为佛教传播的具象载体,金铜佛造像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历史底蕴厚重,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生动见证,其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我国古代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 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金铜佛造像艺术是我国文 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由虚云、喜饶嘉措、圆 瑛、赵朴初等二十多位全国佛教界知名人士发起,于1953年在北京成立,会址设于北京广济寺。宗旨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爱国爱教,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合法权益,弘扬佛 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全国性佛教 组织,各省市均设有地方性佛教协会。截止至2012年,三大语系佛教活动场所有3.3万余座,僧尼约24万人,其中汉传佛教寺院2.8万余 座,僧尼10万余人;藏传佛教寺院3000余座,僧尼13万余人;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1600余座,僧人近万人(其中比丘2千多人)。现有 各种不同层次的佛学院38座,佛教期刊100余种,较有影响的佛教网站近200家。各地佛教界均设有公益慈善组织和佛教文化机构,据不完全 统计,目前中国的佛教徒人数有1亿多人。2013年06月16日,为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和展示我国灿烂悠久的佛教文化,中国邮政 发行2013-14【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一套6枚和小型张1枚。版式一为1版6张。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宋铜 ·鎏金地藏菩萨像】【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小型张图案名 称为:【隋·铜鎏金佛教造像(小型张)】【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高53厘米,头戴高冠﹐冠上饰化佛﹐身佩璎珞,取游戏坐姿,左腿下垂, 右膝上曲脚踏岩石。其左臂撑岩上,右臂置膝上。像前方置有净水瓶,身后有圆光,浑圆精美,圆光上还有细巧的火焰纹三道。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 像(又称水月观音像)1957年出土于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佛像动态闲适自然,表现了观音菩萨在普陀山紫竹林道场休憩的场面。整体造型圆润 ,细部刻画精致,衣纹流畅生动,金色完美,是五代时期罕见的铜鎏金观音菩萨像。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月观音像的基本特 征是观音菩萨身后有圆形背光,以游戏坐姿态安坐于山岩之间,净瓶置于身旁石上,岩前有潺潺流水,观音目观水中之月。整个画面洋溢着美感,神 秘的宗教气氛被淡化,一改过去印度观音庄严形象,是中国式真善美的化身。由于金铜造像表现空间有限﹐且不易表现流水,因此金铜作品中有水月 观音像就比较稀少且珍奇。该佛像其形像与水月观音画像的造型无异。是五代十国标志性国宝级文物。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 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 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人物,他的形象遍布全国各地的寺庙之中,绘画、雕塑及许多工艺品中也有其形象,她集智慧 、慈悲,救苦救难良好等品德真善美于一身,到处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她的传说多次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之中。观音菩萨应化说 法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通高21厘米,比丘形象。佛像貌圆态丰,阔额长耳,表情极为慈悲,身披袈裟,衣纹流畅。半跏 坐于长方形台座之上,左足下踏着莲花台,右手持一宝珠于胸前,左手覆于膝上。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1978年发现于苏州城西南盘门内瑞光寺塔 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佛像面相丰颐,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整体姿态端庄,栩栩如生,表情深沉内省,衣纹流畅,凝重厚实、古朴有力。造型生动 ,展示了古代苏州的社会文化生活特征和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宋代制作的如此较为高大体量的铜鎏金地藏菩萨像尚不多见,颇为珍贵。现藏于苏州 博物馆。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即受释尊之付嘱,于释尊圆寂 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方愿成佛之菩萨。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萨慈悲怜悯之 广大誓愿,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古时 民间以地藏菩萨,观音菩萨信徒为最多。地藏菩萨应化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22厘米,佛像绀青螺发,顶有鎏金 宝珠,面庞圆润,额有白毫,修眉细目,双眼略向下视,直鼻,唇微张,双耳下垂,耳垂中空。颈施三道弦纹,身穿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双层束 腰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底座为双层仰覆莲座,仰莲花瓣略短,覆莲花瓣稍细长,仰覆莲瓣之间夹成锐角,莲座底部略大于上部 ,平稳匀衡。莲座上下层各镶嵌一周整齐的连珠纹。