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关节、软组织超声考试重点笔记?检查方法:高分辨力(3.5、5.0、7.5、10.0MHz)、线阵/凸阵医生圈正常表现骨骼:骨皮质――连 续性良好、平直光滑、致密、强回声带、后方声影骨髓――弱回声骺端――膨大、皮质薄、光滑、关节软骨低回声骨松质――弱回声、内部有散在斑 点样强回声软骨组织――低/中等强度回声关节:两个骨端外层骨皮质,线状强回声及中间无回声间隙软组织:皮下脂肪――低回声肌肉筋膜――线 状强回声肌束――低回声肌肉纹理――细线状、排列走行整齐、纹理连续、回声均肌腱――束状、整齐、线状、连续均匀回声。骨软骨瘤――临床最 常见的良性肿瘤中的一种,多见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为著;以单发为主;超声表现:肿瘤呈边界明显的骨性隆起,从长骨干骺的骨 表面突出向外生长,形态可呈宽底半圆形、三角形及分叶状。CDFI:肿瘤本身无血流显示,有时肿瘤压迫相邻血管,可见血管移位。骨巨细胞瘤 ――是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的一种肿瘤,20-40岁为好发年龄,肿瘤组织质地疏松,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分3级:Ⅰ级多为 良性;Ⅱ级发展较快,易复发恶变;Ⅲ级为恶性;(恶性比例10%)。二维:肿瘤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肿瘤破坏骨质,整体呈偏心性肿大,内部 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或蜂窝状回声;肿瘤容易出血、坏死、囊性变,因而瘤体透声性良好,局部边界回声多有增强改变。彩色多普勒:早期内部偶见少 许点状血流,晚期内部及周边均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成骨肉瘤――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恶性度最大,超声检出率最高的肿瘤,好发于青少 年,多发于长骨,80%位于膝关节周围。二维:骨皮质粗糙,连续性中断,瘤体内部回声极不均匀。骨膜增厚,回声增强,进而隆起抬高与骨皮质 分离,这是成骨肉瘤在声像图上的特异性表现。典型的成骨肉瘤可见与骨皮质表面垂直的“针状瘤骨”,呈放射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见瘤体内部及 边缘处迂曲扩张的血管密集分布、相互交通、血流极其丰富;瘤体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共存。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远远高于原发性骨肿瘤,多发 于中老年。大部分为癌转移,小部分为肉瘤转移。转移灶多发生于胸骨、脊椎骨、髂骨和肋骨等躯干骨,其次为股骨及肱骨近端,一般为单发。软组 织肿瘤――超声诊断软组织肿瘤敏感性高,能发现肿瘤并确定部位,但特异性低,病理学定性及良恶性鉴别比较困难,局部性比较明显。骨骼、关节 、软组织囊肿性疾病――包括孤立性骨囊肿、腘窝囊肿、半月板囊肿、滑膜囊肿及腱鞘囊肿等。共同的超声特征:病变区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边界清楚、边缘规则、单房或多房(有分隔),有的内部有斑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囊肿区无血流信号。骨髓炎的超声表现急性 骨髓炎――早期最易探查到得征象是骨膜下脓肿形成的带状无回声区,骨膜被掀起呈拱形抬高,并有增厚改变。正常的骨纹理消失,骨皮质回声中断 。慢性骨髓炎――骨皮质回声带呈致密而不规则的强回声,表面凹凸不平。骨髓腔显示不清,有死骨形成并游离时,能呈现孤立性斑点状、带状或块 状强回声,且周围有低回声包绕。骨瘘孔处骨皮质回声中断或缺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