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_李庆本
2022-08-10 | 阅:  转:  |  分享 
  
东岳论丛Jan.?2010Vol.31No.12010年1月(第31卷/第期)(DongYueTribune)
1
认为流行文学是一个促进了特定思想传播的重要因素?于是学者们开始分析文本本身?如喜剧与杂志?从而
了解意识形态作品。安吉拉·麦克罗比的《〈杰姬〉杂志:浪漫的个人主义和青春少女》(JackieMagazine:Ro-
manticIndividualismandtheTeenageGirl)就是对英国20世纪60、70年代销售量最大的少女周刊《杰姬》
(Jackie)所做的一个具体分析。作者将《杰姬》当作一个意识形态的承担者?使用一种符号学的分析方法?也
就是一种“内部分析”的方法?将该杂志在建构信息时使用的一系列符码抽离出来?在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
以期能清楚地看到《杰姬》是以什么具体的方式(故事的编排、内容的选择、版式的设计、图片的样式、栏目的
设计等等)怎样建构了青春期少女的女性气质意识形态的。安吉拉·麦克罗比的《后女性主义和大众文化:
布里吉特·琼斯和新的性别统治方式》(Post-FeminismandPopularCulture:BridgetJonesandtheNewGender
Regime)?则是对女性主义发展到后女性主义状况的一种描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轨
迹。
1979年霍尔离开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由历史学教授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Johnson)
接任。他到任不久?便于1979年10月成立了大众记忆小组(PopularMemoryGroup)?开创了伯明翰当代文化
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新方向。此后?随着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又发展出诸多研究领域?如
对全球化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文化政策问题、文化产业问题等的研究?更有对自己学术历程的反思。
实际上?试图给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限定出一个范围是吃力不讨好的。他们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
出传统学科意义上的界限?以至于经常被人称之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由于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活生生的文
化现实?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科建设?所以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他们极力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反学
科的态度?并不在意有没有一种明确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为了达到自己的研究目标?他们大量借鉴社会
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即使是被看成是伯明翰文化研究标志的“民族志”方法?其实质也不
过是借鉴了人类学在考察异族文化时所采用的实地调查法。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没有一个大体相同的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跨学科研究
本身就构成了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一大特点。萨达尔(ZiauddinSardar)在《介绍文化研究》中曾列举了文
化研究的五大特点:第一?文化研究旨在检验文化实践的主旨及其与权力的关系。例如?亚文化研究(研究伦
敦白人蓝领青年)会将青年的社会活动看成是与统治阶级有关联的。第二?文化研究具有这样的目标?它在
文化的综合形式中理解文化?它在文化能够显示自身的社会政治背景中分析社会政治背景。第三?文化研
究既是研究对象?又是政治批判和政治活动的场所。例如?文化研究的学者不仅研究对象?而且她/他还会将
这一研究同更广泛的、进步的政治事业联系在一起。第四?文化研究试图暴露知识分类的缺陷?使不同的知
识能够相互协调?以弥补隐含的文化知识与客观(普遍)的知识形式之间的裂痕。第五?文化研究献身于现代

社会的伦理评判和政治活动的激进路线。这五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特点。一般而
言?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研究?而是当代非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而我们通
常所说的当代审美文化?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大众文化。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非常关注被主流文化所排斥
的边缘文化、弱势文化和亚文化;关注边缘性的研究领域?如女性和少数族裔;关注“非学术性”的内容?如电
视节目、流行音乐、幽默小品?乃至一直被视为禁忌的“性”话题;关注文化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机
制?从而保持了与社会密切的互动关系。“就其实际的研究而言?文化研究诉诸于理论框架时大多是具体的
个案研究?而不像过去的精英主义立场要全部地解决问题。文化研究的结果虽然有诸多分歧?其理论立场及

取向也不尽相同?但毕竟已经勾勒出一幅有关后工业社会的新的文化图景。”
[责任编辑:曹振华]
ZiauddinSardarandBorinVanLoon?IntroducingCulturalStudies.Cambridge:Icon?1997.

②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94
献花(0)
+1
(本文系盛夏晚晴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