基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永乐款铜造像素以衣饰华丽精美、装饰丰富繁缛称著于 世,尤其是宝冠、缨珞、项饰、耳珰的精细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该佛像整体尺寸高大、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形象端庄。通体鎏金,饱满 悦目,富丽堂皇,工艺精湛,具有雍容华贵的皇室气派,体现了明代永乐时期宫廷造像的极高工艺水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迦牟尼佛,意为 “释迦族的圣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的创始者。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对宇宙人生 真相彻底的了知、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或释迦佛等。【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佛像宽额丰颐,神态慈悲柔 和,满脸喜色,头戴嵌宝石的五叶宝冠,高冠正中为金翅鸟;长发披于双肩,缯带飘逸,耳饰菱形耳珰垂肩;上身赤裸,颈、胸、臂饰嵌宝石的璎珞 ,长链从双乳外侧而下;下身穿裤,裤腿迹饰宝石;双手悬空,托甘露寿瓶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双层束腰莲座上。莲座束腰部内收,角度呈锐角, 上下饰有两道连珠纹。仰覆莲瓣宽肥饱满,内缘纹饰尖端上卷呈卷草状,表层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的尖角,微微上翘。莲座底部略大于上部。该佛像 通体鎏金,面涂泥金,身躯修长、宽肩细腰,躯体挺直,体态匀称,面部秀美,细部嵌红宝石、绿松石,色彩交相辉映,金色饱满悦目,整体呈现色 彩丰富,做工精美,品相完好,美轮美奂的效果,是明代晚期藏传佛像的上乘之作。双手结禅定印的佛像,都是将手放在腿上,此佛像将手悬在空中 ,且捧宝瓶,可谓匠心奇特,不拘一格,更加烘托出无量寿佛的欢愉神态。现藏于北京观复博物馆。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译名,又称无量光佛、 长寿佛,在藏传佛教中常与白度母和尊胜佛母组合,称为“长寿三尊”,是富寿吉祥的象征。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 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 享一切安乐。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明·铜鎏金文殊 菩萨像】高20.5厘米,宽14.5厘米,头戴宝冠,绀发,宝缯在耳后扎花结,呈“U”字形。面庞方形,修眉细目,眼睛微闭,庄重中蕴含慈 祥,鼻高直,耳饰珰。颈有三道,胸饰璎珞,著披帛,下身穿裙,双手持莲茎,两肩各有莲花一朵,莲花上放置经箧和宝剑。结跏趺坐,臂、腕、足 有钏。仰覆莲花座上饰连珠纹,座上部錾刻楷书“大明永乐年施”。该佛像头戴花冠,身披帔帛,下着长裙,全身璎珞、珠宝严饰。肩花上的经与剑 标示了菩萨的身份。其华丽精巧的装饰、优美动人的体态、流畅软柔的衣纹、绚丽沉稳的金色外表,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之美。此像保留了原有的 封藏,封底可见封得十分严实的封底盖,封底盖上刻有精美的十字金刚杵图案,其周边可见均匀分布的剁刺和封护用的朱砂。整体造型完美,用料讲 究,做工精细,细部刻划精致入微。宝冠,项饰,臂钏装饰繁缛,整体富丽堂皇,金色饱满悦目,品相完美,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华贵气度和永乐年间 手工业的水平高度,是明代北京宫廷造像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亦称妙吉祥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应化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 般。【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版式一)【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高42.5厘米、底21×29.5厘米,佛像端身正坐于一头大象背上,头戴 发箍,发辫垂于两肩;面相圆润,面态慈和;上身着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流畅自然,衣缘上刻有花纹;双手置胸前结印,形象生动、亲切。大象 伏卧于宽大的莲花座上,象头露于一端,象鼻弯转于座前,六牙前伸,造型极其生动。莲花座后刻有铭文:“大明嘉靖十一年正月初八父讳日男陈佐 发心追造。”该佛像面相方圆,体态宽厚饱满,双目低垂,似俯视众生;整体造型端庄,体量敦厚硕大,做工精美,品相完好。并带有铸造年代是甚 为难得的明代佛像珍品。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普贤菩萨,又称遍吉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菩萨,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 称为“华严三圣”,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形象一般是着菩萨装,坐骑为六牙白象,六 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 ,唯佛能知。普贤菩萨应化说法道场在峨眉山。【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版式二)版式二12枚2套邮票按(2×3+2×3,每图二连印)居中 偏左排列;右侧上面为直排烫金“金铜佛造像”文字,下面为直排“金铜佛造像”隶书文字;背景边饰为中国传统花卉装饰;邮票左下角为直排“辽 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厂铭。【隋·铜鎏金佛教造像(小型张)】画面由佛、菩萨、力士、香熏、及蹲狮组成铜鎏金佛教造像。背景为隐约透出发散 形的波浪线条,其圆心恰好位于佛像头部的位置。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隋铜鎏金佛教造像,也称“董钦造弥陀佛像”。通高41厘 米,座长24.6厘米,宽24里面,重13.27千克。系由武强县丞董钦于隋开皇四年造,于1974年5月出土于西安市雁塔区八里村。造像 由高足床上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香熏、四足方形床和两蹲狮组成。主尊阿弥陀佛结跏坐于束腰莲花高座上,两掌手心朝外分别施无畏印和与愿 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能解除众生恐惧。