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欧体 颜体 柳体 赵体书写特点和行笔差异对比
2022-07-31 | 阅:  转:  |  分享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书写特点和行笔差异对比欧体:字体以“二王”为基础,融和了汉隶魏晋书法余韵,吸收诸家之长,于平正中求见险绝,自创新意,独
树一帜。在用笔上和点画上基本上以方笔为主,间用圆笔,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行笔缓慢含蓄,有顿无蹲,收笔不苟。字形瘦长,笔画较细,
结构上来讲字的中宫收得较紧,横竖粗细差距不大。个别的横笔的倾斜角度较大,历代书家评价为“险绝”。颜体:广泛吸纳六朝、隋、唐书家的技
法,兼收并蓄融为一炉,法前人而愚新意,开创新的风格,笔画劲挺肥厚,间架平整茂密,气势磅礴多变,上密下疏,似泰岳之高耸。行笔雄健,起
笔藏锋圆转,笔笔中锋,用墨横轻竖重,奈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转笔多长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转折处多呈现内方外圆。钩笔笔法多
成鸟嘴状,字形结构宽博方正饱满,左右基本对称,端庄平稳,表现出雍荣度大、开阔雄伟的气概。柳体:晚唐著名书法。初学“二王”,后习隋唐
各家笔法,后进一步把变用颜体,另辟蹊径创新独树一帜。书体结构严谨,疏朗开阔,格局方正,劲健挺拔,骨力洞达,神采俊发,因此成为后世楷
模。点画遒劲刚健,富有弹性,横竖撇奈笔势都向四面伸展,大局势开阔,使字显得昂首屹立,雄资磅礴,用笔行驻提按精悍出神。以颜体为基础,
结字紧凑疏朗豪放,中宫收紧,四面开张,紧而不拘,疏而不散,规整中富有变化,平正中偶出险奇。柳公权集欧颜两家之长,柳体楷书以方笔为主
,点画爽利挺秀,且笔画如内嵌字骨,硬朗爽健,骨力遒劲,给人以神清气朗之感!赵体:赵体楷书异于欧颜柳三位书家,结构宽绰秀美,形体端秀
而骨架劲挺,笔画方圆皆有讲究顾盼呼应,更注重作品整体的形意结合,意韵之美。所做楷书,讲究中锋用笔,平顺和畅。结构匀称,从而得平和清
丽之姿,婉转秀劲之美,赵字特点是姿态繁多,圆活生动,顾盼呼应,形意连贯,结体匀称舒适,笔画疏密合度,边旁部件配合融和。但是应该着重
注意,赵体字流畅圆润,但是行笔较快,书写时切忌浮滑笔力软弱,锋芒显露,不可只求外观圆清秀婉转,而忽略其骨力内在。欧体:结构大多成上
下窄长之势,内紧外松。左右结构的字,在字形上左侧陡峭,右侧向右方伸展。凡左右结构的字均有作项背之势。中宫敛紧,四肢比较开张,左敛右
纵,在险中求稳。颜体: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平正”,因而正所以不拘状而不险,起笔藏头,收笔护尾,强调中锋行笔和圆劲有力,势开张,字撑格
,重心稳,形端庄。柳体:对于欧颜楷书进行严谨结合,善于创新。回避欧书秀美和紧敛而取其险劲,回避了颜书方正肥壮而取其宽博大度,集取欧
颜两家之长,因而自成风貌。赵体:结体秀美,笔意连惯,外柔内刚是赵体的特点。楷中带行,上下笔势呼应,于严整庄重中见潇洒天真的神韵。一
、横画:欧体——斜上姿态,中端不含有弧形。颜体——短横前细后粗,左轻右重。长横中部(段)比较细,略带有弧形。柳体——短横粗壮,长横
细瘦。赵体——短横左重右轻,长横弧势明显不隐瞒,中段略有一些细。二、竖画:欧体——悬针竖多为主笔。垂露竖中段略细。颜体——悬针竖坚
持中锋用笔,中段挺拔。垂露竖两头比较圆润,中间稍略粗。柳体——悬针竖粗细均匀,垂露竖下垂直行。赵体——多用垂露收笔,比较大方,显得
厚重。若有两笔竖画时,右部一笔一般都是用悬针。三、撇点:欧体——斜撇、短撇爽劲有力。长撇、竖撇细而有劲。颜体——长撇劲而有力富有内
蕴,如绵里裹针,外柔内刚。短撇浑厚粗短,似匕首状态势。柳体——直撇粗细均匀。短撇重而锐利有力。长撇细而有劲有力。赵体——短撇有劲,
快捷而利落干散。四、捺画:欧体——斜捺、平捺笔力均送到笔锋,基本不停动。颜体——捺画粗重,浑穆饱满,弧度自然。柳体——波动中出筋露
骨,峭拔刚劲。赵体——轻灵畅达,暗含起伏。五、折画:欧体——横细竖粗,折处方劲浑厚。颜体——横细竖粗,横略向上方斜(形成右低左高)
,折处带弧度。柳体——横折中竖画微带弧状,形如弓。赵体——横折用笔如行书,圆浑而带有立体感。六、点画:欧体——以三角为主(主要是源
于魏碑)。颜体——点的形状饱满,收笔多锋为下笔做呼应。柳体——多于侧锋写点,撇点出锋劲利。赵体——富有变化,活泼自然。七、钩画
:欧体——竖钩蓄势疾钩,也有逆行平出。颜体——形如鹅头,钩尖如鸟啄。柳体——横钩与竖钩,或者顿笔如鹅头,或者轻出如三角形,弯钩略带弧度。赵体——出锋疾捷。
献花(0)
+1
(本文系王正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