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特提斯”(4)
2022-07-19 | 阅:  转:  |  分享 
  
漫话“特提斯”(4)

胡经国



三、特提斯成矿域简介

㈠、成矿域的概念

成矿域(MetallogenicMegaprovince)是指Ⅰ级成矿单元,跨洲际的全球成矿单元。它反映全球范围内地幔物质起伏的巨大不均一性,一般与全球性的巨型构造相对应;它是在全球性大地构造-岩浆旋回期间发育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区域成矿作用和相对的矿化类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显生宙时期,已经划定多个成矿域。其中,若干成矿域覆盖到中国本土,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等。

在一个成矿域内,经历多阶段构造-岩浆旋回作用和演化,发生过多期次叠加和改造等复杂的区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和矿种较多,可以划分出多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和矿床成矿系列。

㈡、特提斯成矿域概述

1、特提斯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带,或称特提斯构造域,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呈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它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小陆块,如Anatolides、外高加索、Alborz、伊朗中部、鲁特、阿富汗、帕米尔、南羌塘、北羌塘、拉萨、保山、中缅马苏、西缅甸等,及陆块中间的造山带组成;是在晚古生代到新生代期间,古、新特提斯洋扩张与闭合过程中,历经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可以主要概括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以及欧亚大陆的增生。其中,欧亚主动大陆边缘和冈瓦纳被动大陆边缘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

2、特提斯成矿域主要成矿作用

特提斯成矿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注定了其成矿具有多金属、多类型的特征。漫长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其金属堆积的连续成带性。其中,一些重要的成矿带全球著名。

资料显示,在特提斯成矿域中已经识别出了6种主要成矿作用。它们分别形成斑岩型Cu-Mo-Au、与岩浆热液有关的Sn-W、岩浆型铬铁矿、VMS型Cu-Pb-Zn、浅成低温热液型Au-Hg-Sb及与沉积岩有关的Pb-Zn等矿床。

这些矿床都是在洋盆扩张、洋陆俯冲、大陆碰撞等地球动力学背景钟形成的。与环太平洋、古亚洲等增生型造山带相比,在特提斯成矿域中也保存了众多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矿产,如斑岩矿床、浅成低温矿床、VMS矿床等。

另外,在特提斯成矿域中还有大量矿床的形成与碰撞环境密切相关,如东南亚锡多金属矿带、Sahand-Bazman铜矿带、以区别于典型的增生型成矿域。

3、特提斯成矿域研究意义

特提斯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环太平洋、特提斯、古亚洲)之一。

该成矿域西起地中海西部,向东经阿尔卑斯,过土耳其、伊朗中北部、阿富汗,经帕米尔至喜马拉雅,再向南转向中南半岛,止于印尼苏门答腊(Sumatra)群岛;东西向延伸超过10000公里;赋存有东南亚锡矿带、玉龙铜矿带、冈底斯铜矿带、萨尔切什梅(SarCheshmeh)斑岩铜矿等世界级规模矿带(床),在成矿规模和资源潜力上足以与环太平洋和古亚洲成矿域相媲美。

更加难得的是,特提斯成矿域完好地记录了特提斯洋盆裂解→扩张→俯冲→碰撞的完整演化过程,增生造山与碰撞造山连续发育,成矿作用丰富多彩,显示了复合型成矿域特色,以此区别于环太平洋和古亚洲增生型成矿域。

因此,对特提斯成矿域进行研究和总结无疑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㈢、中国成矿域简介

1、中国成矿区带划分

中国全国的成矿区带划分采用五分法,即:成矿域(又称Ⅰ级区带)、成矿省(又称Ⅱ级区带)、成矿区(带)(又称Ⅲ级区带)、成矿亚区(带)(又称Ⅳ级区带)、矿田(又称Ⅴ级区带)。

以陈毓川为首的一批区域矿产地质学家,对中国全国成矿区(带)作了整体研究,将成矿区(带)正式命名为成矿域(Ⅰ级)、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Ⅲ级)、成矿亚带(Ⅳ级)和矿田的五级划分法,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

中国的5个成矿域是:古亚洲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2、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⑴、概述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是指北界与秦-祁-昆成矿域相邻,东界沿龙门山断裂和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延入越南,向西经中东进入阿尔卑斯和北非阿特拉斯;形成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田以及复合型矿。

该成矿域经历了古大洋、古大洋闭合、萌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五个阶段。其地质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其中新生代盆地发育,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造就了极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出现了全区性的区域成矿作用,并且达到高峰。

在该成矿域内形成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田以及复合型矿。其金属成矿作用主要矿化类型有:与中-中酸性、基性-超基性有关的岩控型;与海底火山喷发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岩控型(包括黑色岩系)及块状氧化物型等矿床。由于其成矿作用复杂,后期叠加改造强烈,因而形成复合型矿床。

⑵、西藏成矿省(雅鲁藏布江成矿省)

西藏成矿省,又叫做雅鲁藏布江成矿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与中国西藏自治区基本相当,但是藏东和藏北部分地区划归三江成矿省及松潘-甘孜成矿省。西藏成矿省地理坐标为东经78°24′~98°00′,北纬26°48′~34°55′,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

西藏成矿省地处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北部为藏北高原,中部为藏南谷地,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整个地势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总特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发现和“一江两河”地区矿产勘查的重要进展,展示了不可低估的找矿潜力。

⑶、三江成矿省

三江成矿省地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包括中国云南西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和青海南部。其东以甘孜-理塘断裂、小金河断裂及红河断裂与松潘-甘孜成矿省和扬子成矿省相邻;西南到国境线;其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

三江成矿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隶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在大地构造上,三江地区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带由近东西向急转为南北向的转折部位。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地壳经过萌特提斯、古特提斯及新特提斯等多旋回开-合构造演化形成的复杂拼合带;其南西一侧受印度板块控制,北东侧分别受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制约。

⑷、松潘-甘孜成矿省

该成矿省在中国四川省西部至藏北,其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夹持在昆仑、上扬子、三江和西藏成矿省之间,呈倒三角形。在区域上,北以玛沁-略阳深断裂、东和东南以龙门山-锦屏山深断裂系(推覆带)、西以甘孜-理塘深断裂带分别与秦岭造山带、扬子准地台、三江造山带相接。

在该区内广泛分布的是三叠系地层。而在本区东缘局部地区则出露有前震旦系通木梁群、盐井群,为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上震旦统-下二叠统分布于平武、丹巴一带,以泥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主,偶见火山岩,各系地层间均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上二叠统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理县以西各大背斜轴部均见有出露。2022年7月12日编写于重庆







4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