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随州古今八景·楚风社区讲稿
2022-07-17 | 阅:  转:  |  分享 
  
随州古今八景主讲人:明丽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
午好!五月是花开的季节,也是瓜果丰盛的季节。五月,繁花似锦,生机盎然。李白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写道:“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韩愈在《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中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这明媚的五月天,我们相聚在
楚风社区,一起探讨随州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随州古今八景”。随州历代有八景之说,以明清时期为盛。“八景
”是随州人的精神记忆;是随州文化的地标性作品;是随州的文化符号。我们了解随州古今八景,一是唤醒随州人的记记,二是增强随州人对于家乡
的热爱以及作为随州人的自豪感。“随州古今八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了解。明嘉靖颜木版随州八景
明嘉靖年间颜木编纂的《随州志》记载的“随州八景”,反映了古代随州丰富多彩、奇异独特的城池景观和自然景观。颜木(1484—15
44年)字惟乔,一字升父,号淮汉先生。今湖北省广水市马坪镇颜家咀人。出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六月,卒于明嘉
靖二十三年(1544)冬。据说他们家是一门五举人,祖孙双进士。颜木因仗义惩办恶人遭诬陷,被免职,回家闲居。嘉靖十六年受随州知州任
德所请,修《汉东志》、《随州志》。他突破志书传统分类体,仿《春秋》作编年体,为志书未有之体例,为世人所称赞。遗憾
的是,《汉东志》遗失了。明代颜木版随州八景:神农洞天舜子古井东阁朝阳洪山夕照白云层楼紫石长桥浮缨春涨溠水渔归
一、神农洞天指烈山神农洞。同治八年《随州志》关于神农洞的记载:在随州东北一百二十里的厉山之东,传说是炎帝神
农的诞生之地。”链接:神农洞天刘霦(bīn)神农生去几千年,食德于今处处然。丹灶何曾留古洞,耕耘犹自庆长天
。可知杳yǎo渺原非帝,始信鸿功即是仙。寄语烟霞三岛客,好从实地悟人先。刘霦
(生卒年不详)字潜夫。高阳边渡口村人。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初任河南武涉县令。因政绩显著,被提升为随州知州。在
任期间放粮赈荒,肃清大盗,并疏请朝廷免除军需20万,以安抚随州之民。康熙十三年(1676),经于成龙举荐,升任礼部侍郎。
康熙六年(1667年),刘霦纂修的《随州志》四卷刻版付印。书今藏北京图书馆。二、舜
子古井在距随州城南一里左右的地方。《隶书》记载:在随地之舜子巷有石碑,上有“光和三年”字样。宋代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舜子井》
记载:“在舜子巷,有秦碑刻。”链接:舜子古井刘霦虞帝遗踪不可寻,祗zhī余残井气阴阴。澄泓百尺思亲泪,磨砺千
年大孝心。荒草凄凄疑虎啸,清潭隐隐似龙吟。当年儿女情真处,血染长栏湿满襟。三、洪山夕照大洪山在晚霞中倒映于
水面的美景。链接:洪山返照(明)颜木
朱帘斜卷看洪山,山色空青返照间。远浦帆
归双鸟过,孤峰僧定片云还。自怜短景催人老,
却爱长年伴我闲。谁似葛巾陶靖节,
岁寒三径且盘桓。四、东阁朝阳指汉东楼,旧志记载“此即城南门丽谯qiáo楼,旧址已废。”取
的是汉东楼在朝阳映照下美轮美奂的景致。链接:东阁朝阳(明)颜木扶桑推上火轮明,万景天开照赤城
。曙气暗浮仙掌动,海光寒侵玉壶清。朝生旸yáng谷鸡先唱,秋尽高冈凤未鸣。
长羡卢仝tóng浓睡觉,仙风两翼到蓬瀛。五、白云层楼同治八年《随州志》记
