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森钢铁西区各循环冷却水系统换补水后
水质控制、化验与汇报的建议
前言:此文阐述各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由地下水换地表水后水质控制数据的更改理由、水质各数据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当前管理方法等。本着求真务实,安全节水的原则,欢迎有针对性的质疑与讨论,统一认识,以利后期水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西区水处理,电厂是重中之重,所以下面以各电厂为实例,作具体阐述。
相关水质数据及指标引用如下:
项目 单位 12.15-6#补 12.15-大电厂补 地表水 大电厂前 大电厂后 pH - 补水前后变化不明显且指标要求也没变故不讨论 电导率 us/cm 1150 936 245 3900 1500 浊度 mg/L <0.5 <0.5 10.8 20 25 总硬度 mg/L 254 266 148 800 800 总碱度 mg/L 130 150 110 500 500 Ca2+ mg/L 150 158 96 500 500 Cl- mg/L 180 110 10 500 300 N 3.5~4.0 4.5~5.0 先谈补水的改变,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浓缩倍数的预期与水质控制指标。
有利因素:碱度与钙离子都相应降低,结垢趋势下降,氯离子降低,腐蚀趋势下降。不利因素:地表水浊度比井水高,浓缩后易在换热管底部形成软垢,另夏季细菌藻类更易带入并繁殖,杀菌灭藻要求提高。
因碱度与钙离子下降,相应提高浓倍数1倍,达到4.5~5,已到全国各行业水利用率的高水平,继续提高浓缩倍数节水效应不明显,可能也不一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譬如有循环水用到其它工艺,影响浓缩倍数提高,另贵中心有污水深度处理,所以不必将浓缩倍数提到太高,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浊度提高到25NTU是因为地表水浊度较高,如果旁滤不得力,循环水浊度按相应比例提高,仍按原20NTU要求,可能会影响整体浓缩倍数的提高。当前没看出非常明显的影响,最近几天地表水水质没有出具,不好下结论。
氯离子控制指标下调到300,是老的国标要求,因为现场能达到,所以收窄。各系统后期正常运行后实际数据会低于此指标,考虑氯离子影响因素较多,防止较高的异常氯离子数据对浓缩倍数的制约,所以未以补水的数据为参考依据。这个指标因未用于计算浓缩倍数,其实可以只监测不控制。
其它控制指标基本依据浓缩5倍的上限推导出来。
其次谈一下电导率指标的稳定预期所需时间及对浓缩倍数计算的影响
此时间主要与系统保有量、每天排污量及前期控制数据(或者实际开始调整时的数据)与后期控制数据差值有关。
理论公式:C旧e-QT/V=C新→T=-V/QIn(C新/C旧)
其中:e为自然常数,C指相关水质指标,Q为每天排污水量,V为系统保有水量,T为旧水质的影响消除的时间单位天。
正常补排水情况下(4~5倍浓缩倍数),大电厂电导率消除旧循环水影响达到预期指标的时间约13天(排污每天1700方,系统保有量20000方计);
265循环水电导率消除旧循环水影响达到预期指标的时间约14天;
6#机因保有水量相对较小,各指标基本调整到控制范围内。
因浓缩倍数计算涉及电导率、总硬、钙离子,总硬、钙离子因前后控制指标调整不大,通过置换消除原循环水的时间较短,当前用于计算浓缩倍数误差已不大,但电导因前后指标相差较大,消除影响时间较长,用于计算浓缩倍数会使用数据偏大。因此当前浓缩倍数计算建议只用钙离子与总硬度,两周后恢复原来的计算方法。
天津沃川水处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部
章小东2018/1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