螺鬓、袒右肩、着袈裟,有莲瓣形顶光。顶光上刻画细密的火焰纹。上身修长,身着袒右肩袈裟和 僧裙,衣纹自然流畅,有唐代薄衣贴体之遗风。主尊左侧为观音菩萨,左手当胸持莲花,右手下垂结施与印,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左手下垂结施与印 ,右手当胸持莲花。二菩萨皆头戴宝冠,发髻高耸,璎珞重重,双足跣露,头后亦配有尖圆形火焰纹顶光。左肩斜披络腋,下身着长裙,衣纹呈U字 形分布,如水波般优美自然,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双肩搭有帔帛,帔帛蛇形垂落,飘逸自然。侧身恭立于莲花座上,莲座形制与主尊相似。三 圣像前又安立两尊金刚力士——密迹金刚和罗那延天。力士形象、衣饰完全相同,皆头束高髻,在前侧身相向而立,一手握拳一手执金刚杵,嗔目怒 视。头后有圆形顶光,但其上无火焰纹饰,标明其身份尚未超凡入圣;上身袒露,胸腹部露出鼓胀肌肉,胸前饰璎珞;下身长裙掩足,腰间束带并打 结,U字形衣纹衬托出衣质的轻薄柔软;周身亦披有大一帔帛;双足立于单层覆莲座上。座床前两足旁各有一狮蹲踞,二狮前足直立,后臀着地,昂 首翘尾,露齿张嘴作吼叫状,造型生动逼真。二力士中央置一香炉,其口沿有四枝莲花,两两相对盛开于炉口之上,炉下有鸠盘陀托举。下为方形四 足壸门形座床,壸门上缘饰有锯齿纹,四围设有护栏和望柱。高足床右侧及背面,镌刻着发愿文及赞词,通计118字,其中有“宁远将军武强县丞 董钦造弥陀佛像”。整尊造像由23个部件单独铸造、组合而成,各部件间有插榫孔眼相接,可拆卸。造像通体鎏金,造型比例适当,姿态生动,布 局严谨、主次分明,阿弥陀佛仪态端庄,佛、菩萨及装饰物刻画细腻完美,风格古朴,造型复杂、工艺精巧,做工精良、富丽堂皇,保存完好,是铜 造像中罕见的稀世珍品,堪称国宝。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国著名的汉传佛敎八大宗派 。其中之一的净土宗,在东汉时期传入,隋唐时期形成,唐代以后随着佛敎的不断世俗化,更成为我国广大民众最为崇奉的佛教思想和宗派之一,至 今影响仍然不衰。这组“隋.铜鎏金佛教造像”,即西方三圣造像就是隋唐时期净土思想流行的重要历史见证。因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崇奉的 题材。“西方三圣”,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其两位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组成。阿弥陀佛是代表无量光明 ,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代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其中的喜,意指随喜,对众生所在善事随喜功德以促 成,劝进行者;舍,意指舍弃、施舍,主要指舍弃怨亲等分别和自己的财物身命。也包括舍弃烦恼及过分的慈悲喜乐等,保持平静空寂的心境。这件 出土于西安的,精美绝伦,艺术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的金铜佛造像的顶级之作“隋铜鎏金佛教造像”,显示了“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的盛 世景象,对外来文化的八面来风的“包容之量,消化之功”的胸怀度量,令世界敬仰。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其反映的尚善思想,“ 慈悲心”、“普度众生”的“济世”思想,历经二千多年,仍传播不息,成为民众的精神追求和寄托,其生命力自然是没有止境的蓬勃和兴旺。本套 邮票把历史文物的工艺造型之美作为重点,背景采用了简洁的中性灰平铺的表现方式,增加文物的空间感,有效地突出了主体文物的精美铸造工艺; 背景中隐约透出发散形的波浪线条,其圆心恰好位于佛像头部的位置,使得佛像本身具有了某种神秘感,又同时含有“佛光普照”的宗教意味。采用 了中国画竖式卷轴装裱形式,整体端庄肃穆,淡雅简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采用高精度调频网、多个专色印刷工艺,质感逼真 、色泽协调,既表现出佛像的造型精美,气度不凡,也有佛光再现之神妙之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高超的金铜佛造像艺术。邮票两边齿孔 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2013-14【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志号2013-14(T)发行日期2013-06-16全套枚数6枚 +1枚(6-1)T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80分1475.82万枚(6-2)T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1.20元1449.26万枚(6- 3)T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1.20元1429.42万枚(6-4)T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1.20元1430.38万枚(6-5)T明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1.20元1420.14万枚(6-6)T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1.20元1423.02万枚小型张隋·铜鎏金佛教造像 6元1099.99万枚版式一每图16枚邮票(4×4)各自为1张,每版6张96枚邮票共16套。版式二每图2枚邮票共12枚(2×3+2×3,每图二连印)为1张,每版1张12枚共2套邮票。180.00万版全套面值6.80元+6.00元印刷版别胶印齿孔度数13.5度(邮票)13度(小型张)小型张规格94mm×130mm小型张邮票规格74mm×82mm(异形)邮票规格30mm×50mm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版式二】12枚设计者夏竞秋摄影者赵山(6-3)(6-5)整张规格【版式一】150mm×240mm(背胶)【版式二】174mm×180mm责任编辑陈静芝印刷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发行量【邮票】1420.14万套【小型张】1099.99万枚【版式二】180.00万版售价【邮票】6.80元/套【小型张】6.00元/枚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三毛老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