载:在州治西城上,楼废,后人在旧址上建楼,名为白云楼,后来亦渐渐废弃。明朝弘治年间知州李充嗣复建白云楼,并留有吟咏此楼的佳句。现
在神农公园旁边山上的亭子,就是那时候的白云楼旧址。现在的图书馆就是过去的白云书院。
李充嗣字士修,号梧山,四川内江人,明朝大臣。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任河南、应天巡抚、工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等职。
弘治九年(1496年)任随州知州。期间,他修筑堤防(随州外城——土城,为他组织修建)。重建岁丰桥;兴修水利,使大量荒芜土地得以开发
利用;组建商船(平时经商自主运输,有漕运任务时听官府安排);建义仓于四乡,饥散丰敛,民赖以济;建白云书院,注重教育;重修白云楼、尹
公亭,夜光池;在官道上修石桥,建大邮舍(驿站)16所,道路植树达700多里;组织1300多民兵操练,维护社会治安;注重开发大洪山旅
游,题匾额“温泉”,为随州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链接:白云层楼(明)颜木千尺飞甍méng碧汉回,
五云神气小蓬莱。东横溟渤扶桑折,西出峨眉鸟道开。黄鹤仙人天上去,
锦袍公子日边来。一拳搥碎阑干月,烂醉东风酒满杯。六、紫石长桥过去
有长桥、官桥之称。位于府河镇紫石铺,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五个孔的平桥。始修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明代时期重修。桥长32米,宽2.74米
,桥孔净跨2.64米。桥面原来铺有紫色的条石25块,1954年被洪水冲崩北端的3块条石,现在剩下22块。
紫石桥链接:紫石长桥(明)颜木屈曲悬梯截水湾,红尘绝处见仙山。龙光直射银河表,虹影遥横玉峡间。
平陆西来通坦道,大江东去架狂澜。无人渡海求仙药,我欲从之借羽翰。七、浮缨春涨随州城
西有一条河名为“浮缨河”。据传,这条河的来历是源于楚庄王宽待下属的一个故事:大意是楚庄王在一次胜仗后,在?水和溠水汇合处的木船上摆
酒犒赏三军。席间一个名叫唐绞的副将酒后调戏庄王的爱妃许姬,许姬一怒之下用袖箭削掉了唐绞头盔上的红缨,并手持红缨向庄王投告。庄王知道
这是下属酒后失态,并非本意。因爱才心切,故意说天气太热,命所有兵士将头盔丢进河水里,一时间河面漂浮着数不清的红缨。这样一来,大家头
上都没有了红缨,许姬一时也说不清手中的红缨为谁所有,于是,一桩公案就此了结。后人为了赞美楚庄王的宽阔胸怀及爱才之心,将这条河称作了
“浮缨河”。浮缨春涨就是取自浮缨河在春天水涨河满时的景致。链接:浮缨春涨(明)颜木公子候封车乘强,紫骝快意弄波光
。五花过雨胭脂湿,千骑游春锦障香。白昼微茫烟雾台,清霄飘渺水云长。那知龙化天池去,愁杀驽骀tái空自伤。八
、溠水渔归溠水,水名,属于涢水支流。发源于随州西北桐柏山南麓、七尖峰西北部的鸡鸣山,南流注入涢水。这里是指渔民傍晚驾着扯满风帆的
渔船满载而归时的景象。链接:溠水渔归(明)颜木花坞桥阴系钓船,沧波送尽夕阳天。三春锦浪摇蓬底,八月银潢huáng落
枕边。白石放歌宜作伴,紫鳞斫脍zhuókuài不论钱。人间是处风波恶,独爱山深复有年。清同治文龄版随州八景文
龄,蒙古正蓝旗人,贡生。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孝感知县迁任,同知衔署理随州事,主修《随州志》。八年(1869年)志成,作序。
光绪初,又补纂《随州八景图考》一卷附于志末,所述八景有:清代文龄版随州八景层楼映带双水潆洄祠落晚霞池涵霁月洪山积雪
白水翻银神洞云封仙城松秀一、层楼映带迎薰楼有五迎,薰xūn门为最高。上建层楼,奉魁星像,光能四照以耀文明。南数
里为汉东楼,即外城之正南门。遥相映带,气象万千。远有西南群山拱卫,西北河水环流。桥跨其间,实为大道咽喉。两楼并峙zhì,非常壮观。
层楼映带指的就是迎薰楼和汉东楼。二、双水潆洄境内诸河唯?与涢为最著。治北一百八十里太白山有?水,出马迳jìng合
河店至刚家河合天河口,水而南。又大洪山北麓名泉数十泓,为涢水之源。沿山的东面至城西两河口,与?水汇而为一。波纹荡漾,曲折潆洄。双水
