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08-22】集团公司炼化专业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
2022-08-22 | 阅:  转:  |  分享 
  






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

(炼化专业)

第1版







标准编写组

目录

一、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编制及应用说明…………………………………(I)

二、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专业管理内容编制指导意见……………………(IX)

三、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统计汇总表……………………………………(XII)

四、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主题

1、领导和承诺………………………(1)

2、HSE方针…………………………(3)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4)

4、合规性管理………………………(14)

5、目标指标和方案…………………(17)

6、机构、职责和安全环保投入………(19)

7、能力培训和意识…………………(23)

8、制度和规程………………………(27)

9、协商与沟通………………………(30) 10、设备设施…………………(31)

11、承包商与供应方…………(70)

12、作业许可…………………(74)

13、职业健康管理……………(76)

14、污染防治…………………(81)

15、清洁生产…………………(93)

16、生产运行…………………(94)

17、变更管理…………………(106)

18、应急管理…………………(108) 19、消防安全…………………(114)20、道路交通安全…………(115)

21、危化品管理……………(119)

22、标准化建设……………(122)

23、安全监督检查…………(124)

24、环境监测、统计与考核(127)

25、事故事件………………(132)

26、内部审核………………(137)

27、管理评审………………(140) 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

编制及应用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总部HSE审核工作,提高审核质量和效果,推动企业加快提升整体HSE管理水平,根据集团公司领导要求,安全环保与节能部在各炼化板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组织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和部分企业专家,认真总结分析集团公司2012年以来7次全覆盖审核工作经验,编制了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试行稿,2015年下半年分板块对16家企业进行了试点应用。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研讨交流并经集中修改,形成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第1版(以下简称“审核标准”)。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功能和定位

1、量化企业HSE管理绩效水平。审核标准主要应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含炼化板块)对企业整体HSE管理水平的总体量化评价,便于企业清楚自身HSE管理水平,对标先进、改进差距。企业可借鉴参考,应用于内部审核工作。

2、强化环保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审核标准强化了对企业环保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的系统审核,改变过去审核长期存在的重安全、轻环保和职业卫生的现象。

3、采取得分制突出正向激励。审核标准采取得分制的评分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展示HSE工作及成效,主动加强HSE管理。也有利于审核员与企业沟通交流,便于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4、强化过程管理,推动企业提升HSE管理水平。审核标准既考虑了HSE管理的系统性,又突出强调了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管控,有利于推动企业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

二、思路和原则

1、与HSE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审核标准以HSE管理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为主线,融合健康、安全、环保三个方面内容,涵盖了企业HSE管理的所有内容。

2、推动有感领导和直线责任的落实。审核标准既是对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系统审核,又突出了对各级领导带头作用、引领效果以及职能部门落实“管工作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原则的推动审核。

3、突出HSE管理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审核标准立足于当前严格监管的阶段特征,既考虑HSE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又加大了对风险分级防控、承包商管理、隐患治理、作业许可、污染减排等日常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的审核。

4、通用管理内容与专业管理要求相结合。审核标准明确了通用的HSE管理内容,同时突出了专业管理要求,由炼化板块结合管理实际,编制各专业设备设施和生产运行两个审核主题内容,并给出了较高的分值,提高了标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5、强化关键环节控制和突出工作效果。审核标准注重对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等管理活动过程管理的审核,又突出了对HSE管理工作效果和业绩表现的审核,体现了HSE管理的递进层级。

6、HSE管理的规定动作与最佳实践相补充。审核标准既包含国家法规标准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明确要求的各项规定动作;同时,也展示了集团公司提倡的、部分企业已实施的HSE最佳实践和推荐做法。

三、框架和内容

审核标准的框架包含要素、审核主题、审核项、审核内容、评分项、评分说明以及相应分值等内容。

1、要素:是指HSE体系规范标准的七个一级要素。即:领导和承诺,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策划,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2、审核主题:对应HSE管理体系规范标准的七个一级要素,结合健康、安全、环保三方面管理要求,设置了27个审核主题(包括设备设施和生产运行)。审核主题既包含HSE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二级要素,也包含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日常业务工作。

其中: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能力培训和意识,承包商与供应方,安全监督检查,事故事件,内部审核等审核主题是每次审核的必查项。

3、审核项:每个审核主题下,按照集团公司有明确要求以及制度规定的管理活动,设置若干内容相对独立的审核项。27个审核主题共包括92个审核项。

4、审核内容:按照PDCA循环,针对每个审核项确定若干审核内容,突出体现各项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落实要求,共包括277项审核内容。

5、评分项:针对每项审核内容细化展开设置了若干评分项,明确具体的审核依据(如法规、制度、标准等)。内容设置关注过程管理,体现递进层级。

6、评分说明:为便于审核实施,针对每个评分项给出明确的评分说明,包括审核对象、评分内容、评分方式及相应分值等。四种类型的评分方式具体如下:

(1)是否型评分项,即做了或有,得满分;不做或没有,不得分。

(2)百分比型评分项,设置了两种得分情况,一是对于审核样本量较少的(如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等),视符合比例得分。二是对于审核样本量较多的(如人员、资料等),全部满足,得满分;50%及以上满足,得60%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3)频度型评分项,即根据开展工作频率的高低得分,频率高的得分高。

(4)程度型评分项,根据工作质量和效果,由审核员视情况判断得分。

同时,对于企业应遵守的守法合规红线要求和集团公司规定的最基本和关键的要求,设置了不同程度的否决项。特别是,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资料造假,相应的“评分项”不得分。

另外,为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最佳实践,审核组在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可以对运行3个月之上、值得推广的HSE管理有效做法给予适当加分,但加分后的分值不能超过所在评分项的总分值;且对每个企业进行加分的最佳实践个数不能超过2个。

7、分值说明:对每个审核主题和审核项、审核内容、评分项分别逐级展开赋分。内容重要或流程复杂、工作内容比较多的事项,赋予较高比例的分值。

标准分值采取开放式设计,总分10400分。其中:HSE通用及安全管理部分5300分,环保管理部分1700分,职业卫生管理部分400分,设备设施管理部分2000分,生产运行管理部分1000分。

8、审核结果及分级:审核的总分值最后折算到百分制,根据审核得分情况对企业HSE管理情况分为5级。





级别 卓越级 优秀级 良好级 可控级 存在风险级 分值 90-100 80-90 70-80 60-70 低于60 注:各分值均包括其下限起点。 以下情况在审核结果的基础上采取降级:一是当企业在审核年度内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或对集团公司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事故事件,进行降一级处理;二是出现审核主题的得分率在30%以下的,进行降一级处理,严重不符合项在6项以上,进行降一级处理。

9、审核抽样:审核标准评分说明中明确了具体的审核对象,如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对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审核是对企业HSE管理的追踪和验证。

对于审核企业,标准尽可能明确到了相关业务的职能部门。对于审核二级单位,抽样量一般不少于2个。对于审核基层单位、制度规程、建设项目、作业活动等,抽样量一般不少于3个。对于审核管理人员、基层岗位员工、记录资料等,抽样量一般不少于5个。在审核实施过程中,审核组可结合企业规模和审核时间、人员等实际确定抽样量。

四、审核实施前准备

1、做好审核组织策划。结合季节时段和重点薄弱环节选择确定审核内容(必须包含审核必查项)。同时,要认真进行审核组织策划,制定审核方案及工作安排,确保审核工作有效实施。原则上,每个企业现场审核时间不低于50个人日。

2、抽调审核人员。针对不同企业的规模和特点,组建审核组,确保每个审核组人员数量要满足审核要求,专业结构合理。审核组成员要包含健康、安全、环保、设备、技术、生产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组长应经过量化审核标准的专项培训。

3、开展审核前培训。在审核开始前,应集中审核组全体成员,专题开展审核前培训,准确理解审核标准内容,统一评分尺度,开展审核模拟演练,组织研讨交流等。

4、审核组工作策划。审核组要根据每个被审核企业的特点及审核组人员实际,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审核人员分组,策划审核分工安排,确定审核抽样的部门、人员和数量,做好现场审核实施的准备工作。

五、审核实施

1、审核内容要全覆盖。审核组要对炼化板块确定的审核内容全部进行审核评分,并做好抽样量、问题发现等记录。

2、审核抽样要有代表性。为确保量化审核结果的客观性,审核抽样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企业层面应覆盖主要职能部门,抽取二级单位要选择主要生产经营和风险较大的单位,基层现场应关注安全环保风险较大的活动和场所,人员选择应抽取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人员。

3、审核方式。审核方式一般包括查阅资料、人员访谈、现场观察。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问卷调查、测试、演练、追踪验证等审核方式。

4、审核追溯时限。审核中各类管理事项及资料的追溯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其中亡人事故、环境事件及重大影响事件的数据为当年。

5、评分及汇总统计。审核组要认真对照标准评分说明,按照抽样量的符合程度,在对审核发现集中汇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分。

6、编写审核报告。审核完成后,审核组应对审核发现和分值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确定管理短板,提出改进建议,并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主要包括审核基本情况、典型做法、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审核结论,并将分值汇总统计、问题清单等内容作为附件。

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统计汇总表

要素 审核主题 分值 审核项 审核内容 评分评分说明 5.1 4 5 13 24 5.2 HSE方针 50 1 3 6 7 5.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800 4 12 28 89 合规性管理 300 3 7 14 26 目标指标和方案 150 3 5 9 13 5.4 机构、职责和安全环保投入 300 4 5 15 36 能力培训和意识 350 3 7 17 38 制度和规程 200 2 6 13 23 协商与沟通 150 3 4 8 12 5.5 设备设施 2000 13 46 105 384 承包商与供应方 400 2 5 15 38 作业许可 200 1 3 9 20 职业健康管理 400 4 11 23 38 污染防治 1000 6 16 38 72 清洁生产 100 2 4 9 13 生产运行 1000 9 30 84 111 变更管理 200 3 3 8 21 应急管理 400 5 9 20 38 消防安全 150 3 3 7 12 道路交通安全 200 3 7 19 30 危化品管理 200 1 4 15 22 标准化建设 200 3 4 9 15 5.6 安全监督检查 300 3 3 13 27 环境监测、统计与考核 400 3 10 24 45 事故事件 350 2 9 20 40 内部审核 200 1 4 10 23 5.7 管理评审 100 1 2 4 9 合计 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HSE方针

(50分) HSE方针

(50分) 1.制定和发布了HSE方针,进行了宣传,员工清楚方针基本内容。(15分) 1.制定、发布了HSE方针,对方针的内涵进行了解释。(10分) 审核企业文化等部门:

1.制定并发布了企业HSE方针,其内容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得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结合企业实际,对方针内涵进行了解释说明,得5分;没有,不得分。 2.HSE方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宣传,向员工和相关方传达。(5分) 审核企业文化等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1.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宣传HSE方针,相关管理人员清楚企业HSE方针基本内容。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依据HSE方针制定了HSE战略目标,相关职能部门清楚并有效实施。(15分) 1.根据HSE方针制定了战略目标。(5分)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

1.依据HSE方针制定了企业HSE战略目标,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各部门清楚战略目标,并在部门工作中推动实施。(10分) 审核企业职能部门领导:

1.清楚企业HSE战略目标,并在工作中推动实施。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各级领导清楚并理解遵守HSE管理原则及落实要求。(20分) 1.企业各级领导清楚并理解HSE管理原则的内涵及落实要求。(10分)

依据:集团公司HSE九项原则 审核企业领导、二级单位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

1.清楚并理解HSE管理原则的内涵及落实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清楚在业务范围内如何落实HSE管理原则。(10分) 审核上述人员:

1.清楚在业务范围内如何落实HSE管理原则。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要素:5.3策划(共3个审核主题、10个审核项、24项审核内容、51个评分项、128条评分说明)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800) 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

(350分) 1.建立风险分级防控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要求。(15分) 1.建立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级防控的管理制度或明确风险分级防控工作的管理要求,各管理层级、职能部门、管理环节职责清晰,风险防控的管理流程和要求明确。(15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及相关人员:

1.企业建立了风险分级防控工作制度或明确要求,得5分;没有建立,不得分。

2.制度内容完整、职责明确、流程规范清晰,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生产、设备、技术等职能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清楚相关风险防控职责、流程及工作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安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建立相应清单并动态更新。进行管理活动梳理和管理风险分析。(170分) 1.运用适用的工具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形成危害因素清单或风险台账,并及时更新。(55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开展了危害因素识别活动,且有危害因素清单。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清单中危害因素识别没有明显遗漏,且能及时更新。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使用适用的危害辨识工具方法,相关人员经过培训,清楚辨识流程及方法要求。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生产、设备、技术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本业务危害因素辨识,且在计划、方案、会议、制度等方面证实。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基层岗位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危害辨识活动,熟悉岗位风险和防控措施(如写风险活动)。全部做到,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梳理作业活动,在临时作业、高危作业等非常规作业活动前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等活动,全面、准确辨识动态的作业风险。(4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HSE作业计划书和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指导意见 审核基层单位:

1.梳理了生产作业活动,建立生产作业活动清单。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临时检维修作业、高危作业等非常规作业项目,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等活动,识别风险、确定措施。全部做到,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3.相关生产作业活动风险识别无遗漏,且防控措施有针对性,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4.针对施工作业项目(如钻井、物探、工程施工建设、检维修等)开展项目危害辨识,编制项目HSE作业计划书。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按规定对在役装置、新改扩建项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如HAZOP分析活动)。(30分)

依据: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

适用范围: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天然气与管道企业

审核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

1.企业制定了工艺危害分析相关管理制度或者明确相应管理要求,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基层单位的新改扩建项目和主要的在役装置,按要求开展HAZOP分析工作。全部做到,得10分;发现有1例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3.HAZOP分析报告的建议措施得到了回复和关闭。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企业培养了工艺危害分析(如HAZOP分析)专业人员,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4.开展管理活动梳理,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主要风险、管控责任和措施,融入管控流程。(45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

1.针对业务范围的管理活动进行梳理,建立管理活动清单。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管理活动进行了风险分析,建立风险清单,确定了主要风险、管控责任和措施。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上述部门领导清楚本部门的主要业务活动及风险,了解风险防控责任和措施,且风险管控措施已融入业务管控流程。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开展安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50分) 1.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使用适用的工具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工作,进行风险分级。(3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建立或明确了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且内容完整、等级明确、符合业务实际。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使用了适用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或记录,所有风险依据标准进行了风险分级。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相关人员接受过相应培训,熟悉和掌握风险分析评估工具方法,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4.相关部门人员熟悉风险评估结果,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和重大生产作业活动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2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技术、采购、生产等职能部门:

1.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全部做到,得10分;发现有1项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2.组织实施重大生产作业活动前,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全部做到,得10分;发现有1项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备注:重大生产作业活动包括不经常做的、承包商做的、交叉作业等风险较高的活动。 4、开展风险分级防控工作,逐级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115分) 1.基于风险识别评估,各管理层级确定了重点防控风险。(35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各管理层级确定了重点防控的风险。全部做到,得15分;50%及以上做到,得9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各层级重点防控风险无遗漏,与辨识评价结果保持一致,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3.相关人员清楚本层级或岗位重点防控风险。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各层级针对重点防控的风险,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明确风险分级防控责任,并实施动态监控。(3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企业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针对本层级重点防控风险明确了防控责任和责任人,制定的防控措施符合实际防控需要,实施风险动态监控。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二级单位针对本层级重点防控风险明确了防控责任,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落实防控措施,实施风险动态监控。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基层单位针对重点防控风险明确了防控责任和责任人,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各层级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各级管理流程和操作活动控制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查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完善和应用岗位培训矩阵。(3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等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1.职能部门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各级管理流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基层单位基于风险防控健全操作规程、检查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完善和应用岗位培训矩阵。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4.针对重点防控风险,制定并实施了方案,落实了资源保障。(20分)

依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针对重点防控风险,各层级按管理实际制定必要的方案,方案做到“五落实”(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并得到落实。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为开展风险防控工作落实了人财物等资源保障,落实风险防控方案,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防控

1.建立制度明确管理职责0分) 1.建立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或要求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职责0分)

依据: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

2.制度或要求内容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得分得分。 1.组织开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和采取控制措施。(3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组织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采用适宜的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针对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并落实了控制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落实风险防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有效的动态监控 1.以环境风险源风险传播途径和受体为主线环境风险识别(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按规定部署和开展环境风险工作,得分;没有开展不得分。

环境风险识别以环境风险源风险传播途径和受体为主线

3.相关部门参与环境风险识别工作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3分。

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3分。 2的环境风险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台账识别信息录入环境风险数据库。

依据: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建立环境风险台账,得10分;发现存在没有建立的情况,不得分。

2.按照六大环境风险(重大安全事故次生灾害风险、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人员和环境伤害、油气泄漏污染风险、放射源散失和落井引发治安事件、环境违法造成群体性事件、三废违法排放造成污染)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3分。

台账的内容包括风险类别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按要求将环境风险识别信息录入环境风险数据库完整、准确得分; 3.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技术规范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等不同环境要素分类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3.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委托机构符合的资质要求得分;否则不得分。

4.依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规范和完善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重大环境风险分层级确定了风险防控责任部门和负责人。(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及相关责任人:

1.针对重大环境风险,和完善了风险防控措施全部得分;得分。

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环境风险基层单位有效落实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重大环境风险防控责任人了解风险防控应急措施得分 5.建立环境风险预警,了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控系统、特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对环境风险实施动态监控。(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建立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了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控系统、特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对风险实施动态监控,、有效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2.重大环境风险所在基层单位预警系统并有效运行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隐患排查治理(180分) 1.制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明确隐患评估分级标准。(20分) 1.建立了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制度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内容完善。(20分)

依据 审核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

1.企业建立了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制度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内容完善,并明确评估分级标准。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熟悉制度或相关管理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按规定或安排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80分) 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排查和上报安全环保事故隐患。(15分)

依据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的激励机制。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及时对上报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进行了奖励。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各层级按规定频次或安排,组织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逐级建立隐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45分)

依据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1.结合日常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HSE体系审核等工作,企业至少每半年、二级单位至少每季度、基层单位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基层单位现场所有安全环保隐患问题被及时发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建立了隐患台帐,并及时更新。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及时将隐患录入HSE信息系统。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备注:审核组在现场新发现1个及以上会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的隐患,或3处及以上属于“低老坏”且重复出现的,此“评分项”不得分。 3.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后形成报告。(20分)

