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方水稻持续高温干旱应对保产集成技术-水稻所
2022-08-15 | 阅:  转:  |  分享 
  
南方水稻持续高温干旱应对保产集成技术中国水稻研究所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稻区持续高温少雨,35-39℃的持续高温日数较同期明显偏多,局部地区
持续出现40℃以上高温,当前江南、华南地区一季中稻处于拨节至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种处于抽穗扬花期至灌浆结实期,西南地区一季中稻大部分
进入灌浆结实期,正是对高温干旱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高温干旱会导致大量颖花败育,总颖花数下降,空粒数增加,叶片过早枯黄,粒重降低,
易造成严重减产。另外,持续高温干旱也会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尤其是螟虫、飞虱、稻瘟病等常规防治难及防治效果差。为有效降低持续高温干旱
对水稻造成的损失,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技术,实现水稻稳产保供。1.做好灾情监测预警,积极应对灾情依托农情空天地一体化监
测技术,加强南方稻区水稻墒情、虫情、气候、苗情等状况监测,强化农业科研、农技、气象等部门协同,及时掌握和预报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水稻
生长发育进度,实现农业生产灾害和水稻生长发育进度提前预报,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各地持续的高温干旱灾害,缓解灾害影响和减少灾害损
失。2.科学灌溉,灌水调温,缓解灾害对发生干旱的稻田,积极采取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及装备,充分利用附近水源,采用轻小型提水泵、移动式抽
水泵(汽油、柴油)、移动式灌溉车等装备,及时抽引水至农田灌溉,达到田间降温和缓解旱情的目的。高温季节,灌溉条件较好的稻田,采用稻田
灌深水和日灌夜排的方法,或实行长流水灌溉,增加水稻蒸腾量,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可降温增湿。在长势良好的地块,可在上午11时前灌
水,到下午2-3时排水,调节中午前后高温时段的温湿度。对已发生高温危害的稻田,需及时灌深水,从而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湿度、降低温度
,可部分缓解高温危害。3.合理施肥,控制群体,增强抗逆能力做好看苗诊断施肥、看天施肥和趁墒施肥。对处于分蘖盛期的中、迟熟一季中稻,
根据苗情合理调节群体茎蘖动态,因苗控肥与适度搁田,控制高峰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对处于孕穗期的一季中稻,看苗因田及时施用穗粒肥,叶色
明显褪淡显“黄”的要早施,促进颖花分化;对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偏深且披散的田块,减量施用或不施。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
前后补追1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有条件的可同时追施氯化钾4-5公斤/亩),减少颖花退化,促进正常灌浆结实;对于灌浆期的水
稻,于傍晚时分叶面喷施磷钾肥或生长调节剂,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
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做好叶面喷施,降温保湿,缓解高温危害高温严重发生,在必要时在中午前后水稻开颖前,或闭颖后,水稻叶
面上直接喷水,每亩用清水200-250千克喷洒,一般可使温度降低1-2℃,湿度增加10%-15%,并能维持1-2小时;也可叶面喷施
甜菜碱、芸苔素内酯、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外源调节物质,补充水分,增加植株营养,还可防止高温干旱对功能叶的伤害,延缓衰老,保证
结实率。5.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精准防控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病虫情预测预报,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有效防治。一
季中稻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其中稻曲病第一次预防用药要提前到破口前10-15天进行;双季晚稻重点防治
二化螟和三化螟。积极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针对受旱水稻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推迟,复水施肥后叶
色加深,需加强病虫防治,尤其是对纵卷叶螟、稻飞虱、三代三化螟及稻瘟病等病虫的防治。6.积极主动应对灾情,做好补救措施针对近期南方稻
区高温持续且强度加强,土壤失墒加速,高温伏旱趋势明显,积极主动应对灾情,做好相应补救对策,必要时及时改种补种。对受高温影响导致后期
结实率特别低的田块(结实率在20%以下),可根据当地温光资源适时割茬蓄留再生稻,适当追施氮肥,促进低节位休眠芽分蘖成穗,弥补产量损失。
献花(0)
+1
(本文系唯有时光76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