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福民-谈两宋时期“虎丘泥人”的四大考证
2022-08-09 | 阅:  转:  |  分享 
  
高福民谈两宋时期“虎丘泥人”的四大考证2020-08-0317:38:33来源:《江南时报-融媒体》?高福民在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谈起
虎丘泥人,心中充满着感动。他说:泥土里有“魂”,有“根”,有“乡愁”。在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中,泥塑人物有着光彩夺目的一页。伏羲、女娲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神,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模仿自己的模样,“抟土为像”,又“绳泥溅地为人”。新疆古丝绸之路吐鲁番阿斯塔那
出土有高昌时期的伏羲、女娲图,中华民族虔诚地尊奉女娲为人类的母亲。女娲又炼“五彩石”补天,泥娃娃们也跟着母亲打磨石器,烧制陶器,雕
琢玉器。劳动创造了人,他们走出河汊、丛林,创造社会,步入文明。对于虎丘泥人,他不能不说两宋时期“虎丘泥人”的四大考证,瑞光观音10
00年1978年春,三名顽皮的孩童爬上岌岌可危、亟待维修的苏州瑞光寺塔掏鸟蛋,无意之中在第三层塔心一堆干草中,发现两尊彩绘描金泥质
观音菩萨立像,泥质合模制成。形象如唐代侍女般丰满端庄,色彩依然鲜艳,双手交垂于腹前,外表彩绘,璎珞等处描金。一尊为双目凝视,一尊为
两眼微闭,皆慈爱可亲、庄严肃穆。菩萨塑像用线描刻画五官,传情达意,绘塑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头上戴宝冠,身上披有右袒天衣巾帕,下着宽
大裳裙。衣纹的梯级褶皱亦用线条描绘,衣饰褶皱流动自然,纹理疏密有致,有条不紊,富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凭衣纹和褶皱就形成了一尊
整体感颇强的雕塑艺术品。按照塔内其余文物上的题记,这批文物当在北宋天禧元年(1017)九月十五日放入,距今整整1000年历史。
南京博物院曾在《江苏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文中确认:“1978年于苏州北宋所建瑞光塔内发现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佛教文物,对研究当时
书法、绘画、雕塑、写经、纺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瑞光寺塔发现的两尊北宋彩绘描金泥质观音立像,全泥质,高38cm。苏州博
物馆藏)2017年春节后,在女儿高晴的介绍和陪同下,我又与南京大学傅新毅教授,一起寻访到苏州一位民间收藏家梁德明先生的家里,见到一
尊宋陶佛教小像。傅教授是研究佛教的,一眼看出是阿难像,我与高晴也有同感,我们取出敦煌莫高窟的阿难像进行比较。经千年沧桑,像仅存头部
,黑胎白衣,白衣即化妆土,原来是有身体的,如果是立像,估计原像高24厘米上下,比瑞光塔观音像矮14厘米。彩塑已褪色,点睛及
双眉的墨描和淡淡的朱砂点唇犹存,两眼炯炯有神,浓眉阔鼻,双耳几乎垂肩,嘴角微翘,“梵相”与“凡相”结合,刻画逼真,生动传神,富有个
性,写实手法,甚是精彩。澄湖水底提线泥偶的发现2013年春夏之交,笔者与朋友为寻访南宋名寺碛砂寺遗迹,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名镇甪直镇
西南3千米处澄湖考察。考察之前,笔者在苏州博物馆查阅了20世纪50年代初范成法师所捐赠的宋代吴刻初印本《碛砂藏》中的《大般若波
罗蜜多经》。首先深感宋代苏州手工艺发达,刻工精巧细致,又惊叹《碛砂藏》卷帙浩繁,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重要的佛教典籍,计591函,
6362卷,历经宋元两个朝代百余年才全部完成。1923年康有为在西安开元、卧龙二寺发现一部他从未见过的古版佛经总集大藏经,19
30年赴陕西赈灾的朱庆澜将军顺路考察出此大藏经就是《平江府陈湖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即《碛砂藏》。朱氏回上海后,与叶恭绰、蒋维乔等
文化知名人士发起筹款影印《碛砂藏》,当时就延请曾任苏州结草庵住持的范成法师前往陕西整理、摄影,有缺损处取其他善本补之。不知笔者发现
的夹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宋代吴刻初印本”字条是否范成法师所书或所讲,如果是,则具有权威性。无独有偶,在澄湖之畔一户人家,笔
者又邂逅两具10余厘米高的纯白陶质泥孩儿泥偶。从头连躯干及双手双足,五块组成,手足灵巧活络,坐立自如,是至今发现较早的提线泥偶
实证。用五丝线牵起来,提在手上,摇曳发出叮当悦耳之声,与泥塑的区别在于它在窑中烧制过。两具泥偶表明,从前的宗教性题材,演变成了孩子
们手中的娱乐之物的通俗性题材;也不像汉唐的六七十厘米高的牵丝木制傀儡,而是宋代才有的、10余厘米高的提线泥制玩偶。(苏州澄湖发现
的提线泥偶,高10cm,民间收藏)苏州大学美术考古和艺术史教授张朋川也在江苏丹阳发现了此物,认为是一二十年前澄湖一度干涸见底时出土
的,澄湖水底曾考古发现有村落、寺庙和烧窑。可以想象,当年给它穿衣戴冠,配上道具,是多么可爱的一件玩具。泡在水中千年,衣冠道具早已腐
烂殆尽。因是澄湖遗址出土,故应属宋或宋之前的遗物。两宋之交,除了大规模兵燹,洪水大肆泛滥,而澄湖的所在地即吴淞江、娄江、东江的分流
处,冲击力影响更大,引起地陷。澄湖的中心部位以此时形成的可能性最大。澄湖有良渚文化遗址,也有宋遗址。良渚中后期距今4500年左
右,已进入文明时代,有澄湖出土的良渚文化的黑衣陶竹节柄鸟形壶为证;而宋遗址研究也很重要,宋代文化是一个转折性、标志性的文化,如此提