依据 审核企业和二级单位安全环保、规划计划等相关职能部门:

1.对上报隐患及时进行评估分级。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重大隐患形成了评估报告,且报告内容清晰完善。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编制并实施隐患治理计划和专项治理方案。(55分) 1.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计划和方案,落实治理资金并专款专用。(30分)

依据 审核企业和二级单位安全环保、规划计划、财务、设备等职能部门:

1.制定了隐患治理计划且内容清晰、规范。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重大隐患编制了专项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完善,做到“五到位”(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隐患治理按计划组织实施,无滞后现象。全部做到,得5分;发现有1个未能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4.重大隐患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专款专用。全部做到,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2.隐患整改销项前,制定落实了有效的监控、防范和应急措施,并告知岗位人员;重大事故隐患现场规范设置标志。(25分)

依据 审核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不能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正在治理的事故隐患,制定和落实了有效的监控措施、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管理人员和现场员工清楚相关事故隐患监控和应急措施。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重大事故隐患现场规范设置标志,标志醒目、内容完善。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备注:对威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发现1项不符合,此“评分项”不得分。 4.对治理过程进行跟踪和督办,治理完成后按规定进行验收、销项。(25分) 1.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行跟踪或分级督办。(15分)

依据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1.对隐患治理过程进行跟踪或督办。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事故隐患治理进度和状况定期向员工通报。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按规定组织验收销项。(10分)

依据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隐患治理相关职能部门:

1.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按规定组织验收销项,并达到治理效果。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时,项目审批部门落实了“五不验收”要求(项目变更不履行程序不验收、治理项目不符合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验收、挪用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项目不验收、违反事故隐患治理原则搭车和扩能的项目不验收、项目竣工不进行效果评价不验收)。全部符合,得5分;发现1项不符合的情况,不得分。 重大危险源管理(70分) 1.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落实防控措施。(70分) 1.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30分)

依据 审核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按照规定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和辨识工作。全部做到,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2.重大危险源排查和辨识工作全面、风险无遗漏。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组织对重大危险源按规定时间进行安全评估,并在发生变化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资料,且资料满足要求。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按规定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全部做到,得5分;发现有1例未备案的情况,不得分。 2.落实了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和监控措施。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防控办法等内容。(40分)

依据 审核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基层单位及岗位员工:

1.按照规定落实了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和监控措施。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情况。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现场验证,设置风险提示牌和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风险、危险程度、防控办法和应急措施。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员工清楚本岗位重大危险源监控职责、措施和应急措施。全部清楚,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合规性管理(300分) 法规收集和应用(80分) 1.建立适宜渠道,及时获取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60分) 1.明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获取和应用管理要求。(10分)

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法规主管部门:

1.企业明确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收集、获取和应用等管理制度或相关要求,得5分;未明确,不得分。

2.管理制度或相关要求内容完整、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获取渠道,及时收集获取相关法律法规。(25分) 审核企业法规主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

1.明确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的适宜渠道,如购买、网络、政府和上级部门下发等。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法律法规获取渠道通畅,且收集及时、齐全。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企业及时将收集到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递至二级单位。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开展法规适用性分析,明确法规适用条款内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更新。(2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法规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

1.开展了法规适用性分析,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更新。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出适用法律法规条款。全部做到,得15分;50%及以上做到,得9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开展法规宣贯,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法规要求。(20分) 1.及时组织对新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贯,相关人员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内容。(2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法规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

1.及时组织开展适用法律法规宣贯工作。全部做到,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访谈相关管理人员,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全部了解,得10分;50%及以上了解,得6分;低于50%了解,不得分。 合规性评价

(100分) 1.对照新发布的相关HSE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40分) 1.建立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或明确相关要求。(15分) 审核企业法规主管部门:

1.建立了合规性评价制度或明确相关要求,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合规性评价制度或相关要求内容完整、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对照新发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开展合规性评价,并及时纠正不合规情况。(2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1.按要求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新法律法规出台后及时纠正涉及的不合规情况。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应用各种信息数据,定期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60分) 1.结合审核检查、检测检验、事故分析、评价诊断、验收评估等各种信息情况,定期开展HSE管理合规性评价工作。(3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法规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

1.定期组织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评价资料完整规范。全部做到,得15分;50%及以上做到,得9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合规性评价输入信息准确、充分,输出结果明确、具体。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不合规事项及时得到识别和纠正。(3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法规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

1.及时识别出不合规事项,并针对不合规情况制定纠正措施或改进方案。全部做到,得10分;有1项未做到,不得分。

2.严重不合规情况及纠正措施或改进方案提交安委会做出改进决议。全部做到,得10分;有1项未做到,不得分。

3.纠正措施或改进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全部做到,得10分;有1项未做到,不得分。

备注:发现企业有1项及以上未识别出的严重不合规项,此“评分项”不得分。 “三同时”管理

(120分) 1.企业制定了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20分) 1.企业制定了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或相关要求,明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责任、工作流程。(20分)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规划计划、基建工程、安全环保部门:

1.建立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要求。做到,得10分;未做到,不得分。

2.“三同时”管理制度或相关要求,内容完整、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所有项目按规定落实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要求,并获得批复或备案。(80分) 1.建设项目按规定开展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部门:

1.建设项目按规定开展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获得批复或备案。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发现有1项不符合要求,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部门:

1.编制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计专篇,并将安评、环评和职评提出的建议措施落实到工程设计文件中。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发现有1项不符合,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设计文件提出的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发现有1项不符合要求,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投入运行,并进行竣工验收。(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投入运行。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有1项不符合要求,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针对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开展了竣工验收或备案(企业自行验收),形成了验收报告或相关文件。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发现有1项不符合要求,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3.“三同时”资料归档管理。(20分) 1.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文件资料纳入档案管理,妥善保存。(20分)

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建设项目管理部门:

1.已竣工建设项目“三同时”资料及时进行归档,齐全完整,便于查阅。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5、目标指标和方案

(150分) HSE目标指标及责任书

(40分) 1.建立HSE目标指标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30分) 1.设立年度HSE目标指标,并逐级签订责任书。(15分)

依据: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HSE目标指标明确具体,并逐级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全部做到,得5分;50%及以上做到,得3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各层级安全环保责任书中目标指标设置合理,包括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且明确了相应考核要求。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全体员工均签订了安全环保责任书,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相关人员清楚本岗位安全环保责任书内容。(15分) 审核各层级领导及管理人员:

1.清楚本岗位安全环保责任书内容。全部做到,得15分;50%及以上做到,得9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改进。(10分) 1.定期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整优化。(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不适宜目标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HSE规划、计划和方案(50分) 1.企业制定了HSE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30分) 1.企业制定了HSE发展规划。(10分)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规划计划部门:

1.编制了HSE发展规划,且内容完整,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有分阶段落实HSE发展规划的计划、方案和措施。(20分) 审核企业规划计划、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

1.有分阶段落实HSE发展规划的阶段性计划或方案,且针对目标任务有具体措施。由审核员判断得0-20分。 2.制定并实施了年度HSE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方案。(20分) 1.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年度HSE工作计划。(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

1.制定了年度HSE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制定并实施了专项重点工作方案。(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及相关部门:

1.针对专项重点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工作方案,方案包含有目标、责任分工、方法措施、资源保障、进度安排等内容。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HSE绩效考核(60分) 1.企业建立了HSE绩效考核体系,并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管理。(60分) 1.结合实际,建立了包含结果性和过程性指标的,量化的HSE绩效考核体系。(4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人力资源、企管等职能部门:

1.建立HSE绩效考核体系。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上述目标指标符合本部门或单位业务实际,至少包含结果性和过程性指标,指标具体可量化,并突出过程性考核。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及时跟踪和统计分析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并纳入企业绩效管理,定期考核。(2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人力资源、企管等职能部门:

1.及时统计和跟踪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并定期考核。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要素:5.4组织结构、职责、资源和文件(共4个审核主题、12个审核项、22项审核内容、53个评分项、109条评分说明) 6、机构、职责和安全环保投入

(300分) 机构设置

(70分) 1.成立了HSE委员会,建立了HSE管理机构。(70分) 1.企业成立了HSE委员会(安委会),有委员会(安委会)活动制度,主要负责人按要求组织召开会议。(25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

1.成立了HSE委员会(安委会),得5分;没有成立,此“评分项”不得分。

2.有HSE委员会(安委会)活动制度或相关要求,且按要求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召开HSE委员会(安委会)会议。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会议决议明确且得到及时有效落实,由审核员通过追踪验证等方式判断得0-5分。

4.结合实际需要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得5分;没有成立,不得分。 2.企业所属单位成立了HSE委员会(安委会),有委员会活动制度或明确了活动要求,主要负责人按规定组织召开会议。(20分) 审核二级单位:

1.成立了HSE委员会(安委会),得5分;没有成立,此“评分项”不得分。

2.有HSE委员会(安委会)活动制度或相关要求,且按要求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召开HSE委员会(安委会)会议。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会议决议明确且得到及时有效落实,由审核员通过追踪验证等方式判断得0-5分。

4.结合实际需要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得5分;发现存在没有成立的情况,不得分。 3.企业、二级单位按规定设置了HSE管理机构。(1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设置了HSE管理机构。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存在没有设置的情况,不得分。 4.按规定设置了安全监督机构。(15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油气田、炼化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企业

审核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和安全风险较大的二级单位:

1.企业设置了安全监督机构,得5分;未设置,此“评分项”不得分。

2.企业安全监督机构覆盖了二级单位,或者主要生产经营和安全风险较大的二级单位设置了安全监督机构。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3.各级监督站配备了满足工作需要的监督人员。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人员配备

(70分) 1.按规定配备了专兼职HSE监管人员,安全总监、安全副总监配备到位。(70分) 1.企业设置了安全副总监。(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设置了安全副总监,得10分;没有设置,此“评分项”不得分。

2.安全副总监负责HSE工作。满足要求,得10分;不满足要求,此“评分项”不得分。 2.二级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总监和安全副总监。(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二级重点生产经营单位:

1.设置了安全总监。全部设置,得10分;发现存在未设置的情况,不得分。

2.设置了安全副总监,且安全副总监负责HSE工作。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3.按要求配备了HSE专职人员。(30分)

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和超过100人以上的基层单位:

1.企业层面按规定配备了满足工作需要的HSE专职人员,得5分;发现有岗位未配备到位的情况,不得分。

2.二级单位、基层单位按规定配备满足要求的HSE专职人员。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企业专职安全监管人员配备比例不得低于员工总数的1.5%。满足要求,得10分;不满足要求,此“评分项”不得分。

4.企业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注安占专职人员的比例在20%以上,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安全环保责任制(120分)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管理部门的HSE职责,并定期跟踪考核HSE职责落实情况。(80分) 1.明确了各级领导、管理部门的HSE职责。(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领导及职能管理部门:

1.企业领导、二级单位领导都有HSE职责,得10分;发现有1例没有的情况,不得分。

2.企业、二级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都有HSE职责,得10分;发现有1例没有的情况,不得分。 2.HSE职责内容与其业务或岗位职责、风险相匹配,并定期评审完善。(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人员HSE职责:

1.HSE职责内容与其业务或岗位职责、风险相匹配。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人事、安全部门:

2.至少三年一次对HSE职责进行评审和完善。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当组织机构、业务领域、管辖范围、生产规模等发生变化,或发生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时,对HSE职责进行评审和完善。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各级领导参与制定本单位、本部门HSE职责,指导制定直接下属HSE职责。(15分)

依据: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领导及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

1.通过人员访谈及追踪验证,参与制定了本单位、本部门HSE职责。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上述人员指导制定下属的HSE职责。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建立了HSE履职考核机制或明确了考核要求,实行安全述职,对HSE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考核。(25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建立了HSE履职考核机制或明确了考核要求,得5分;没有建立,不得分。

2.企业、二级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按要求进行了安全述职。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企业、二级单位组织对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开展了HSE履职情况考核且结果得到应用。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管理岗位和基层操作岗位的HSE职责明确,并在工作中得到落实。(40分) 1.管理岗位和基层操作岗位员工HSE职责明确,与岗位工作和风险相匹配。(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管理岗位以及基层单位操作员工:

1.岗位员工有HSE职责,并与岗位工作和风险相匹配。全部符合,得20分;50%及以上符合,得12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岗位员工清楚、理解并落实本岗位HSE职责要求(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人员:

1.清楚、理解并落实本岗位HSE职责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50%及以上符合,得12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安全环保投入

(40分) 1.建立安全生产投入的保障机制,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专款专用。(40分) 1.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投入的保障机制,编制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20分)

依据: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审核企业财务预算等部门:

1.通过人员访谈和追踪验证,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投入的保障机制,保证安全环保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企业编制了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满足要求,得10分;不满足要求,不得分。 2.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做到专户核算、专款专用。(20分)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财务部门:

1.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得10分;未做到,此“评分项”不得分。

2.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户核算、专款专用,得10分;发现有1笔不符合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7、能力培训和意识

(350分) 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

(100分) 1.组织开展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得到有效应用。(70分) 1.企业建立了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分专业制定了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标准。(15分)

依据: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评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建立了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相关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

2.分专业制定了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标准,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制定了能力评估年度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工作。(40分)

依据: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评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牵头部门:

1.制定了企业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年度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得10分;未制定,不得分。

2.对于变动到关键岗位的人员(调整到或提拔到生产、安全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以及转岗和重新上岗的一般员工),组织进行了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全部做到,得20分;50%及以上做到,得12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3.组织开展了在职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工作。全部开展评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的结果得到应用。(15分)

依据: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评管理办法 查阅企业或二级单位人事、劳资部门:

1.对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结果不合格的人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得到执行落实。全部做到,得15分;50%及以上做到,得9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人员HSE能力符合岗位要求。(30分) 1.企业建立了覆盖所有岗位的任职能力标准或条件,岗位人员HSE能力满足要求。(30分) 审核企业人事部门:

1.建立了覆盖所有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任职能力标准或条件。所有岗位全部建立,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审核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岗位人员:

2.通过现场验证和访谈,人员HSE能力满足其岗位职责和能力标准要求。全部满足,得20分;50%及以上满足,得12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HSE培训

(200分) 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健全员工培训档案。(90分) 1.建立HSE培训管理制度或明确相关管理要求,内容完善、责任明确。(1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

1.建立了HSE培训管理制度或培训制度中明确了HSE培训要求,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

2.HSE培训的相关管理要求内容完善、责任明确,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开展岗位培训需求分析,编制年度HSE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有针对性。(2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培训主管部门:

1.编制印发了HSE培训计划,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2.培训计划内容满足培训需求且有针对性。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HSE培训,配备必要的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3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培训主管部门:

1.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HSE培训,或计划调整时得到审批。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配备了满足需要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资金、培训地点、培训设施、培训师、培训课件、专业题库等)。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企业建立了专兼职培训师的培养机制,鼓励各级管理层、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成为兼职HSE培训师,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

4.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记录和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培训档案齐全、准确。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培训取证,新入厂、调岗或重新上岗的员工参加相应培训,积极组织各类HSE培训。(30分)

依据:HSE培训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主要负责人、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层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

1.取得HSE培训和相应资格证书。全部满足,得10分;发现有1人不满足的情况,不得分。

审核新入厂、调岗或离岗一年后重新上岗的员工:

2.按规定参加三级安全教育或岗前培训等。全部做到,得10分;发现有1人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3.组织开展HSE审核、安全监管、风险管理工具等相关培训,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建立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基层HSE培训。(70分) 1.建立了符合岗位需求的主要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3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主要基层岗位:

建立了满足要求的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全部满足,得20分;50%及以上满足,得12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基层管理者和岗位人员了解培训矩阵意义、内涵。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有满足要求的HSE培训课件和知识题库等资源。(1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有满足需要的HSE培训课件和知识题库等资源。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结合HSE培训矩阵,采取分岗位、短课时、小范围、多形式开展基层HSE培训工作。(30分) 审核基层单位:

1.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基层HSE培训中授课。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采取分岗位、短课时、小范围、多形式组织开展基层HSE培训工作,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3.岗位员工熟悉和掌握岗位培训矩阵相关内容和要求。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组织对HSE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HSE培训工作机制。(40分) 1.组织对HSE培训形式、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改进措施。(2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培训主管部门:

1.及时组织对HSE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改进措施。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对HSE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持续完善HSE培训工作。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审核基层单位:

3.直线领导负责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估。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员工HSE能力满足岗位需求。(20分)

依据: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审核主要基层岗位员工:

1.通过现场模拟、测试等方式,验证员工HSE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全部满足,得20分;50%及以上满足,得12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宣传教育

(50分)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HSE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30分) 1.采取多种方式开展HSE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制定了HSE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计划或方案,视符合比例得0-5分。

2.按国家规定要求采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安全月、环境日、健康周、消防日、警示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结合实际开展了专题的HSE宣传教育活动,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企业制定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15分) 审核企业文化等部门:

1.制定并推进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得10分;没有做到,不得分。

2.积极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安全经验分享得到广泛开展。(20分) 1.制定或明确了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的工作要求。(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制定或明确了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的工作要求,视符合比例得0-5分。 2.主动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1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

1.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全部做到,得5分;50%及以上做到,得3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审核基层单位:

2.利用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等时机开展了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基层岗位员工主动结合自身经历、发生事件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全部做到,得5分;50%及以上做到,得3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8、制度和规程(200分) 管理制度

(100分) 1.建立健全HSE管理规章制度。(15分) 1.建立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规定要求并满足内部需要的HSE管理制度体系。(15分)

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企管等部门:

1.企业HSE管理制度齐全完整,并建立了HSE管理制度清单。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HSE管理制度职责、流程清晰,管理要求具体、明确,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HSE管理制度与体系文件一体化,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备注:若企业存在关键HSE管理制度缺失,此“评分项”不得分。 2.制度管理规范、有效。(35分) 1.HSE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批、发放、作废处置等环节按要求管理。(5分)

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制度主管部门,以及生产、安全、技术、设备等职能部门:

1.HSE管理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批、发放、作废等各环节按要求管理。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组织对HSE管理制度进行评审、修订。(20分)

