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集训18 古代诗歌阅读—题材训练
2022-08-15 | 阅:  转:  |  分享 
  
专题集训18古代诗歌阅读——题材训练

咏史怀古诗

1.(2018·广东佛山高三二模,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①山居

张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陈氏: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陈国,建都南京。②张榘:南宋后期词人,做过两任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题表明,作者此行是受上方差遣外出,并在南朝陈国的旧居处有感而写词题记。

B.首句写途中路过的一处场景:小桥跨溪树木掩映,秋风吹起落叶飘零,静中有动。

C.第二句以“羞涩”写出了深秋菊花枯萎垂头的萧索,也写出了作者一身风尘的难堪。

D.马踏浓露几句写清晨赶路,鸡声方起淡月未尽,写出了村路的寂荒与心境的寂寥。

解析:C“‘羞涩’……写出了作者一身风尘的难堪”错。应为:“羞涩”既写出此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羞愤苦涩的心情。

(2)尾句“万感天涯暮”中的“万感”,在本词中包含哪些内容?(6分)

?

?

?

解析:词的上片写深秋早晨的情景,“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写出了词人对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悲秋之感。“马蹄”三句,将几个各不相干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图画。表达了词人自己凌晨即起荒村奔波的孤寂落寞之感。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下片则是词人到达陈氏山居之后所发的感慨。时隔十载,旧地逡巡,然物是人非,怎能不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强烈感慨!“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情态。“公莫舞”之“公”。乃指官场得势者,“六朝旧事”三句表明词人似乎已预感到了宋朝将重蹈六朝覆辙的历史命运,因而在这里借咏史抒发时事之感。所以“万感天涯暮”,不仅指从清晨到日暮的时间的流逝,而且包括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那些官场一时得意的小人的讽刺警告,对国家命运以及个人前途的忧虑担心,以及对自己被“儒冠误”的无言的哀叹。

答案:①对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悲秋之感。②自己凌晨即起荒村奔波的孤寂落寞之感。③故地重来。十年无成的儒生的痛惜无奈。④“公莫舞”,对偏安权贵的警告。⑤六朝繁华,尽付流水,对历史沧桑的感慨。⑥借咏史抒发时事之感,对南宋颓势的忧虑。

边塞征战诗

2.(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三第5次调研,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喜迁莺

蔡挺①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②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②櫜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这三小句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

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

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把这些衣甲鲜明、深谙守边之乐的少年将士的豪情气势展示尽致。

D.“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刁斗静”“送平安耗”指的是夜间平安无需警戒。

解析:BB项,“动静结合”错,此句应该是动态描写,“以有声写无声,以动衬静”。

(2)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6分)

?

?

?

解析:比较曹操的《观沧海》的情感异同,首先要回顾《观沧海》的思想感情,《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本词的“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之情。不同点分析:《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对秋天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这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而蔡词中“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中“愁”而“金樽频倒”流露了因长年驻守边塞而生发的岁晚难驻、韶华空逝、暂且把酒自宽的叹息。这是在慷慨报国之情背后的轻微的叹息情。

答案:两首词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之情。无论是《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是蔡词“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都写得豪情高昂、气贯长虹。

不同点:①曹诗在面对萧瑟秋风时,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这些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②本词既写了报国之志,也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中流露了因长年驻守边塞而生发的岁晚难留韶华空逝、暂且把酒自宽的叹息。当然,这种叹息与全词的慷慨报国相比,分量是极少的。

羁旅思乡诗

3.(2018·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解析:A“萧瑟凄凉”与首联第一句所写景物不符,“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意思是: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由此看出,诗虽写于漂泊,写于秋天,但首联第一句所写的景物却是明磊的。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

?

?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从“寂寞秋城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从这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从“惨无语”“孤雁”“思家”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花白的头发。这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感慨年华老去,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答题时先指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答案: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即事咏怀诗

4.(2018·湖北七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②,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解析:A“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从诗中来看,“戏言身后意”,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2)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

?

?

?

解析:“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意思是“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所做的针线我珍存着不忍打开”,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意思是“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这两联主要是借事来抒情,借助几件日常琐事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答案: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山水田园诗

5.(2018·河北定州中学高三模拟,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①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解析:D“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错。“群”是“与……一起”的意思。作者归隐的愿望诞生于前面对王昌龄隐居环境的感受,最后一句是借“与鸾鹤在一起”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

?

?

?

?

解析: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点明此手法有什么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颈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这里清贫幽雅,有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边种花,院里莳药,此足见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孤独伤感之际,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而“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所以本联主要使用了借景抒情和拟人的手法。

答案: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景。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

6.(2018·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下学期模拟,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解析:AA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做铺垫;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往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

(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6分)

?

?

?

解析:考生答题时分别指出诗词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并答出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即可。结合上片中的“记得”“六年”“往事”等词语可以看出,所写回忆内容为虚写;上片的最后“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是眼前的场景,属于实写,写江上杯酒相倾尽情倾诉六年阔别衷肠的情景。

答案:①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咏物言志诗

7.(2018·广东佛山高三4月模拟,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雨过偶书①

王安石

霈然②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①熙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的样子。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枕簟:竹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生意的繁荣。

C.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D.这首诗,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解析:BB项,颔联中的“生意”指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不是讲商业(生意)繁荣。

(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

?

?

解析:本诗为一首咏物诗,分析此诗首先需了解诗人借何物言何情,其次针对题干,结合具体诗句体味。显然诗中“浮云”暗指诗人,诗人对它有肯定亦有否定,将上述内容分条阐述即可。

答案:①尾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②“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③“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

献花(0)
+1
(本文系雪花乱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