线泥偶,不可能是良渚文化的遗物。讨论泥塑,不能忽视澄湖宋遗址,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先从《碛砂藏》讲起的原因。苏州宋代平权坊遗址苏州不仅
有宋代泥偶和陶质泥人出土,还出土了用来磕印泥玩具的烧陶模子,即陶范。1975年3月,在苏州宋代平江府平权坊(今大石头巷)遗址
发掘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批泥模具。其中有19件单片模具和9件磕出的泥玩具,模子磕出的花样有:牡丹、团花、高僧、文官、戏球童子
、狮戏球、虎头哨、火焰法轮和小鸟、龟,其余是水月观音(残)、坐童举笙、捧笙童子(残)、麒麟、小瓶、花朵、小孩、牌楼影壁、花卉图案、
花冠头(残)等。从这些模子磕出的玩具都不大,高不过5厘米左右,但人物眉目清晰,衣褶合体,动物、花卉也都精微如生,不难看出宋代民
间艺人技艺之精良。戏球童子的形象,与苏州双塔罗汉院宋石刻柱础的童子像相酷似。从这些印模和翻制出来的小件上,可窥见当时苏州泥塑风格特
色及其成批塑制的盛况。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工作三十年》一文中也确认:“1975年苏州市大石头巷发现宋代平权坊遗址,根据出土的大
量日用陶瓷器、骨料和骨器半成品、制造玩具的陶范,以及熔炼金属的坩锅等,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证明原是茶楼酒肆和各种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地
方,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平江城是一个手工业发达、商业繁华的城市。”据宋《平江图碑》,大石头巷古称“平权坊”,为闹市所在。宋代,在闹市的
地方有泥偶店,且前店后坊式,可见泥偶店在当时人们生活和城市商业中的重要地位。从遗址出土的木柱桩被焚,以及宋年号古钱经火烧的痕迹,推
测这与金兀术带兵焚掠平江城,平江城遭受大火有关。镇江宋代五条街遗址20世纪70年代,镇江市五条街骆驼岭一处宋代遗址出土一批泥
孩儿,其中保存良好的有5具,上有“吴郡包仁祖”“平江包仁祖”“平江孙荣”等戳记。这5具泥孩儿,经过烧制,外表没有施釉,个别
地方略施彩绘,属红陶童子俑。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一匍匐在地、屁股蹶着,右臂搭在左臂上,一副沾沾自喜胜利者的样子;一仰面朝天,似
乎刚被对方摔倒,众目睽睽下显得不大服气;另一坐着的小孩俯视双方,俨然在评判胜负,手指倒地的在评头论足;路过的两小观众,一远远拱手而
立,袖手旁观看好戏,一握拳像是在给双方鼓劲,或欲上前帮忙。无疑是一组反映摔跤场面的捏塑群像。充满稚气,形象生动,比例适当,眉、眼、
鼻、唇、头发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据考古文章载,之后又在五条街的盐业大楼工地的宋代文化层中出土了戳印“平江府包成祖
”字样的泥孩儿。杭州也发现同类型泥孩儿,上有戳印“谢荣宗题”。由此推知,苏州泥人在宋代成批生产并销往外地。这类泥孩儿在当时多称为“
摩睺罗”,为民间祈求多子多福所用,在宋代十分流行,不啻为中国泥塑史上的艺术珍品。笔者于2006至2008年我国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淮河流域的农村集镇金代遗址考古的资料中,也见到了红陶童子俑、小动物俑和陶球、骰子等。红陶童子俑与苏州所产的模样非常相似,如光头
及所穿服饰,区别在于它是半身,明显粗糙,其他小玩具则内容丰富、制作细腻。“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既有文化
互通的一面,又有不同特点的一面,况且文化及商品流通都受到战争的影响,艺术交流和民间贸易的渠道并不十分通畅。高福民简介:一级艺术监督
,研究江南文化,长期关注文化对现代生活、现代城市的引领作用。历任苏州市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市文物局局长,苏州市政协党组成员丶政协
秘书长,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等职。现任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文化部课题《迈向“文化苏州”》
,2005年获人事部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昆曲课题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唯一的特等奖。出版主编和与人合作主编《苏州文化丛书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文化城市一一基本理论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专著《康乾盛世“苏州版”》(2016年中国非遗博览会学术成果展)、专著《过云楼梦:大变革时代江南文脉之一隅》《顾公硕残稿拾影》(二
书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专著《虎丘泥人一千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等。特别声明:以上
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picturesandvideosifany)isuploadedandpostedbyauserofNetEaseHao,whichisasocialmediaplatformandonlyprovidesinformationstorageservices.
献花(0)
+1
(本文系有无斋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