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部门:

1.定期组织HSE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审,及时修订完善,并建立有效清单。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新颁布或法律法规修订时、上级有明确要求或内部管理发生变化时,及时主动组织制度有效性评审,并提出修订建议。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HSE管理制度便于获取,员工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10分)

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职能部门管理岗位:

1.HSE制度在使用部门和岗位上有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且便于获取。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发现2处及以上使用失效文本,此“评分项”不得分。 3.职能部门开展了本业务相关HSE管理制度培训,相关人员清楚制度要求。(30分) 1.HSE管理制度发布后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相关人员了解或掌握有关HSE管理制度的内容。(30分)

依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对新发布HSE制度及管理人员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要求。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职能部门针对重要制度编制了释义或培训课件,主动组织宣贯培训相关制度。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相关管理人员:

3.根据需要了解或掌握相关HSE管理制度内容。全部做到,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4.记录管理规范、内容真实。(20分) 1.记录设置满足制度和各类管理活动要求,合理齐全。(10分) 审核企业记录归口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1.记录设置满足制度和各类管理活动要求,合理齐全。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开展记录的梳理分析、优化、整合工作。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记录填写规范、真实,保存完整、可追溯。(10分) 审核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1.记录填写规范、真实,保存完整、可追溯。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发现1处及以上假记录,此“评分项”不得分。 操作规程

(100分) 1.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并及时修订。(55分) 1.建立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或明确相关要求。(10分) 审核企业:

1.建立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关管理要求,得10分;未做到,不得分。 2.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结合事故事件教训,组织制定或完善操作规程(操作卡、作业指导书)。(25分)

依据:安全生产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

1.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部生产操作活动的操作规程。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事故事件教训,组织制定或完善操作规程,且操作规程内容准确、完整。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员工积极参与操作规程的制修订。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备注:发现1项及以上关键操作无规程,此“评分项”不得分。 3.应用“四新”技术前及时制订操作规程。(10分) 审核“四新”技术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

1.应用“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组织制定或修订了操作规程。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和完善。(10分) 审核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

1.依据审核和执行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每年至少一次利用工作循环分析方法,对关键操作规程开展分析并完善。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员工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45分) 1.操作规程便于获取、版本有效。(10分) 审核基层岗位员工:

1.现场使用的操作规程便于获取且版本有效。全部满足,得10分;50%及以上满足,得6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备注:发现1处及以上使用失效版本,此“评分项”不得分。 2.业务部门在相关操作规程发布、修订后及时开展培训,员工熟练掌握。(35分)

依据:安全生产法 审核基层单位:

1.操作规程发布后及时组织开展培训和宣贯。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基层岗位员工:

2.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内容并能熟练操作。全部满足,得25分;50%及以上满足,得15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9、协商与沟通(150分) 外部沟通

(50分) 1.建立外部沟通渠道,明确沟通内容及方式,并及时收集、处理、通告HSE相关信息。(50分) 1.针对不同事项,各相关部门建立、明确了与外部相关方沟通的渠道和方式。(10分)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1.针对不同事项,建立、明确了与地方政府、社区、上级部门、承包商等外部相关方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判断得0-6分。 2.采取适宜的方式,与地方政府、上级部门等沟通,及时获取并处理相关HSE信息;并及时将HSE风险及应急措施通告社区、客户、承包商等相关方。(40分)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1.按规定及时与外部相关方进行了沟通,相关HSE信息及时得到收集、反馈、处理,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2.及时主动将HSE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通告社区、客户、承包商等相关方,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3.与外部相关方沟通顺畅,有关投诉、纠纷及时得到妥善处置,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内部沟通与

员工协商

(50分) 1.明确了内部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对重要的HSE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在内部进行有效沟通。(30分) 1.在内部明确了重要信息沟通传递的渠道和方式。(1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1.在内部明确了重要HSE信息(如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上级要求等)的有效沟通传递的渠道和方式,如:报表、文件、电话、会议、网络等,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2.重要信息在内部得到及时有效沟通和处理。(1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

1.事故、隐患、风险、应急、工作计划等HSE重要信息,在内部得到及时沟通和处理。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相关人员了解、清楚有关的重要HSE信息。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员工积极参与HSE工作。(20分) 1.员工通过合理化建议、职工代表提案、事件上报、隐患排查、安全经验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HSE工作。(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各级员工通过合理化建议、职工代表提案、事件上报、隐患排查等方式积极参与HSE工作,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员工提出的HSE合理化建议等及时得到回复和处理。(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得到及时回复和处理。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HSE信息系统(50分) 1.HSE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应用。(50分) 1.利用HSE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有效应用。(30分)

依据:健康安全环保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部门:

1.定期利用系统对相关HSE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2.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有效应用,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2.对HSE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及考核。(20分)

依据:健康安全环保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

1.定期对HSE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全部做到,得20分;50%及以上做到,得12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要素:5.5实施和运行(共13个审核主题、55个审核项、145项审核内容、361个评分项、814条评分说明) 设备设施

(2000分)

基础管理

(230分)

1.管理制度齐全,组织机构健全,设备目标明确。

(40分)

1.按国家相关法规及中国石油有关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和及时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1.国家相关法规及中石油有关设备管理制度(2015版)更新后,制定制度修订计划并修订本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提供设备管理制度明细,企业、二级单位提供的管理制度健全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齐全。(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设备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构健全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齐全。人员齐全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制定并落实年度设备管理目标,定期召开设备例会并做好相关总结。(2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制订设备管理年度目标。有目标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开设备例会并做好记录,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做好半年度和年度设备动力管理工作总结。有总结得5分,无总结的不得分。







2.设备设施档案、台账齐全完整;操作规程、检维修作业规程齐全;开展了投用前安全检查;按规定开展维护保养和检维修,记录完整;长期停用设备、拆除报废设备进行风险控制。

(150分)

1.设备设施档案、台账齐全完整,及时更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设备设施全部建立了档案,且档案齐全完整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各类设施设备全部按要求建立了台账、项目齐全完整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设备变更、改造、检修后,档案和台帐信息得到及时更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设备档案和台帐实现信息化管理,得5分;未实行信息化管理不得分。









2.设备设施开展了投用前安全检查。(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十六项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规定《投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按要求应进行投用前安全检查的设备,进行了投用前安全检查,必改项问题在投用前完成整改,待改项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整改。全部符合要求得3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8分。









3.明确了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的编制流程,操作规程(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齐全、内容准确、可操作,并持续修订完善。(4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24项管理制度汇编

《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管理制度中明确了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的编制流程或要求,得5分;未明确,不得分。

2.设备全部建立了操作规程或操作卡(如专项操作规程与操作卡、工艺部分操作规程与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操作规程(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内容准确、具有可操作性。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根据危害识别的结果以及设备改造、变更等情况,对操作规程(操作卡)、检维修作业规程进行持续修订完善。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判断得0-3分。









4.按规定开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检维修,保存相关记录。(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有开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检维修管理制度或相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按规定开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如润滑、状态监测、防腐等),项目、时间、频次、方法等内容符合管理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按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检维修,编制了计划、进行了审批,并得到有效实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长期停用设备、拆除报废设备进行了风险控制。(2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24项管理制度汇编

炼化企业报废、停用装置(设备)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设备设施报废拆除按要求编制方案并经过审批,落实了风险防控措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长期停用的设备设施予以防护封存,风险得到识别和防控,进行了能量隔离并定期维护。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设备现场标准化管理

(40分)

1.本企业设备标准化活动方案。

(5分)

依据:关于印发《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的通知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有标准化活动方案且活动方案详实,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标准化活动考核与持续改进。(5分)

依据:关于印发《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的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1.有标准化活动考核。

2.有标准化活动持续改进记录。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企业或二级单位主管部门无考核,不得分;基层单位对考核项无整改不得分。









3.关键机组故障率。(8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未发生关键机组故障引起非计划停工,且关键机组故障率≤0.6%;符合要求得8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若因关键机组故障引起非计划停工,此“评分项”不得分。









4.静密封点泄漏率管理。(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静密封点泄漏率=泄漏点总数/静密封点总数×1000‰

1.静密封点泄漏率≤0.3‰,符合要求得5分;泄漏率>0.3‰,不得分。

2.静密封点进行分类建账,将VOC治理纳入现场标准化管理范围,同时对关键静密封点定期进行泄漏检测。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装置现场状况。(12分)

依据: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

审核基层单位:

1.现场及设备外观整洁无杂物;

2.设备外观完好,附件无缺损;

3.各种标识清晰齐全;

全部符合得12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130分)

1.设备故障、事故进行有效管理,生产运行平稳。(110分)

1.有设备故障及缺陷发现、分析、处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完整处理记录。(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相关管理规定齐全、适用,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有分析处理记录,实闭环管理。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生产装置运行稳定,没有发生上报总部的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工。(30分)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1.没有发生上报总部的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工,得20分,未做到不得分。

2.有非计划停工统计记录,非计划停工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设备事故记录和事故分析报告。(7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事故管理按照中石油集团公司及炼化板块有关事故管理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符合要求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没有发生上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重大设备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得10分;未做到不得分。

3.没有发生上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一般事故,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4.设备事故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上报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5.事故台帐、事故报告或分析记录存入档案。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6.事故有整改措施并落实,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7.新建装置投用后一年内未发生停工消缺,得10分,如发生停工消缺,不得分。

8.新建装置投用后一年内未发生重要设备维修更换,得10分,如发生重要设备维修更换,不得分。

9.设备事故(故障)闭环管理,事故(故障)分析有记录且措施落实,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设备隐患及缺陷的管理(20分)

1.对自查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应制定出整改计划和措施。

(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对设备隐患具备整改、治理条件的立即进行整改、治理。

2.暂时不具备整改、治理条件的,制订监控、应急措施,且按要求落实。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目前在册的设备隐患现状,隐患是否都安排了治理方案。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隐患台帐、治理计划、方案、记录详实。

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特种设备管理(250分)

1.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档案齐全完善。(60分)

1.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置于特种设备显著位置。(25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企业建立了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得10分;未建立的,不得分。

2.特种设备全部按要求取得使用登记证,得10分;未取证不得分。

3.现场查看全部按要求悬挂或张贴登记标志,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得到动态更新。(25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全部按要求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查阅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档案内容做到动态更新,得5分;未做到的,不得分。









3.建立了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得到动态更新。(10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各类特种设备全部按要求建立台账,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特种设备台账的内容齐全完整。全部符合要求得3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分。

3.台账内容得到动态更新,得2分;未做到的不得分。







2.特种设备按规定使用维护,并定期检验检测。

(80分)

1.建立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明确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要求(包括工艺参数、操作方法、重点检查项目、异常处置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内容),开展月度、年度监督检查和经常性维护保养。

(25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编制了各类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内容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按照要求开展月度、年度监督检查,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按照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现场抽查特种设备,其使用和保养状况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现场提问岗位员工,熟练掌握特种设备操作方法、了解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并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30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制订了特种设备年度检验计划,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各类特种设备全部按计划进行检验并取得检验报告,得10分;未按要求取证,不得分。

3.对无法进行定期检验或者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的压力容器,执行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九条相关规定,或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检验(RBI)。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一台压力容器未检验,此“审核内容”项不得分。

4.安全阀等附件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延期校验执行TSG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G5.3.1.2“延长校验周期的特殊规定”相关要求,或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检验(RBI)。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应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按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办理变更登记。

(10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进行改造、修理后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办理了变更登记。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特种设备的长期停用、报废以书面形式向本企业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

(15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特种设备的长期停用、报废按要求办理了相关手续,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查看现场,长期停用和报废的特种设备全部采取了必要风险防控措施(如能量隔离、定期维保、消除功能等),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停用、移装压力容器重新启用时,应当参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按照规定配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并取得相应资质。(30分)

1.按照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10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相关部门:

1.查阅组织机构和岗位编制,按照规定配备了满足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20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查阅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了特种设备相关人员培训计划的,得5分;未做到的,不得分。

2.抽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全部按要求取得相应资格,得10分;发现有1人未按要求取得资格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3.访谈相关人员,熟知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掌握特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

判断得0-3分。









4.压力管道合法依规管理。(80分)

1.工业管道管理要求。(40分)

依据:TSGD5001-2009《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炼油与化工分公司2016年设备工作要点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有工业管道管理制度,并建立工业管道台账;符合要求得10分,未做到不得分;

2.工业管道应制定办理管道使用登记计划,2016年底前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有计划得10分,无计划不得分。

3.工业管道有年度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积极开展RBI工作,通过风险评估及消减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特种设备运行风险。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长输管道管理规范,符合规范要求。(4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建立长输管道台账;符合要求得10分,未做到不得分;

2.目前长输管道本身无隐患,无腐蚀、减薄、泄漏等问题。得20分;有重大隐患但制定了应急预案、整改计划和方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运行管线进行过定期检验,在有效检验内。长输管道防护措施齐全完好。在有效检验期内,得10分;超期未检的不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埋地管道

(30分)

1.埋地管道管理。(30分)

埋地管道管理规范,符合规范要求。(30分)

依据: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建立管道地下管网明细,图纸、安装资料齐全。地下管网明确,图纸资料齐全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目前管线本身无隐患,无腐蚀、减薄、泄漏等问题。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运行埋地压力管线进行定期检验,在有效检验内使用。得10分;未检验不得分。

4、地下管线防护措施齐全完好,包括年度防腐层破损情况检测及防腐层破损点修复情况,地下管线阴极保护完好程度年度检查及阴极保护整改情况,有专人检查。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装置大检修管理(150分)

1.按照《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有关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工作。(150分)

1.制定设备设施检修计划并有效落实。

(40分)

依据: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查阅检修计划,编制了完善的检修计划并得到上级部门的审批:

(1)装置大检修计划提前一年编制完成,在检修前逐步修正和补充。

(2)检修前编制特种设备检验计划、腐蚀检查计划和定力矩紧固计划。

(3)装置停工检修前,属地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完成相应的检修准备工作,结合《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进行落实。

(4)设备检维修操作规程,已经在检修前编制、修订完成。

(5)整体施工技术方案、重要检修施工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等,在检修前已经编制完成,并得到审批。

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检修计划得到有效实施,检修计划的调整按规定进行了审批,临时检修项目符合管理要求:

(1)装置大检修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停工交检修、检修交开工必须进行界面交接。

(3)计划实施准确率不低于95%。

(4)检维修项目开项必须实行作业许可管理,办理相应的票证。

(5)设备设施检维修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检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50分)

依据: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查阅施工方案、质量验收记录;现场抽查动、静设备及其管道、附件的运行状况。

1.制定的检修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均得到主管部门审批或确认,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检修隐蔽项目和中间项目按要求进行了质量验证,得10分;发现1起未按要求进行质量验证,不得分。

3.检修质量控制和开工前确认达到相关标准及检维修作业规程中的技术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定力矩紧固建立实施明细,有定力扭矩值,有专人跟踪落实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0-6分。

5.检修后装置一次开车成功10分,一次开车不成功不得分。









3.检修物资采购有效控制。

(30分)

依据: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主管部门:

1.有设施采购技术协议及相关技术要求;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主要或关键设备有检验试验和监造;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对到货的设备设施进行相应检验和验证,存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检修资料归档及时齐全。

(30分)

依据:中国石油炼化装置大检修规范化管理100条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检修资料归档:交工资料、检修总结、后评价(主要是装置检修前后数据对比分析、性能分析、安全性评价等)、信息化管理等资料齐全。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现场验证无问题,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动设备管理(230分)

1.动设备基础管理。(30分)

1.做好动设备基础管理、技术管理、检修管理、现场和辅助系统管理等各项工作。

(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检查相关记录和生产现场:

1.编制动设备动密封一览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编制动设备检修规程一览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设备定期切换、盘车,记录齐全、规范。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润滑管理方面

(1)编制动设备润滑一览表;

(2)基层单位须设润滑油站,或油品集中配送(油品加、换油及过滤设备分类存放,不混用,牌号标记清晰,做到防雨、防晒、防火、防爆、防尘);

(3)油站内有油品使用管理规定、设备润滑一览表

(4)做好动设备润滑管理,严格执行“五定、三过滤”并做好记录;

(5)设备润滑定期分析,查分析报告或记录单;不具备采样分析条件的,定期换油。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主要动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要有记录,并定期做好监测设备的技术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工作。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特级维护组织机构及制度。(20分)

1.特护管理(20分)

建立健全大型机组特护的管理体系及制度。制定的特级维护工作实施细则,进行日检、周检。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关键机组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特级维护组织机构健全,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特护管理制度、特级维护五位一体实施细则齐全,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3.特级维护日、周检活动记录完整、及时,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定期召开特护设备例会,并对机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状态监测管理制度。

(20分)



1.健全状态监测管理制度(细则)并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

(2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转动设备状态监测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状态监测管理制度(细则)齐全,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按要求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3.填写大机组状态监测或运行状况分析月报(或记录),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要求相关设备管理人员,熟知状态监测数据及故障诊断,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备品配件计划管理。

(15分)

1.做好备品配件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管理。(1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备品配件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1.依据配件消耗情况编制月度进口、国产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建立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备品配件储备定额,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泵、机组现场标准化。

(45分)

1.泵现场标准化,泵附件完好情况。(20分)

依据: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

审核基层单位:

1.泵本体及基础现场检查无杂物、油迹、积水等。

2.泵本体、进出口管线等保温等完好。

3.螺栓连接紧固,螺纹满扣且长度均匀适宜。

4.进出口管阀及润滑、冷却、密封、排放等附属管阀、支架、管卡完好。

5.压力表定期校验;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标识清晰。

7.挡水盘、排污阀、排凝阀、放气阀等齐全好用。

8.联轴器护罩完好,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机组、辅机(件)完好情况,机组现场规格化。(20分)

依据: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

审核基层单位:

1.机组疏水阀、排污阀、排凝阀、放气阀等齐全好用。

2.机组入口过滤器部件、放空消音器完好。

3.机组及附属管线保温完好。

4.本体及附属设备现场检查无杂物油迹积水等。

5.进出口管阀及润滑、冷却、冷凝等附属管阀、支架完好。

6.螺栓紧固,螺纹满扣且长度均匀适宜,按要求紧固。

7.润滑、密封、控制油、冷却系统等泄漏点挂牌。

8.排气管畅通。

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紧急停车按钮是否有可靠防护措施。(5分)