潆洄指的就是?水和涢水。三、祠落晚霞随东门外有随大夫季子祠,“其祠之妙景,天成也。”值明月未升,夕阳初下,山光
映照之中,樵夫荷担而归,牧童扬鞭而返。迎面则赤城缥缈,当头则红树依稀,天半飞霞,直落祠前。真是一副天然的图画。这就是祠落晚霞的景观
。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的随国大夫,是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
大贤”。季梁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就是他认为民为神主。我们随州的文化学者王文虎先生著的有一本书《大贤季梁》,对
季梁以及他的思想作了记述和深入的分析。四、池涵霁月白云亭下有夜光池,传为随侯得珠处。珠径盈寸,其色纯白,夜光可
以烛室,历世称之。池水澄清,不涸hé不溢,每当雨霁烟销,月出东山之上,波光掩映。天上月色可玩,池中月影可涵,此景为池涵霁月。
五、洪山积雪随西南距州治一百三十里,有大洪山,广圆百余里,群山发脉皆由于此。其层峦叠嶂,峭壁悬岩,作雨行云,变幻莫测
。即冷泉石迳之间,古寺疏钟之际,令人亦作世外想。而群峰耸立,非人迹所能到。特别是积雪覆盖的时候,白茫茫一片,非常壮观。所以取此洪山
积雪之景为八景之一。六、白水翻银距城北二百里。山麓中一岩壁立,瀑布天半飞来,倒海翻江,飞流直下,蔚然奇观。目见
之而成色,耳听之而成声。对月彩以常清,晶莹比玉;映云华而并耀,皎洁如银。岩上玉皇阁,岩下东大寺,皆古刹也。此为白水翻银之景。
七、神洞云封西北乡厉山店,商贾云集,巨镇焉。俯视大河,舟楫往来之处,傍依翠麓,田原交错其间。有山蜿蜒而来,横亘西
南一带,传为神农氏发祥之所。山半有祠,祠旁有洞,洞常有云出,时而云影灿烂,时而云气苍茫,变态无穷。取为“神洞云封”之景。
八、仙城松秀随州南七十里善光山即仙城山,有滴水岩、马鬃岭、白牛池、响石堂诸胜,溪河环绕,似往已回。山多松,秀甲一州,此乃“
仙城松秀”之景。据资料记载,隋炀帝的长女南阳公主曾在仙城山出家修行,飞升之后,又择这里栖息灵魂;唐代的紫阳真人曾在这里隐居;唐代
诗仙李白也曾在这里谈道论佛,并留下著名的诗篇。山内有一古寺名相国寺,颇有盛名。随州新八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州的城区市政建设和风景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交辉相映,形成了众多城市景观,展
现出随州城新风貌,其尤以“随城新八景”为最。随州新八景古乐仙葩故城新雨两水明镜南山翠影文峰承运
岁丰裕民夜池涵秋白果馨风一、古乐仙葩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编钟,举世闻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曾侯乙墓
的西南面建设有园林植物园,使古老的编钟和绿树繁花交相辉映,此乃“古乐仙葩”之景。二、故城新雨治理随州西护城河,建设神
农公园,使古城旧貌换新颜,创造出琵琶形的绿色新城,故名。三、两水明镜涢水、?水汇合绕城而走,南下而成府河,其势壮观
,取李白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四、南山翠影又名“独崇翠影”。城南的独崇山隔
涢水、府河与城区相望。绿色的山峰映照在河水里苍翠欲滴,因此而得名。五、文峰承运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几经重建,皆毁于
战火,至光绪十年五月(公元1884年5月)又重新修建。清同治《随州志?重建文峰塔记》曰:城东南望城岗回龙寺旧有文笔塔,所以唐宋元明
时文人学士层见叠出。明未战乱,此塔坍塌。清道光九年(1829年),由城南杨秀才倡导,在民间筹款重建了文笔塔。至咸丰、同治两朝,塔多
次遭战争破坏。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知州主持在城南另建一座宝塔,改称文峰塔。原受损坏的文笔塔于1966年拆除。文峰塔酷拟
