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辅助文点拨
2022-08-22 | 阅:  转:  |  分享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辅助文点拨

点拨者:海宁紫微高级中学陆月祥

P86页“名言”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

点拨:此句名言,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东欧剧变,接着是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再接着是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威胁、渗透、分化、封锁、制裁接踵而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仍然认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P86页“相关链接”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了社会历史规律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的原因:“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外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点拨:教材运用“相关链接”阐述了社会历史规律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的原因,即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条件,即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产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以及无产阶级的出现。



P87页“名言”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恩格斯

点拨:此句名言说明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这句名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1)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2)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3)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P88页“专家点评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

点拨:教材用“专家点评”栏目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不同决定了社会意识的不同,从而使社会意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



P88页“相关链接”

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点拨:教材用“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明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寻找。这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P89页“名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

点拨:强调与人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组成社会历史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



P90页“相关链接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他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点拨:教材运用“相关链接”介绍了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础,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从而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P90页“专家点评”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斗志的相互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此,人的活动虽然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但这种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可以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但不能违背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点拨: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的活动只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若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则不能实现其目的。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P91页“相关链接”

1852年3月,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资产阶级专政必然走向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走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前进过程中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



P91页“专家点评”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

点拨:教材“专家点评”强调了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首先,阶级斗争推动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其次,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再次,最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P92页“名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

点拨: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改革的性质和作用。邓小平的这一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从解放生产力方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运动一般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这就是解放生产力。一般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了。但是,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若干因素,同样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旧体制的各种弊端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束缚了生产力,而消除各种弊端就是解放生产力。消除这些弊端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既有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解决基本矛盾,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因此,社会主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P92页“专家点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和斗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只有通过各种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点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建设全面小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为的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为这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P93页“名言”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点拨: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句名言科学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真正主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大众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主流。历史活动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写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可见,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P93页“专家点评”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决不能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点拨: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概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范围以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

P94页“名言”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点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P95页“名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点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P95页“名言”

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

点拨: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传家宝。



P96页“名言”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点拨:引用此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人生价值问题。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一个人活在世上,对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P97页“相关链接”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价值问题的思索。在古希腊哲学中,有许多关于知识和美德关系的见解,关于什么是幸福、公平和正义的思想。中国的先哲们则着重探讨了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义”和“利”的关系以及利害祸福的相互转化等。这些研究都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为人们认识价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重要的思想资料。

点拨:对于任何主体来说,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自己认同、肯定、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是自己奋



P98页“专家点评”

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点拨:教材设“专家点评”分析了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



P100页“专家点评”

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在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比如说“忠”,在封建社会它往往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点拨:以具体事例来论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P100页“名言”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的感觉。——马克思

点拨: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社会地位和需要的影响。在一个衣不覆体、食不果腹的穷人眼中,最美丽的景色恐怕是食物或者是食物的画面。一个缺少食物、温饱的人会首先要求食物,只要这一需求还未得到满足,他就会无视或把所有其他的需求都推到后面去。同样的矿物,对商人具有商业价值,对地质学家具有科研价值,对艺术家则具有审美价值。可见,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P102页“名言”

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点拨:此句名言告诉我们,生产是反映人的本质的镜子,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就可以看出人的本质。马克思从劳动的层面规定了人的本质。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劳动。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目的是帮助理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P103页“名言”

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103)

点拨:此句名言,这是马克思在人生追索中对理想职业的期待和向往,表明了努力奉献的人是伟大的、幸福的。选择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这正是马克思职业选择思想的精华和灵魂。目的是帮助理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P103页“专家点评”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真诚的付出,忘我地投入。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会带动个人的前进,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拨:主要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根本目的。



P104页“相关链接”

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用自己的能力采取不同方式为社会创造着价值,从而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农民劳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工人和技术人员做工,为社会创造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作家、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企业家经营企业,促进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科研人员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普通下岗职工自立自强创新业,服务他人,满足自己……

点拨:阐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但人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奉献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作出了贡献,就是幸福的人。



P105页“名言”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点拨: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在奉献集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集体是个人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也是个人的个性发展和才能提高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因此,离开了集体,个人也就会无所作为,一事无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整个社会结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在事业上的贡献和功绩,往往同集体的奋斗分不开。离开集体的奋斗,个人只会一事无成。



P106页“相关链接”

爱因斯坦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点拨:教材设置“相关链接”用名人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人个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去实现。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