依据:炼化企业设备现场管理标准

审核基层单位:

1.紧急停车按钮有可靠防护措施,得5分;无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不得分。







6.备用设备管理。

(35分)



1.建立备用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并得到落实,备用机组、泵完好,随时可以启用。(1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相关管理制度或制度得到落实。

2.备用机组润滑油有定期化验记录。

3.备用机组有跑油盘车记录,备用泵盘车线在要求位置。

以上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现场抽查设备,备用机组、泵能正常启动备用,得5分;有一台不符合,不得分。









2.备用设备维护良好。(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备用设备有定期切换规定和制度,且按要求执行,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备用设备及时盘车且盘车线一致,有联锁自启动的设备投自动并悬挂警示牌。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大型机组备件及备用转子管理办法。

备用转子管理规范。机组有易损件目录、易损件储备齐全。(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备用转子管理规范(涂油防腐或充氮保护、定期盘车或立置存放等),符合规定。

2.所抽查的机组建立易损件目录。

3.所抽查的机组按易损件目录储备。

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7.现场运行管理。

(65分)

1.泵运行参数应符合工艺操作规程。(10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泵出口压力、流量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各参数均在规定范围内,无超温、超压、超负荷现象。

2.泵入口压力、温度正常,不发生抽空现象。

以上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泵运行平稳,振动、温度、泄漏等符合要求。(10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泵轴承振动、温度(或温升)符合要求。

2.泵轴封泄漏未超标,本体等静密封点明显泄漏点按要求挂牌。

3.机械密封冲洗液(气)、冷却水流量、压力、温度正常。

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开展机泵检修间隔MTBR和机封MTBF对标管理,降低设备故障(10分)

依据:关于印发炼油与化工分公司2016年设备工作要点的通知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

1.MTBR、MTBF有方案,有计划,逐步达到股份公司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机组运行参数应符合工艺规程。(5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蒸汽(烟气)进、排汽(气)温度及压力;压缩机进、排气压力、温度,不超操作指标。

2.冷凝器、出入口缓冲罐压力、温度及脱液符合操作指标。

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机组轴承振动、温度、转子轴位移小于报警值。(10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机组轴(承)振动、转子轴位移应小于报警值。

2.机组各部位轴承温度应小于报警值。

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6.机组轴封系统参数、泄漏等在规定范围内。(5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机组轴封、汽封、填料、刮油环无异常泄漏。

2.干气密封一次气、密封气、隔离气温度、压力、流量、干气密封过滤器差压等符合操作指标。

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7.机组润滑油、密封油、控制油系统工艺参数等正常。(5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基层单位:

1.查润滑油、密封油、控制油压力、温度正常。

2.密封油回油量及温度符合操作指标。

3.油箱、高位油箱液位正常,视镜清晰。

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8.大型机组联锁保护系统管理。(10分)

依据: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机组联锁保护系统正常投用,变更、解除办理相关手续,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1.所抽查的机组发生联锁变更、解除时办理相关手续。符合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2.所抽查的机组联锁变更、解除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且措施落实,符合要求得5分,未做到不得分。





常压储罐管理。(170分)

1.常压储罐日常管理。

(30分)



1.常压储罐本体、附属设备及附件应完好,且罐顶、罐壁测厚点标志可见。(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常压金属储罐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单位:

1.罐顶附件(如:透光孔、通气孔、呼吸阀、阻火器)带有法兰连接的部位螺栓齐全,封闭严密;

2.取样口、检温及检尺口处于密闭锁紧状态;

3.转动浮梯、盘梯、踏步、护栏无腐蚀、开裂;

4.罐顶通气孔畅通,遮雨棚完好;

5.罐顶呼吸阀、阻火器外观完好;

6.活动部件等电位连接线完好;

7.罐顶无油污、杂物;

8.罐顶和罐壁防腐层有无缺陷(如:脱落、起皮、粉化);

9.边缘板与基础顶面间密封胶或防水裙等密封,无裂缝、脱胶或损坏;

10.浮顶排水系统和泡沫堰板底部排水孔畅通;

11.浮顶上火灾报警设施完好;

12.浮顶密封装置的密封完好;

13.储罐仪表齐全完好,符合规范要求。

14.储罐基础牢固,无裂缝、水泥面脱落;罐基础周围排水通畅。

15.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好且符合规范要求。

16.罐壁泡沫发生器、采样器完好。

以上全部完好,得3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4分。







2.定期检查与检验。

(50分)



1.做好常压储罐检验(包括例行检查、年度检查、定期检验)。

(5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常压金属储罐管理规定》、AQ3053-201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程)。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

1.做好常压金属储罐设备每月运行情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常压金属储罐设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年度检查)并做好记录,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制订了常压金属储罐定期检查计划,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4.常压储罐均按计划进行检验并取得检验报告,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对照检验计划、台帐抽查常压储罐,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6.测厚点标志符合规定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呼吸阀管理。(20分)



1.呼吸阀进行定期检查,有检查记录。依据环境不同,呼吸阀满足防冻和防结晶等要求,并采取了相关措施。(20分)

依据:SH/T3007-2014《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呼吸阀均按要求定期检查,检查记录内容齐全完整,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建罐地区历年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0℃时,呼吸阀应当有防冻功能或采取防冻措施,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在环境温度下,物料有结晶可能时,呼吸阀有防结晶措施,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浮盘密封管理。(20分)

1.常压储罐浮盘密封定期监测,无泄漏超标问题。超标储罐有整改措施和计划。(20分)

依据:浮顶罐气相检测指导意见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企业或二级单位有常压储罐可燃气体检测的相关制度或管理规定,得10分,未制定相关制度或管理规定不得分。

2.浮盘密封均按要求定期监测并记录,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超标储罐有整改措施和计划,得5分;未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不得分。







5.氮封系统管理。(20分)

1.按规定设置氮封系统,氮封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现场储罐量油孔或透光孔无敞口现象。(20分)

依据:轻质油品储罐技术导则

审核基层单位:

1.按规范要求应设置氮封的储罐全部设置氮封,符合要求得10;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氮封系统运行良好,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现场量油孔或透光孔均无敞口现象,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6.脱水设施管理。(10分)

1.脱水设施油水分离器性能良好,脱水口附件油污监测仪表,脱水设施满足防冻要求。

(10分)

依据:轻质油品储罐技术导则



审核基层单位:

1.脱水设施应考虑防冻防凝。

2.脱水设施出口附近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施,信号传至中控室。

3.对外排污水含硫化氢的储罐设有阻油脱水设施,并设置密闭二次脱水系统。

4.油水分离器性能良好,排水无带油现象。

5.人工脱水放水管应设置双阀。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7.防火堤、隔堤管理。

(10分)

1.防火堤满足防火要求和三级防控要求。

(10分)

依据:GB50351-20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防火堤及隔堤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完好,无缺失、漏洞、开裂、倾斜、变形。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当应穿过防火堤、防护墙时,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密封措施;或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形式。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8.年度总结。(10分)

1.做好常压储罐年度工作总结。(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全部完成了年度工作总结,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液化烃储罐管理(130分)

1.安全阀管理。(25分)

1.安全阀安装符合规范,校验时满足储罐正常使用,全部进行投用。(25分)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安全阀应设置于气体放空接合管上,并高于罐顶。符合要求得2分,不符合不得分。

2.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泄放设施,放火炬前应设分液罐分离。确有困难时,可就地放空,但其排气管口应高出8m范围内储罐罐顶平台3m以上,且不得朝向邻近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方。符合要求得3分,不符合不得分。

3.球罐安全阀检定时应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1)设置备用安全阀;

(2)现场没有备用安全阀时,应安装替换安全阀,确保检定期间,现场安全阀达到正常泄压要求。

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安全阀前后手动全通径切断阀正常保持全开状态,并加设铅封或锁定。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有一处不符合,此“评分项”不得分。







2.脱水系统。(20分)

1.有切水要求的液化烃储罐设置了二次切水,改造设计规范,满足防冻防凝要求。(20分)

依据:《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有切水作业的液化烃储罐,采用有防冻措施二次脱水系统。

2.液化石油气球形储罐的切水管上设有两道切断阀。

3.二次切水设施及切水管线保温、伴热完好,满足防冻防凝要求;

以上三项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4.二次脱水容器应为压力容器;新增的二次脱水改造有正规设计,二次脱水容器设计压力不应低于球罐的设计压力。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此“评分项”不得分。







3.紧急切断阀。(25分)

1.紧急切断阀的日常管理符合要求。(20分)

依据:《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液化烃储罐出入口都应设置带远程控制的紧急切断阀,位置应靠近储罐,其前后应设置手动切断阀。

2.紧急切断阀应选用故障关模式。

3.紧急切断阀处于自动投用状态,如未投自动是否办理了停用手续。

4.紧急切断阀应每月进行一次试验,确保能及时关闭,并做好记录。

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紧急切断阀完好备用。(5分)依据:《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现场抽查测试紧急切断阀,全部开关灵活好用,得5分,有1个不符合,此“评分项”不得分。







4.注水系统。(25分)

1、液化烃储罐注水系统完好;能满足应急注水要求。(25分)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审核基层单位:

1.全压力式储罐应采取防止液化烃泄漏的注水措施。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水源稳定,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供水;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注水流程畅通,现场没有设置盲板隔离。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注水流程上操作阀设置位置合理,泄漏状态下,人员可以靠近操作。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注水压力大于球罐最大工作压力,如外围供水源压力不足时,应设置注水升压措施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提示:对现有注水系统的可操作性存在异议的企业应先做HAZOP分析,判断现有注水设施是否符合要求,确不符合要求的,确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5.仪表管理。(25分)

仪表选型、安装、投用符合要求。(25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的通知



审核基层单位:

液化烃储罐设有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以及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措施。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球罐所有仪表正常,联锁措施正常投用。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液化烃球罐有就地和远传的液位计,且就地液位计不得使用玻璃板液位计。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1.做好液化烃储罐年度工作总结。(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全部完成了年度工作总结,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加热炉管理。

(80分)



1.加热炉日常检查、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80分)

1.做好加热炉日常检查、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效率定期监测工作。(80分)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10MW以上加热炉热效率实施定期监测。符合要求得10分,未定期开展监测不得分。

2.加热炉热效率不应低于设计热效率;10MW以上加热炉设计热效率低于89%,应有整改计划。符合要求得20分,低于1%扣2分。

3.加热炉炉管无局部超温、结焦、过热、鼓包、弯曲等异常现象。现场抽查。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加热炉燃烧状况良好,无火焰偏烧、燃烧器结焦等情况。现场抽查。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现场在线烟气氧含量表完好。现场抽查。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6、加热炉烟道挡板完好,无卡涩现象,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7.控制加热炉排烟温度,不能低于烟气露点温度。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8.利用热成像仪器对加热炉外壁温度定期测试,不超温、不过热,衬里完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空冷器、水冷器管理。

(60分)



1.日常操作。(30分)

1.空冷器、水冷器无超温、超压操作,升温作业操作平稳。

(30分)

依据:关于印发炼油与化工分公司2016年设备工作要点的通知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管内介质、温度、压力均应符合设计条件,严禁超压、超温操作;查看现场或抽查记录,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管内升压、升温时,应缓慢逐级递升,以免因冲击骤热而损坏设备。查看现场或抽查记录,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使用维护。(30分)

1.做好管束腐蚀检查,定期检测水质。

(30分)

依据:关于印发炼油与化工分公司2016年设备工作要点的通知

审核基层单位:

1.定期对管束腐蚀情况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查看现场或抽查记录,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定期做水质检测,满足工艺控制指标。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请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腐蚀防护管理(100分)

1.腐蚀防护管理。(100分)

1.做好防腐管理工作,采用工艺技术防腐、材料防腐、腐蚀监测等综合技术措施,预防设备腐蚀。

(10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腐蚀与防护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企业、二级单位、车间各级腐蚀与防护管理机构与人员健全,职责权限明确;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根据炼化板块下发的《腐蚀与防护管理规定》、《腐蚀监测指导意见》、《设备及管道定点测厚指导意见》、《涂料防腐指导意见》、《停工检修期间腐蚀检查指导意见》等,制定了本公司相应的腐蚀与防护管理办法;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年度防腐蚀计划与防腐蚀工作总结完善,按时提报防腐管理月(季)报;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生产装置重点防腐设备、管道记录(台账)完善,并对重点腐蚀问题进行整改或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定期对原料油进行腐蚀性分析,防腐药剂管理完善,生产装置现场工艺防腐设施完好投用,并定期对工艺防腐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6.生产装置腐蚀在线监测系统完好投用,定期采集分析整理腐蚀监测数据,形成腐蚀分析报告;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7.企业定点测厚实施方案完善,测厚数据及时、准确,并对测厚数据进行评价与分析,现场抽查定点测厚数据与记录数据吻合;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8.生产装置停工大修期间腐蚀检查方案内容全面,腐蚀检查报告内容翔实,并对发现的重点腐蚀问题进行整改或提出防腐建议,各主要装置腐蚀回路图绘制情况;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9.对装置空冷器、水冷器进行腐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10.现场检查设备、钢结构的保温层、防腐涂层等设施完好,并对腐蚀严重的部位进行整改或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全部符合;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电气管理。

(180分)

1.基础管理。(20分)

1.电气专业岗位及人员配置情况(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按要求配置电气专业岗位;

2.按要求设置公司级专职继电保护人员;

3.设置公司级电力调度,电气设备检修和运行岗位的设置满足电气管理要求。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电气专业“三三二五”制管理(“三图”、“三票”、“三定”、“五记录”、“五规程”)。(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三图”齐全,与实际是否相符。

2.“三定”台帐中未定期试验的电气设备要有评估审批手续。

3.“三票”、“五记录”填写符合规定。

4.电气设备台帐记录完整。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日常管理。(20分)

1.电气日常管理。(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定期开展日、周、月检,每周一次安全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2.结合电气季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查季节性工作,有报告。

3.控制室、配电室等场所符合设备、设施所要求的环境、温度等要求,现场管理要求明确、记录齐全。

4.规范执行临时用电制度。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电气设备检修管理(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检修计划落实情况、检修过程管理、检修内容和质量符合规程规定。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抗晃电措施落实情况(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抗晃电措施得到落实,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电气隐患治理落实情况(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电气隐患治理目项按要求完成,得5分。未完成视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电气设备现场运行管理。(140分)

1.电力系统通过有效管理,实现企业不停电,装置抗晃电要求。

(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电网结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灵活。

2.与外部电网有完善的沟通机制。

3.企业电力系统运行良好,无因停电造成装置停工现象。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发电设备。

发电机整体运行工况及技术状况完好。(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发电机整体运行状况及技术状况良好。

2.发电机励磁及控制系统技术状况良好。

3.发电机主要电气监测仪表指示值及对应关系正常。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变压器。(10分)

变压器整体运行工况及技术状况完好。变压器主要部件及附属保安、保护设备技术状况完好。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变压器油温及其他部位正常。

2.温度计、温度信号装置齐全,本体温度计、远方测温温度计指示与本体实际温度一致。

3.充油套管、储油柜的油面、油色正常,套管及本体无渗漏油现象。

4.有载调压装置无缺陷。

5.气体继电器、瓦斯保护中间端子盒和室外端子箱防潮防水措施良好。

6.变压器防火措施符合规定,储油坑及排油管道保持良好状态,无积水、积油和杂物。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高压配电装置。(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配电装置各类接点、触头无发热现象。

2.油断路器等无漏油现象,有SF6断路器的变电所运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规定。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直流系统。(5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直流母线电压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对地绝缘正常;

2.已编制直流装置的操作、维护管理规定;

3.直流装置蓄电池按规定周期进行放电试验,监测记录齐全;

4.直流装置运行环境符合要求;

5.按规定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记录;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6.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正常投入;

2.继电保护定值管理闭环;

3.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及对动作情况分析评价并记录;

4.保护盘柜及盘柜上的继电器、压板、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排等标识清晰齐全。

5.所有继电保护装置按规程和规定周期进行试验。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7.防雷、防静电接地情况。

(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有全厂防雷、防静电系统平面图或者有各装置、设施的防雷、防静电图;

2.防雷、防静电设施符合要求;

3.按规定周期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4.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不合格接地点及时处置。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8.装置现场电气设备管理。

(10分)

现场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应符合规定。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装置现场照明应正常(亮灯率在90%以上),灯具完整无缺。

2.现场电气设备编号、位号齐全、正确、清晰;

3.操作箱、操作柱等盘上控制开关、仪表、保险器、二次回路压板名称齐全,仪表刻度盘额定值处划有红线;

4.现场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等完善;

5.现场电机接线盒密封及设备防爆等级符合要求;

6.生产现场电气设备完好、清洁、标识清晰、规范,温湿度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9.无功补偿设备。(10分)

无功补偿设备和电力电容器符合规定。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电网功率因数不低于0.92,且无功补偿满足本地区电网要求。

2.电力电容器保护配置完善,正常投运。放电装置完好。

3.防火措施符合规定。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10.电抗器。(5分)

户外电抗器电瓷外绝缘(含支持绝缘子)爬距符合所处污秽地区等级要求。引线接头无发热征象,设备容量能满足最大负荷要求。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电抗器整体完好。

2.电抗器引线接头无发热征象。

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1项未达标不得分。









11.站用电系统。(20分)

容量、电缆截面能满足最大负荷要求。完好,警告牌等齐全。按规定周期进行巡检,记录完整。无漏油、溢胶、放电、发热(含引线接头)等现象。现场电缆桥架无腐蚀严重、接地连线断裂、缺盖少底等情况。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站用电容量电缆截面满足最大负荷要求。

2.电缆、电力线路及其辅属设备完好、警告牌等齐全;

3.运行单位备有全部电力和控制电缆清册;

4.电缆及电力线路巡查按规定周期进行,并有完整记录;

5.电力电缆终端头完好无缺馅;

6.地下电缆或直埋电缆的地面标志桩完好;

7.变电站(所)电缆进出口、电缆隧道防止进水、渗水及排水设施完好;

8.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照明设施完好;

9.电缆防火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10.高压电力电缆电源端、负荷端、中间头、交叉拐弯处设有电缆牌;

11.电缆桥架符合规定;

12.变电站(所)有防止可燃气进入的措施。

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12.UPS和EPS管理。(15分)

各单位应编制UPS和EPS的操作、维护管理规定齐全。按规定巡检。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按要求编制UPS和EPS的操作、维护管理规定;

2.UPS和EPS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

3.UPS故障报警信号接至电气值班室或控制室;

4.各单位制定UPS故障时恢复临时供电的应急预案;

5.各单位按规定定期对UPS和EPS电池进行充放电活化、容量检查;

6.按规定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

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13.变频器管理。(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按要求编制变频调速装置的操作、维护管理规定。

2、变频器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通风散热条件良好;

3、定期对变频调速装置进行吹灰、清扫、清洁;

4、变频器运行无异常声响,未超载运行;

5、变频器液晶屏显示清晰,显示数据正常;

6、相关人员按规定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14.电缆管理。(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电气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1.按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的规定,高压电缆采用三芯电缆,并参照三芯电缆外护套的实验方法对单芯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进行测试。

2.按规定对电缆巡检,并做好记录,终端头、中间头的测温数据记录齐全。

3.电源电缆屏蔽层按规定良好接地。

4.符合相关规范中“向同一重要负荷点供电的两回电源电缆线路以及重要的机泵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分别敷设在不同的桥架之内”的要求。

5.电缆桥架盖板无缺失。

6.对系统主电缆绝缘老化问题加强巡检力度。

7.电缆按标准敷设和排放,符合电缆敷设标准,对无序敷设的仪表、电信、计算机网络电缆能有效管理。

8.桥架中电缆标识清楚,电缆台帐齐全。

9.桥架中存在的废弃电缆及时清理。

10.二次屏蔽电缆按国家规范要求良好接地.

