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志愿服务的一点思考
2022年7月2日,我正式进入了新的暑期生活。但很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平静、悠闲的假期。我所在的小区在7月6日进入临时管控——不能再自由进出小区了。
小区所有居民每天需要完成两次抗原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这需要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而且小区居民的冰箱很快告罄,新吴区人民政府的生活物资的搬运和下发也需要大批的志愿者。于是,小区内迅速涌现了大批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是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助己、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从对志愿者精神的定位来看,无疑的,志愿者是一种很高尚的身份。至少,从道德层面来讲,志愿者本身是一种道德境界的体现。
但,从我所经历和观察的事实来看,很多时候,志愿者的行为似乎已经偏离了这一身份和行为的宗旨。
志愿者应该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唯一的职责和使命是服务大众,而不是占据道德高地,对不从事志愿服务的民众进行道德绑架和道德说教。很遗憾,不少志愿者不知出于何种潜藏于内心的优越感和傲慢,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训普通民众:“你怎么不来做志愿者?”。甚至,完全搞混了自己志愿者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颐指气使的“当官”的了。从这些言辞和行为来进行逻辑推测,我高度怀疑这些所谓的志愿者的个人素养和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甚至,我更要怀疑,一些所谓志愿者将自身生活中的不如意、不顺心带到了志愿者行动中,或者偏执地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一种“崇高”地位,有望在志愿者服务这一崇高行动中得到满足。对于这些所谓的志愿者,我只能说,他们很可悲,他们也很滑稽。
志愿者行动应该是出于内心的善良而从事的一种奉献和不求回报的高尚行为。但如果是带着某种目的来从事这种工作,是玷污了这一神圣的身份的。我并不反对用相机来记录自己这段光荣的经历,但我绝对反对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摆拍和针对特定人群的有预设的宣传。我看到不少微信公众号上动不动就以某某单位“党员志愿者在行动”来进行新闻报道。难道从事志愿者工作的都是党员?难道他们从事志愿者工作就因为自己是党员?
我始终认为,志愿者行动与一个公民的政治身份无关,它更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所以,任何刻意的宣传都是画蛇添足,都是弄巧成拙,都让普通民众对这一社会公益性工作产生误解和反感。
一个真正的志愿者,有权利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但绝对不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炫耀和压迫别人的工具。一个真正的志愿者,有理由以某种方式来记录这一难忘的工作场景,但经过设计的动作和言语就让人感觉,你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的所有行为是为了捞取某种你渴望的名利,作为你的某种筹码,你让本是纯粹的工作变得不纯粹,甚至沾染上了某种恶俗的气息。真正的志愿者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不需抛头露面,无需表彰公告。
说到底,志愿者应该是每个公民的另一种身份,志愿者精神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