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企业安全管理】工厂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022-08-04 | 阅:  转:  |  分享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伤害等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管理。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
,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公司有限空间由各部门和各单位定期
辨识,公司审核后备案。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单位及车间领导都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本单位有
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无事故发生。(一)有限空
间作业安全责任制1.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各部门、单位及车间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职责;(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操
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3)审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4)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
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5)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6)应对从事
有限空间的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7)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8)及
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现场作业负责人职责:(1)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
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3)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
护设施、作业人员防护达到作业要求后,经过授权批准作业;(4)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
时,终止作业。(5)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并清点作业人员与撤离作业人员一致。3.监护人员职责:(1)应接受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2)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环境、工艺情况,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3)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
业现场,全过程掌握作业人员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人员进行可靠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通讯联络;(4)应
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到位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5)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
救援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6)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7)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8)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当对作业现
场进行清理,并清点作业人员与撤离作业人员一致。4.作业人员职责:(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2)遵守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
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应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4)严格按照“有
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5)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按照规定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防
护器具,并正确使用工具;(7)熟悉应急自救措施,掌握报警联络方式。(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1.凡进入有限空间从事有限空间检修、清理等
作业的相关部门、单位、车间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按照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见附件),该审批表一式两份,一份交监护人员保存,
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车间或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保存,审批表不得涂改。未经审批,任何人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在
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2.将有限空
间作业发包给外协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外协承包方,并与外协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
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用工单位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用工单位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
责任,外协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3.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注意以下事项:(1)作业地点:填写详细,应
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地点;(2)工作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等作业种类。任
何人无权更改工作内容;(3)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与撤离人员必须姓名、数量一致。(4)监护人
员: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按事故应急救援
,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5)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
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1.各部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制度,都应大
力开展有限空间安全宣传教育,根据本单位的有限空间特点,每年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
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3
)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5)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从事有限
空间作业。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组织单位(部门、车间)应进行针对本次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安全注意事项的交底。(四)应急救援管理
1.各部门、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处置措施,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
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2.各部门、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
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3.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切忌盲目施救,监护人员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报警或大声呼救,
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带上空气呼吸器,携带安全绳等,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入内施救,禁止因救人心切
盲目入内,导致事故的扩大。(五)通风要求1.有限空间作业前可采用自然通风,可以打开料孔、烟门、炉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时间不低于30分钟;作业中不应封闭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等,并做好安全警示及周边拦护。2.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
的方法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确认。(六)检测要求实施有
限空间作业前,要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1.进入有限
空间前必须先通风30分钟,然后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或进行小动物活体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未经检测或
检测结果不合格,严禁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2.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应处于安全环境,要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
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需经检测人员签字确认。3.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
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限值后,方可进
入有限空间作业。4.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9.5%-23.
5%。如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5.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环
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
测合格后再进入;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七)有限空间作业规范及安
全防范措施1.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现场作业负责人或监护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应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
素、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措施,交底后双方在审批表上签字。2.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检维修、清理等作业,必须实施有限
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如需要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必须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工作票》不能代替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作业票。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使用超过安全电
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4.进入含有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要求正确穿戴好个人劳保用品。不得携带易燃
易爆以及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5.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物。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7.对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的人员、工具、材料等进行登记,并在作业结束后清点,以防遗留在有限空间内。四、附则(一)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20年月日
献花(0)
+1
(本文系庸人读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