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仪表管理

(260分)

1.仪表基础管理。(60分)

1.仪表综合管理。(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5〕113号2015〕113号



1.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运行及维护、检定。(3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管理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5〕113号2015〕113号

3.承包商管理人员清楚相关职责、流程和工作要求。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对承包商进行了安全资质审查,建立了合格承包商目录,并及时更新。(3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主管部门:

1.合格承包商进行了安全资质审查。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承包商信息资料齐全、有效,审查记录完整,并有安全部门审查意见。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建立了合格承包商目录并及时更新。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发现1个及以上合格承包商未进行安全资质审查或资质不符合规定,此“评分项”不得分。 2.按规定选择承包商。(50分) 1.通过招投标或按规定选择承包商,招标文件或谈判记录中明确了项目的HSE风险及承包商的资质、能力、安全标准等要求。(2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五条禁令 备注:发现企业、二级单位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此“审核内容项”不得分:一是选择被列入黑名单的或无资质、超资质的承包商;二是承包商将项目进行肢解发包、非法转包和违规分包、挂靠的。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的承包商:

1.通过招投标或按规定选择承包商。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承包商招标文件或谈判记录明确了项目的HSE风险及承包商的资质、能力、安全标准等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与中标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或协议,并对承包商与分包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合同进行备案。(3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合同管理部门:

1.与中标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或协议。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有1家未签订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2.安全生产合同或协议内容完整(包含了项目作业内容、要求、项目危害、双方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以及安全生产违约责任与处理等),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3.工程项目有分包的,在与中标单位的总包合同等相关资料中明确了分包的有关HSE要求。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对承包商与分包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合同进行了备案管理。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备注:若企业或二级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工程合同中不涉及分包的,第3、4评分说明项得满分。 3.承包商使用管理。(140分) 1.对承包商现场施工方案进行了备案管理;结合项目规模和风险程度向建设(工程)项目派驻安全监督人员。(5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主管部门:

1.对承包商现场施工方案进行了备案管理。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按照规定,结合项目规模和风险程度向建设(工程)项目派驻安全监督人员。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对承包商施工人员资格,使用设备、工器具等进行入场检查。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4.检查确认施工方案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留有记录。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对承包商的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开工前对承包商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4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主管部门:

1.对承包商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对承包商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入场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3.对承包商进行了安全术交底并有记录,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3.对承包商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将承包商施工现场纳入了HSE审核。(3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工程项目:

1.按要求对作业过程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工程监理或监督按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将承包商施工现场纳入HSE审核,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3.现场监督检查和审核中发现问题,按要求进行了整改。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备注:现场发现严重“三违”行为,此“评分项”不得分。 4.施工项目结束时,安全部门对承包商HSE合同履行情况签署意见。(2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工程项目:

1.组织同级安全部门参加项目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全部满足,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4.组织开展承包商的安全绩效评估,结果得到有效应用。(50分) 1.明确了承包商安全绩效评估要求,组织开展了承包商安全绩效评估。(15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承包商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门:

1.明确了承包商安全业绩评估要求,且内容齐全。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组织对承包商开展了安全绩效评估,资料齐全有效、记录完整,并有属地单位意见。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评估结果在下次承包商的选择使用中得到有效应用,不合格承包商及时清退。(20分)

依据: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承包商主管部门、招标选商部门:

1.根据安全绩效评估结果,在下次承包商的选择使用中得到有效应用。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按规定对不合格承包商及时清退。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有1例未做到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3.承包商认同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的理念,掌握作业许可、两书一表、工作前安全分析等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并进行了实践运用。(15分) 审核工程项目承包商:

1.认同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理念,掌握作业许可、两书一表、工作前安全分析等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并进行实践运用。全部理解并接受,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供应方管理(100分) 1.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按规定选择供应商,对采购物资按规定进行验收,组织开展了供应商考核评价。(100分) 1.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职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清晰,相关人员了解职责和要求。(20分)

依据: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供应商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1.企业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制度职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清晰,明确了供应商在准入和考核评价等管理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供应商管理人员清楚相关职责、流程和工作要求。全部符合,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按规定选择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及时更新发布。(30分)

依据: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供应商主管部门和采购部门:

1.按规定要求选择供应商。全部满足,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及时更新。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发现1个供应商未进行资质审查或资质不符合规定,此“评分项”不得分。 3.按相关规定和合同要求对采购物资进行了验收,对供应商的现场服务进行了安全监督管理。(3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物资采购主管部门:

1.按相关规定和合同要求对采购物资进行了验收,保存了相关记录。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2.对供应商的现场服务人员进行了入场安全教育或风险提示,并对过程进行了安全监督管理。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4.明确供应商考核评价要求,组织开展了供应商考核评价;评估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建立了淘汰机制。(20分)

依据: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供应商主管部门:

1.明确了供应商考核评价要求,视符合比例得0-5分。

2.组织对供应商开展了考核评价,使用单位评价意见得到采纳,资料齐全有效、记录完整。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评估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建立了淘汰机制,对不合格供应商及时清退。全部符合,得5分;发现有1例不符合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12、作业许可(200分) 作业许可管理(200分) 1.有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确定了需要作业许可管理的项目类别,明确具体的管理要求。(50分) 1.结合生产作业活动性质和风险特点,建立了作业许可管理制度;项目类别清楚完整、管理流程明确、职责清晰,将非常规作业纳入作业许可管理范围。(2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作业许可相关职能部门:

1.全部建立了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管理要求,得10分;发现有1个没建立的情况,不得分。

2.制度规定了作业许可申请、批准、实施、取消、延期和关闭等管理要求,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属地监督、作业监护人、作业人员等进行了相应培训,相关人员熟悉掌握作业许可的管理要求和办理流程。(20分)

依据: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作业许可相关职能部门:

1.对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属地监督、作业监护人、作业人员等进行了作业许可管理的相关培训。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相关管理人员了解作业许可的管理要求和办理流程等要点。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3.明确了所有施行作业许可管理的类别,建立了项目清单。(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作业许可相关职能部门:

1.明确了所要控制的作业许可类别,建立了项目清单。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按规定要求开展作业许可的申请、审批、实施和关闭,并严格落实升级管理要求。(140分) 1.相关作业活动按要求办理作业许可,各项资料齐全,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识别,并采取了防控措施。(2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作业项目或查看作业现场:

1.所有确定的作业许可项目全部办理了有效作业许可证。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有1起及以上未办理作业许可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2.作业项目按规定进行了工作前风险分析,且风险识别全面、准确。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作业项目识别出的风险制定并落实了有效削减和控制措施。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作业许可的申请经过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风险防控措施在现场落实后,批准人在现场签批作业许可票证;相关作业许可按要求进行了升级管理。(3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作业项目:

1.作业批准人组织对工具设备、人员资质、作业监护、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发现有1项不符合的情况,不得分。

2.作业批准人资格或授权审批符合要求,在现场审批作业许可票证。全部符合,得10分;发现有1项存在不按权限批准、未经授权批准、不在现场审批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3.全部按规定落实升级管理要求,得10分;发现有未落实升级管理要求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3.作业实施过程中,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得到持续落实,监督、监护人员职责有效落实。(6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作业现场:

1.制定的气体检测、能量隔离、个人防护和应急等措施全部得到有效落实,得10分;发现有不符合的情况,不得分。

2.作业人员无违章行为,得10分;发现有违章行为的情况,不得分。

3.作业现场按要求设置了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监督、监护人员熟悉相关职责和监护要点,职责有效落实。全部满足,得10分;发现有1项作业监督监护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现场模拟测试1项作业许可实施过程或部分环节。全部符合要求,得30分;发现有1处不符合的情况,不得分。 4.作业实施结束后,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确认无遗留隐患,申请人和批准人签字关闭作业许可票证。(2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抽样上述作业项目:

1.完工后的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没有风险遗留,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由申请人和批准人签字关闭作业许可票证,时间符合相关要求,得10分;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不得分。

备注:发现代签现象,此“评分项”不得分。 5.作业许可票证管理规范,并有效保存。(10分)

依据: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抽样上述作业项目作业许可证:

1.作业许可的申请、批准、取消、延期和关闭等环节符合管理要求,票证填写规范。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发现有填写不规范的情况,不得分。

2.作业许可证全部按要求存档,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定期对作业许可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优化作业许可管理和生产管理。(10分) 1.定期对作业许可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持续改进作业许可管理。(10分) 审核企业作业许可业务管理部门:

1.能够定期收集汇总、分析作业许可活动的情况,对作业许可管理进行优化和改进。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13、职业

健康管理

(400分)

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

(150分) 1.生产设施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30分) 1.生产设施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2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 审核基层生产现场:

1.生产设施布局合理,满足防毒、防尘、防辐射及控制噪声等职业危害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生产作业活动全部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原则,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生产作业过程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1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上述基层生产现场:

1.在生产作业中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落后、淘汰设备和有毒化学品(国家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的情况,此“评分项”不得分。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并定期维护和检测,员工能够熟练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60分) 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并定期维护、检测,性能良好可靠。(4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基层单位:

1.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台账,且现场核实帐物相符。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测。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有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了报警装置、配置了现场急救用品及冲洗设备,设立了应急撤离通道及泄险区,并完好投用。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有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员工能够熟练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2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相关管理人员、操作岗位员工:

1.熟练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全部满足,得20分;50%及以上满足,得9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3.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员工告知。(60分) 1.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等。(1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主管部门:

1.编制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审核生产现场:

2.对照检测计划进行现场核实,检测周期、内容符合要求,检测点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落实监测计划,及时公告监测结果。(3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1.按规定落实检测计划。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生产现场和相关基层岗位员工:

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将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时公告。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相关基层岗位员工知道检测结果。全部满足,得10分;50%及以上满足,得6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3.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场所,采取治理措施。(2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主管部门、基层单位: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场所,对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防护措施和治理计划。全部满足,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职业健康监护(150分) 1.接害岗位员工劳动合同中明确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20分) 1.接害岗位员工劳动合同中明确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1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规定 审核二级单位人事部门:

1.接害岗位员工劳动合同中明确了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接害岗位员工了解劳动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和相应防护措施。(1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规定 审核生产现场:

1.接害岗位员工清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全部满足,得10分;50%及以上满足,得6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2.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20分) 1.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2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规定 审核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生产现场:

1.按要求在其醒目位置规范设置了警示标识。全部满足,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20分) 1.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10分)

依据: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规定 审核使用高毒物品的生产现场:

1.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说明其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员工了解本岗位高毒物品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10分)

依据: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规定 审核生产现场岗位员工:

1.清楚本岗位高毒物品危害、防护及应急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4.按要求对接害岗位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含事故后)、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60分) 1.制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体检内容、周期符合相关规定。(2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 审核二级单位主管部门:

1.制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2.体检计划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体检,且体检内容、周期全部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按计划组织接害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3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主管部门:

1.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体检。体检率100%,得10分;否则,不得分。

2.在岗员工进行在岗期间体检。体检率100%,,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3.离岗员工进行离岗时体检。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备注:发现有2人及以上未按要求进行体检的,此“评分项”不得分。 3.将体检结果及时、如实告知员工;并根据体检机构的建议,及时安排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10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接害岗位员工:

1.员工知道体检结果,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员工及时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5.对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员工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并做好动态观察。(30分) 1.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鉴定,发现职业病,及时、准确录入HSE信息系统。(15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主管部门:

1.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鉴定,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治疗。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及时、准确在HSE信息系统中填报职业病信息,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对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员工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并做好动态观察。(15分)

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1.对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员工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职业病患者及职业禁忌症员工做好跟踪观察,了解措施落实和患者治疗康复情况。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40分) 1.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配备标准及供应商的管理要求。(10分) 1.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5分)

依据:Q/SY178-2009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部门、物资管理部门:

1.企业制定了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发放、使用等相关管理制度,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明确企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5分)

依据:Q/SY178-2009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审核企业安全环保部门、物资管理部门:

1.明确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备注:每发现2件特种或关键劳动防护用品和护具,如安全帽、绝缘靴、绝缘手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检测,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按规定发放、使用劳动保护用品。(30分) 1.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环境和条件发放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保存发放记录。(10分)

依据:Q/SY178-2009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审核基层单位:

1.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环境和条件发放满足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有相关发放记录。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劳动护品安全标志。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员工熟悉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和使用要求,进入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按要求穿(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0分)

依据:Q/SY178-2009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审核基层单位:

1.现场测试员工熟练穿(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进入现场员工(包括承包商员工)正确穿(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60分) 1.明确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要求,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并及时归档和更新。(60分) 1.明确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要求,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内容齐全、完整,有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归档和更新。(30分)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76号令)、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定 审核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1.明确了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要求,且职业健康档案内容齐全、完整、真实、规范。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职业健康档案及时归档和更新。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注:发现有1类及以上档案缺失的,此“评分项”不得分。 2.HSE信息系统中相关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模块数据录入及时、准确、完整,有统计、分析。(30分)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

1.职业健康档案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录入HSE信息系统。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职业健康档案资料有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为工作改进提供的业务支持,由审核员判断得0-20分。 14、污染防治(1000分) 污染物达标排放(450分) 1.开展污染源普查,100分) 1.明确污染源普查要求普查6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二级单位污染源普查制度或要求得5没有不得分。

有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安排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二级单位在污染源普查中完善建立了相图件,得106分

二级单位完善图件,得100%及以上得0%建立,不得分。

基层单位现场情况均相关图件,得100%及以上相符得0%相符,不得分。

适用范围:炼油与化工、销售企业二级单位挥发性有机污染管理要求,得5,没有不得分。

二级单位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安排并获得良好效果得106分2.建立污染源清单,4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1.企业层面建立了污染源清单且清晰、完整、动态更新。全部符合,得5由审核员判断得3分。

5分;50%及以上符合要求,得3分;低于50%符合要求,不得分。

重点污染源实际情况与档案内容相符得106分;低于50%相符,不得分。

适用范围:炼油与化工、销售企业清单s污染源清单且得5;。

5分;50%及以上符合要求,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基层单位VOCs重点污染源实际情况与档案内容相符得10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实行污染源分类分级管理。(50分) 1.明确管理要求,3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建立污染源分类分级标准或要求,得10;。

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符合,不得分

抽查污染源所在基层单位现场检查,得1050%及以上符合得6%以下,不得分2.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2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中包含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要求人员了解得6分150分) 1.建立环保设施管理规章制度或管理要求20分)

依据二级单位或基层现场管理要求得10。

2.二级单位或基层现场有环保设施管理要求得10建立台账内容完整准确

依据二级单位或基层现场

环保设施台账内容完整得3分

2.二级单位全部建立环保设施台账,得5分;50%及以上建立,得3分;低于50%建立,不得分。

对照台账抽查环保设施,到现场验证台账信息。全部内容完整、信息准确,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3.基层单位现场环保设施配置齐全,符合标准要求,且满足实际需要,得20分;发现1处有主要环保设施配置缺失的,此“评分项”不得分。 3.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并纳入生产设施管理;环保设施闲置、停运或者拆除需经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许可。(40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环保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生产运行、、职责生产设施台账;未纳入不得分。

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符合,不得分

上述50%及以上符合,得%符合,不得分4.挥发性有机物s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50)

依据适用销售企业5分;没有,不得分。

管理及措施要求全面规范得10分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

2.按规定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量统计工作和向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排放量报送工作,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3.有效落实挥发性有机物VOCs预防与控制措施工作,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基层现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到规范、有效落实,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查阅上述被抽查现场监测报告符合标准要求得

备注:抽查现场可选炼化企业原油及成品油储存和污水等设施的油气回收装置;天然气与管道企业汽柴油储油库油气回收装置;销售企业加油站、储油库等的油气回收装置等。 4.污染物排放合法合规,排放

依据:环境保护法 审核基层单位排污口:

1.监测报告或在线90分;发现有1处不达标的情况,不得分。

备注:因超标排放被政府环保部门按日计罚的,此不得分。2.排污方式合法,

依据:环境保护法 审核基层单位排污口:

1.排污方式合法合规。全部符合,得50分;发现有1处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及以上,得%符合,不得分

备注:发现1起利用渗井、渗坑、暗管、灌注等非法方式进行排污的,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固体废物管理(150分) 1.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档案,并按规定进行申报。(50分) 1.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档案,内容完善、准确,并动态更新。(25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不得分。3分二级单位和或基层单位全部50%及以上符合,得3%符合,不得分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符合,不得分

