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跟着儿子学拼音(《郑州晚报》1997年5月8日)
2022-07-16 | 阅:  转:  |  分享 
  
跟着儿子学拼音

儿子的班里有110多个学生,老师顾不过来,批改家庭作业便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从此,我跟着儿子学起了拼音。

第一次是儿子学了“吞”字,他注拼音为“tūn”。我用了多少年,都读“tēn”,马上就对儿子批评了一通。妻子也与我的意见一致,二比一,少数服从多数。然而,儿子却极力争辩,说就是读“tūn”,是“tūn”下去,而不是“tēn”下去。我拿出字典来证明他的错误,然而一翻,却办了自己的难堪,儿子读得完全正确,只好反过来对他表扬一番。

又一次,儿子把“一”字注成了二声,我印象里多少年都读一声,怎么就变成了二声。一说儿子,他说是多音字,既读一声,又读二声。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也不敢肯定,赶快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印证,一翻大吃一惊,原来最简单的“一”字,有三个读音:“一”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一声,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四声字前念二声,如“一半”、“一共”,在一二三声字前念四声,如“一天”、“一年”、“一点”。在脑子存了20多年的概念,在跟着儿子学拼音中失去了平衡。

在辅导儿子作业中,他曾多次反过来纠正我的发音,说我的普通话不正确,而且每次都切中要害。我由此进一步推敲,深究读错的原因,终于发现,原来我出生几十年来一直z、c、s和zh、ch、sh不分或分不清楚。很多字音已现成固定的人们都习惯的土语,而非标准音。如“闸”读zhá不读zá,“翟”读zhái不读zái,斩读zhǎn不读zǎn,“插、差”都读chā不读cā,“查”读chá不读cá,“是”读shì不读sì,“瘦”读shòu不读sòu等等。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在农村老家遇到的一个笑话,90多岁的爷爷吃过晚饭说要看“电视(shì)”,一家人都笑话爷爷,因为人们都说是“电sì”,说“电shì”听起来别扭,实际上还真就爷爷说得对。

看起来改变老观念很难,但错误的老观念还真的要改。

(此文为本人原创,发表在《郑州晚报》,1997年5月8日6版《都市生活》。)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省巩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