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宝塔。塔身用青砖砌成,塔基以上两层嵌有“菩萨、鲁班、观音、罗汉、祖师、杨将军”等字样。字属颜体,苍劲古朴。字下留有
拱门。顶端以下4层圆孔和拱门穿通,错落排列。全塔共10个门,6个圆孔,层层塔角翼然挑起。塔身呈正八面体,锥形,七层,七丈五尺高,人
称文峰塔,名寓“文运宏开”之意。该塔现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名单。六、岁丰裕民岁丰桥位于青城西门外,跨越花溪河之上。东
西通向,长10米、宽3米、高4米,净跨7米,红石条单孔拱型结构,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始建,后来被洪水冲毁。明弘治十年(149
7年),知州李充嗣在原桥南百步外,另外建了一座单孔桥。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桥再次被洪水冲崩。清咸丰二年(1852年)
九月,余朝贵带群众捐资重修,并在桥身北侧,西悬壁间嵌一碑记,云:“大明洪(弘)治十年(1497),州主李充嗣建岁丰桥。”据传,
当年知州李充嗣建桥时为了桥基稳固,用铁链联系两端桥墩。水底下的铁链在波光粼粼的水里,看上去就像是蠕动的蜈蚣,于是,随州有了“岁丰桥
下铁蜈蚣“的传说。此桥现在保存完好。七、夜池涵秋前面在清代的随州八景之一的“池涵霁月”中讲过,夜光池是随州知州李充
嗣根据随候救蛇的故事而修建的。李充嗣在城西募了十亩地,挖掘水池,修建楼台亭榭,种植花卉草木,竖上一块石碑,题名为“夜光池”。夜光池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毁坏,石碑也在1966年丢失。现在神农公园内的图书馆前恢复了此景。八、白果馨xīn风随州洛阳镇的银杏
谷,有许多古老的银杏树,千年以上的有300多棵,树龄最长的达2600多年。随州古今八景随州古今八景形成的原因是
多元的。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工形成的。自然景观是上天的恩赐。而人造的景观,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历史的沉淀,只有在历史的沉淀中成
为永恒,它才能成为真正的景观。但所有的景观都含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历史和文化是景观的灵魂。也许有人指责现在的一些景观
是人造的,其实,历史的景观,很多也是人造的,问题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能留下来或能载入史册,便都成为历史
的景观了。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已经穿越历史的隧道,成为文化景观。有的已经达到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随州古今八景是随州的文化珍稀。它们不仅是随州过去美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今随州美的见证。通过八景,我们获得的共同体验,即“美是永恒的”。希望今天通过对于“随州古今八景”的回味与鉴赏,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谢谢!二、双水潆洄三、祠落晚霞四、池涵霁月五、洪山积雪六、白水翻银七、神洞云封八、仙城松秀一、古乐仙葩二、故城新雨五、文峰承运六、岁丰裕民七、夜池涵秋八、白果馨风随州古今八景舜子古井甍:意为房屋、屋脊锦袍公子:指李白。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jìn、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脍kuài细切的肉一、层楼映带
献花(0)
+1
(本文系云深不知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