依据没有不得分。二级单位得50%及以上符合,得3%符合,不得分得50%及以上,得6%符合,不得分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分;50%及以上符合,得8%符合,不得分5分;发现1起违规处置危险废物的,此“审核内容 2.按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40分)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0分;发现有1次未办理的情况,不得分。 3.运输、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时,核实受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并监督运输、处理处置过程。(30分)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危废运输、处置的监督过程全部留有相关记录或影像资料,得15分;发现有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放射性污染防治(100分) 1.涉源单位建立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放射源台账。(20分) 1.建立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流程清晰。(1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得5由审核员得3分。.现场抽查,或不得分。 2.建立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台账,内容完整、准确。(1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或基层单位得53分。或基层单位与得50%及以上符合,得%符合,不得分 2.许可证管理。1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得未办理审核内容不得分。审核内容不得分。 2.依法依规重新办理、延续、变更、注销许可证。(1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得10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6分 3.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采购、转移、报废处置,按规定向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审批与备案手续。(5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得。 3.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措施完善,实施贮存、运输、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管理。(40分) 1.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措施完善。(15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50%及以上符合,得5%符合,不得分或野外警戒 2.对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贮存、运输、报废等实施全过程管理。(2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放射物品管理处理处置

备注:发生放射源和含源射线装置的丢失、被盗、失控等事件,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3.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5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涉源人员证件5分;发现无证的情况,不得分。 4.按规定开展监测,并编制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15分) 1.制定并实施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监测计划,建立监测记录档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10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二级单位得。2.到涉源单位现场检查,对监测结果超标的安全隐患,按计划实施整改。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按规定编制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5分)

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二级单位得 排污许可

(50分) 1.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50分) 1.依法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申请并领取许可证发生变化,按要求办理手续。30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 审核企业:

1.企业许可证,得5分;信息发生变化或有效期满时,办理变更延续等手续,得159分 2.按要求缴纳排污费,资料。20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 审核企业环保财务部门按要求缴纳排污费,得2012分。 总量控制

(200分) 1.分解、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考核90分) 1.结合生产经营状况和地方政府、集团公司下达的减排任务,合理确定年度控制指标,并分解落实至各排污单位和排污口。4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确定年度总量控制指标,得20;或不符合地方政府集团公司要求,。

年度总量控制指标得到,得10不得分。二级单位将本单位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至得10;5%及以上,得6%做到,不得分 2.企业、二级单位逐级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台账,并将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本单位业绩考核体系。(4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正确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台账,分。

2.考核主管部门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考核体系并考核,得15未不得分。3.二级单位污染物总量台账得5;5%及以上符合,得30%符合,不得分

二级单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本单位考核体系考核15分;5%及以上符合,得%符合,不得分 3.通过总量指标等1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环保通过等方式获得新改扩建项目总量指标,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认可,得1不得分。 2.合理制定污染减排计划,70分)制定年度污染减排计划,方案合理,责任部门及人员4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

1.企业制定年度计划且,得10;。

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2.企业生产、技术、工程等并落实责任得10%及以上符合,得6%符合,不得分3.二级单位和或基层单位制定本单位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并落实减排责任得10;,不得分。 2.按计划3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重点污染减排项目考核部门重点污染减排项目得15;不得分。考核部门考核,得15未不得分。 3.污染减排项减排量得到有效认定40分) 1.配备污染减排管理人员,污染减排项目台账,完整、规范得到认定3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配备了污染减排管理人员,得5;未配备不得分。

污染减排项目台账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减排计划工程的减排量环保部门和集团公司,得15,不得分

备注:若因减排计划减排量而企业年度计划完成,此项不得分 2.挖掘减排潜力,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并得到认定。(10分) 适用范围: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完成政府环保部门和集团公司,得1, 土壤及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估(50分) 1.开展土壤地下水调查与评估 1.制定作业区域土壤地下水并建立档案

依据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011-2020年炼油与化工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制定饮用水水源并建立档案1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实施土壤地下水分级管理,开展重大隐患治理 1.实施土壤地下水分级管理并定期监测。(10分)

依据 适用范围: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 2.对重大隐患进行治理。(20分)

依据炼油与化工,得12分 15、清洁生产(100分) 清洁生产

(80分) 1.采用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设备,按规定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设备与生产能力。(40分) 1.按照国家规定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设备与生产能力。(10分)

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规划设备 2.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开展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前清洁生产论证。(1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部门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前清洁生产论证的要求得5;有关管理要求不得分。

2.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前清洁生产,;开展,不得分。 3.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2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研究环保部门或集团公司认,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先进环保技术进行推广,得6分2.按规定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并跟踪实施中高费方案。(40分) 1.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通过验收。(2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按照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计划通过验收,得10;6分

2.没有强制要求但清洁生产审核,得10;6分 2.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中高费方案纳入企业规划或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得到逐步实施。(2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1.中高费方案纳入纳入。

2中高费方案单位实施得50%及以上符合,得6%符合,不得分 绿色基层单位创建(20分) 1.制定绿色基层站队建设与验收标准,组织开展创建活动。(10分) 1.制定了绿色基层站队建设与验收标准。(5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没有,不得分。 2.组织开展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创建活动,覆盖本企业重点基层单位。(5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活动覆盖本企业重点基层单位, 2.制定并实施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创建活动方案,开展10分) 1.制定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创建活动方案。(5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实施活动方案并开展现场验收与评比。(5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得5, 16、生产运行 操作规程与操作卡(130分) 1.操作规程编写、审批手续。(15分) 1.操作规程编审程序规范性。(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1.操作规程编审程序规范,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操作规程时效性。(5分) 2.操作规程时效性相符,得5分;发现时效性不符,不得分。 3.操作规程内容完整性。(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3.操作规程内容完整,得5分;发现内容不完整,由审核员判断得0-2分。 2.操作规程和操作卡摆放。(10分) 1、控制室固定位置摆放操作规程。(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控制室固定位置按照要求摆放操作规程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2、岗位上放置开工、停工、单体设备投用和切换、事故处理、装置紧急停工等操作卡。(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岗位按要求放置开工、停工、单体设备投用和切换、事故处理、装置紧急停工等操作卡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3.操作规程和操作卡执行(30分) 1.操作指令的下达。(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1、按照要求下达指令的操作,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2.操作合规性。(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2、操作时按照要求使用操作卡进行操作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3.操作卡确认。(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3、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卡确认,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4.回收操作指令及操作卡。(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4、按照要求及时回收操作指令及操作卡,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5.整理存档。(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 5、回收后操作规程和操作卡进行了整理存档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4.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25分) 1、放火炬、安全阀投用、清理储罐、加剂、切水等临时操作使用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放火炬、安全阀投用、清理储罐、加剂、切水等临时操作按照要求使用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2.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编制、审批手续。(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履行相应编制、审批手续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回收。(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临时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及时进行回收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5.操作规程评审(30分) 1.装置停工前或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后的评审、会签。(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装置停工前或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后按照要求组织评审、会签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2.新改扩建装置试行规程,试用一年后更新为正式规程操作规程。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操作规程按照要求执行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3.操作规程年度评审。(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进行年度评审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得0分。 6.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内容(20分) 1.操作规程有效版本的管理。(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操作规程有效版本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管理的,得10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2.操作规程与操作卡内容的一致性。(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操作规程与操作卡内容符合一致性原则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操作规程电子版的更新。(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操作规程电子版及时更新为最新版本的,得5分;发现有未做到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工艺卡片(100分) 1.工艺卡片编写。(15分) 1.工艺卡片指标来源与设计或改造等基础数据的相符性。(5分)

依据:《炼化企业工艺卡片分级管理规定》 1、工艺卡片指标来源与设计或改造等基础数据相符的,得5分;发现不相符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工艺卡片内容完整性或格式合规性。(5分)

依据:《炼化企业工艺卡片分级管理规定》 2、工艺卡片内容不全或格式符合要求的,得5分;发现不相符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工艺卡片依据。(5分)

依据:《炼化企业工艺卡片分级管理规定》 3、工艺卡片有依据,得5分;发现没有依据的,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工艺卡片保存。(10分) 1.工艺卡片审批原件的保存。(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保存工艺卡片审批原件的,得5分;发现未保存的,得0分。 2.旧版工艺卡片的注销、撤出作废保留。(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旧版工艺卡片及时从原存地注销、撤出作废保留的,得5分;发现其他情况,得0分。 3.工艺卡片指标监控。(40分) 1、班长、运行工程师及操作人员本岗位所有工艺卡片指标的掌握。(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班长、运行工程师及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所有工艺卡片指标,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2.指标超标,车间制定相应措施。(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指标超标,车间制定相应措施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工艺指标超标时的调整。(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工艺指标超标时进行及时调整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4.工艺卡片指标的执行。(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4、严格按照工艺卡片指标执行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4.工艺卡片变更。(20) 1.工艺卡片指标变更时手续的履行。(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工艺卡片指标变更履行相应手续的,得10分;其他情况,得0分。 2.工艺卡片指标变更审批申请单修改原因和签字手续。(1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工艺卡片指标变更审批申请单修改原因清楚、签字手续齐全的,得10分;其他情况,得0分。 5.工艺卡片评审。(15) 1.工艺卡片管理时效性,年度评审、修订。(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工艺卡片管理时效性符合要求,年度进行评审、修订,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2、装置大检修或技术设备改造后的评审。(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装置大检修或技术设备改造后按照要求进行评审的,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3.工艺卡片指标变更审批单与工艺卡片的管理。(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工艺卡片指标变更审批单与工艺卡片一起保存管理的,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分。 工艺纪律检查(70分) 地区公司季度检查、二级单位月检查、车间周检查。(70分) 1.组织的工艺纪律检查与相关制度的相符性。(2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按照制度要求组织工艺纪律检查的,得20分;发现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8分。 2.二级单位和车间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内容。(2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2、二级单位和车间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内容填写完整,得20分;发现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8分。 3工艺纪律检查问题整改落实。(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3、工艺纪律检查问题整改记录文档,由审核员判断得0-30分。

















4.装置开停工(300分) 1.开停工资料编制审批。(100分) 1.股份公司开停工资料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按照股份公司开停工资料管理要求执行的,得5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9分。 2.开停工资料管理情况。(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开停工资料管理良好,没发生如资料遗失等问题的,得5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9分。 2.开停工条件确认。(120分) 1.开工前和停工后条件确认。(6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开工前和停工后组织进行条件确认的,得60分;其他情况,得0分。 2.开工前和停工后条件确认时项目的检查。(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开工前和停工后条件确认时检查的项目全面的,得30分;其他情况,得0分。 3.开工前和停工后条件确认时会签的手续。(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开工前和停工后条件确认时会签手续完整的,得30分;其他情况得0分。 3.停工交出界面管理。(80分) 1.界面交接的分级管理,按照本企业实际分2-3级。(25分) 1.界面交接实施分级管理的,得2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3分。 2.停工后工艺向设备交接。(2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停工后按规定进行交接,交接程序及资料完善的,得2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0分。 3.统计台帐及交接表格。(1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建立界面交接统计台帐及停工后工艺向设备交接表格的,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4.停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及下发。(15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停工方案编制完成,经过审批并已经下发的,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5.工艺联锁(100分) 工艺联锁分级、台账建立、

摘除和投用、变更审批手续履行、取消增加的审批程序。(100分) 1.工艺联锁分级情况。(10分)

依据:《炼化企业自动化联锁保护管理规定》 1.工艺联锁按要求进行分级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2.工艺联锁台账。(10分)

依据:《炼化企业自动化联锁保护管理规定》 1.建立工艺联锁台帐的,得10分;未建立的,得0分。 3.工艺联锁摘除和投用情况。(10分)

依据:《炼化企业自动化联锁保护管理规定》 1.工艺联锁按要求摘除和投用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4.工艺联锁值变更审批手续履行情况。(35分)

依据:《炼化企业自动化联锁保护管理规定》 1.工艺联锁值变更按要求履行审批手续,得3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3分。 5.取消和增加工艺联锁的审批程序。(35分)

依据:《炼化企业自动化联锁保护管理规定》 1.取消和增加工艺联锁审批程序符合要求的,得3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3分。 6.操作平稳率(200分) 操作平稳率统计、考核、分析、超标时的措施落实等。(200分) 1.操作平稳率的统计和考核。(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对操作平稳率进行统计和考核的,得50分;其他情况,得0分。 2.车间(装置)确定装置运行平稳率工艺参数及指标范围的确认。(2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车间(装置)确定装置运行平稳率工艺参数及指标范围经技术主管部门确认的,得20分;其他情况,得0分。 3.技术月报中对平稳率的分析。(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技术月报中对平稳率做了全面分析的,得3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9分。 4.出现工艺指标超出平稳率控制范围,超限原因的分析和提出的纠正措施。(2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出现工艺指标超出平稳率控制范围,及时检查超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的,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9分。 5.一项指标多次或连续超限,相关职能部门对深层次原因的查找和措施的落实情况。(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一项指标多次或连续超限,相关职能部门未组织查找深层次原因,落实措施的,得3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29分。 6.对不能消除的超指标现象,处理情况。(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1.对不能消除的超指标现象,经过了地区分公司组织的评审,落实了措施,按相应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的,得5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48分。 8.生产计划(120分) 生产统计管理(40分) 1.生产统计制度和考核细则(10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统计制度和考核细则齐全,加10分 2.统计人员持证上岗(10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加10分 3.统计报表全面、准确、及时,分析全面(10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统计报表全面、准确、及时,分析全面,不得伪造、篡改、编造统计数据,加10分 4.统计台账、报表等(10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统计台账、报表等齐全、合规、存档,加10分 生产计划编制、下达、调整和完成情况(80分) 1.生产计划管理制度齐全(25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齐全,并有相应的考核细则,加20分 2.生产计划编制、审批、下达、调整程序合规(25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审批程序合格,加20分 3.生产计划及时性(25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及时下达,及时调整,加20分 4.生产计划完成情况(25分)

依据:《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对计划的跟踪和执行情况分析和总结。加20分 9.生产准备(480分) 1.新建装置界面交接手续(80分) 1.新改扩建装置的中交和竣工验收书(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中交、竣工手续按程序履行签字确认,文件齐全。加50分 2.设备位号和管道介质流向标示齐全正确。(3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标识齐全、标示正确,加30分 2.开工条件确认(400分) 1.新建改扩建装置启动前安全检查(PSSR430项)(10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按规定组织PSSR确认和整改。加100分 2.盲板管理(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盲板管理制度齐全、拆装作业票证合规、台账合规,加50分 3.公用工程系统配套完善运行可靠(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水电气风氮等公用工程系统配套完善运行可靠,加50分

4.装置吹扫、清洗、气密、干燥、置换、仪表联校、催化剂装填、催化剂预处理、水联运、油联运等试车步骤完成并逐一确认。(10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装置吹扫、清洗、气密、干燥、置换、仪表联校、催化剂装填、催化剂预处理、水联运、油联运等试车步骤完成并逐一确认。加100分 5.配套设施和外部条件具备(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配套设施和外部条件(包括销售、铁路(码头)、外购公用工程、电力、危废处理等)具备,加50分 6.取证、许可证等合规性具备(50分)

依据:《炼化企业生产受控和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取证、许可证等合规性具备,加50分 10.其他生产管理(600分) 1.不间断巡检(40分) 不间断巡检(40分)

依据:《不间断巡检管理规定》 1、巡检按照要求做好记录的,加20分2、操作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要求进行巡检的,加20分。 2.异常汇报管理(40分) 异常汇报管理(40分)

依据:《异常情况汇报管理规定》 1、按程序分级汇报,加10分2、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汇报,加10分3、无瞒报、漏报;加10分4、汇报内容真实、完整,加10分 3.非计划停工管理(100分) 非计划停工管理。(10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非计划停工统计台帐,台帐齐全,记录清晰;加20分2、按规定对非计划停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加20分3、操作事故台帐、报告齐全的,加20分;4、操作事故台帐、报告内容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加20分5、操作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来执行。加20分 4.生产存在问题及隐患管理(30分) 生产存在问题及隐患管理(3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进行生产存在问题及隐患统筹管理,加10分

2、针对目前生产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加10分3、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风险评价末制定相应应急方案加10分 5.跑冒滴漏管理(20分) 跑冒滴漏管理(2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检查现场无跑、冒、滴、漏;加10分2、跑冒滴漏短期整改不了,但制定出整改计划的,加10分 6.冬季生产准备管理(60分) 冬季生产准备管理(6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冬防保温完备、采暖伴热具备投用条件的,加20分2、制定冬季防冻防凝检查表,加20分3、冬防检查要求落实到位,加20分 7.生产过程风险管理(70分) 生产过程风险管理(7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对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作业和操作进行风险识别,加10分。2、有限空间相关的作业,采取隔离、分析和作业过程中定期监测的措施,加10分

3、防风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加10分4、高空无易发生坠落物品,加10分。

5、对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堵塞的管线和设备,采取技术和检查措施,加10分

6、日常生产盲板建立盲板表、盲板图及现场进行标识的,加10分

7、禁止人工进行油罐清理,加10分 8.生产指令管理(40分) 生产指令管理(40分)

依据:《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1、对下达的生产指令执行到位,加20分2、生产指令记录清晰,留下有效文,加20分 9.专用铁路管理(200分) 1.专用铁路管理制度(30分)

依据:《专用铁路管理办法(试行)》 专用铁路管理制度,加10分

专用铁路符合行业标准及规范,加10分

组织完善、职责清晰,加10分 2.专用铁路设备设施完备(50分)

依据:《专用铁路管理办法(试行)》 符合机车、车辆符合要求,加25分

道口管理符合要求,加25分 3.运行管理规程细则落实(100分)

依据:《专用铁路管理办法(试行)》 运行管理符合制度、规程要求,加20分

货运管理国家、行业及办法符合要求,加20分

罐车清洗符合管理办法要求,加20分

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加20分

信息管理符合要求,加20分 4.专用铁路从业人员符合管理要求(20分)

依据:《专用铁路管理办法(试行)》 从业人员负荷管理办法要求,加20分 17、变更管理

(200分) 人员变更

(60分) 1.建立人员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对人员变更实施有效管理。(60分) 1.建立了人员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20分) 审核企业人事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1.企业制定了人员变更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制度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内容完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相关管理人员清楚人员变更流程和要求。全部清楚,得5分;50%及以上清楚,得3分;低于50% 2.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4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人事等部门及基层单位:

1.所有人员变更按要求进行了审批。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2.关键岗位人员变更之前,采取提问、考试、模拟操作等形式,针对性开展了能力评估。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3.针对评估结果,对不合格人员采取了培训、暂缓变更等针对性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4.变更人员清楚本岗位职责、风险管控要求等。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工艺变更

(70分) 1.建立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对工艺变更实施有效管理。(70分) 1.建立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2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生产、工艺技术主管部门及相关人员:

1.制定了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5分;未制定,不得分。

2.制度管理职责明确、流程完整、内容完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相关人员清楚工艺变更范围、管理流程和要求。全部符合,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 2.开展工艺变更项目(包括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危害辨识,变更风险得到有效管控。(3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工艺技术主管部门及基层单位:

1.所有变更项目得到批准。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50%及以上符合,得9分;低于50%

2.开展了变更项目工艺危害分析,制定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全部符合,得15分;50%及以上符合,得9分;低于50% 3.及时更新变更项目涉及的工艺安全信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培训。(2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二级单位工艺技术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及相关人员:

1.查阅上述工艺变更项目有关工艺安全信息(如相关图纸、操作规程等),及时进行了更新完善。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2.对变更的有关信息和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培训,相关人员了解或清楚工艺变更的有关信息。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设备变更

(70分) 1.建立设备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对设备变更实施有效管理。(70分) 1.建立设备变更管理制度或要求。(2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主管部门:

1.制定了设备变更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5分;没有制定,不得分。

2.制度管理职责清晰、流程完整、内容完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相关人员清楚设备变更管理流程和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50%及以上符合要求,得3分;低于50% 2.开展设备变更项目危害辨识,变更风险得到有效管控。(3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主管部门、基层单位:

1.所有设备变更得到批准,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50%及以上符合,得9分;低于50%

2.开展了变更项目危害分析,制定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全部符合,得15分;50%及以上符合,得9分;低于50% 3.及时更新变更项目涉及的安全信息,并在相关岗位进行沟通和培训。(20分)

依据: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及相关人员:

1.查阅上述设备变更项目涉及的相关安全信息(如设备档案、设备台帐、设备操作规程等)及时进行了更新完善。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2.访谈上述变更项目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培训,清楚设备变更后的有关安全信息。全部符合,得10分;50%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 18、应急管理

(400分) 应急组织与职责(50分) 1.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内容完整、责任明确。(10分) 1.按照要求制定应急管理相关制度。(1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建立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全部建立,得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应急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流程清晰。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建立满足需要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相应工作职责。(40分) 1.建立满足应急管理需要的应急组织体系。(1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依照应急管理制度组建、明确满足应急管理需要的应急机构(包括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机构、办事机构,专(兼)职应急队伍等)。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应急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满足应急工作需求,且与业务职责一致。(2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应急管理部门(重点审查与信息报送、值班值守、监督协调等有关的生产运行、安全环保及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

1.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岗位职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应急人员清楚岗位职责;员工知晓应急组织联系方式。(1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职能部门或基层应急组织机构人员掌握其应急岗位职责。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职能部门或基层员工知晓与之相关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应急预案制修订与备案管理

(120分) 1.基于风险评估编制各级和各类应急预案。(80分) 1.按要求开展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进行评估。(2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部门:

1.按要求开展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进行评估。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按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按规定进行备案。(3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编制通则、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部门:

1.对照风险评估结果(或报告,下同),按照要求制修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建立预案体系。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照风险评估结果,抽查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处置卡,处置、响应级别及流程对应,满足应急工作实际。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应急预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记录。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应急“一案一卡”(现场处置方案+岗位应急处置卡)编写内容完整、具有可操作性。(30分)

依据:应急预案编制通则、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场所:

1.应急“一案一卡”内容完整,职责分配、响应流程、物资装备及队伍准备等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全部符合要求,得3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8分。 2.按规定开展预案评审、并及时组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40分) 1.按规定对各层级预案进行评审。(20分)

依据: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依照规定对各级预案进行评审。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抽验应急预案管理评审纪要,按照规定邀请预案涉及地方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应急专家;评审资料齐全且符合程序要求,得10分;不符合程序或相关方参与程度明显不足的,不得分。 2.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20分)

依据:应急预案编制通则、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部门:

1.至少每三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修订,留有修订、评估、演练记录等资料,依照相关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且通过信息系统上传的。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应急物资与装备(80分) 1.按标准储备应急物资,并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员工会正确使用。(80分) 1.依照应急需求储备应急物资及装备。(3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物资管理部门:

1.企业和二级单位有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台账。制度、台账齐全且录入信息系统,得10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抽验企业或二级单位应急物资装备存储库房(或联动合同),验证储备的应急物资和设备满足自身应急需求。抽验的物资或设备,品种齐全、且数量满足。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20分)

依据: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应急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存状况,根据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物资品种和数量符合预案要求;储存信息清晰,消耗及时得到补充。全部满足,得10分;储存信息不清或消耗未及时补充,不得分。

2.基层单位对配置的应急设备依照规定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且记录清晰,得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3.核查应急物资储存(代储存)库的设置、应急物资的管理情况满足规定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岗位员工会正确使用应急物资、装备。(3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 审核基层单位岗位员工:

1.员工清楚应急物资用途,且会正确、熟练操作应急装备。全部符合要求,得30分;50%及以上符合要求,得18分;低于50%符合要求,不得分。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练

(100分) 1.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30分) 1.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全员应急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15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制定全员应急培训计划。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抽取各级人员培训课件、训练条件和考核记录,验证各级人员培训内容有针对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人员重点是加强应急意识、管理知识及应急指挥决策能力的培训;应急救援专业(兼职)人员重点是加强执行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岗位员工重点是加强安全操作、应急反应、自救互救,以及第一时间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必须接收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培训课件和训练条件培训记录均有,且内容均相符。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一案一卡”开展培训工作。(15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企业按规定开展应急培训工作,记录清晰、档案齐全,得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二级单位按规定开展专项应急预案培训工作,记录清晰。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基层单位按计划定期开展了现场处置演练。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及时评估总结演练效果。(70分) 1.依照应急演练计划各层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55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企业制定年度演练计划并依照演练计划开展应急演练(其中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企业级应急演练),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按演练计划开展演练并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意见,得10分;未按计划开展或只演练未进行总结评估,不得分。

2.二级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计划开展应急演练。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抽查基层/项目编制年度演练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现场处置演练。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4.审核人员在1个基层/项目指定模拟突发事件,验证基层/项目对该突发事件的应急启动、现场处置和响应过程是否符合“一案一卡”的规定;启动及时,动作到位,响应准确,处置得当,得10分;其他情况,得0-6分。 2.总结、评估演练效果,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15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企业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且按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了应急管理。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二级单位对应急演练活动均进行了总结和评估,按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基层/项目对应急演练活动均进行了总结和评估,按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应急预警、处置救援、响应与恢复(50分) 1.在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30分) 1.重大危险源、高后果区重大隐患及高风险(危险)作业,开展应急预警及准备情况(2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和二级单位:

1.查阅企业和二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高后果区重大隐患的监控预警措施。查责任落实情况、应急准备情况、预案制修订及备案情况。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查抢维修方案、作业许可票证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严重后果落实了应急措施,有专人监护,落实了应急物资装备和专兼职救援人员。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下,依照规定启动应急处置、救援及响应程序,高效及时有序开展应急工作。(10分)

依据: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和二级单位事故、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启动的时效性、现场处置和指挥部应急职责的准确性,信息报送、联动工作的有效性,次生灾害预防、媒体沟通的预见性,过程资料的齐全程度、分级响应的准确性、应急处置流程的针对性好可操作性满足要求,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应急响应终止后的生产恢复和总结。(20分) 1.突发事件处置后及时组织恢复生产或现场。(1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部门:

1.企业和二级单位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及时组织恢复生产或现场,为防止次生事故(安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恢复方案。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应急处置后及时进行总结。(10分)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应急管理部门:

1.所记录事件在应急处置后对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并依照总结中的要求和建议,修改相关应急管理文件,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19、消防安全(150分) 志愿消防队伍

(50分) 1.建立健全志愿消防队伍,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50分) 1.基层组织建立志愿消防队伍。(10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基层单位:

1.建立了志愿消防队伍,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20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消防安全培训计划得到有效实施,记录齐全完善。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消防安全责任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与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3.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演练,频次、内容、方式等符合要求。(20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按要求开展消防演练,演练频次、内容、方式等符合要求,演练记录齐全。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50%及以上符合,得12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消防设施管理

(80分) 1.新改扩建项目执行消防设施“三同时”管理;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和管理符合标准要求。(80分) 1.新改扩建项目执行消防设施“三同时”管理。(40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规划、消防安全管理部门:

1.新改扩建项目全部执行了消防设施“三同时”管理要求,开工建设前有消防设计专篇,消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验收并投用。全部满足要求,得40分;发现有1个项目不满足,此“评分项”不得分。 2.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和管理符合标准要求;消防安全标志齐全醒目;消防设施定期组织检验、维修、保养,状态完好。(40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基层单位:

消防设施、器材按标准要求配置齐全。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现场安全通道畅通、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符合实际情况,醒目完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现场测试岗位员工正确操作使用消防器材或设施。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消防器材状态完好,定期检验、保养,检验标志、报告、证书等记录齐全。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0分) 1.明确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部位,建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20分) 1.按要求,明确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部位,并实行分级管理。(5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部位划分明确,并建立分级管理台帐,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制定了重点消防安全部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15分)

依据: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部位:

1.针对每一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部位,建立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规范完善。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0、道路交通安全(200分) 驾驶员管理

(60分) 1.实施驾驶员内部准驾证管理,建立健全驾驶员档案。(20分) 1.实施内部准驾证管理,内部准驾证台帐完善,内容及时更新。(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以文件形式明确内部准驾证管理要求。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内部准驾证台账信息与证件符合,视符合比例得0-5分。 2.建立驾驶员档案,内容规范完整。(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和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建立了驾驶员档案。全部建立,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档案内容包括驾驶员基本信息、资质、工作经历、教育培训、奖惩考核、事故记录、证件审验、驾驶员职业健康体检记录及安全行车记录等。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40分) 1.对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3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基层车队:

1.定期开展驾驶员教育培训。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符合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防御性驾驶培训。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开展全员交通安全知识宣贯培训。(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开展了全员交通安全知识宣贯培训。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车辆管理

(40分) 1.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车辆各种证照齐全有效,定期维护保养。(25分) 1.车辆台帐、技术档案完善,车辆各种证照齐全有效。(15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建立了车辆技术档案。全部建立,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档案内容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技术参数、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车辆变更等信息。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车辆行驶证、年检标志齐全有效。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车辆定期维护保养,车况完好,维护保养记录齐全完善。(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基层车队:

1.车辆定期检验维护,记录齐全完善。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2.车辆实行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建立车辆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对重点车辆实施动态安全监控。(15分) 1.建立实施车辆动态安全监控体系,按车辆类别进行实时监控或委托监控。(15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建立了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或依托内部机构监控平台进行监控。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企业对一类车辆实施了全程监控,基层车队对一类和二类全部车辆以及三类中的公务用车等重点车辆实施了全程监控,或依托内部专业机构监控平台代为监控。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运行管理

(100分) 1.车辆实行“三交一封”和集中管理,调派审批规范,外租车辆满足HSE管理要求。(40分) 1.对车辆实行“三交一封”管理,记录齐全真实。(5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车辆实行“三交一封”管理,且记录齐全真实,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车辆实行集中管理。(5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

1.车辆全部实行集中管理,得5分;发现由未实行的情况,不得分。 3.实行车辆调派审批制度,对驾驶员进行出车前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安全主管部门以及基层车队:

1.车辆调派审批流程清晰,审批记录规范,派车单中明确交代执行任务、行车路线、主要风险与削减措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租赁车辆签订安全合同,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和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

1.外部租赁车辆按要求签订了安全合同。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对外租车辆进行准入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租用。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发现有1次不符合,不得分。 5.明确了私家车安全管理要求(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

1.对私家车公用和在厂区内行驶做出明确规定,得10分;未进行规定,不得分。 2.结合专业特点,开展道路交通风险和评估活动。(45分) 1.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15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

1.根据道路环境、车辆类别、承担任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全部开展,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制定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不定期开展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针对主要行驶路段风险识别结果,绘制道路交通风险示意图。全部开展,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向驾驶员进行风险交底或告知,驾驶员清楚所行驶路段风险。(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以及基层车队:

1.通过各种方式向驾驶员进行风险告知与交底,驾驶员清楚路段风险。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对监控和检查发现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考核(10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以及基层车队:

1.对车辆违章信息,采取电话告知或远程信号提醒或进行处罚。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定期对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15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交通主管部门以及基层车队:

1.定期分析不安全驾驶行为,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了预防措施。由审核员判断得0-15分。 3.车辆进入生产区域按规定办理手续,落实安全措施,按规定路线行驶、停放。(15分) 1.厂(场)区内道路交通安全标志齐全、准确、醒目。(5分)

依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审核厂(场)区现场:

1.厂(场)区内道路交通安全标志齐全、准确、清晰、醒目。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车辆进入生产区域按规定办理手续,落实安全措施,按规定路线行驶。(5分) 审核厂(场)区现场:

1.车辆进入生产区域办理相关手续,安全措施得到落实。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厂(场)区内车辆按指定区域停放,摆放整齐。(5分) 审核厂(场)区现场:

1.车辆在指定区域停放,摆放整齐。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1、危险化学品管理(200分) 危险化学品管理(200分) 1.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建立了危险化学品清单。(35分)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化学品的单位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并定期复审。(15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危化品资质管理部门: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企业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运输企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或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上述单位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得15分;发现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或不在有效期内的情况,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流程清晰。(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危化品主管部门:

1.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且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流程清晰。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建立了危险化学品清单和反应矩阵。(10分) 审核企业危化品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建立了危险化学品清单和反应矩阵。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采购、使用、出售的危险化学品都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配备专门押运人员。(50分) 1.采购、使用、出售的危险化学品都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2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1.采购危险化学品索取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或单位,索取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出售危险品化学品提供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员工易于获取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相关人员熟悉了解相关内容,清楚日常安全使用和应急处置等要求。(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危化品使用部门或基层单位:

1.随机访谈危化品使用或保管岗位员工,现场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员工清楚日常使用和应急处置等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具备相应的有效资质。(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部门:

1.驾驶员和押运员资格证书符合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10分) 审核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

1.清楚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全部清楚,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管理要求;对危险化学品分区、分类、分库存放;仓库设置及管理符合要求。(75分) 1.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管理要求。(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危化品储存场所:

1.明确了库房现场防火、用电、巡检、门卫值班相关要求。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相关制度文件内容完整、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危险化学品按要求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3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或二级单位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部门:

1.危险化学品仓库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经公安部门批准。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发现有不符合,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危险化学品按其化学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存放,并有明显的标志。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发现有不符合的情况,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3.危险化学品仓库有专人管理,并为管理人员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危险化学品仓库符合安全和消防要求。(2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危险化学品仓库:

1.危险化学品仓库内部安全防护设施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制度或标准规范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危险化学品仓库消防通道及外部环境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制度或标准规范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台账,记录真实、准确,账物相符。(15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危险化学品库房:

1.危险化学品库房建立了出入库台账,得5分;没有建立,不得分。

2.出入库台帐记录真实、准确,账物相符。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剧毒化学品在专用仓库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并按要求备案。(40分) 1.剧毒化学品在专用仓库单独存放。(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生产现场:

1.剧毒化学品单独存放在符合标准的专用仓库,得10分;发现不符合的情况,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剧毒化学品管理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10分) 审核剧毒化学品管理部门和现场:

1.现场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的,得10分;发现不符合的情况,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3.剧毒化学品在公安部门进行了备案。(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剧毒化学品管理部门或使用单位:

1.按规定向政府主管机关进行备案,得10分;未备案,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4.留存购买或销售剧毒化学品的许可凭证。(10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或销售部门:

1.保留购买或销售的购买许可证、准购证及其购买销售数量、品种、联系人等信息。资料保留齐全,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2、标准化建设(200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

(50分) 1.按国家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并按规定取得证书。(50分) 1.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时间、范围和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并按规定取得证书。(30分)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查看安全生产标准化资质证书,全部按规定要求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资质证书,得30分;发现有1个单位没有按规定取得证书,不得分。 2.达标单位每年开展一次自评工作,提出持续改进的计划或措施。(20分)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审核达标单位:

1.每年对自评工作做出安排,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2.每年开展了一次自评工作,并提出持续改进的计划或措施。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

(100分) 1.制定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措施、时间进度、要求等。(40分) 1.企业制定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或计划,明确职责、措施、时间进度、要求等。(40分)

依据: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编制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计划或明确了工作安排,得20分;没有,不得分。

2.二级单位按要求制定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时间进度等。全部符合,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企业组织开展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和达标考核工作,分专业建立了标准,树立了典型样板。(60分) 1.制订HSE标准化站队建设标准,标准覆盖主要基层站队及所有专业,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操作可行。(30分)

依据: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结合实际,建立了覆盖主要基层站队及所有专业制订HSE标准化站队建设标准。全部满足,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建设标准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操作可行。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开展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满足时间进度和要求。(30分)

依据: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组织开展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工作,时间进度满足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部符合,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企业层面对已启动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了典型样板。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二级单位已启动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了典型样板。视符合比例得0-5分。

班组安全活动(50分) 1.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开展了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多样,有针对性。(50分) 1.固定生产场所的基层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流动作业场所的基层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两次;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由班组长负责组织,每月累计总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20分)

依据: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班组:

1.按规定时间和频次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由班组长负责组织,每月累计总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发现假资料、假记录的情况,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多样,每次活动有主题,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教育、岗位练兵等。(10分)

依据: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班组:

1.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多样,每次活动有主题,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经验分享、岗位危害辨识和隐患排查、岗位练兵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上级领导和机关部门负责人、车间站队负责人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10分)

依据: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班组:

1.上级领导和机关部门负责人、车间站队负责人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0-6分。 4.基层站队(车间)应定期检查和指导班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提出改进或完善建议,签字并留存记录。(10分)

依据: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班组:

1.查阅检查记录,基层站队(车间)定期检查班组安全活动的开展情况,提出改进或完善建议,签字并留存记录。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要素:5.6检查和纠正措施(共4个审核主题、9个审核项、26项审核内容、67个评分项、135条评分说明) 23、安全监督检查(300分) 安全监督

(100分) 1.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配备了监督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并督促落实问题整改。(100分) 1.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管理要求。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清楚了解安全监督相关要求。(25分)

依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企业

审核企业安全监督部门:

1.制定了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或明确了相关要求,得5分;没有制定,不得分。

2.制度或相关要求中监督职责规范、内容清晰、方式明确、流程完整。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访谈企业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清楚并落实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安全监督备案制度。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监督人员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监督人员数量、专业满足企业监督工作要求;对监督人员实施了绩效考核。(15分)

依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督资格证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安全监督部门:

1.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作业场所分布、风险程度等实际,配备满足安全监督工作需要,且有资格的监督人员。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安全监督部门对监督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3.结合年度生产经营工作和安全风险,编制了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针对具体监督项目,编制了监督工作方案。(20分)

依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针对生产经营计划和安全风险编制监督计划,并明确监督项目、人员、时间、风险和监督要求等。全部符合要求,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监督项目:

2.监督方案中明确了监督目的、内容、时间、方式、程序、依据和记录等。全部符合要求,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按照监督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监督,对工程现场和重大项目派驻了监督。(25分)

依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监督项目:

1.按照监督计划和监督方案开展监督,对建设工程、工程技术服务、炼化装置检修等施工现场派驻了安全监督,得5分;没有派驻,不得分。

2.监督人员按规定对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和HSE“两书一表”等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填写监督日志。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监督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并督促问题整改。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5.定期对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统计分析,提出预测预警建议,并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15分)

依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HSE监督管理部门:

1.对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并编发通报。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统计分析结果提出预测预警建议,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专业检查

(100分) 1.业务管理部门定期开展专业检查,对各类问题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整改。(100分) 1.生产、设备、技术等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结合年度计划和工作实际,编制年度专业检查计划,完善检查表。(35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设备、生产、技术、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

1.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编制年度专业检查计划或安排,明确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方式和要求。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结合具体检查项目,职能部门编制完善了专业检查表,明确了检查内容、检查标准等。全部做到,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检查计划得到有效落实。(3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上述企业职能部门:

1.严格落实检查计划,检查人员严格按检查表进行检查和记录。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2.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沟通和报告。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各类检查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得到督促、落实与整改,对发现问题定期有汇总分析,涉及到制度或规程的及时进行修订。(35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上述企业职能部门:

1.对专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和验收。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检查发现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对上级和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并督促整改。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基层日常检查

(100分) 1.基层单位按要求开展车间(站队)、班组、岗位等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报告、记录和处置发现的问题。(100分) 1.明确了基层车间(站队)、班组安全检查及岗位巡检的要求,岗位员工清楚检查职责和要求。(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二级单位:

1.明确了基层车间(站队)、班组安全检查及岗位巡检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基层岗位员工:

2.清楚检查职责和要求。全部清楚,得10分;50%及以上清楚,得6分;低于50%清楚,不得分。 2.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基层车间站队、班组安全检查和岗位巡检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检查表。(1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基层单位:

1.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基层车间站队、班组、岗位制定了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明确了员工检查路线、检查内容、检查标准、频次等。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基层单位按规定开展基层车间站队、班组等日常安全检查和岗位巡检,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记录和整改。(4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上述基层单位:

1.按规定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包括岗位巡检)并做好记录。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日常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3.员工巡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关闭或采取相应措施。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9分。 4.基层单位定期对日常安全检查、巡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上述基层单位:

1.定期对日常安全检查(包括岗位巡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且结果得到应用。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5.对现场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员工或行为进行了奖励。(10分) 审核上述基层单位:

1.对避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员工或行为及时进行了奖励,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4、环境监测、统计与考核(400分) 环境监测

(280分) 1.建立环境监测(含在线监测)相关制度。(25分) 1.建立环境监测在线监测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5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炼油与化工和或基层单位在线监测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国家和集团公司要求修订在线监测5分;未做到,不得分。

2.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二级单位和或基层单位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相关业务部门及人员了解制度要求。(10分) 审核相关人员:

1.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本5分;50%及以上得3

2.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5分;50%及以上得3 2.制定并实施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含依据标准名称及标准号,且所列标准全面、准确;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报告、处理和考核。(65分) 1.制定监测计划,依据标准全面、准确;监测项目和频次符合和集团公司要求15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1.有环境监测计划,内容完整规范、覆盖全面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2.排污口的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符合监测计划要求。全部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0%符合,不得分 2.按照年度计划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报告真实,。1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监测报告且编制签署规范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对超标数据进行跟踪处理、考核。20分) 适用范围: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考核部门1.抽查连续出现超标的,10分;未做到,

2.对口业绩考核部门排污口所在考核10分;50%及以上,得6%做到,不得分 4.环境监测机构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环境监测任务在其资质范围内委托环境监测任务。1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5分;未通过,不得分。

2.外委环境监测任务5分;发现有不具备的情况,不得分。 5.环境监测费用落实。(10分)

依据环保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部门经费,10分;未落实不得分。 3.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建立监测考核机制。(40分) 1.监测人员监测技能测试2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5分,发现存在人员无证情况,不得分。

2.定期开展监测人员技能测试,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现场测试,环境监测人员符合标准要求。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得6%符合,不得分 2.建立监测考核机制,按要求对下级监测监督考核。2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考核,得10;6分 4.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配备齐全。40分) 1.建立监测设备设施台账。)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3分

2.台账与现场设备核实,信息相符、准确。全部符合,得5分;50%及以上符合,得3%符合,不得分 2.大型环境监测设备设施操作规程1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得10未建立不得分。 3.按照要求对监测设备设施。20分)

依据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炼油与化工监测设备设施10分;发现没有的情况,不得分。

2.检定按期10分;发现存在未按期检定 5.在线监测系统按规定安装并有效运行。(110分) 1.按相关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联网,。20分)

依据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1.具备完整在线监测设备台账,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企业按相关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联网,10分;发现有未做到的情况,不得分。 2.在线监测部门验收合格,。停用拆除在线设备向集团公司。30分)

依据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10分,发现有未通过验收的情况,不得分。

2.在线监测设备,全部按时取得数据有效性审核合格标签,得10分;发现有未取得的情况,不得分。

3.停用或拆除在线监测设备按规定报备,得10分;不符合规定,不得分。 3.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人员。10分)

依据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监测10分;发现未持有证书的情况,不得分。 4.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有效率达标;在线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整改50分)

依据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30分;达到90%以上,得20分;达到75%以上,得15分;低于75%,不得分。

2.抽查异常数据,全部对情况进行核实报告,得10分;50%及以上,得6%做到,不得分

3.所抽查异常数据,全部及时进行整改,得50%及以上,得6%做到,不得分

备注: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此内容不得分在线监测信息平台查阅资料,。 环境统计

(80分) 1.设置环境统计岗位,明确专职人员并持证上岗。(20分) 1.企业设置环境统计岗位,配备专职环境统计人员。环境统计人员应当取得集团公司环境统计上岗证。20分)

依据环境统计管理规定10分;存在未取得的情况,不得分。 2.按规定开展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资料报送等管理工作。(60分) 1.按时上报环境统计报表。(40分)

依据环境统计管理规定月报年报均按时并符合要求得212分

2.企业按时上报企业半年和全年分析报告并符合要求得6分

3.二级单位环境统计月报年报符合要求得150%及以上,得%做到,不得分 2.环境统计数据真实。(20分)

依据环境统计管理规定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环境信息公开(40分) 1.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渠道和相关要求。(15分) 1.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或相关要求,并落实责任部门。(5分)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环保部第1号令企业建立要求责任部门,得5分 2.明确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和方式10分)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环保部第1号令企业1.明确并方式2.国控源全部在政府环保主管部门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建立账户,得5分;发现有未建立的情况,不得分。 2.按规定编制和发布环境保护报告或10分) 1.按规定完成并发布年度报告和企业环境公报10分)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环保部第1号令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保部门

2.企业环境保护公报发布平台发布得未发布不得分。 3.按照要求如实公开环境信息及国控口自行监测方案、数据15分) 1.按要求在公开媒体中如实公布企业环境信息。10分)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环保部第1号令5分;未公开,不得分。

2.公开的环境信息全面、真实并按规定更新,由审核员判断得0-5分 2.企业按要求制定国控源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监测;公布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数据。(5分)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环保部第1号令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自行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分。350分) 事故管理

(150分) 1.建立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关要求,相关人员清楚并了解相应的职责和要求。(20分) 1.建立了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制度责任明确、内容完善、流程清晰,相关人员熟悉事故管理及调查处理的职责和要求。(20分)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

1.建立了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

2.制度职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清晰,包含了事故报告、事故调查、防范措施、建立档案、升级管理等方面内容。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访谈主管领导、人事、监察、安全、生产等部门人员,熟悉事故管理及调查处理的职责和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事故得到及时报告和反应。(40分) 1.所有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准确报告,没有迟报、瞒报、谎报现象。(15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查阅人事劳资(查工伤)、安全(查事故档案)等部门资料,所有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事故书面报告中包括了单位概况、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简要经过、已造成的损失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备注:发现一起事故迟报、瞒报、谎报,此“审核内容”不得分。 2.事故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HSE信息系统。(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事故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HSE信息系统。全部及时录入,得10分;发现有1起未及时录入,不得分。 3.有关领导和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做出反应,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和处置。(15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相关业务部门:

1.审核上述事故资料,领导和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要求及时反应,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全部符合要求,得15分;发现有1起事故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置,不得分。 3.事故调查及时规范,调查报告完整准确。(35分) 1.相关负责人参与相关事故调查,按规定成立由专业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相关业务部门:

1.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及安全、生产、设备、人事劳资、监察、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调查。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所有事故都及时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完整,原因明确具体,且深入分析查找了事故的管理原因。(25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则 审核企业:

1.事故及时得到调查、程序规范,证据收集全面、准确。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事故调查报告编写规范,内容完整,事故原因(包括管理原因)、性质、责任等清晰明确。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事故树、事件树、鱼刺图等方法在事故调查中得到有效应用。全部符合,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事故防范做到“举一反三”,整改措施落实到位。(45分) 1.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吸取事故教训,分享事故经验;针对事故原因采取了整改和防范措施,并得到了验证,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理。(25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按要求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吸取教训。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针对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且有效落实。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事故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清楚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监察、财务、人事部门:

4.对事故责任人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定期统计分析事故数据和特点,并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百万工时统计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定期统计分析事故数据和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主动收集、分享内外部相关事故资源,相关人员清楚典型事故的经过和原因。(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主动对内外部相关事故资源进行收集和分享。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相关人员清楚近一年内发生典型事故(本单位的事故、上级通报的相关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5.按要求建立事故档案。(10分) 1.按规定建立事故管理档案,事故档案内容齐全、完整。(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按照要求建立档案,且档案内容齐全、完整,至少包括事故调查报告、有关证据资料、事故处理决定等。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事件管理

(200分) 1.制定事件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要求。(30分) 1.建立了事件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和人员清楚相应的管理职责。(3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

1.企业建立了事件管理制度,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制度职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清晰,明确了事件分类、分级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要求。全部满足,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审核二级单位:

3.有明确的事件管理制度或要求,视符合比例得0-5分。

审核相关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4.清楚事件管理相关职责、流程和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50%及以上做到,得6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建立了事件上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报告事件,记录或台账完整准确。(70分) 1.建立事件上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报告事件,对上报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3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建立了事件上报激励机制,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二级单位有明确的事件上报和激励要求,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3.企业和二级单位对上报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所有事件都进行了报告、记录,事件记录或台账完整。(3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及基层单位:

1.所有事件按要求及时进行了报告和记录。全部符合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2.事件记录或台帐内容完整,包括了事件名称、地点、经过、原因、类型等。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备注:上报的事件数量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本“评分项”不得分。 3.事件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HSE信息系统,并纳入百万工时统计。(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在5个工作日内将事件录入HSE信息系统,并纳入百万工时统计。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发现有1起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分析事件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定期统计事件数据。(60分) 1.组织开展事件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有效落实。(2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组织开展了事件原因分析,分析结果准确、深入。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事件原因采取了预防措施并有效落实。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定期统计分析事件数据,查找事件发生规律和管理短板,制定改进方案并有效落实。(2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对事件数据定期进行分析,查找事件发生规律和管理短板。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制定了针对性地改进方案并有效落实。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各级领导亲自主持或参加事件分析活动;专业部门主动收集统计分析相关事件数据,结果得到应用。(2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

1.企业、二级单位主管领导亲自主持或参加事件分析活动情况。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设备、工艺、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相关资料,主动收集统计分析相关事件数据,结果得到应用。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事件及时得到共享。(40分) 1.建立了事件分享的机制和渠道。(2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建立了事件分享的机制和渠道,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二级单位建立了事件分享的机制和渠道,视符合比例得0-10分。 2.典型事件及时得到分享,员工主动分享自身经历的相关事件。(10分)

依据:生产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审核二级单位、基层单位:

1.对典型事件及时进行了分享。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基层员工主动分享自身经历事件。全部做到,得5分;50%及以上做到,得3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3.主动收集、分享内外部相关事件资源。(10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对内外部相关事件资源进行了收集和分享。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6、内部审核(200分) 内部审核管理(200分) 1.建立内部审核管理制度,明确审核相关要求,编制和完善审核检查表。(50分) 1.建立了内部审核管理制度,制度责任明确、审核方式清晰、范围覆盖全面、流程完整。(3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内审主管部门:

1.建立了内部审核管理制度,得10分;未建立,不得分;

2.管理制度或要求,内容全面、责任明确、流程完整。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企业建立了量化评估标准,开展了覆盖企业领导、业务部门和二级单位的体系量化审核。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建立内部审核检查表,检查表内容完整、重点突出。(2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内审主管部门:

1.建立了审核检查表,且覆盖各专业、部门和基层现场。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审核二级单位内审主管部门:

2.建立审核检查表,内容完整、要求明确,覆盖各部门、各现场。全部满足,得10分;50%及以上满足,得6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2.建立了满足要求的内部审核员队伍。(20分) 1.建立了内部审核员培养机制,培养了满足要求的内部审核员队伍。(20分)依据:HSE审核员管理规定、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

1.建立了企业内审员培养制度或要求,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2.开展了内部审核员培养工作,分层级建立内审员名单。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审核员覆盖了相关专业,审核员数量满足本单位审核工作需要。全部符合,得10分;50%及以上符合,得6分;低于50%符合,不得分。 3.管理者代表组织年度审核策划,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并得到有效实施。(50分) 1.结合业务或实际,管理者代表组织年度审核策划,编制了内审计划。(10分)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审核主管部门:

1.企业、二级单位管理者代表审定年度审核策划,组织制定内审计划。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内审计划明确了审核重点,策划了年度内覆盖领导层、机关部门和所有下属单位主要业务和重点风险现场。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按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审核,审核程序规范,做到了职能部门和要素全覆盖,主要生产现场基本覆盖(25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审核主管部门:

1.按计划组织内部审核。全部做到,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2.年度内审核覆盖所有领导层、机关部门、二级单位和所属基层单位主要生产现场。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每次审核前,组织审核员集中培训,学习有关审核标准、明确审核重点、完善检查表。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审核结果及时向被审核单位通报,明确提出HSE管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部符合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3.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参加对所属单位的全程审核工作,业务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参与审核。(15分)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

1.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参加对1家二级单位的全程审核。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50%及以上满足,得3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2.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全程参加审核。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50%及以上满足,得3分;低于50%满足,不得分。

3.企业、二级单位年度内各业务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参与了内部审核。全部满足要求,得5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3分。 4.编制审核报告,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改关闭。(80分) 1.所有审核编制审核报告(包括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等)且内容完整。(20分)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审核主管部门:

1.现场审核完成后,按审核对象编制审核结论报告。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审核发现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运行短板改进建议。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对审核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管理。(2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内审主管部门:

1.审核发现的所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按照类别制定改进措施。全部做到,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12分。 3.审核问题得到有效跟踪、整改和关闭。(3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内审主管部门:

1.所有问题得到有效跟踪、整改,在规定的时限内关闭,并经过整改验证。全部做到,得20分;50%及以上做到,得12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查阅HSE信息系统,企业、二级单位所有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及时录入HSE信息系统。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组织开展安全环保专项诊断与评估工作。(10分)

依据:安全环保专项诊断与评估工作细则 审核企业:

1.针对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安全环保风险管理短板和漏洞,及时开展了专项技术诊断与评估。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要素:5.7管理评审(共1个审核主题、1个审核项、2项审核内容、4个评分项、9条评分说明) 27、管理评审(100分) 管理评审

(100分) 1.定期开展管理评审。(60分) 1.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以安委会或其他专项会议的方式主持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2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体系主管部门:

1.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以安委会或专项会议等形式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符合要求,得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二级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以安委会或专项会议等形式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HSE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等重大HSE事项进行评审,并形成决议。(2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体系主管部门:

1.评审输入信息充分,针对HSE目标指标完成情况、重大风险管控情况、重大资源配置情况、合规性情况等重大事项进行了评审。全部满足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通过管理评审,确定了HSE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下一阶段资源投入、管理改进等方面形成改进决议。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3.针对组织机构和职能分配有重大调整等特定情况,及时召开管理评审会议。(2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体系主管部门:

1.针对组织机构重大调整、事故事件、外部环境变化等特定情况及时召开了管理评审会议。全部符合要求,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针对具体的评审事项,输入信息充分,并形成改进决议。全部符合,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2.管理评审形成的决议得到有效落实。(40分) 1.管理评审输出明确,形成决议,决议措施得到有效落实。(40分)

依据: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 审核企业体系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

1.管理评审输出明确,确定的改进决议由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了实施方案或计划。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2.上述改进决议方案或计划得到有效落实,由审核员判断得0-20分。

3.改进决议落实情况及时向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汇报,并作为下一次评审的输入,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IX

















X









33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